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别里科夫的婚事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他整天把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史地教员,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对我们的别里科夫表示了好感。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也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又有田产,而且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有一天,柯瓦连科和华连卡前后骑着自行车,快活、兴高采烈地从别里科夫面前经过。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这怎么行?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他大叫着,似乎心里乱得很。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将近傍晚,他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了一会儿后压低喉咙说:“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

“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学生只能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你们骑自行车——太可怕了!”

“您到底要怎么样?”

“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您是青年人,前途远大,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经常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这事会传到校长那儿,然后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

“我们骑自行车,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难道我说了上司不好的话?”柯瓦连科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人讲话。”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脸上带着恐怖。这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向楼梯口一面说,“我得跟您声明一下: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偷听被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去,尽管报告去吧!"柯瓦连科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被别人取笑。万一,全城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就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哈哈哈!”

这响在整个房子里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 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摘编自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对“长得不坏,又有田产,而且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华连卡没有爱情,只是在旁人的游说下才引发一场闹剧,“差点结了婚”。
B.华连卡姐弟快活、兴高采烈地骑车,别里科夫看到后却“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这样的对比表现出别里科夫惧怕新事物、惧怕生活中任何变革的特点。
C.作者善用夸张手法塑造別里科夫的形象,如写“他整天把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D.小说以“昏了头,决定结婚”为开端,以“偶遇骑车”为发展,以“与柯瓦连科面对面的交锋”为高潮,以“婚事失败,生命结束”为结局,情节完整。
【小题2】柯瓦连科是一个“新史地教员”,这里的“新”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小题3】别里科夫在华连卡“哈哈哈”的笑声中结束了他的人间生活,小说这样安排结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20 11: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哼,这些乘客们
契诃夫
“算啦,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应该好好工作……我是很喜欢靠领薪水过日子的,所以我就得诚实热心地凭着良心工作,而不能只去贪图安逸和睡懒觉。”
在对自己说了这一番类似劝诫的话以后,列车长波德佳金感到自己的心中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想要好好工作的愿望。尽管已是深夜两点钟了,可他仍然唤醒了列车员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到各车厢去检查车票。
“请您出示……车票”他一边大声喊道,一边兴高采烈地弹响了三个手指。
半明半暗的车厢里,乘客们睡意朦胧,打着哆嗦,把自己的车票递给了他。
“请您出示车票!”波德佳金对二等车厢里一位身体消瘦、身上蒙着皮大衣和被子的乘客说,“您的……车票!”
那住乘客还在沉睡。列车长不耐烦地又说了一遍:“请您出示车票!”
那位乘客打个哆嗦,睁开朦咙的眼晴,惊恐不安地说:“什么事呀?”
“我在问您呢,您的车票呢?”
“我的天哪我可是一个患有风湿病的人。我已经有三天三夜没睡觉了,刚服了片安眠药,可是您却把我唤醒,而仅仅是要看车票!这太缺乏同情心了!您这人真是不懂事!”
波德佳金在琢磨着自己要不要发火动怒,最后他终于发火了。
“您在这里嚷什么啊?这里又不是酒馆!这是火车。”他大叫道。
“就是酒馆里的人也比您有同情心啊。我刚才是第二次入睡!我且不说这车厢里到处都是煤气味,空气简直让人室息,还有那过堂风也把人折磨得够呛。现在你们又想出这鬼主意,你们用得着这么走形式,把人往死里折腾吗?”
“您听我说啊,我的先生!“波德佳金气得面红耳赤,“如果您再这样大声唯嚷,以致打扰了别的乘客,在下一站我就要强迫您下车!”
“这真是大令人气愤了!”乘客们都愤愤不平地说,“您干嘛要缠着一个病人不放呢!”
