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乌  米
〔俄〕阿•马•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⑾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⑿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⒀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⒁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小题1】⑴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
⑵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小题2】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3】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5 10:0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伊 利 亚 斯
(俄)列夫·托尔斯泰
从前,乌法省有个巴什基尔人,名叫伊利亚斯。他父亲给他完婚后只一年就去世了,留下一份微薄的产业。那个时候伊利亚斯有7匹母马、两头母牛、20只绵羊。但他是个好当家人,渐渐发迹。夫妻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整天忙碌,一年比一年富。伊利亚斯就这样在辛勤劳动中生活了35年,积攒了很大一份家业。
他总共有200匹马、150头牛、1200只羊,雇着男仆放牧马群、牛群和羊群,雇着女仆挤马奶、牛奶,做马奶酒、奶油和干酪。伊利亚斯要什么有什么,地方上的人都很羡慕他的生活,说:“伊利亚斯真有福气,样样齐全,事事称心。”有钱有势的人纷纷前来攀附,甚至不远千里而来。伊利亚斯一律接待,一律宴请。无论来者是谁,都要给他端上马奶酒、热茶、果汁、羊肉。客人一到,立刻就宰羊。客人多的时候,还要宰马。
伊利亚斯本来有两儿一女,都已成婚。当伊利亚斯还穷的时候,两个儿子跟着他劳动,放牧马群、羊群。等到他富起来,儿子们就都养娇了,有一个还酗酒。大儿子打架被人打死,小儿子娶了一个厉害的媳妇后就不听爹的话了,伊利亚斯只好跟他分家。
伊利亚斯跟小儿子分家的时候,给小儿子一座房子和一些牲畜,他的产业就减少了。不久,羊闹瘟疫,死了许多。接着是荒年,干草收不上来,那一冬又死了许多牲畜。后来最好的一群马也给吉尔吉斯人抢去。伊利亚斯的产业越来越少,景况越来越差。他的精力也不如从前。等他70岁时,他竟靠卖家当度日,最后把牲畜也卖光。他不知不觉地成了穷光蛋,到了暮年还不得不带着妻子出去做工。分出去的小儿子远远地离开了家乡,女儿也死了,没有人来照顾两个老人。
邻居穆罕默德·沙赫很同情两个老人。他自己不穷也不富,还能平安度日,为人很好。他很同情他们,让伊利亚斯带着妻子到他家去当雇工。起初觉得吃力,渐渐也就习惯了。
有一次,从远方来了几个亲戚,教士也来了。主人叫宰羊,伊利亚斯把羊剥了皮,收拾干净,煮熟了给客人们端去。客人们吃罢羊肉,喝过茶,开始喝马奶酒。他们和主人都坐在地毯上,靠着绒毛垫子,边喝马奶酒边聊天。伊利亚斯收拾完毕,从门口走过。主人看见了他,就对一位客人说:
“你看见这个从门口走过的老头了吗?”
客人说:“看见了,怎么啦?”
“他本是我们这的首富,名叫伊利亚斯,也许你听说过。””
客人说:“怎么没听说?虽然没见过面,可是久仰大名。”
“现在他什么也没有了,在我家当雇工。他老伴也跟着他,在这儿挤马奶。”
客人听了觉得稀奇,连连摇头,口里啧啧道:“是啊,看来夫妻就像车轮一样飞快的向前滚,一会儿把这个人举上去,一会儿把那个人放下来。老头挺伤心吧。”
“谁知道啊,他不声不响地过日子,活儿干得挺好。”
客人又说:“能跟他谈谈吗?问问他日子过得怎么样。”
“行啊!”主人说着向门外喊道,“老爷爷,你来喝点马奶酒,把老奶奶也叫来。”
伊利亚斯带着妻子进去。他先向客人们和主人问了安,念了祷词,然后才在门边盘腿坐下。他妻子走到帘子后面,跟女主人坐在一起。
他们递给伊利亚斯一碗马奶酒。伊利亚斯向客人们和主人祝了酒,施了礼,呷了一口,放下碗。
一位客人对他说:“老爷爷,你看着我们,想起你从前的好日子,心里难受吗?从前的好日子你是怎么过的,现在这苦日子又怎么过呢?”
伊利亚斯笑了笑,说:“让我来跟你讲我的福和祸,你可能不相信。你最好问我老伴,女人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她会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你。”
客人就向坐在帘子后面的人说:“喂,老奶奶,你说说,你怎样看从前的好日子和现在的苦日子。”
老太太在帘子后面说:“依我看,我和老头子一块儿过了50年,一直在找福气,可是没找着。一年多前我们什么也没有了,来这儿当雇工,现在反而找着了真正的福气。”
“你们现在的福气是什么呢?”
