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小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
B.因为能思想,人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
C.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仅要求之于空间,更要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D.人的尊严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能使人获得力量,产生尊严。
【小题2】怎样理解“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而“我却囊括了宇宙”这两句话的含义?
【小题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6 06:0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黑骏马
[英]安娜•塞维尔
杰德对马了如指掌。他是一个从小与马厮混、在马背上长大的人。尽管他挣的钱从来没有超过10美元,但他有自己的梦想:如果他能够得到一匹公马、一匹母马和10公顷土地,他就可以养马并以卖马为生了。那就是杰德想要的全部幸福了。
他一连跟踪了这匹马6天。马儿歇的时候,他也歇。杰德不喜欢他们现在呆的地方。这山谷的两侧都很高,到处都是大岩石,周围没有多少树,而且谷底又软又湿。
两侧的山谷越来越高。临近黄昏时分,他才又见到了它。但这次它的脸上出现了一种恐惧的神情。他停下来仔细观察,只见马鼻子在嗅着空气,它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慢慢地,他来到了马身边。突然,寂静被打破了。黑骏马大声嘶叫起来,那是一种充满恐惧的叫喊。随后,它沿着湿漉漉的山谷狂奔起来。
与此同时,岩石中传出了一种沉重的、深沉的响声。紧接着,事情就发生了,成吨的湿土和大岩石开始从山坡两侧滚落下来,原来山地本身就是敌人。
他慢慢地爬过那些落下来的岩石。马在这个石土堆的另一边,看上去比先前更加恐惧。它的腿陷入了软土里,动弹不得。而它越挣扎,就在泥中陷得越深。
当他赶到马身边的时候,泥已经没过了马肚子,现在它只剩下头部还能动弹。摸到马,杰德感到欣喜若狂。“别挣扎,别担心,马儿!我会把你弄出来的!”
突然,他感到马的牙齿咬住了他的手臂。他咬住嘴唇,以防自己疼得叫出声来。他用那只没被咬着的手轻抚马身,使它平静下来,慢慢地让它松开了嘴。随后,马将鼻子贴在了杰德的脸上。最后,他们成了朋友。
他开始用手将泥刨开,但更多的泥又落进了他刚挖开的窟窿里。
他就跑到那些山上落下的岩石边,脱下衬衣,将衬衣里包满了岩石。他又挖了起来。
这一次,他将岩石放进他挖开的窟窿里,岩石稳稳地呆在里面,慢慢地形成了一面挡土的石壁。他整整挖了一天。夜幕降临时,他的两手已经被尖锐的岩石划得血淋淋的。
他知道,夜晚对马来说是很难熬的。整整一夜,他都跟马说一些温柔友善的话来解除它的恐惧。
第二天早上,他抱来些草料给它吃,然后又开始忙活起来。这是一项耗时而又艰苦的工作。到夜幕降临时,他又在马儿旁边躺了下来。
到第三天中午的时候,他已经在马儿一边的泥里放进了足够的岩石。现在他开始挖马儿前腿附近的土了。他放的岩石使泥地坚硬了起来,马开始能动一点儿了。
当马儿感到压力变小了的时候,便将它的一条前腿拔了出来,翘到了岩石的上面,然后朝身边的岩石狂蹬,使它的身体从泥里稍微抬起了一点儿。
杰德拿出他的绳子,将它系到马的脖子上,开始拉绳。
它将另一条前腿也拔出来,搭在了岩石上,靠着后腿的巨大蹬力和杰德对它脖子的拉力,它向前面坚硬的土地移动着。
杰德倒在地上,高兴而又疲惫。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睡的觉也不多。正有点迷迷糊糊的时候,他感到马的鼻子拱到了他的脸上,他赶快一跃而起。当他为马抱来草料时,马儿发出了友好的叫声,顽皮地拱拱他,和他戏耍。
一周之后,一匹大黑马来到牧场主汤姆•拉格伦的领地上。汤姆•拉格伦用吃惊的眼光看着这匹马,眼前的情景简直令他难以置信。他说:“你得到了它。”
“我得到了它,汤姆,而且正像我说过的那样,我把它骑了回来。”
拉格伦看着马。他毕竟是一个马主,没有必要让杰德告诉他是怎么逮住马儿的。杰德疲惫的脸、划烂的手、肮脏的衣服和瘦弱的身体就已说明了一切。
“杰德,”拉格伦说,“那匹马会弄死除你之外的任何人,我不想要它。但我没忘记自己的诺言。如果你让这匹马一直呆在这儿,我就把一些土地和牧场后边的那坐老房子送给你。如果你让我把我的母马送到你的黑骏马那里去交配的话,我会每个月付给你三十美元。我想要我的马的身体里都有黑骏马的血统。而且,你可以留下交配后产下的小马中的七分之一。”
杰德伸出手臂,抱住大黑马。黑骏马成他的了,他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了。突然之间,他得到的真是太多了。
(选自《意林》2011年10期,有删减)
【小题1】(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杰德征服了一匹黑骏马,终于得到了想要的全部幸福,他跟踪6天的辛苦和三天没吃东西的努力都得了到最好的回报。
B.黑骏马脸上出现了恐惧神情,嗅着空气,闻到危险的气息……它充满恐惧地大声嘶叫,沿着山谷狂奔起来,这些都描写出黑骏马具有预测危险的特异功能。
C.生命处于危险之中,黑骏马咬住杰德手臂,发出求救信息;杰德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叫出声,手轻抚马身使它平静,这些是人与马交流并成为朋友的关键。
D.杰德是懂马语的人,他用一夜的时间跟马说一些温柔友善的话,解除它的恐惧,因此马很配合地先后抽出两条腿,一跃而起后又发出友好叫声,和他戏耍。
E. 杰德伸出手臂抱住大黑马,感激它成就自己的梦想,小说向读者传达一个重要信息:只要有耐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题2】(小题2)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小题3)结合文本,请说说黑骏马是怎样的一匹马?(6分)
【小题4】(小题4)“黑骏马成他的了,他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了。突然之间,他得到的真是太多了。”阅读全文,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杰德的幸福观的认识。(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上方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小题1】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小题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3】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小题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丘吉尔

