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四十一个
苏联·拉夫列尼约夫
一支红军残部从里海岸边向卡拉库母沙漠撤退。玛莎是队里的神枪手,百发百中,每放一枪,都要数个数,她的死亡簿上已有四十个白卫军官了。
这天,队伍发现了一支白军的骆驼队,政委立即带着战士们追了上去。玛莎举枪瞄准一个中尉,一声枪响,“第四十一个”,玛莎数着数。
可中尉并没有被击中,他从骆驼后面举枪投降了,政委叶秀可夫决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 路上交给玛莎看管。马莎走到俘虏面前,中尉正用一双碧蓝的眼睛望着她。玛莎恶狠狠地说:“别以为我是个女人,你就可以逃跑,第一次打空了,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
他们终于到达了阿拉尔海,狼吞虎咽地饱吃了一顿抓饭。吃完饭,玛莎马上把中尉用缰绳捆来。此刻她的内心沸腾,诗兴大发,一心想把他们忍饥受冻,穿过沙漠的事写出来。中尉用那碧蓝的眼珠看着,惊讶地说:“你在写诗?”玛莎恼火地答道,“你以为我就得是个乡巴佬吗?”
中尉请她读一段听听,瑪莎说,“你听不懂,你血管里是贵族老爷的血,我写的是穷人,是革命。”
中尉说:“或许内容对我格格不入,可是人了解人总是可能的呀。”
“好,就依你。”玛莎开始给中尉读她写的诗。就这样,两人不知不觉地谈论起诗歌艺术来了……
政委急于把中尉押到司令部去,他决定派玛莎和两名战士由海路出发。他对玛莎说,好
好盯住俘虏,跑了,你也别活着。
小船沿着平坦的海岸飞驶,瑪莎望着逝去的海水,觉得海水蓝得什么都比不上。突然,她的目光与中尉的蓝眼睛相遇,不禁全身打了个寒噤:
“眼睛蓝得跟海水一样……”
傍晚时候,他们遇到了风暴,两个战士先后被冲下海,破烂的小船被海咆哮着冲向了岸边。在四面临水的小岛上,他们我到了一个鱼仓,里面堆着很多干鱼,他们用火药点着了火,用木板和肥鱼当柴烧。
中尉又病倒了,蓝眼珠浑浊无神,嘴里还说着胡话。玛莎悲痛地说:“他要死了,叫我怎么向政委交代呀……我的蓝眼珠的傻小子呀。”
中尉终于醒来了,他望着玛莎憔悴的脸上温柔的眼睛和欢乐的笑容,感激地伸出手指,轻轻抚着她的臂弯:“谢谢你!”
玛莎说:“我又不是野善,能眼看着一个人死吗?”
春天来了,蔚蓝的天空,海鸥在飞翔。玛莎找到了一所渔民小房,他们搬了进去,高兴地围着火炉说笑。
在这个荒岛上过了一段日子,两个人渐渐地觉得离不开对方。
这天,玛莎和中尉在沙滩上,中尉感慨地说,没想到人生最美满的日子是在这愁煞人的大海边度过的。他希望玛莎跟他一起到高加索去,埋头读书。玛莎激烈地反对他的观点,并且骂他是软体动物讨厌的小湿虫!两人争论起来,她扬起手,给了他一记耳光。
吵嘴过后,两人都赌气不说话,可是在这荒岛上能躲避到哪里去?中尉感到别扭,他找玛莎请求把吵嘴的事全忘掉。他爱她,也恨她,她对自已的信仰无限忠诚,使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玛莎也为分歧难过,两人重归于好。
下午,中尉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帆船。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喊叫着。玛莎让中尉拿枪发信号。忽然,她发现情况不对,她看见舵柄跟前的人,肩上闪着金光。中尉发狂似地大叫起来:“我们的人!……未……快来呀,在这儿……”他把枪丢在沙滩上,跑入水中。
玛莎惊叫一声,端起枪,声嘶力竭地喊:“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
中尉沿着海岸在水中跑,跌倒又爬起。
玛莎举枪瞄准,可中尉仍在跑。“砰”地一枪,中尉中弹,他转身面对玛莎,倒下了。
她丢下枪,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里,玛莎一下子跪到水里,拥抱他,把他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哭着喃喃地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晴……”
海在咆哮,在狂吼,波涛汹涌,互相冲击着……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玛莎的死亡簿上的人数、“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的话,为最后中尉倒在她的枪下作了很好的铺垫。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一句“你听不懂“…我写的是穷人,是革命”,就体现了玛莎内心强烈的阶级意识。
C.“荒岛”在小说中被赋予特殊寓意,在这里男女主人公可以摆脱社会给予他们的任何附加属性,从而回归到本性。
D.尽管这篇小说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但我们还是能从那一声枪响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两个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小题2】请赏析文章末尾画线的句子。
【小题3】玛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8 01:55: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约内奇

