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扣子
卡沙耶夫
瓦西利·维克托罗维奇·切尔内舍夫正在办公,同时用小电子计算器记录着苍蝇的数目。室内的苍蝇太多了,切尔内舍夫出了一身汗。他本想把西服上衣敞开,突然想起来衬衣上掉了一颗扣子,在西服里面别人看不见,只要一敞开怀,立刻就会被发现。这副衣冠不整的模样,一定会使自己在同事们中间的威信受到影响。况且,就是自己看着缺一颗扣子也够难受的,好像他是个把最后一颗扣子都拿去换酒喝了的酒鬼,哪像个日薪160卢布的总经济师呢!
切尔内舍夫为此很苦恼,于是种种不好的念头开始在脑子里蠕动起来。
他心里想:“哼,我老婆对我冷若冰霜,真是个没心肝的女人!在一起过了15年,连给我钉颗扣子的工夫都舍不得。当然啦,这可不是说,扣子已经掉了15年,可能少于15年,可也有8个年头了吧。这事我要是不告诉我老婆,起码得穿20年缺扣子的衣服。我就故意不吱声!她自己应该发现嘛,她不是老婆吗?我在这儿整天像头牛一样地干活儿,可她连个扣子都不给缝。她对我是一点儿感情也没有了!”
切尔内舍夫伤心透了,他烦躁起来,不知不觉解开了上衣,这时却猛然看见:在那个8年来缺扣子的地方现在竟给缝上了一颗扣子,切尔内舍夫不敢相信,他摸了摸扣子,解开又扣上,对着光线又看了一遍——果真是扣子,而且扣上正合适。切尔内舍夫深受感动,内心十分惭愧。
“我还算个人吗?坏蛋,哪能这么冤枉自己的结发妻子啊!她真是个少有的极好的女人!应该这么想:我们在一起生活了15年啦,她直到现在还惦记着我的每一颗扣子!要知道,她也总是没日没夜地干活儿,没有一点儿闲工夫,我可怜的人呀!当然,我也不轻松。可要知道,她的工作比我更费神,而且全部家务活儿都落在她的肩上。家务事她一点儿也指望不上我,我连给自己钉颗扣子都不会!真是个笨蛋!”
切尔内舍夫大声地抽了一下鼻子,把手伸进了衬衣口袋掏手帕,但掏出来的不是手帕,而是钞票。
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待恢复了常态,他就闭上眼睛,温情脉脉地回忆起自己那体贴入微的爱妻的脸蛋儿来,可是他只想起了她的鼻子,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别的部分的模样了。
他对自己轻蔑到了极点,心里想道:“我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对这样一位崇高的女性,我有眼无珠,还把她想得那么坏,只有自私自利的小人才会这样!”
他几乎流下眼泪,一心要做点儿使妻子高兴的事:买束鲜花献给她,陪她去剧院,再说,也该回送一些钱给她花呀!于是他将还未计算完的小电子计算器放进办公桌里,就向商店飞奔而去。
回到家时,他手中捧着鲜花、穿着里子绽线的西服上衣,上衣兜里的35卢布在簌簌作响,连它们都跃跃欲出,急不可耐啦。
他一面把花和钱递给妻子,一面腼腆地对她说:“这是送给你的,亲爱的。用这些钱去买那些你早就想买的东西吧。假如钱不够,那我……那我就劝你买别的便宜一些的吧。”
妻子被这意外的场面闹愣了。她站着不动,一言不发,真的不知道在这种场合说什么好。谢天谢地,岳父出来给解了围,他走到切尔内舍夫跟前问道:“瓦西利,你是怎么搞的?今天干吗把我的衬衣穿走了?”说着他把同样的一件衬衣递给了切尔内舍夫。
切尔内舍夫瞅了瞅这件衬衣,上面正好缺一颗扣子。总经济师立刻沉下了脸,把鲜花和卢布一股脑儿掖在怀里,然后一声不吭,径直走进屋里去了。这时他独自思忖着:
“好一个可爱的女人!就算你累得筋疲力尽,也该把扣子给丈夫钉上啊,不管怎么说,我同她在精神上毫无共通之处,一丁点儿也没有。现在我算看清楚了,跟她结婚是犯了一个大错。唉,多大的错误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了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切尔内舍夫的形象,作者对他不幸的家庭生活和沉重的生活压力抱有深深的同情。
B.“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一句表现了切尔内舍夫因妻子的温柔体贴而感动,同时也为自己自私、不理解妻子而深感内疚的心理。
C.小说对妻子的正面描写很少,大多都是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侧面表现出来的:她是一个变化无常的女人,一会儿温柔体贴,一会儿冷若冰霜。
D.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通过切尔内舍夫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婚姻不幸的原因。而“好一个可爱的女人”则用反语表现出了他对妻子的不满。
【小题2】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切尔内舍夫的性格特征。
【小题3】用主人公切尔内舍夫的心理描写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16 10:1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祖父的表

