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所以”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B.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C.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D.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2 09:15: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而反之,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 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 秉:同“柄”,权柄
C.君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也   比:并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
B.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齐 赵尝五战
D.君何不杀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小题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同类题5

根据《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后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驻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既东封郑   (封:边界)
D.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大)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加黒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人之力而敝之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吴广以为然 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
【小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6】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小题7】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代词理解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失其所与,不知D.吾其还也。
【小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