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的一个片段,回答问题。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磨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1)清兵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这个片段折射出什么社会现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2:2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牵牛花

日志贺直哉

我从十几年前以来,年年都种牵牛花。不但为了观赏,也因它的叶子可以作治虫伤的药,所以,一直没有停止。不但蚊蚋,就是蜈蚣黄蜂的伤,也很有效。拿三四枚叶子,用两手搓出一种粘液来,连叶子一起揉擦咬伤的地方,马上止痛止痒,而且以后也不会流出水来。

现在我住的热海大洞台的房子,在后山半腰里搭了一座小房作书斋。房基很窄,窗前就是斜坡。为了安全,筑了一条低低的篱笆。篱下种上一些茶树籽,打算让它慢慢长成一道茶树的生篱。但这是几年前的事了,今年又种上了从东京百货公司买来的几种牵牛花籽。快到夏天时,篱上就爬满了藤蔓,有一些相反地蔓到地上去了,我便把它拉回到篱笆上。茶籽也到处抽出苗来,可是,因牵牛藤长得很茂盛,便照不到阳光了。

这个夏天,我家里住满了儿孙,因此,有一个多月,我都住在半山腰的书斋里。大概因为年龄关系,早晨五点钟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只好望望外边的风景,等正房里家人起来。我家正房风景就很好,书斋在高处,望出去视野更广。西南方是天城山、大室山、小室山、川奈的犄角和交叠的新岛。与川奈犄角相去不远,是利岛,更远,有时还可以望见三宅岛,但那只是在极晴朗的天气,一年中几次才能隐约望见罢了。正面,是小小的初岛,那后面是大岛,左边,是真鹤的犄角,再过去,可以望见三浦半岛的群山,是极难得的风景区。我以前也住过尾道、松江、山科、奈良等风景区,但比较起来还是这儿最好。

每天早晨起来,闲坐在阳台上,一边抽烟,一边看风景,而眼前,则看篱笆上的牵牛花。

我一向不觉得牵牛花有多美,首先因为爱睡早觉,没有机会看初开的花,见到的大半已被太阳晒得有些蔫了,显出憔悴的样子,并不特别喜欢。可是今年夏天,一早就起床,见到了刚开的花,那娇嫩的样子,实在很美,同美人蕉、天竺葵比起来,又显得格外艳丽。牵牛花的生命不过一二小时,看它那娇嫩的神情,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后来想想,在少年时大概已知道娇嫩的美,可是感受还不深,一到老年,才真正觉得美。

听到正房的人声,我便走下坡去,想起给上小学的孙女做压花的材料。摘了几朵琉璃色、大红色或赤豆色的牵牛花,花心向上提在手里,从坡道走下去。忽然一只飞虻,在脸边嗡嗡飞绕,我举起空着的手把它赶开,可是,它还缠绕着不肯飞开。我在半道里停下来,这飞虻便翘起屁股钻进花心里吸起蜜来,圆圆的花斑肚子,一抽一吸地动着。

过了一会,飞虻从花心里退出来,又钻到另外一朵花里去了,吸了一回蜜,然后毫不留恋地飞走了。飞虻只见到花,全不把我这个人放在眼里,我觉得它亲切可爱。

把这事对最小的女孩说了,她听了大感兴趣,马上找出《昆虫图鉴》来,一起查看这是一种什么虻,好像叫花虻,要不就叫花蜂。据《图鉴》说明,虻科昆虫的翅膀都是一枚枚的,底下没有小翅,蜂科的翅膀,则大翅下还有小翅。这只追逐牵牛花的虫儿,见到时认为是,就称作虻吧,到底是虻是蜂,现在也没搞清。