斯丹·巴斯托

那块挂在床头的表是我祖父的,它的正面雕着精致的罗马数字,表壳是用金子做的,沉甸甸,做工精巧。这真是一块漂亮的表,每当我放学回家与祖父坐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盯着它看,心里充满着渴望。

祖父病了,整天躺在床上。他非常喜欢我与他在一起,经常询问我在学校的状况。那天,当我告诉他我考得很不错时,他真是非常兴奋,“那么不久你就要到新的学校去了?”他这样问我。

“然后我还要上大学。”我说,我仿佛看到了我面前的路,“将来我要当医生。”

“你肯定会的,我相信。但是你必须学会忍耐,明白吗?你必须付出很多很多的忍耐,还有大量的艰辛劳动,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会的,祖父。”

“好极了,坚持下去。”

我把表递给祖父,他紧紧地盯着它看了好一阵,给它上了发条。当他把表递还给我的时候,我感到了它的分量。

“这表跟了我50年,是我事业成功的印证。”祖父自豪地说。祖父从前是个铁匠,虽然现在看来很难相信那双虚弱的手曾经握过那把巨大的锤子。

盛夏的一个晚上,当我正要离开他的时候,他拉住了我的手。“谢谢你,小家伙,”他用一种非常疲劳而虚弱的声音说,“你不会忘记我说的话吧?”一刹那,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不会,祖父。”我发誓说,“我不会忘的。”

第二天,妈妈告诉我,祖父已经离开了人世。

祖父的遗嘱读完了,我得知他把那块表留给了我,并说我能够保管它之前,先由我母亲代为保管。我母亲想把它藏起来,但在我的坚持下,她答应把表挂在起居室里,这样我就能经常看到它了。

夏天过去了,我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我没有很快找到朋友,有一段时间内,我很少与其他的男孩交往。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很富有的男孩,他经常在那些人面前炫耀他的东西。确实,他的脚踏车是新的,他的靴子是高档的,他所有的东西都要比我们的好——直到他拿出了自己的那块手表。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表不但走时极为准确,而且还有精致的外壳,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表?“我有一块更好的表。”我宣称。

“真的?”

“当然,是我祖父留给我的。”我坚持。

“那你拿来给我们看看。”他说。

“现在不在这儿。”

“你肯定没有!”

“我下午就拿来,到时你们会感到惊讶的!”我一直在担心怎样才能说服母亲把那块表给我,但在回家的汽车上,我记起来那天正好是清洁日,我母亲把表放进了抽屉,一等她走出房间,我一把抓起表放进了口袋。

我急切地盼着回校。吃完中饭,我从车棚推出了自行车。

“你要骑车子?”妈妈问,“我想应该将它修一修了。

“只是一点小毛病,没关系的。”

我骑得飞快,想着将要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羡慕的目光。

突然,一条小狗窜入了我的车道,我死命地捏了后闸,然而,在这同时,闸轴断了——这正是我想去修的。我赶紧又捏了前闸,车子停了下来,可我也撞到了车把上。

我爬了起来,揉了揉被摔的地方。我把颤抖的手慢慢伸进了口袋,拿出了那块我祖父引以为豪的物品。可在表壳上已留有一条凹痕,正面的玻璃已经粉碎了,罗马数字也已经被古怪地扭曲了。我把表放回口袋,慢慢骑车到了学校,痛苦而懊丧。

