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我因为命运不好,一直遭遇不幸。
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古人对大夫加重施刑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C.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风聚积得也不雄厚,它也无力承载巨大的翅膀。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桂、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光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5 07:5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大福
太行毛大福,疡医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我昭雪,回搒掠死矣!”狼见毛被絷,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③搒:笞击拷问。④絷:捆绑。⑤稳婆:接生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不信,之    械:用枷锁拘禁
B.会毛金饰 货:出售
C.一狼衔敝履道上 委:丢弃
D.未搜括,被狼衔去也    遑:急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敷药如法,行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官不信,械    作《师说》以贻
C.今遂此被屈    故为之文
D.君不我昭雪    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
①咆哮相侵,惧甚     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 ④君不为我昭雪,回搒掠死矣
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了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帮助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可见这类事情在以前也多有发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2)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
(3)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节选自《左传》)

注①孟明:秦国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字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字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小题1】用“/”给文中面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侯、伯、子、男,是我国古代爵位名称,其中以“公”级别最大。
B.崤指崤山,是古代地名,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C.寡君是古代君王的谦称。文中的“寡君”是臣子对别国谦称自己的国君。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述了蹇叔谏阻、哭师、哭子和秦穆公拒谏、诅咒等情节,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
B.第二段叙述了弦高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塑造了弦高爱国、机警的形象。
C.秦穆公听信杞子谗言,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劳师以袭远”,导致失败,这种结果早就在蹇叔的预料之中。
D.文章叙写战争,却不是把战争本身作为写作重点,而是着重写论战,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 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之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防备,确保城镇安定。
C.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②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櫆

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搢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年已晚暮,始为博士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为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掳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邪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 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 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有删改)

(注)①博士:学官名,掌经学传授之职。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怠慢
B.歙尤多英贤,行谊 敦:厚道、诚恳
C.易田信余 固:坚决、执意
D.其板刻之 属:通“嘱”,叮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退强学 吾尝跂望矣
B.注念生人欣戚 不知东方既白
C.夫造物之人   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  激于义而死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不认同世人所谓的投机取巧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 游息山野,生活平淡。
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 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作者平生之一大乐事。
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 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的境遇。
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 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邪夫以生平未尝 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搢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
(2)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