(选自《外国散文精品鉴赏》,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作者写牵牛花既可以观赏,又可以疗伤,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天遮挡阳光,是对牵牛花的礼赞。
B.第③段介绍作者优美的居住环境,与下文要写的牵牛花相映成趣,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恬适与自得。
C.第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写出牵牛花的娇嫩、艳丽之美,同时也为其花期短暂而慨叹伤感。
D.作者由牵牛花想到少年时代,所发感慨既是对纯洁、真诚的少年时代的回顾,也是对青春生命的歌颂。
【小题2】“我一向不觉得牵牛花有多美”这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小题3】文章后三段着力描绘了“飞虻”的形象,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哀歌
日西村寿行
⑴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⑵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这给我们艰辛的捕鱼生活蒙上了阴影。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⑶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⑷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⑸小船摇荡着波涛,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⑹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⑺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⑻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矫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形象。
⑼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⑽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⑾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⑿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⒀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下来了,我当上了作家。
⒁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已往的气息。
⒂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代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⒃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⒄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
⒅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⒆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文章有删改)
【小题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⑾节“我”感到一阵悲哀的原因。
【小题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分析文中两处加点字的意义的异同点。
【小题4】结合文章主旨谈谈文章结尾“我抛下名片的意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五角银币

日川端康成

母亲月初领到两元零花钱,她照例亲手将五角银币装进了芳子小的钱包。

那时候,五角银币已经很少见了。这些看起来很轻、却很有分量的银币,满满地装在红皮小钱包里,这使芳子觉得钱包里面堂堂皇皇,洋溢着一种威严的气派。

芳子很少随意乱花钱,除了每周一次从公司回家顺便去百货商店,花一角钱买一条她喜欢吃的成味长面包以外,她从来不曾花过什么钱。有一天,她在三越百货商店看见一只玻璃镇纸。那镇纸是六角形,上面雕有一只心狗。

这狗太可爱了,她终于伸手拿起镇纸来,看了又看。那种突如其来的凉飕飕、沉甸甸的感觉,使她顿时产生一阵快感。芳子喜欢这种精巧手工艺品,不由得被它吸引住了。她把镇纸放在掌心上来回端详,美美地欣赏了一番之后,才依依不舍地把它悄悄放回了原来的盒子里。因为它要卖四角钱呐。

第二天,她又来了。同样把镇纸看得入了迷。第三天,她又来看了。就这样一连看了十天,她好不容易才下定了决心。“我要这个。”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兴奋极了。她回到家里,母亲和姐姐欣赏地说:“工艺很精巧,做得很精关。”她们还在灯光下欣赏了一阵子。得到母亲和姐姐的赞许,她也心满意足了。

三年过去了,当大家提到镇纸的时候,母亲总是深沉地说:“那时候,我觉得她真是可爱啊。”

星期天芳子难得陪母亲到三越百货商店去买东西。听人说,购买东西从最高一层楼依次往下走比较方便,她们也就乘电梯先到了五楼。

那天买完东西,下到一楼,母亲自然而然地又到了地下室的特价部。“人那么拥挤,妈,我不想进去了。”芳子喃喃地说。母亲没有听见,她好像被特价部那种争先恐后的气氛吸引住了。

特价部好像是特为让人浪费金钱而设立的。可是,妈妈怎么啦?芳子想看个究竟,便同母亲保持一定距离,跟在后面。这里冷气设备完善,并不那么使人感到闷热。

出售厨房用品和贴身衬衣的柜台挤得水泄不通。越是这种地方,越能把母亲吸引过去。

可是母亲却没有勇气拨开人群。她时而踮着脚探头窥望,时而从前边的人的袖缝中伸过手去摸摸。最后,她一件也没买。她觉得有点不痛快,不甘心似的向出口处迈步走去。就在出口的地方,母亲抓起一把阳伞说:“哎哟,这把伞只卖九角五分?啊……真便宜呀,芳子。这不是很便宜吗?”

她马上变得神采飞扬,刚才那种烦闷、犹疑、依依不舍的心绪,仿佛找到了发泄的地方。

“真的。”芳子拿起一把看了看。母亲自己也拿了一把打开来,说:“光买这伞架也上算。伞面嘛,虽是人造丝,也挺结实的,不是吗?”芳子忽然想道: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竟廉价出售呢?于是她心头反而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反感,仿佛自己是个残废人被强迫去购买东西似的。母亲只顾拼命翻找着适合自己年龄的伞,有时还打开看看。芳子等了一会儿,便说:“妈妈,一般的伞,咱家里有嘛。”

“噢,”不过,那把……”母亲说着,只看了芳子一眼,“已经有十年,不,还长,可能有十五年了。都用旧了,而且式样很古老。再说,芳子,把这个让给人家,人家准会高兴的。”

“是啊,让给别人那敢情好。”

“无论是谁都会高兴的。”芳子笑了。母亲大概是给想象中的什么人挑选的吧。她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啊。要是有,她就不至于说不出具体人的名字来了。

“喂,芳子,你觉得怎么样?”