议长先生:

星期五晚上,我接受了英王陛下的委托,组织新政府。这次组阁,应包括所有的政党,既有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也有上届政府的反对党,显而易见,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我已完成了此项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战时内阁业已成立,由5位阁员组成,其中包括反对党的自由主义者,代表了举国一致的团结。三党领袖已经同意加入战时内阁,或者担任国家高级行政职务。三军指挥机构已加以充实。由于事态发展的极端紧迫感和严重性,仅仅用一天时间完成此项任务,是完全必要的。其他许多重要职位已在昨天任命。我将在今天晚上向英王陛下呈递补充名单,并希望于明日一天完成对政府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他一些大臣的任命,虽然通常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我相信会议再次开会时,我的这项任务将告完成,而且本届政府在各方面都将是完整无缺的。

我认为,向下院建议在今天开会是符合公众利益的。议长先生同意这个建议,并根据下院决议所授予他的权力,采取了必要的步骤。今天议程结束时,建议下院休会到5月21日星期二。当然,还要附加规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提前复会。下周会议所要考虑的议题,将尽早通知全体议员。现在,我请求下院,根据以我的名义提出的决议案,批准已采取的各项步骤,将它记录在案,并宣布对新政府的信任。

组成一届具有这种规模和复杂性的政府,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正处于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战争的初级阶段,我们正在挪威和荷兰的许多地方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在地中海地区作好准备,空战仍然在继续,众多的战备工作必须在国内完成。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如果我今天没有向下院作长篇演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宽恕。我还希望,因为这次政府改组而受到影响的任何朋友和同事,或者以前的同事,会对礼节上的不周之处予以充分谅解,这种礼节上的欠缺,到目前为止是在所难免的。正如我曾对参加现届政府的成员所说的那样,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极为痛苦的严峻的考验。在我们面前,有许多漫长的斗争和艰苦的岁月。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胜利,就没有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英帝国所代表的一切,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这一世代相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但是当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我是心情愉快、满怀希望的。我深信,人们不会听任我们的事业遭受失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力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说:“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

(1940年5月13日)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丘吉尔接受英王陛下的委托,组阁由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组成的新政府,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
B.丘吉尔通过这次演说使广大群众认识、了解自己,并借此机会向大家发出动员和鼓励,呼吁政府和全国人民奋起打败敌人。
C.这篇演讲体现出演讲者对战争形势的把握、诚恳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D.这篇演讲含蓄地表现了演讲者的勇敢、自信、热情,向人们展示出一位新领袖的形象,增强了人民必胜的信心。
【小题2】第三段中“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应如何理解?
【小题3】最后一段中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原文有删改)
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廉·保西

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艾迪是镇上一家出售特色草帽的小工艺店老板。半年前,艾迪和邻近的迪克鲁斯镇上的姑娘苏菲相爱了,可镇上大法官的儿子洛克也看上了苏菲,发誓非她不娶。

几天前,苏菲告诉艾迪,她父亲对洛克家的背景很满意,但在听说苏菲爱上了卖草帽的艾迪后非常生气,并且打电话给远在伯明翰当医生的苏菲的哥哥博格,要他回家阻止妹妹。另外,博格也打算近期回家给父亲做一个手术,切除父亲额头上的良性肿瘤。“百合节”要到了,按照当地习俗,镇上的男孩都会在这天到心爱的女孩家送上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借此表明心迹。苏菲抽泣着要艾迪想办法,送一份能够打动她父母的厚礼。

