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光似水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47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小艇在车库里。”午饭时爸爸说,“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而且没法拿上来,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
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在房间里,現在已经放进来啦。”
又一个礼拜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于是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
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裝,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和压缩空气枪。
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他们的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
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他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远两寻(约十二尺)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颁杰出奖状。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个开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旧楼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注而下,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用品诗意盎然,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惟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街47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小题1】概括小说中兄弟俩的形象。
【小题2】解释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礼拜三”的含义,简析其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及作用。
【小题3】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小题4】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结合小说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3 10:2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儿子就像“外星人” (印度)贾格迪什·帕特尔
“爸爸,你受伤了?”维贾伊看着我,伤心地问。
刚才,我和维贾伊正在玩着王子和马的游戏。我们一块儿笑呀,跳呀,摇呀。突然,维贾伊身体失去平衡,挥舞的手臂碰到了旁边的茶几。一只杯子啪地摔落到石地板上,只见鲜血从我的臂上滴落下来。刚才欢乐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看到我脸上痛苦的样子,蹒跚学步的三岁儿子露出一副关切的表情。
看到这,我感到无限欣慰,眼里不禁噙满了泪水。
三十年过去了,这一幕场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此时此刻,维贾伊驱车前往休斯顿国际机场,送我返回故土。我不知道,维贾伊这次是否真的欢迎我的到来,也许我的离去会使他感到如释重负。然而,从明净的挡风玻璃,我发现一向做事专心的维贾伊似乎有点心乱神迷。一路上,我们默默无语。我闭上眼睛,过去六个月来的那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的妻子吉塔在孟买的一次车祸中命丧黄泉。面对眼前的现实,我无法接受,整天躲在过去的阴影中难以自拔。出事后,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慰问。然而,曲终人散之后,面对人去楼空的家,我感到十分孤独和沮丧,渴望有人来陪伴。于是,儿子维贾伊的来信就像一根伸向一个落水者的救命稻草:“爸爸,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吧,你会感到好些的。”很快,我便将公司卖给了合伙人,匆匆踏上了美国这片土地,准备和孙子维克拉姆一起玩耍,享受天伦之乐,找回昔日那种其乐融融的生活。
然而,来到休斯顿,我的梦想并没有实现。维贾伊忙于医务,整天操心的是他的诊所;他的妻子黛维也有她自己的朋友;而维科拉姆有司各特、贾森,还有一屋子的玩具,对我的热情毫不领情,整天将自己置身于动漫和游戏世界中。几天过后,我感到在儿子的家中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同在屋檐下,我们却没有共同的语言。只有在一起吃饭时,我们才有片刻的欢笑。而这种欢笑却不是那么亲密无间,就像油和水一样难以交融。几个星期过去了,我的脑海里产生一个可怕的念头,尽管我不想承认:维贾伊,迪维,维克拉姆,没有一个爱我。
就在这时候,我遇到了拉杰什。
在一次聚会上,相见一分钟之后,我便被他那不同凡响的话语触动了。
“你不喜欢这里?”拉杰什问,“过一段时间你就会适应的。”
“你在美国多久了?”我问。
“下个月就到两年了。在这里,我长了不少见识,学会了而且还在努力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拉杰什答道。
凌晨一点,我们回了家。躺在床上,我反复问自己,我需要学些什么呢?我是不是对儿子寄予太高的期望?我辗转反侧,整个晚上都在想着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过去,我是一家之长,如今,我只是作客儿子家的父亲。
第二天,我意外地接到了拉杰什的电话。电话中,他显得神采飞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谈到日常生活时,拉杰什说他每天都要去公园,并鼓动我陪他一起去。“公园里到处是孩子、年轻的妈妈们,还有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他还开起了玩笑,“你大概喜欢看那些年轻妈妈们可爱的长腿吧。”即使那里没有一草一木,没有娱乐场,没有座椅,我也乐于前往。于是,我答应了他的邀请。
我们见了一面又一面,见面似乎成了我每天提神的一剂良药,成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坐在湿漉漉的椅子上,看着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嬉闹,不时听到某位妈妈尖脆的喊声,我和拉杰什又沉入往事的回忆之中。有时候,我们坐在那里遥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不觉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几天后,一个电话打破了我们平静的世界。那是拉杰什儿子打来的。他说,我最亲密的朋友前天突然中风,现在住进了医院,生命垂危。
整个一天,我都坐立不安,忧心忡忡。看来,我们之间已经了建立一条友谊的纽带。这种关系最初出于一种需要,而如今发展成为一种休戚与共的友情。真不知道,没有拉杰什我该如何是好?
维贾伊一下班,我便把这一不幸消息告诉了他。随即,我们赶往医院。拉杰什微闭着眼睛,苍白的身上插着讨厌的管子,但却显得十分安详。我刚坐下,他便醒来了。我们寒暄了几句。维贾伊出去了解拉杰什的病情。这时,拉杰什招呼我。我走近病床,握住他那温暖的手。拉杰什用尽力气说道,“你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我告诉过你在这个国家要学会生活,培养兴趣吗?其实,那只是一个如意的想法。美国人试图用印度古吉拉特语与外星人交流。而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儿子对我们来说似乎变成了外星人。”
我止住他的话,“现在,别去想这些了。”
几分钟后,维贾伊走回了病房,我们又匆匆离去了。第二天,拉杰什便离开了人世。
“爸爸,机场到了。”维贾伊唤醒了我的回忆。
在售票处,我们得知航班已经推迟了。维贾伊提议我们去候机室喝点什么。一杯饮料之后,我觉得神清气爽,郁闷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爸爸,这三个月来,我没能抽出时间陪你,也没有带你去任何地方。”维贾伊说道。
“你工作忙嘛。”我没有勇气说出实话。
“不,这不是事实。我和迪维本应给你更多的关爱。”维贾伊坦率地说道,“为什么你什么事都不告诉我们呢?”
真正的爱是不需要别人提醒的。”我禁不住讥讽了一句。
“对不起。下一次,我保证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维贾伊凝望着我,深情地说道。
走上舷梯,我转身朝维贾伊挥了挥手。他那满脸愧疚的神情似乎在告诉我,“爸爸,我伤害了你,请原谅。”
想到这,我的眼里又不禁噙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22期)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小说完全按时间先后顺序展开情节,从“我”陪着三岁的儿子维贾伊玩游戏的描写开始,以到留学美国的儿子送“我”回国结束。
B.因为妻子在一次车祸中丧命,“我”陷入过去的阴影中难以自拔,面对人去楼空的家,感到十分孤独和沮丧,渴望有人来陪伴。
C.儿子维贾伊的来信被“我”视为救命稻草,便将公司卖给了合伙人,准备去美国享受天伦之乐,找回昔日充满快乐的生活。
D.儿子一家人生活处境艰难,整天要为诊所操心,孙子沉浸在动漫和游戏中,把“我”当作局外人,“我”的梦想破灭了。
E. 自从和拉什杰相识后,“我”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过去是一家之长,现在是作客儿子家的父亲,想调整心态以适应环境。
【小题2】这篇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并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中插入“我”与拉什杰的相识、相交的记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4】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文中“真正的爱是不需要别人提醒的”一句话很有现实意义。情节和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中诞生的艺术家