“表在哪儿?”男孩们追问。

“我母亲不让我带来。”我撒了谎。

“你母亲不让你带来?多新鲜!”那富有的男孩嘲笑道。

“多棒的故事啊!”其他人也跟着哄了起来。

当我静静地坐在桌边的时候,一种奇怪的感觉袭了上来,这不是因同学的嘲笑而感到的羞愧,也不是因为害怕母亲的发怒,不是的,我所感觉到的是祖父躺在床上,他虚弱的声音在响:“要忍耐,忍耐……”我几乎要哭了,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的开头对祖父的表的描写,为后文祖父遗嘱中把表送给“我”、母亲珍藏表以及“我”面对富有男孩的炫耀回家拿表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B.“我”为了很快地赶回学校,偷偷地抓起母亲放进抽屉的表拒绝母亲修自行车的要求,飞快地骑行去学校,以致自己摔坏了表受到了同学们的羞辱。
C.祖父遗嘱中虽然把表送给了“我”,但还说“我”能够保管它之前先由“我”母亲代为保管这说明祖父具有很强的预见性,他能预见以后发生的事。
D.在描写“我”回家拿表和急切去学校时,“一等……抓起”“急切地盼”“骑得飞快”等动作描写非常成功,揭示出了“我”当时想急切赶回学校的心情。
E.本文给人的启示:在人生路上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沉得住气,要懂得忍耐;要想取得成功,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小题2】作者最后说“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是写“我”的成长经历,为何以“祖父的表”作为标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回家
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她问。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经历。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我能理解。再找一个丈夫。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
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美国小小说百家精品》)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从“我”遇到一个姑娘听到她讲的故事写起,并说这故事“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为本文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戈“表情冷漠,一语不发”,引起了年轻人对他的神秘身份的猜测,主要是为了表现了文登冷漠的性格侧面,为后文写他是罪犯做铺垫。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文戈“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等,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D.小说擅长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尤其重视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文戈所讲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文戈与妻子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处处设置悬念,层层铺垫,直到结尾才揭示结局,引人入胜。
【小题2】文戈的妻子始终没有正面出现,但我们仍然能清晰感受到她的存在。请赏析文戈的妻子的形象,并指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小题3】小说的主体部分用的是第几人称?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有何好处?
【小题4】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5】简析“黄手帕”在小说中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博士学位
牛津大学魅力超凡,但对17岁的霍金来说,头一年的功课很没意思。他几乎毫不费力就能解答导师出的任何物理或数学问题,轻易的胜利无法带来成就感。他很少做笔记,对很多标准教科书也不信任。一位导师根据一本教科书给全班出了一些题,霍金竟然没做任何一题,导师问他原因时,他花了二十分钟指出了那本书中所有的错误。