艾迪咬咬牙,取出了全部积蓄,共六千英镑,但他想来想去不知买什么,于是就把这些钱都放在他母亲留下来的一个梳妆匣子里,他想都带给苏菲,让她自己用这些钱去挑选礼物。

“百合节”这天早晨空降暴雨,艾迪急匆匆起床。阿普达和迪克鲁斯两镇相隔几十公里,山路崎岖不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马车夫亨特驾着马车来到了艾迪门前,半小时后,马车来到镇中心,艾迪远远看见洛克站在路边,洛克也要去苏菲家送礼。

“亨特,给我把画搬上去,千万小心,光那个檀香木框就抵得上你十几辆马车!”洛克大声嚷嚷着跳上了车,“嘿,这不是艾迪吗?你不会也要到苏菲家去吧?准备了什么礼物啊?”听着洛克的揶揄,艾迪没接腔,他很是自卑。

瓢泼大雨让马车速度愈加慢了,以前只要三四个小时的路他们走了七八个小时还没到,现在离迪克鲁斯镇还有好几里山路呢!此时大雨滂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马车在过一条岔道口时,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拦在前面,他提着一只便带式手术箱,“对不起,能让我搭乘一段吗?我到前面的迪克鲁斯镇。”这个中年男子告诉他们,他坐的马车半路坏了,他只好徒步前行了十几里路。

“快上来吧!”艾迪忙招呼这名男子坐下,他得知男子叫博格。洛克不满地哼了一声:“小心些,别弄坏了我的画!你可赔不起!”

道路越来越泥泞,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它可能累坏了。洛克气急败坏地猛踹马屁股,马受到惊吓,飞快地向前冲去,前方正是一个斜坡,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马车就向路旁倾覆,他们滚进了数英尺深的坡底。

一阵眩晕过后,艾迪睁开了眼睛,四周一片昏暗,洛克和博格也躺在附近的泥泞里呻吟,不过他们还可以站起来。但艾迪突然发现亨特半天没有爬起来。“噢!上帝,他腿上流了好多血!”在艾迪点燃的打火机的光芒里,洛克惊恐地指着亨特右大腿下的一汪鲜血叫道。

“让我看看,”博格蹲下身察看伤情,亨特已经昏迷,鲜血从他的大腿股动脉汩汩流出,一根尖树枝刺穿了他的大腿。“动脉破裂了,他失血过多,必须立即缝合动脉止血!”博格果断地说,接着他又以医生的口吻命令艾迪和洛克道:“去把我的手术箱找来!”

博格接过艾迪从泥泞中找到的手术箱,取出手术刀和缝合伤口的针线,然后和艾迪合力将亨特抬到一块突出的崖壁下。

就在博格准备开始手术时,他发现天色实在是太暗了,让他看不清楚亨特伤口的准确位置,“快点燃打火机。”博格急切地说。衣、物都被雨水打湿了,无法点燃,艾迪只好一直摁着打火机,借着微弱的光芒,博格开始给亨特实施手术。然而,打火机油就快消耗光了,火光越来越微弱。“我还需要三分钟,你们身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照明吗?”博格心急如焚地问。

“对了,年轻人,你的画用塑料包着,应该可以点燃的。”听到博格问起了自己,洛克开始支支吾吾:“这……下着雨……要是打开就毁了,那可是幅名画,值很多钱。”

这时,艾迪突然想起了匣子里的6 000英镑,他赶紧将它找出来,还好,钞票还没有被打湿。“快缝合伤口!”艾迪迅速点燃了一张张钞票,微弱的光映着他有些苍白的脸。

三分钟过去了,六千英镑烧成了灰烬,手术也终于完成了,艾迪和博格都瘫软地坐在了泥地上。“小伙子,你身上怎么带着这么多的现金?”博格忍不住发问了。“那是我准备给心爱的苏菲买礼物的,现在,我可一无所有了。”

“苏菲?”博格轻轻念道,很快地拍了拍艾迪的肩膀,“放心吧,好小伙,这个女孩会属于你的!”远处传来了马车声,原来苏菲的家人得知博格今天要回来,却迟迟没到后,派人来接他了。

当洛克知道来的人就是苏菲的家人,并且得悉博格就是苏菲的哥哥时,赶忙殷勤地问这问那。但是,博格只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微笑着对艾迪说:“小伙子,我的妹妹需要与高贵的人共度一生,三分钟里,你失去了六千英镑,却赢得了真正的高贵!”

【小题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两个身份、地位悬殊但精神品质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物形象,旨在告诉我们真正的高贵在于心灵。
B.当那个中年男子要求打车时,艾迪热情招呼他上车坐下,是因为他隐约感觉到这个中年男人叫博格,是苏菲的哥哥。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穷小子凭借自身品质赢得爱情的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文笔温婉细腻。
D.洛克不愿意点燃包画的塑料布,是因为他深爱着苏菲,而画是他“百合节”送给苏菲的礼物,不能随便就给毁了。
【小题2】小说第一段对阿普达镇及艾迪、洛克的介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艾迪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优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