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19 08: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为诗。刘银据五岭,昭州皆地也,政繁赋重,民不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陵。未至,贼起,为盗所袭,渭脱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师,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县大吏犯法,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乾德中,通判兴州。州领置口砦多戍兵,监军傲狠,纵其下为暴,居人苦之。渭驰往谕祸福,斩其军校,众皆慑服。又迁知棣州。殿直傅延翰为监军,谋作乱契丹,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闻;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渭在郡以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俄诏赐钱百万。初,渭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荣。渭奏去刘银时税算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属有事交阯,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阯,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黎桓惧,即遣使入贡。在岭南凡六年。迁侍御史,出知亳州,赐金紫,俄换宋州。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闻其清节,召还,将复用,诏下而卒,年七十七。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渭妻莫荃,贤妇人也。渭北走时,不暇与荃诀,二子孩幼,荃尚少,父母欲嫁之。荃泣誓曰:“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于是亲蚕绩碓春,以给朝夕,二子皆毕婚娶。凡二十六年,复见渭,时人异之。朱昂著《莫节妇传》纪其事。

(节选自《宋史·周渭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诗 工:专攻
B.民不生   聊:依赖
C.谋作乱契丹 走:逃跑
D.将刻日再  举:攻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昭州皆地也  吾还也
B.渭驰往谕祸福   私见张良,具告
C.渭入中原    谓后洞
D.乡人以荣 俯仰之间,已陈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渭才能出众,做官受民爱戴。早年在白马时,皇帝赏识他的才能,提拔他为右赞善大夫;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离职时,百姓流着泪拦道挽留。
B.周渭执法严明,锄奸行事果决。不论是县城大吏,还是军队长官,但凡犯了法,他都决不姑息;有败兵闯入邕州抢夺百姓的钱财,他逮捕后便杀了。
C.周渭政风简肃,造福家乡百姓。他在州郡为官时,以政务简省、作风严肃著称;回故乡后,不仅上奏请求免去刘银时期繁重的税赋,还兴办了学校。
D.周渭清正廉洁,皇帝信任嘉奖。咸平二年,宋真宗听说他清廉有节操,想要重新召用他;他去世时,皇帝怜悯他清贫,给他家人发放了十万钱奖励。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
(2)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小题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拜臣郎中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明日,子路行,以告
【小题3】作者不应诏所用的理论“武器”是( )
A.圣朝以孝治天下B.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D.报刘之日短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欧阳内翰第二书(注)

(宋)苏洵

内翰谏议执事:士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偶然哉!以今观之,乃可以见。生而同乡,学而同道,以某问某,盖有曰吾不闻者焉;而况乎天下之广,后世之远,虽欲求仿佛,岂易得哉?古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愚未尝敢忽也。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更千万人不称不书也。彼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有以过乎千万人者也。

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年而扬雄称于世;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之韩愈氏;韩愈氏没三百年矣,不知天下之将谁与也?且夫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不可忽,则其多称而屡书者,其为人宜尤可贵重。奈何数千年之间,四人而无加,此其人宜何如也?天下病无斯人,天下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
洵一穷布衣,于今世最为无用,思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而不可得者也。况夫四子者之文章,诚不敢冀其万一。顷者张益州见文,以为似司马子长。洵不悦,辞焉。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诚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惧张公之不能其言,重为世俗笑耳。若执事,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不知其不肖,称之曰:“子之《六经论》,荀卿子之文也。”平生为文,求于千万人中使其姓名仿佛于后世而不可得,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惟其愚而不顾,日书其所为文,惟执事之求而致之。既而屡请而屡辞焉,曰:“吾未暇读也。”退而处,不敢复见,甚惭于朋友,曰:“信矣,其戏!”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执事怜其平生之心,苟以为可教,亦足以慰其衰老,唯无曰荀卿云者,幸甚!

(选自《嘉祐集笺注》)

(注)欧阳内翰:指欧阳修,当时他为翰林学士,唐宋时也称翰林内翰。第二书:第二封书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欲求仿佛 仿佛:相似,近似
B.而后之韩愈氏 属:连接
C.且惧张公之不能其言 副:符 合
D.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折衷:用作准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    儿成,则可待乎
B.天下有斯人也 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C.顷者张益州见文 而不知所止
D.曰:“信矣,其戏”    固一世之雄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 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B.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C.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 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D.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曾呈献文章给欧阳修,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与推荐。虽然因此赢得文名,但却迟迟未得朝廷重用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又写作了本文。
B.作者阐说读书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极其不易,自孔子之后,只有孟子、荀子、扬雄、韩愈四人,言语之中表达了对以韩愈的后继者自任的期待。
C.文章结尾,作者写欧阳修没有时间读自己多次呈上的文章,于是退而静处,不敢再见到作者,觉得很是有愧于朋友,确实不应该说那些戏言。
D.本文表达开阖跌宕,曲折婉转。文中既有对朝廷不重贤才的不满,也有对欧阳修敷衍自己的抱怨,表达得虽似含蓄,实则用意明显感情强烈。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
(2)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