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翻译。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22 09:49: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祖规,宋武帝之临徐州,会薛安都举彭城降北,规由是陷魏。父祉,魏侍中。侃少而瑰伟,雅爱文史,弱冠随父在梁州立功,以功迁使持节,领泰山太守,进爵钜平侯。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兖州刺史羊敦,侃从兄也,密知之,据州拒侃。侃乃率精兵三万袭之,弗克,仍筑十余城以守之。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为兖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至渣口,众尚万余人,马二千匹,将入南,士卒并竟夜悲歌。侃乃谢曰:“卿等怀土,理不能见随,幸适去留,于此别异。”因各拜辞而去。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太清元年,征为侍中。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阳,高祖问侃讨景之策。侃曰:“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宜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袭取寿春。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 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敢便逼京师,遂寝其策,令侃率千余骑顿望国门。景至新林,追侃入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侃命斩数人,方得止。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西两面起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楼车,高十余丈,欲临射城内,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不劳设备。”及车动果倒,众皆服焉。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侃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侃不能饮酒,而好宾客交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性宽厚,有器局,尝南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匿,侃慰喻使还,待之如旧。

(节选自《梁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B.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C.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D.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故以弱冠泛指不足20岁的男子。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使者所持之凭证。
C.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同祖亲属,古称从,六朝称同堂,唐始称堂。
D.仆射,官名,起于秦代,凡侍中、尚书等官皆有,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指其中的首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侃功勋不凡,意志坚定。他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得以进爵;但为了完成父亲遗愿,不为利动,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南归。
B.羊侃通情达理,谋事深远。南归途中,体恤下情,任凭部下选择去留;侯景造反前,羊侃就准确预言其谋反意图,后又及时提出讨伐对策。
C.羊侃孔武有力,善于用兵。羊侃膂力过人,能使硬弓;守城讲究策略,战术得当,灵活机动,或主动出击化解劣势,或静观其变以逸待劳。
D.羊侃多才多艺,豪爽大度。他爱好文史,精通音律,自创曲子,颇有新意;为人宽厚,喜欢结交朋友,尽管酒量有限,但却常与人豪饮同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
(2)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謇之字公正。謇之身长七尺五寸,仪容甚伟,风神爽亮,进止可观。为童儿时,周齐王宪尝遇謇之于途,异而与语,大奇之。因奏入国子,以明经擢第,拜宗师中士,转守庙下士。武帝尝有事太庙,謇之读祝文,音韵清雅,观者属目。帝善之,擢为宣纳上士。及高祖作相,引为田曹参军,仍谘典签事。

开皇初,拜通事舍人,寻迁内史舍人,历兵部、司勋二曹侍郎。朝廷以謇之有雅望,善谈谑,又饮酒至一石不乱,由是每梁、陈使至,辄令謇之接对。后迁光禄少卿。出入十馀年,每参掌敷奏。会吐谷浑来降,朝廷以宗女光化公主妻之,以謇之兼散骑常侍,送公主于西域。俄而突厥启民可汗求和亲,复令謇之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謇之前后奉使,得二国所赠马千馀匹,杂物称是,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仁寿中,出为肃州刺史,寻转息州刺史,俱有惠政。后二岁,以母忧去职。

炀帝践阼,复拜光禄少卿。大业初,启民可汗自以内附,遂畜牧于定襄、马邑间,帝使謇之谕令出塞。及还,奏事称旨,拜黄门侍郎。

时元德太子初,朝野注望,皆以齐王当立。帝方重王府之选,大业三年,车驾还京师,拜为齐王长史。帝法服临轩,备仪卫,命齐王立于西朝堂之前,北面。遣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令杨约、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从殿廷引謇之诣齐王所,西面立。牛弘宣敕谓齐王曰:"先帝立我于西朝堂,从内送王子相于我。于时诫我曰:'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吾受敕,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微子相之力,吾无今日矣。若与謇之从事,一如子相也。"又敕謇之曰:"今以卿作辅于齐,善思匡救之理,副朕所望。"时齐王正擅宠,左右放纵,乔令则之徒,深见昵狎。謇之虽知其罪失,不能匡正。及王得罪,謇之竟坐除名。

卒于洭口,时年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
B.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
C.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
D.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本意为“公卿大夫的子弟”,文中指“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B.明经,是科举的科目之一,隋朝时设明经、进士两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C.薨,古代诸侯、王后、王子、公主或有爵位的高官等死去曰“薨”。帝王死曰“崩”,而一般平民死去则曰“卒”
D.社稷,社为土神,稷曰谷神,均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历代封建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坛台,因以之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謇之擅长朗读,而获提拔。周武帝曾到太庙举行祭典,柳謇之读祝文,声韵清雅,皇帝认为很好,升他为宣纳上士。
B.柳謇之素有雅望,善谈能饮。朝廷因其声望出众,善于言谈戏谑,又饮酒一石而不迷失本性,每有梁国、陈国使者来,总是派他接待应对。
C.柳謇之不吝钱财,慷慨大方。先后奉命出使,得到两国所赠送的马两千多匹,及数量与此相当的其他物品,他都发给宗族人,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D.柳謇之善理政事,颇受重用。任肃州和息州刺史时均有惠民之举;被皇帝挑选辅助齐王,却因齐王宠信乔令则之徒而未能对其规正一事,获罪被除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民可汗自以内附,遂畜牧于定襄、马邑间,帝使謇之谕令出塞。
(2)微子相之力,吾无今日矣。若与謇之从事,一如子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葵,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少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城下而还。