契诃夫

年轻的德米特里·约内奇·斯塔尔采夫被委任为县区地方医生的初期,住在离C城九俄里的佳里日镇,那时便有人建议他作为有知识的人必须结识图尔金一家,当地人认为他家最有教养、最有天分。

那是一个星期天,斯塔尔采夫进城去散心,他不慌不忙地走着一路上哼唱着:“①我生活中还没有品尝到泪水的滋味……”后来想起伊万·彼得罗维奇·图尔金的邀请,便决定到图尔金家去一趟。

伊万·彼得罗维奇在门廊里迎接了他。他把妻子薇拉·约瑟福夫娜介绍给医生,说:“我对他说,即使罗马法典也没有哪项规定让他待在自己的医院里,他应当把自己的闲暇时间贡献给社会。”接着又把女儿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引见给斯塔尔采夫。姑娘长得酷似母亲,身材同样苗条,面目同样可爱。她的表情还带有几分稚气,腰身纤细柔韧。

后来大家坐在客厅里,表情非常严肃,薇拉·约瑟福夫娜朗诵了自己的小说。

“现在请你,猫咪,弹个曲子吧。”伊万·彼得罗维奇对女儿说。

“啊,猫咪,你从来没有弹得像今天这么精彩。”当女儿演奏完毕站起来时,伊万·彼得罗维奇说。

“好极了!”斯塔尔采夫说了一句。

徒步回到自己的住处佳里日镇,他一路走一路哼哼着:“②你的声音对我来说,又温柔又忧伤……

他决定到图尔金家去求婚。来得不是时候,理发师正在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的房间里为她美发。她准备去俱乐部参加跳舞晚会。

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终于走了进来,身穿袒胸露背的舞会纱裙,靓丽,纯洁。斯塔尔采夫只顾欣赏她,惊讶地望着她,一味地傻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开始告别,他也没有必要留在此地了。于是站起身来说他也应该回去:病人还在等待他。

伊万·彼得罗维奇说:“那么就不留您了。啊,请您顺便把猫咪捎到俱乐部。”

斯塔尔采夫回了家,但很快又返了回来,身上穿着别人的礼服,系着挺硬的白领带,领带总是支棱着,好像要从领子上溜下去。他在俱乐部的客厅里一直坐到深夜,温情脉脉地对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说:“请您做我的妻子!”

“德米特里·约内奇。”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想了片刻,脸上露出极其严肃的表情,说道,“请您原谅,我不能做您的夫人。让我们严肃地谈一谈这个问题。德米特里·约内奇,您是一位善良、高尚的人。您知道,我一生中最钟爱的莫过于艺术,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音乐。我希望当一名演员,我希望出名、成功、随心所欲,可是您希望我继续留在这座城里,继续过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这种生活我已经不能忍受了。当夫人——啊,不,对不起,人应当朝更高的灿烂的目标努力,而家庭生活会把我永远束缚住。”

她转身离开了客厅。

斯塔尔采夫走出俱乐部,来到街上,首先把硬领带拉了下来,并深深地呼了一口气。——他没有想到会遭到拒绝,——他也不相信自己的梦想和期望会把他引向如此愚蠢的结局,活像是业余剧团演出的小戏里的情节。

当他听说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去了莫斯科报考音乐学院时,他的心平静了,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后来,他偶尔也会想起怎样满城寻找礼服,那时他就伸伸懒腰自言自语:“③当初操心的事还真不少!”

