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21 03:39: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①。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围章邯废丘。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洛阳、栎阳,赐与颖阴侯共食钟离。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②少文如此。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③提④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最:功绩最大。②椎:朴实迟钝。③冒絮:头巾。④提:掷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B.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C.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D.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邑,一般指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又可称为采邑、封地等。
B.列侯,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和异姓臣子的封赐,在泰汉时设置的二十种爵位中,属于较低的一种。
C.节,指“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使臣奉命出行常执符节。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D.剖符,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剖符”“剖竹”也为分封、授官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勃军功卓著。最初以中涓的身份随从沛公,后沛公封他为虎贲令;随刘邦四处征战,灭秦定楚,多次立功。
B.周勃为人谨慎。他惧怕位高权重会祸及自身,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了他,于是他辞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C.周勃木讷老实。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建议他破财免灾,可以请公主作证。
D.周勃多亏贵人相助。在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他没有谋反的事,并为此质问文帝。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2)絳侯既出,日:“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泽,字济物,兰州人。幼学于外祖段坚,有志节。会试二场毕,闻母病,径归,母病亦已。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势豪杀人,泽置之辟。中贵为祈免,执不听。出为徽州知府。
泽材武知兵,然性疏阔负气。经略哈密事颇不当,钱宁、王琼等交齮龁之,遂因此得罪。泽至甘州,土鲁番方寇赤斤、苦峪诸卫,遣使索金币,请还哈密。泽以番人可利啖也,与鉴谋,遣哈密都督写亦虎仙以币二千、银酒枪一赂之,令还哈密城印。未得报,辄奏事平,乞骸骨。召还理院事。巡按御史冯时雍言城未归,泽不宜遽召。不纳。
初,兵部缺尚书,廷臣共推泽,而王琼得之,且阴阻泽。言官多劾琼者,由是有隙。泽又使酒常凌琼,琼愈欲倾之。泽时时骂钱宁,琼以语宁,宁大怒。会寇大入宣府,廷议以许泰将兵,泽总制东西两边军务。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泽言:“臣文臣,摧锋陷阵非臣所能独任。”琼乃奏遣成国公朱辅。会寇遁,泽还理院事。
嘉靖元年,泽言天下军官,部皆有帖黄籍,用以黜陟,锦衣独无,于是置籍如诸卫。锦衣千户刘瓒等,诏书黜汰,复求还官,司礼中官萧敬请补监局工匠千五百人,泽皆持不可,帝并从之。帝将授外戚蒋泰等五人为锦衣,泽争,不纳。
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帝因谕言官,惟大奸及机密事专疏奏,余只具公疏,毋挟私中伤善类。诏下,给事御史交章劾泽阻言路,坏祖宗法。帝乃从吏部言,停前谕。泽不自安,累疏乞休。锦衣百户王邦奇憾泽尝抑己,上书言哈密失国,由泽赂番求和所致,语侵杨廷和、陈九畴等。张璁、桂萼方疾廷和,遂逮九畴廷讯,戍边。泽复夺官为民,家居郁郁以卒。隆庆初,复官,襄毅。
(《明史·彭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B.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C.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D.及诏下/罢泰不遣/又不命泽总制/独令提督两游击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秋天(八月),所以又叫“秋闱”。
B.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C.元年: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泽为人孝顺,行事耿直。参加会试时刚考完前两场,他听说母亲生病就径直回家探望;豪强杀人,彭泽判其死刑,即使权贵求情也不为所动。
B.彭泽有才能知晓军事但性情迂阔任性。经营治理哈密的事情很不恰当,被他人倾轧,因此获罪。
C.彭泽尽职尽责,建言献策。他在锦衣卫设立簿籍、监局补充工匠、拜授外戚为锦衣卫等问题上的合理化建议都被采纳了。
D.彭泽在朝中被多次弹劾。给事御史交相弹劾他阻挠进言之路,破坏祖宗成法。彭泽因心中不安,多次上奏疏请求退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按御史冯时雍言城未归,泽不宜遽召。不纳。
(2)锦衣百户王邦奇憾泽尝抑己,上书言哈密失国,由泽赂番求和所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故址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B.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C.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D.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属陕西一带。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属地方郡县的最高首领的统称。
C.弑,本意是指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
D.本纪,是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小题3】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和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自己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假装自己伤了脚趾。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联合其他诸侯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有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等缺点,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善于纳谏,所以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2)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绍幼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其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成从之,遂共走太原。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大军发晋阳,兼领马军总管。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

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绍讨之。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十二年,寝疾,太宗亲自临问。寻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选自《新唐书·柴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B.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C.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D.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兼领,一并管领,兼任。汉制:兼,指除任本职之外又任其它官职;领,指职位低的官兼任职位高的官。
B.累迁,指多次迁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左迁降级贬官。
C.实封,食其封户之租税。唐朝封户有实、虚之别,虚封则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是虚名。
D.太宗,李世民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创基立业日“太”,功高者日“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绍出身显赫,祖辈父辈都曾在朝为官。他的祖父曾在周朝任骠骑大将军,历任两周刺史,父亲曾任隋朝官职,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受封赏。
B.柴绍富有远见,能够审时度势。他果断指出建成所作打算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并指明正确的道路。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C.柴绍富有谋略,善用计策制胜。在吐谷浑和党项侵犯边地时,柴绍派人弹奏胡人的琵琶,让两个女子相对跳舞,使敌兵无心作战,阵脚大乱,大败敌军。
D.柴绍对大唐忠心耿耿,深受皇帝宠爱。他一生不断为朝廷征战,追随皇帝走太原、平薛举等等,累建功勋,受到封赏;他卧病时,唐太宗亲临探望。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
(2)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

注释:狃(niǔ):轻侮。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临轩顾问 顾问:看望,询问。
B.明日同列以闻 明日:第二天。
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饮笑自若 发:发兵。
D.是时,契丹内寇     寇:侵犯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骇,问准
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B.准心知二人谋,阳若不知
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
C.谁陛下画此策者
吾属今之虏矣
D.陛下不过河,人心益危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耶
②准不发,饮笑自如
③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④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⑤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⑥出遇高琼于屏间
A.②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大举入侵的时候寇准请皇帝亲临澶州,而同僚们却因为害怕,一味想着退兵。
B.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不愿亲征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大胆。
C.在皇帝不肯过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渡河。
D.皇帝亲临前线,果然使宋朝军队土气大振,踊跃欢呼,而对契丹军队也起到了威慑作用。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2)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