“啊……”芳子淡淡地应了一声。但她还是走近母亲身边,为母亲挑选合用的伞。

身穿薄人造丝衣裳的妇女们都说便宜,一个个匆匆前来买了就走。

母亲脸部僵硬,双颊发红。芳子觉得母亲很可怜,她对自己的优柔寡断感到有点恼火。

“随便挑一把,快点买算了。”芳子本来想这么说,可她又把身子转了过去。

“芳子,算了,不买了。”“啊?”母亲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她像要扔掉什么似的,把手搭在芳子的肩上离开了那里。这会儿,芳子反而好像有点留恋,走了五六步,心情才又爽快起来。

她抓起母亲放在自己肩上的手,紧紧握住绕了一大圈,然后跟母亲肩并肩贴得紧紧的,急匆匆地走出了出口。

这是距今七年前,即昭和十四年的往事了。

芳子住在用战火烧过的马口铁临时搭起的小房子里,每逢下雨,她就觉得当时将那把阳伞买下来就好了。芳子忽然间想要跟自己的生身母亲开句玩笑:“现在买一把得花一二百元呢。”可是,这位母亲早已在神田被烧死了。

那时即使将那把阳伞买下来,恐怕也早被烧掉了吧。

那个玻璃镇纸幸存下来了。在横滨的婆家遭战火洗劫的时候,她拼命地将镇纸塞进了一只紧急备用的口袋里,这便成了她姑娘时代唯一的纪念品。

从傍晚起,胡同里就传来了附近姑娘们奇妙的声音,据说一夜之间她们就能赚上千元。

芳子突然拿起镇纸——这是她同这些姑娘年龄相仿的时候,迟疑了七八天才花四角钱买下来的——欣赏欣赏刻在上面的那只可爱的小狗。这时她才注意到在城镇四周的废墟上,连一只狗也没有了。她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有删改)

注昭和十四年是公元1939年。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满地装在芳子红皮小钱包里的“五角银币”这个细节,说明尽管战前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却还保持着有尊严的生活,
B.芳子生活节俭,善解人意。她一直保持着爱美之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最后只能和“附近姑娘们”做出同样的选择。
C.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如战中战后伞价的对比,再如战前家人团圆和战后家庭破碎的对比。
D.小说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芳子一家日常生活细节和生活遭遇,表现宏大的战争主题,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生活。
【小题2】文中多次出现的“玻璃镇纸”,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小题3】探究小说结尾“她不禁感到毛骨悚然”的深刻意蕴。

同类题4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会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①。

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作一团②。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出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成“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③。