四年过去了。每天上午,斯塔尔采夫在佳里日镇自己的医院里匆匆接待完病人之后,便乘车去看望城里的病人。他乘坐的已经不是双套而是三套马车了,套上还缀着铃铛,到了深夜他才能回家。他胖了,发福了,不愿意走路了。

斯塔尔采夫到过一些不同的家庭,见识过很多人,可是他和谁也不接近。城里人的谈吐、对人生的看法,甚至他们的样子都让他心烦。像看戏、听音乐演出之类的娱乐,他一概退避三舍,但他每天晚上玩牌,一玩就是三个小时,而且玩得上瘾。他还有一种爱好,这种爱好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养成的:这就是每天晚上清点从衣兜里掏出的给人治病所得的纸币,有时这些纸币把所有衣兜塞得满满的,足有七十多卢布,有黄票子、绿票子,有的散发着香水味,有的带醋味,有的有神香味和鱼油味;累积到几百卢布时,他就把钱送到信贷社去存起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约内奇受邀去图尔金家见到薇拉朗诵她自己的小说、叶卡捷琳娜弹曲,主要是为了突出约内奇和图尔金二者家境悬殊。
B.叶卡捷琳娜拒绝了约内奇的求婚,除了两人社会地位的不同,还因为叶卡捷琳娜认为两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理想不一样。
C.小说运用语言、外貌、动作和心理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塑造约内奇的形象,表现了约内奇由善良热情到贪婪麻木的转变。
D.约内奇求婚的失败使他感到丢人,也使他厌烦城里人,不再对爱情、交往、艺术有什么兴趣,后来他虽生活优裕却也无聊。
【小题2】小说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约内奇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最后具体写了约内奇的一种爱好,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演说家

契诃夫

一天早上,基里尔·伊凡诺维奇下葬。

他死于俄国广为流行的两种疾病:老婆太凶和酒精中毒。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波普拉夫斯基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诚如许多读者知道的那样,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兴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总是讲得娓娓动听,长而又长,所以有的时候,特别是在商人家的喜庆宴席上,为了让他闭嘴,不得不求助于警察。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开始说,“你快穿上衣服,跟我走。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到了街上。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

“得了,格利沙,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两位朋友赶上了送殡的行列,就跟在后面。灵柩抬得很慢,所以在到达墓地之前,他们居然来得及三次拐进小酒馆,为超度亡灵喝上一小杯。

在墓地上做了安魂祈祷。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当棺木放进墓穴时,他的妻子甚至叫道:“把我也放在他身边吧!”不过她没有随丈夫跳下去,多半是想起了抚恤金。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滔滔不绝起来。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他的演说差强人意,也博得几滴眼泪,但是其中许多话令人生疑。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脸,故而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听众都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耸着肩膀。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就连演说家本人也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分地瞧着那边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这没错,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但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一个脸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回去的路上,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简直是侮辱人格,先生!”

【小题1】小说中的“扎波伊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2】结尾部分画线句说“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小题3】小说要讲虚构,而对于本篇小说,有人认为它构思奇特,立意深刻,也有人认为它故事荒诞,主旨多面,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怕惧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济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白菜汤
(俄国)屠格涅夫巴金译
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
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他的母亲。
那母亲在家里。
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
“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以后,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
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小题1】地主太太指责死去儿子的农妇在悲恸的时候还能喝下白菜汤,是心肠硬,不爱自己的儿子。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
【小题2】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农妇“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这句话让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呜,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怕惧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
D.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小题2】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小题3】请结合文本,赏析“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