十四年,金人犯蕲州,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首万余。金人闭门不出。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若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斩。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金人僵尸相属。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故。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拔所掠子女万余。

十七年,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置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国不听,卒败。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二年,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绍定六年,两淮宣抚使,扬州,进鲁国公,寻奉祠。咸淳元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舟小孤山,薨,年八十一。赠太傅,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北直城下而还 逼近
B.葵请视两路之兵,其精锐 挑选
C.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之  监督、管理
D.舟小孤山 驻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葵,字南仲”。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文中“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中的“授”指授给、给予官职。“判”指高位兼低职。“封”指帝王把土地、封号或爵位授予亲属或臣僚。
C.文中“寻奉祠”的“奉祠”指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
D.文中“ 谥忠靖”的“ 谥”是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葵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其机警灵敏。有一次他父亲奖赏部属不当,引起军队骚乱时,他急中生智,一句话化解危机,稳定了军心。
B.赵葵是一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嘉定十三年、十四年,当金兵进犯时,赵葵都率先带领士兵奋勇出击,并大败金兵。
C.赵葵有军事谋略。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奎商议对付贼寇的办法,赵葵分析军情切中肯綮,设计应敌方略,许国不用其谋,大败。
D.赵葵有孝心。赵葵的母亲患病,他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他割下大腿的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拔所掠子女万余。
⑵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晖,沿州临洺人。父珪,应募为州兵,后唐天成中,西征至剑门,没于阵。晖少有勇力,以父死戎事,得隶兵籍。戍雁门,与契丹接战,斩首七级,获酋长一人。以功迁奉国军队长。天福中,安重荣反镇州,因举兵向阙。至宗城,晋师逆战,大破之。晖募军中壮士百余人夜捣贼垒,杀获甚众。晖频中流矢,而督战自若,颜色不挠,以功迁本军列校。周广顺初,刘崇与契丹侵晋州,晖从都部署、枢密使王峻等往援之。晖率敢死士三十余,夜入契丹帐击之;杀获甚众,迁本军第五指挥使。从世宗征淮南,率所部下黄州,禽刺史高弼,迁虎捷第一军都虞候。宋初,步军都军头,从征泽州,力战,目中流矢。师还,策勋为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建隆四年,充湖广行营前军战掉都指挥使。潭州平,降玺书奖谕。伪统军黄从志据岳州,晖率舟师讨平之,生禽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数千,溺死者众。改控鹤右第二军都指挥使,领高州刺史。太平兴国二年,诏于潞州北乱柳石围中筑城,名威胜军,以晖为军使。从征并州,与尚食使石彦赞率所部先下隆州,杀并州三百余;禽招讨使李询等六人,以献于行在所,赐予有加。复令与彦赞督战士隶城西行营,分攻太原。刘继元降,太宗以太原宫女三人赐晖,俄以功迁本州团练使,知霸州。雍熙初,充云、应、寰、朔、忻代等州都巡检使。三年,代归本郡。淳化二年,被病,上章告老,改右千牛卫上将军致仕。诏未至而卒,年八十。晖鸷猛木强每爱诏征伐赏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愚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节选自《宋史·解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B.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C.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D.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指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临隆岭、雁门山,与隆山对峙,形如闸门,每年大雁从这里飞过,故称雁门。
B.晋,指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石敬瑭灭后周开国到契丹灭后晋,经历了两个皇帝。
C.都虞候,军事官职名称。唐代后期的藩镇节帅任命亲信武官为“都虞候”,掌管军中执法。中央军中也设有此职。
D.道,行政区划名称。唐太宗把天下分为十个“道”,道之下设州、府.州府之下再设县,宋朝稳定后把道改为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晖出身低微,努力步步升迁。他的父亲是一名士兵,战死沙场,他靠自己奋勇杀敌,逐步升迁至执掌地方军政大权。
B.解晖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他抵御契丹人侵,先后两次率领敢死队,趁夜偷袭,以很少的兵力杀死和抓获很多敌人。
C.解晖刚强坚毅,受伤若无其事。他一生征战无数,伤痕累累,眼睛曾被箭射中,甚至一次作战中多次中箭,却面不改色。
D.解晖军功卓著,受皇帝嘉奖。他任职到八十高龄,宋王朝打击军阀稳定政局,他功不可没,多次获得褒奖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荣反镇州,因举兵向阙。至宗城,晋师逆战,大破之。
(2)晖率舟师讨平之;生禽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数千,溺死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