“可是,是他自己先大声嚷嚷的呀!”波德佳金有点胆怯地说,“好吧,我不再要求看您的车票了。不过,我应该让您明白,查票是我的职责。”
波德佳金耸了耸肩膀,离开了那个病人乘客。刚开始他还感到受了委屈,可是,后来他心里就感到不安起来,似乎受到良心的谴责:“是啊,我的确不该把一个病人吵醒,不过,这也不能怪我,我这样做正是因为我的职责所在呀,我可以把车站的站长叫来为我作证的。”
列车进站了,在这个车站停留了五分钟。第三遍铃响了之后,波德佳金又走进那个二等年厢,戴着一项红色制帽、长着大胡子的车站站长跟在他身后。
“就是这位先生,”波德佳金开口说,“他说我无权检查他的车票,而且他还很生我的气。站长先生,请您向他解释一下:到底查票是不是我的职责?喂,这位先生!”波德佳金转身对那个身体消瘦的乘客说,“如果您不相信我,您可以问一问这位站长先生。
“刚才您不是来过了吗?为此我又服了一片药,刚打了个盹。您就可怜可怜我吧!”
“您可以问问这位站长先生,我到底有没有权力检查车票?”
“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給您,这是我的车票!拿去吧!您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啊!”
“您这样做纯粹是故意作弄人!”一位穿军装的乘客气愤地说。
“算啦……”车站站长皱了皱眉头就拉拽着波德佳金的袖口走了。
波德佳金耸了耸肩膀,只好慢吞吞地跟在站长的身后走了出去。
“真倒霉,想去满足他们的愿望吧,可到头来却还得挨他们的骂!”他感到大惑不解。
下一个车站到了,列车停留了十分钟。第二遍铃响起之前,波德佳金正站在小卖部的旁边喝着矿泉水,有两位先生走到他跟前,一位穿着军大衣,另一位则是工程师打扮。
“我要告诉您,列车长先生!”工程师对波德佳金说,“您的言行和您对那位患病乘客的态度,已经引起了所有在场者的公愤。这一位是上校先生,我是工程师普吉茨基,如果您不向那位患病乘客赔礼道歉的话,我们就会把这件事汇报给铁路管理局局长。”
“先生,你们知道我是……要知道你们都……”波德佳金慌张失措地不知说什么好。
“您也用不着向我们解释什么,不过我们要警告您的是:如果您不向他赔礼道歉,我们就要对那位乘客施加保护。”
“那好吧,我……我去向他赔礼道歉就是了……”
半个小时后,波德佳金想好了赔礼道歌时要说的话,他到那个车厢去了。
“先生!”他礼貌地对那位病人说,“请您听我解释,先生。”
病人抖动了一下身子,霍地一下坐了起来,紧张地说:“什么事啊?”
“我刚才做得……刚才做得有点那个……请您不要生气……”
“哎哟!我已经服过第三遍安眠药了,刚打了一会盹。天哪,我受不了这种折磨啦!”
“这也太卑鄙了吧!”乘客们气愤地说,“滚开!您一定会为您这种行为付出代价的!”
波德佳金无奈地走出车厢。他走进休息室,筋疲力尽地坐在椅子上,牢骚道:“哼,这些乘客们!如果您想满足他们的愿望,结果还得挨他们的骂!本来你是去为他们服务,为他们办事,可还得落他们的理怨!去你们的吧,我什么事也不管了,我要大口喝酒!”
波德佳金一口气喝下半瓶酒,从此再也不去考虑什么工作、职责和为人诚实的事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是对列车长波德佳金心理变化的描写,为下文有关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也与小说结尾形成了鲜明对照。
B.波德佳金非常兴奋地带领列车员们深夜查票,表明他的工作态度发生了改变,也暗示深夜查票的决定有些草率。
C.多数乘客自觉配合了波德佳金的查票工作和下文病人乘客拒绝配合查票形成对照,是为了说明多数乘客的素质比较高。
D.这篇小说成功地运用讽刺手法塑造了波德佳金这一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了契诃夫高超的艺术技巧。
【小题2】作者是怎样刻画“车站站长”这一形象的?站长形象对波德佳金的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哼,这些乘客们”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苦恼
——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他就不会不想心事……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然后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一齐抢到座位上去。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该哪两个坐着,哪一个站着呢?经过长久的吵骂、变卦、责难以后,他们总算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嘻嘻,……”他笑道。“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佑你们!”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
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姚纳瞧见一个扫院子的仆人拿着一个小蒲包,就决定跟他攀谈一下。
“老哥,现在几点钟了?”他问。“九点多钟。……你停在这儿干什么?把你的雪橇赶开!”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去,伛下腰,听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用了。……可是五分钟还没过完,他就挺直身子,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应当描摹一下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到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为下文姚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又与结尾处人马倾诉的情景相呼应。
B.契诃夫善于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的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从《苦恼》中就可以看出来。
C.小说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姚纳拉三个年轻人时,不但没有为他们辱骂和动手打他感到痛苦,反而觉得“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说明他宁愿被打骂也不愿孤独。
D.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苦恼》中的姚纳共同的处境,他们在遭遇不幸时渴望倾诉,可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同情,反而被嘲笑、奚落。
【小题2】请从情节结构角度,谈谈小说构思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