“我们家富裕的时候,我和我老头没有一点闲工夫,连说说话,想想自己的灵魂,向上帝祈祷的功夫都没有。一天到晚操多少心啊!客人上门,得操心拿什么招待,送什么礼品,可别让人说我们的不是。我们还得小心,别叫狼咬了马驹牛犊,别叫贼把马群赶跑。刚放下心来,又担心过冬的饲料不够。这样还不算,我跟我老头总拌嘴。他说得这么办,我说得那么办,这就吵起来啦——罪过!我们愁这愁那,罪上加罪,没过一天好日子。”
“那么现在呢?”
“现在我跟我老头一早起来说的都是恩爱话,和和气气,没什么可争吵,没什么可担心,只想着怎么给主人干。我们有多大力干多大活儿,高高兴兴干,不让主人吃亏。干完回来有现成饭吃,有马奶酒喝。冷了烤火,皮袄也有。也有功夫说说话,想想自己的灵魂,向上帝祈祷了。我们找福气找了50年,现在才找到。”
(摘自《生活即幸福》,有删节)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伊利亚斯结婚一年以后,父亲就去世了。伊力亚斯的那份家业完全是依靠自己和妻子的辛勤劳动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B.小说写邻居穆罕默德·沙赫家客人对伊利亚斯的一番询问,其目的是借客人之口,表达对伊利亚斯夫妇的同情。
C.伊利亚斯本有两个儿子,起初还让他们劳动,富裕后就娇惯孩子,造成大儿子打架被人打死,小儿子也分了家。
D.伊利亚斯跟小儿子分家之后,产业也就减少了,后来再加上天灾人祸,他的产业越来越少,最后竟成了穷光蛋。
【小题2】(小题2)小说主人公伊利亚斯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题3)小说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演说家
(俄 契诃夫)
八等文官伊凡诺维奇死了,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一名同事,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饿着肚子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那些热情似火的词汇,远比随便哪家小饭馆里的蟑螂要多。
“朋友!”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你快穿上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
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上,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①还西塞罗,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到了街上。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但愿他升天。”
“得了,格利沙,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减(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②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墓地上,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当棺木放进墓穴时,他的妻子甚至叫道:“把我也放在他身边吧!”不过她没有随丈夫跳下去,多半是想起了抚恤金。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似的如此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这个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冷酷无情的死神把它那僵硬的手按到他身上的时候,尽管他已到了驼背的年龄,但他却依然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光辉灿烂的希望。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嫉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妄图收买他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拢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是的,我们还看到,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把他为数不多的薪水散发给他穷困的同事们,现在你们也亲耳听到了靠他接济的那些孤儿寡母的哭丧。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种种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这样的同事呢?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他的演说也还让人满意,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①,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脸,。听众都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耸着肩膀。
“奥西佩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的脸不算漂亮,甚至可以说相当难看,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躯壳里,跳动着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瞧着那边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内奇②!”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内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佩奇,这没错,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但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你这是何苦呢!”行完葬礼后,一些文官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说,“把个活人给埋葬了。”
“不好呀,年轻人!”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再说谁也没有请您,阁下,来宣扬我的脸面。什么不漂亮呀,什么难看呀,就算是这样,又有什么必要拿它来当众展览呢?气死人了,先生!”
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注: 古罗马演说家,政治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小题1】小说开头写“演说家”扎波伊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开讲,有什么作用?
【小题2】阅读文中划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划线处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解释划线处的含义
【小题3】小说中“演说家”扎波伊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
【小题4】契诃夫的叙事擅长冷嘲热讽,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讽刺了哪些现象?

同类题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孤狼
屠格涅夫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这里的护林人。”
我报了自己的姓名。
“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
“是回家。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
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声。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
“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他说。
马车起动了。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我们到家了,老爷。”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
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我瞅了瞅他。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
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福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
“你就是孤狼呀?”
我好奇地打量着他。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似的怕他。
“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的。”
“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
“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
“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他带着苦笑说。
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凉了。
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
我站起身来。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雨已经停了。他突然说:“瞧,就趁这样的夜晚来偷。”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
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他弯下腰,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叫声……
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车。
“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
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我们便往回走,好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闩……”
“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我打断孤狼的话说。
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
“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
“你要干什么?”
“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
“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要吃的,真的没法子。”
“我说了,不行。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
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雨仍然下个不停。
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那你就吃了我吧,你就掐死我吧。”他说。
护林人转过身去。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
“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的时候!”
“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
“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久不了,等着吧!”
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
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门,把他推了出去。
“带着你的马滚吧!”他朝庄稼人的背后喊道。
院子里响起那庄稼人的马车轱辘的响声。
“听,他走了!”他咕哝说,“下回我就不饶他!”