进入牛津快三年的时候,霍金开始面临毕业考试的压力。有一件事使情况有些复杂,那就是他已向剑桥大学提出申请,准备攻读宇宙学博士。但是要被剑桥录取,他就必须得到牛津所授予的最高荣誉——第一等学位。霍金的毕业考试成绩在第一等和第二等之间。他必须再参加口试。他很了解自己在学校中的形象,但他低估了别人对他天分的高度评价。当主试者要求他能谈未来的计划时,他说:“您给我第一等,我将进剑桥,如果我得到第二等我将留在牛津,所以我想您会给我第一等。”结果他们真的给了他第一等。
霍金到剑桥攻读博士时选择了宇宙学,他认为“宇宙学有着定义明确的理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被分配给一位名叫夏玛的教授,他很快发现夏玛是一位能给他很多鼓励的老师,一位总有时间与他讨论问题的科学家。
第一学期早些时候,夏玛注意到霍金有轻微的语言障碍,霍金的父母和同学也注意到他有点儿不对劲:一个宴会上,霍金倒一杯葡萄酒时,把大部分酒倒在了桌布上而不是杯子里。春季学期前,霍金被送进一家医院接受检查。他被诊断出患了罕见的、无法治愈的运动神经元症。这种病的发展结果是全身肌肉萎缩而瘫痪,但大脑的诸如思考与记忆的高级功能不受损害。通常的预测是当蔓延性瘫痪导致呼吸肌肉失效时,病人会因窒息或肺炎而死亡。医生预言霍金只能再活两年。毫无疑问,霍金深受打击,认为自己可能活不到读完博士。一段消沉之后,他想:“如果我非死不可的话,那也要做些好事再死。”
天文学家霍耶教授是剑桥大学鼎鼎有名的人物,在宇宙的稳态理论上花了很多心血,但他在还没有考虑成熟时,就在一次皇家学会的会议上公布了他理论的最新部分。演讲结束的热烈掌声后,霍耶问大家是否有任何问题。霍金当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而且完全听懂了。他抓着手杖慢慢站起来,会议厅里顿时安静下来。
“你所谈的那个量是发散的(即无限大)。”霍金说。
一时之间,压低了的私语声传遍了听众席:如果霍金说的正确,霍耶的最新成果就是错误的。“它当然不发散。”霍耶回答。“它是发散的。”霍金大胆抗议。“你怎么知道呢?”霍耶高声吼道。“因为我把它算出来了。”霍金慢慢地回答。
一阵使人窘迫的笑声传遍了会场。霍耶对这个傲慢的年轻人感到非常愤怒,认为霍金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霍金与其他人指出,霍耶不应该公布尚未证实的结果,是他不讲学术道德在先。
霍金的病情很快恶化:走路极困难,有时会重重摔一跤;说话的声音变得莫名其妙,不再只是普通的模糊。但没有任何变化能减慢他的研究进度,事实上,他的研究工作进展得更快,并且比他过去学术生涯中曾做过的都要好。
一天晚上,在会剑桥途中的火车上,霍金一时默默地注视着窗外,车内的朋友们正在争论着彭罗斯的一些数学论点。突然,霍金产生了一个想法,他向坐在对面的夏玛说:“如果把彭罗斯的奇点理论,运用到整个宇宙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就是这个简单的想法,将他推到了成为超级科学巨星的路上。把奇点理论运用于宇宙研究绝非一个简单问题,几个月内,夏玛注意到这位年轻的博士生正在做一件的确很特殊的事情。当霍金对自己思想背后的数学感到满意时,就开始写博士学位论文。论文最后一章是极有才气的研究成果,幸亏有了这一章,才使霍金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从那时起,这位23岁的物理学家就可以自称为霍金博士了。
(摘编自迈克尔·怀特、约翰·葛瑞本《霍金传》,邱励欧、王滋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金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指出了导师出的一本教科书中的一处错误,说明年仅17岁的霍金智力非凡。
B.当霍金参加口试时,低估了别人对他天分的高度评价,没想到结果真的是得到了第一等学位。
C.霍金在剑桥攻读博士时,选择的是宇宙学,夏玛教授给了他很多的鼓励。
D.霍耶教授在没有充分考虑成熟时,冒然公布了他理论的最新部分,在霍金的质疑下,大家最后认为霍耶教授不应该公布尚未证实的结果。
【小题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交代霍金在牛津大学期间的突出表现,为写他后来能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宇宙学博士并取得成功作了铺垫。
B.文中引用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特点,也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使传记具有特别的感染力。
C.皇家学会会议上,“霍金慢慢地回答”表明他已经有语言障碍,“使人窘迫的笑声”则既针对霍金又针对霍耶。
D.火车上那个“简单的想法”并不简单,它是霍金广泛学习和长期研究的结果,它使霍金跻身为超级科学巨星。
E. 年轻时的霍金成为物理学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健康的体魄也毫不影响科学家们研究科学和不断创造。
【小题3】从全文看,霍金获得博士学位与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生

