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木匣子。 |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
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
D.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坚固、锋利。 |
【小题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秦武阳色变振恐 | B.轲既取图奉之 |
C.图穷而匕首见 | D.使工以药淬之 |
【小题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兵之 | B.不得持尺兵 |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小题4】翻译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