【小题1】第一段中介绍教员的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小题2】文中加波浪线的三处语句,分别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心理?请各用一个双音节词语作概括,不能重复使用。
①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
②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作一团。□□
③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小题3】下面对小说(节选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心热衷的葫芦”被教员当场没收时,清兵卫“没有哭一声”,这个细节显示了他内心的坚强,使这个人物更能赢得读者的同情和喜欢。
B.面对教员的上门“告状”和指责,清兵卫的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不难看出日本当时的师道尊严,教师在社会上地位很高。
C.从“心头别别地跳着”到“透了一口大气”,真实地刻画出了清兵卫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是葫芦从“遇险”到暂时“脱险”的小小转折。
D.清兵卫遭到父亲的打骂,心爱的葫芦也未能幸免,表明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不理解清兵卫的兴趣爱好,小说给人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豪华的生活
(日)星新一
“可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S先生无精打采地嘟囔着。
他多少也领到了点奖金。可是,去了还债,再添点生活必需品,就一点也不剩了。不,准确些说,不是一点也不剩,而是只剩一张纸币了。
想整批地买些东西,或尽兴地旅游一番,这钱实在是不够用。索性买一张彩票吧……忽然,他脑海里又闪现出一个惊人的主意。他想起了附近那个神社,传说还很灵验呢,于是他去了,低下头开始了祈祷。这一来,不知从哪里立即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好吧!叫你遂心如愿。”
他四下瞧瞧,连个人影也没有。啊!方才一定是神仙显灵了,怪不得说话的声音是那样庄严矜重。S先生不由得把仅有的一张纸币投进了香资盒里。他诚惶诚恐地说:
“请您开恩,让我也领略一下豪华生活的滋味吧!可是为什么这么快,我的祷告神佛就知道了呢……”
“最近,不信神佛的人越来越多,听说香资的收入也减少。所以,神仙有时候必须显示下神仙的威力。”
“说起来,我的命运还不坏。香资也已献上了。不过,能不能灵验呢?”
“心诚则灵。神仙是不会说谎的,安心地等待吧!”
S先生用舞蹈般的步伐走回了公寓,独自一人仰卧在冷冰冰的屋子里。
“真是谢天谢地,太令人感激了。不过,真的会遂心如愿吗?是啊!需要等待,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打听一下就好了。虽说不会撒谎,可若是几十年之后才……”
这时,好像有人来了,那里站着一位陌生的男人。
“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
“送货来啦。”
他记不得有这么回事。正在纳闷儿,物品已经源源不断地被运到了屋里。有地毯、成套的接持宾客用的家具、坐钟、大型电视机……还有高价的洋酒,也混在一起运了进来。那男人走了以后,S先生轻轻地一一抚摸着送来的物品,心里有些疑虑:这该不是幻觉吧?然而所有的物品分明都是真的,而且是全新的。送东西来的到底是谁呢?他能想到的只有一个,除了方才那位神以外,还会有谁呢。他再一次赞叹起神的威力了。
把送来的物品一一摆好以后,屋里过去那种寒酸气一扫而光,变得豪华极了。S先生坐在沙发上,尽情地品尝着豪华生活的滋味。但,总有些美中不足之感。S先生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独身汉呢!那么,这不足之处在哪里,他自己很快也就意识到了。
“我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可是,如果能够叫我一切都遂心如愿,我多么希望更完满些呀!”
他正在这样嘟嘟囔囔,又一次响起了敲门声。
他开门,吃了一惊,一位年轻、美貌的女郎正笑容满面地站在那里。
“啊!叫您久等了,不必客气,请进吧!”
S先生用极其兴奋的语调表示欢迎。仿佛又一次进入了梦境。他想碰一碰美女的手,但又觉得为时过早,何必那么着急呢!相反,他倒是掐了自己一下,好疼,一切都是在现实之中。他面对着端坐在椅子上含羞带笑的女郎,真不知从何说起。
“唉,何必那样害羞。您做什么工作?”
“啊啊,我在百货商店上班。”她提到了一个一流大百货商店的名字,那是一个因为店员的教养好而出名的商店。作为婚烟的对象,那里的店员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S先生感到十分惬意。
“是呀!那么就请随便些吧,不必拘束,因为您为什么来的,我十分清楚哟……”
听他这么一说,女郎这才流露出轻松的表情。
“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说了。其实,我是因为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传票,竟把应该送到别处的东西送到您这儿了……”
“什么?”
S先生还在发愣,运货人从门外进来,已经把物品接连不断地运了出去。那位女郎也一同扬长而去了。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S先生走了出去,跑到神社,大发牢骚:
“神哪!你太冷酷无情了。”
“少说废话。这就是一张纸币的份儿。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行!”
听着这庄严的声音,S先生又嘟囔起来:
“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梦幻和现实交织,如神仙显灵、美貌的女郎到来是梦幻,而S先生领到奖金、钱不够花是现实,小说主题在梦幻和现实的交替中得到彰显。
B.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挖掘社会中小人物的“人性”与“欲望”。
C.小说中女郎“含羞带笑”,是因为她不好意思开口向S先生解释物品送错的事,而她后来“流露出轻松的表情”,是因为她误认为S先生明白了她的来意。
D.小说中的S先生由享受“豪华的生活”复归贫穷,“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而神提醒他“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
【小题2】文中的S先生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