(前苏联)基里尔·梁波夫

(1)皮包屁股,是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坐着小车在火车过道里滑来滑去、口中大唱悲歌的人。我父亲即是这样的人。1942年他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上了前线,1945年,他的队伍在华沙城下遭到伏击,所有人都成了肉饼,只有父亲幸存下来。

(2)我当时5岁,疏散后跟妈妈回到列宁格勒,并不知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从战地医院出来后,父亲没有回家,显然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想他仍在战斗,妈妈大概以为他死定了。没有任何他的消息,也没有阵亡通知书,不过却常常有从喀山来的信件寄到战前我们跟外婆住过的地方。有一天,我们从妈妈收土豆的农庄里回城,车厢内爬进一个坐着木头小车、身穿破背心、衣服脏兮兮胡子乱蓬蓬的人。他用双手支撑地板,滑过车厢过道,唱着一支关于营队侦察员的歌。妈妈仔细地看着他,然后就大叫起来,向他跑去,不过那男人却突然决绝地转过身子,向相反的方向滑走了。他在走廊附近跌落到小车外面,剩下的路只好匍匐前进。当我们追上他时。发现他已经烂醉如泥。

(3)他是我的父亲。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着他肮脏的脸颊和因失眠、醉酒肿胀的眼睛。她哭了,号啕大哭。

(4)我们把他带回家。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从野战医院出来后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靠乞讨为生,此外父亲伤得很重,包括心灵和身体。

(5)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父亲从床上跌到地板上,打着滚,蜷缩着身子。最可怕的是他那绝望的吼叫:“腿,腿疼呀……”妈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也哭,因为怜悯和恐惧。有时我竟希望他没有回来。

(6)父亲从不和我说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自从他出现后,妈妈不再关心我,以前她常常坐在床边跟我交谈,可是自从父亲回来后,我不得不睡在地板上,我突然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尝试重新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则成了局外人,无法在家庭的崭新蓝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一天妈妈对父亲说。她想生个孩子,父亲说,他也想有个孩子。不过这很难,他是个残废,没有收入,抚恤金还没发,有个孩子生活很难。妈妈说,没关系,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差,还养活了3个孩子呢。我真想大声叫。你们是有儿子的呀,你们要拿我怎么办呢?难道我对你们来说就是个空位子吗?

(7)不久,妈妈对父亲说,她怀孕了。她一句话也没跟我说,但是我一清二楚,我整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尽管对他们来说我并不存在。

(8)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非常小,长着一张老人的脸。我常常走到他的床边看着他,这是我的兄弟,我觉得自己对他的爱一点儿也不少于我对父母的爱,尽管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取代我,这很明显,因为他们甚至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亚。

(9)每天早晨妈妈都去上班,父亲坐在他的小车上为他应得的抚恤金奔波,我则整日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孩子们上学了。他们却忘了让我上学,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兄弟在长大。很快他已经能够单独走上几步路了。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妈妈现在是工厂的车间主任,一切都很美好,我们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幸福生活。夜里父亲不再叫喊,妈妈也早就停止了哭泣,只有我仍旧每日坐在窗台上,生活不声不响地从我身边悄悄溜过。有一天父亲说:“我想去看看科利亚。”

(10)妈妈哭了。

(11)“把我带到他那儿去,”父亲说,“他毕竟是我们的儿子……”

(12)“没错,没错。”妈妈急忙应和。

(13)我默默地看着他们收拾行装,却有种奇怪的轻松感觉。我已经很久没跟他们在一起,我甚至从不出门,不过这一次我决定跟他们一起去。

(14)我们从家里出来。一路上谁都不说话,父亲在妈妈旁边滑行着,努力不使自己落后。

(15)路上他们从一个老奶奶的手里买了一束金合欢,我跟在他们身后,长久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16)墓地上空无一人,大片雪花静静地飘落下来。妈妈很快就找到那座坟墓。

(17)“在这儿。”她指着。

(18)父亲看着小坟丘,久久地一言不发,后来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放到嘴边喝了几小口,然后将瓶子递给妈妈,妈妈也喝了一小口。

(19)“我会记住,”父亲说,“就算死了,也会记住……”

(20)妈妈又哭起来。

(21)“孩子们都在这儿。”她哭着说。

(22)“走吧,”过了很久,父亲说道,“该去接科利亚了……”

