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哼,这些乘客们
契诃夫
“算啦,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应该好好工作……我是很喜欢靠领薪水过日子的,所以我就得诚实热心地凭着良心工作,而不能只去贪图安逸和睡懒觉。”
在对自己说了这一番类似劝诫的话以后,列车长波德佳金感到自己的心中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想要好好工作的愿望。尽管已是深夜两点钟了,可他仍然唤醒了列车员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到各车厢去检查车票。
“请您出示……车票”他一边大声喊道,一边兴高采烈地弹响了三个手指。
半明半暗的车厢里,乘客们睡意朦胧,打着哆嗦,把自己的车票递给了他。
“请您出示车票!”波德佳金对二等车厢里一位身体消瘦、身上蒙着皮大衣和被子的乘客说,“您的……车票!”
那住乘客还在沉睡。列车长不耐烦地又说了一遍:“请您出示车票!”
那位乘客打个哆嗦,睁开朦咙的眼晴,惊恐不安地说:“什么事呀?”
“我在问您呢,您的车票呢?”
“我的天哪我可是一个患有风湿病的人。我已经有三天三夜没睡觉了,刚服了片安眠药,可是您却把我唤醒,而仅仅是要看车票!这太缺乏同情心了!您这人真是不懂事!”
波德佳金在琢磨着自己要不要发火动怒,最后他终于发火了。
“您在这里嚷什么啊?这里又不是酒馆!这是火车。”他大叫道。
“就是酒馆里的人也比您有同情心啊。我刚才是第二次入睡!我且不说这车厢里到处都是煤气味,空气简直让人室息,还有那过堂风也把人折磨得够呛。现在你们又想出这鬼主意,你们用得着这么走形式,把人往死里折腾吗?”
“您听我说啊,我的先生!“波德佳金气得面红耳赤,“如果您再这样大声唯嚷,以致打扰了别的乘客,在下一站我就要强迫您下车!”
“这真是大令人气愤了!”乘客们都愤愤不平地说,“您干嘛要缠着一个病人不放呢!”
“可是,是他自己先大声嚷嚷的呀!”波德佳金有点胆怯地说,“好吧,我不再要求看您的车票了。不过,我应该让您明白,查票是我的职责。”
波德佳金耸了耸肩膀,离开了那个病人乘客。刚开始他还感到受了委屈,可是,后来他心里就感到不安起来,似乎受到良心的谴责:“是啊,我的确不该把一个病人吵醒,不过,这也不能怪我,我这样做正是因为我的职责所在呀,我可以把车站的站长叫来为我作证的。”
列车进站了,在这个车站停留了五分钟。第三遍铃响了之后,波德佳金又走进那个二等年厢,戴着一项红色制帽、长着大胡子的车站站长跟在他身后。
“就是这位先生,”波德佳金开口说,“他说我无权检查他的车票,而且他还很生我的气。站长先生,请您向他解释一下:到底查票是不是我的职责?喂,这位先生!”波德佳金转身对那个身体消瘦的乘客说,“如果您不相信我,您可以问一问这位站长先生。
“刚才您不是来过了吗?为此我又服了一片药,刚打了个盹。您就可怜可怜我吧!”
“您可以问问这位站长先生,我到底有没有权力检查车票?”
“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給您,这是我的车票!拿去吧!您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啊!”
“您这样做纯粹是故意作弄人!”一位穿军装的乘客气愤地说。
“算啦……”车站站长皱了皱眉头就拉拽着波德佳金的袖口走了。
波德佳金耸了耸肩膀,只好慢吞吞地跟在站长的身后走了出去。
“真倒霉,想去满足他们的愿望吧,可到头来却还得挨他们的骂!”他感到大惑不解。
下一个车站到了,列车停留了十分钟。第二遍铃响起之前,波德佳金正站在小卖部的旁边喝着矿泉水,有两位先生走到他跟前,一位穿着军大衣,另一位则是工程师打扮。
“我要告诉您,列车长先生!”工程师对波德佳金说,“您的言行和您对那位患病乘客的态度,已经引起了所有在场者的公愤。这一位是上校先生,我是工程师普吉茨基,如果您不向那位患病乘客赔礼道歉的话,我们就会把这件事汇报给铁路管理局局长。”
“先生,你们知道我是……要知道你们都……”波德佳金慌张失措地不知说什么好。
“您也用不着向我们解释什么,不过我们要警告您的是:如果您不向他赔礼道歉,我们就要对那位乘客施加保护。”
“那好吧,我……我去向他赔礼道歉就是了……”
半个小时后,波德佳金想好了赔礼道歌时要说的话,他到那个车厢去了。
“先生!”他礼貌地对那位病人说,“请您听我解释,先生。”
病人抖动了一下身子,霍地一下坐了起来,紧张地说:“什么事啊?”
“我刚才做得……刚才做得有点那个……请您不要生气……”
“哎哟!我已经服过第三遍安眠药了,刚打了一会盹。天哪,我受不了这种折磨啦!”
“这也太卑鄙了吧!”乘客们气愤地说,“滚开!您一定会为您这种行为付出代价的!”
波德佳金无奈地走出车厢。他走进休息室,筋疲力尽地坐在椅子上,牢骚道:“哼,这些乘客们!如果您想满足他们的愿望,结果还得挨他们的骂!本来你是去为他们服务,为他们办事,可还得落他们的理怨!去你们的吧,我什么事也不管了,我要大口喝酒!”
波德佳金一口气喝下半瓶酒,从此再也不去考虑什么工作、职责和为人诚实的事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是对列车长波德佳金心理变化的描写,为下文有关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也与小说结尾形成了鲜明对照。
B.波德佳金非常兴奋地带领列车员们深夜查票,表明他的工作态度发生了改变,也暗示深夜查票的决定有些草率。
C.多数乘客自觉配合了波德佳金的查票工作和下文病人乘客拒绝配合查票形成对照,是为了说明多数乘客的素质比较高。
D.这篇小说成功地运用讽刺手法塑造了波德佳金这一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了契诃夫高超的艺术技巧。
【小题2】作者是怎样刻画“车站站长”这一形象的?站长形象对波德佳金的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哼,这些乘客们”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5 09:2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苦 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有删改)

【小题1】姚纳都向哪些人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结果如何?通读全文,分点概括。
【小题2】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对马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联系全文,分点回答。
【小题4】《一样孤苦两种诉说》一文中说“契诃夫与鲁迅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又有很多相通之处”,请结合“车夫姚纳”和“祥林嫂”的形象对比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美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蒙眬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下来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光天化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上帝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莎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莎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已,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莎。

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莎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震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在大车后边不见了。

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B.“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在这里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C.小说主人公玛霞不仅外貌“端正”“美丽”,而且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和谐、明丽的美,这正是“美女”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D.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小题2】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题3】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说,“美与悲伤的意思是相通的”。这篇小说在表现美的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乞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住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

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斯克沃尔佐夫,对人物性格的突出起到了衬托作用,有利于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使文章主题得到了深化。
B.小说没有极其复杂的情节,截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
C.“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可以看出斯克沃尔佐夫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也喜欢夸耀,希望自己的善举得到肯定。
D.文章运用顺叙、插叙的叙述方式,情节富有波澜;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比等手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小说主题。
【小题2】请分析文章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3】优秀的小说往往结尾体现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让读者沉醉其中。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两段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