(节选自《猎人笔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阴暗的氛围,其中“狂风怒号”“倾盆大雨”等描写具有象征意味,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
B.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特点,“孤狼”这个外号非常形象贴切,与福马的体貌神情、生活境遇、工作环境、行事风格极为吻合。
C.小说中多次正面描写偷树的庄稼人的外貌和神态,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他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
D.孤狼称呼“我”为“老爷”,说明“我”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孤狼最后放走穷困潦倒的庄稼人,也是慑于“我”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
E.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偷树的庄稼人一家的贫穷与痛苦,可以说是当时俄国下层民众命运的真实写照。
【小题2】“孤狼”福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小题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呜,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 “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怕惧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
E. 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济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小题3】请指出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小题4】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问题。
美女
契诃夫
黄昏的阴影已经落在车站的小花园、站台和田野;车站遮蔽了落日,不过,根据从机车里冒出的一团团烟雾以及它们被染成的淡淡的玫瑰色来看,显然,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去。
当我在站台上走来走去的时候,忽然发现,大多数散步的旅客都往一节二等车厢那拥,带着异样的神情停在车厢旁边,仿佛这节车厢里坐着一位什么知名人物。在这节车厢旁边我遇到不少好奇的人们,其中有一个正是我的同车旅伴——一个矮个子炮兵军官,聪明、热情、好客,跟我们在旅行中偶然相识、没有深交的人们一样。
“您在那儿看什么呢?”我问。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用眼睛向我示意一个女人。这是个年轻姑娘,十七八岁,穿的是俄罗斯服装,头上什么也没戴,只有一小块披巾不经意地搭在一个肩膀上;她不是乘客,想必是站长的女儿或妹妹。她站在车厢的窗子旁,跟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乘客谈话。
这姑娘是出色的美女,这一点,无论是我,或是跟我一起欣赏她的那些人,绝不怀疑。要是照老规矩把她的外貌一部分一部分地描绘一番,那么她最有魅人的地方就是那一头淡黄色的、波浪起伏的、厚厚的秀发,它们披散着,头顶上系着个黑色的发带,至于其他的部分,要么不太合适,要么就是很一般。她那一双眼睛,是出于卖俏呢还是由于近视,总是微微眯缝着,鼻子微微向上翘起,嘴很小,侧影轮廓不分明,肩膀窄得与年龄不相称,尽管如此,姑娘给人的总体印象依然是真正的美丽,望着她,完全可以确信:俄罗斯人的脸无需严格的整齐端正便能显出其美丽,不仅如此,即使是把这姑娘的翘鼻子换上一个又端正又完美的,结果倒使这张脸丧失了全部的妩媚。
站在窗旁谈话的时候,姑娘因傍晚的潮气而瑟瑟颤抖,她不住地回头看我们,一会儿挺起身子两手掐腰,一会儿又抬起手整理头发,她有说有笑,脸上的表情忽而惊奇,忽而恐惧,我就没见过她的身体和面容有安静的时候。她的美的全部秘密和魅力,恰恰在于这些细微而无限优美的动作,在于她的微笑,她脸色的变化,在于她向我们投来的匆匆一瞥,在于这些优美的动作与青春、活力、笑语声中流露出的心地纯洁、以及我们所喜爱的小孩、小鸟、小鹿、小树身上的纤弱与和谐。
这种美是蝴蝶的美,它只能与华尔兹、在花园里飞舞、欢笑和快乐相映成趣,却不能与严肃的思想、悲伤和宁静相容;似乎只要站台上吹过一阵大风或下上一场雨,她那柔弱的身体就会枯萎,她那变幻莫测的美就会像花粉一样消散。
“这样……”军官在第二遍铃响过后往自己的车厢走时叹息了一声。而“这样……”是什么意思,我无法判断。
也许他感到惆怅,极不情愿地离开美女和春的晚会,走回窒闷的车厢;也许他跟我一样,正不由自主地为美女、为自己、为所有垂头丧气走回自己车厢的旅客而惋惜。也许他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也许这种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在我们这节车厢旁边,乘务员正胳膊肘靠着月台的扶手站着,往美女那边观望;他那张脸因昼夜不眠和车厢的颠簸而疲惫不堪,显得憔悴,松驰,令人腻烦,现在却流露出脉脉的温情和深深的忧伤,仿佛他在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清醒、纯洁、妻子、儿女;仿佛他感到追悔莫及,因为姑娘不属于他,他已未老先衰,愚蠢迟钝,满脸粗鄙,要得到一般人或旅客们的幸福对于他不啻登天。
第三遍铃响了,汽笛长鸣,火车懒洋洋地启动了。站务员、站长从我们的窗前闪过,接着是花园、美女、以及她那奇俏、天真、慧黠的微笑……
我把头探出车窗外往后看,看见她目送火车走后在站台上走动,经过电报员所在的那扇窗户,朝花园跑去。车站已不再遮蔽西边的景色,田野敞开了胸怀,但太阳已经落山了,一缕缕黑烟在绿绒绒的禾苗上蔓延.在春的大气中,暗淡的天空下,我们的车厢里,处处是忧伤。
我们熟识的乘务员走进车厢,点起了蜡烛。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
【小题1】第一段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概括“美女”的特点,并分析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美女”的美丽。
【小题3】作者说:“我们的车厢里,处处是忧伤。”请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分析人们“忧伤”的原因。
【小题4】请探究《美女》与契诃夫的小说名篇《变色龙》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