(23)他们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

(24)而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人物的身份经历,奠定了小说哀伤悲凉的感情基调。
B.小说中写到父亲军校毕业后就上了反法西斯的战场,可见其热爱祖国,勇于献身;伤残后乞讨流浪,不愿意拖累家人,可见其热爱家庭,勇于担当。
C.小说前文情节有些地方似乎不太合乎情理,如“父亲从不和我说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弟弟出生后,父母“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亚”等等,但到了小说最后,这一切都得到了合理解释。
D.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故事,通过描写人物言行、心理,塑造了人物形象,凸显了主题,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新生的期待。
【小题2】文中多次写到母亲的“哭”,试概括其中包含哪些情感。
【小题3】请探究小说标题“新生”在文中的多层意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琼斯先生的悲惨命运
(加拿大)斯蒂芬•里柯克
助理牧师梅尔帕·琼斯先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年轻人,才二十三岁。他是那么忠厚,因而不会说谎,同时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他顺便去他的一个朋友家拜访。而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多么美妙——他可以很好地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假期生活。
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气说:
“呃,我想我……”
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琼斯先生,你有事么?”
琼斯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不” ,他说。
“那就请别走。”
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身来。
“呃,现在,”他怯生生地说,“我想我真的……”
“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晚饭哩……”
“呃,是可以的,你知道,”琼斯说,“假如……”
“那就留下来吧,我想我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他有气无力地说,“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坐回到椅子里,灌了一肚子茶水,怪难受的。
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晚饭。席间琼斯从头到尾都坐在那儿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
吃完饭之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就拿出照片来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照片全都拿了出来,总共有好几本呢。
到八点三十的时候,琼斯已看了七十一张照片,大约还有六十九张没看。琼斯站了起来。
“现在我得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告辞!”他们说,“嗨,才八点三十哩!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没什么事,”他承认,自己将休息六个星期,然后苦笑了一下。
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家的宝贝儿子把琼斯先生的帽子给藏起来了,琼斯于是又坐了下来。
他时刻都想果断地离去,可他就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起来,他用反话挖苦说:琼斯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他们可以给他临时搭一个铺。琼斯误解了他的本意,竟热泪盈眶地向他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把他安顿在一间空房里,内心里却在狠狠地咒诅他。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要上班了,发现琼斯还在家里赖着,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干脆开个玩笑把琼斯支走吧,于是就说:他认为该向琼斯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嘿嘿!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了一阵子,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而且还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像个孩子在哭似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让人难以接近。他整天都是闷在客厅里,由于缺少新鲜空气加之又缺乏锻炼,他的身体很快就显得不行了。他靠喝茶和看那些照片来消磨时光。他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时地自言自语。他的心智显然已开始失常了。
最后他终于垮了。人们把他抬到了楼上,他发烧可真厉害,神志不清。他谁都不认识了,有时候,他会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道:“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回到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过一会儿,他又会跳将起来,大叫道:“再来一杯茶,再拿些照片来!再拿些照片来!哈!哈!”
最后,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在他的假期的最后一天,他去世了。临终之际,他脸带着自信的美丽微笑坐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
他的灵魂从囚禁它的牢房挣脱而去,其速度之快就像被追捕的猫越过花园的篱笆一样。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琼斯只是在度假前顺便去拜访朋友,并不想在朋友家久待,因为他还要好好享受一下接下来六个周的假期。
B.在朋友家的第一天里,琼斯还能得到朋友一家的宽容和理解,但从第二天开始,朋友就对琼斯厌烦恼火了。
C.琼斯很想离开朋友家,但主人的热情和一些意外情况让他又无法脱身,继而开始了他愈来愈差的境遇。
D.琼斯在朋友家的遭遇就是现实生活中一些拜访者的写照,因为拿不定主意而让自己的尴尬接踵而至。
 
E.琼斯在临终之际终于找到了一条让他离开的理由——天使们在召唤我,这是作者对琼斯的讽刺。
【小题2】小说的第一段介绍了琼斯的特点及假期,有哪些作用?(6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琼斯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4】这是一篇颇具象征意义的小说,我们不一定有琼斯这样的访友经历,但“琼斯先生的悲惨命运”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一个现代人的身上,你怎样看待这篇小说的象征含义,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