萨娜·珍妮

社区一角的垃圾堆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旁边的棚子就是我的办公室--从今年夏天起,我开始为爱荷华州伽菲德湾垃圾公司工作。棚子外面的那一堆是我从垃圾中挑出来的"精品"--拉去垃圾场填埋太可惜了,如松了一格的木梯子、旧铁锹、生锈的金属配件、旧板条箱等等。我也曾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西部航空公司当部门经理。但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令我失去了一切。

刚来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里的山雀可多了,我喜欢听它们唧唧喳喳的叫声,后来我还弄来鸟食喂它们。往往刚投食,各种小鸟便欢聚一堂,甚至还有松鼠。而我就把棚子当成掩体,躲起来悄悄观察它们。观鸟成了我在垃圾堆里上班最愉快的事。

那天,看着山雀在一边啄食,我突然有了灵感。垃圾堆里面有多少好东西可以拿来利用啊!我搜出一把旧梯子,将它安置在棚子旁边;一只方形盒子钉在梯子顶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我又翻出一个塑料板,从中间扳弯了做成三角形屋顶;再放一些松树枝条在梯步上做装饰,好啦,一个高高的鸟食盒!现在,来测试一下小鸟们喜不喜欢。我在新作品里装满鸟食,溜进棚子。几分钟后,小家伙们就争先恐后地扑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收垃圾的车来了,司机走出来,不向垃圾捣碎机那边去,反而向我的鸟食盒这边来。他难道要投诉我“贪污”这些垃圾?“这些都是你做的呀?”他好奇地东摸摸西看看,“非常古朴,很像在艺术画廊看到的作品。”“谢谢,”我回答道,“很高兴你喜欢它们。”我敢打赌,我的脸肯定红了。“你该多做一些。”他临走前对我说。

因为受到了鼓励,于是我又把旧靴子和一些松树枝绑在生了锈的铁锹上,挂在墙上。在它的旁边,我挂上一只旧轮胎,中间拴一条铁链,又一只鸟食盒诞生了。

整个上午,周围的居民来了一拨又一拨,不断对我的作品评头论足。“好看!有创意!真了不起!”可我觉得,这有些奇怪,我只是把人们丢弃的垃圾重新整理了一下,他们就对着自己的垃圾欣赏备至。“人呀,真滑稽。”我对着自己,也对着小鸟嘀咕道。

那天下午,一辆高级轿车开了过来。一位打扮入时的高雅妇人从车上走出。“你能不能把那个卖给我,给你400美元?”她指着我那个由旧轮胎、铁链、鸟食盒组成的“艺术品”说。我惊讶得哑口无言。“啊,夫人,”呆住了一会儿,我才试着说,“是这样,这不是我卖东西的地方。实际上,这是社区的垃圾处理站,你知道的。”

她挺奇怪地看着我。“是的,这些原材料原本是垃圾,”她说,“可你把它们变成了艺术品,很不错的艺术品!这样吧,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就给我来电话。”她递给我一张名片,开车走了,留下我站在原地,看着那个轮胎发呆。

不久,周围的居民便陆续拿来一些东西,问我可不可以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派上用场。他们在这些鸟食盒旁边摄影留念,还把他们的朋友从大老远的地方请来,专程参观我的作品。谁能料到一堆废物会变成旅游景点?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垃圾艺术”迅速成为了新锐艺术的代名词,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美,那些我从未谋面的着名艺术家也在殿堂之上呼吁全民收集垃圾,打造自己的“艺术作品”。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依旧当我的垃圾清理工,挑拣垃圾,在灵感来时敲敲打打做新的鸟食盒。

一位叫约翰的中年男人来了,他住在这附近,他径直走进我的棚子。“我来只是想告诉你,你的工作干得很漂亮,作品也非常吸引人。”他说,“我想过来看看又有什么新作品问世了。有你在,明明是最不乐意干的倒垃圾的活儿却让我们觉得很愉快。”“谢谢,”我说,“很高兴您喜欢它们,这里对我来说也成了个特别的地方。”

阳光正照在一个旧电视机的屏幕上,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把它变成一个鸟食盒,小鸟们将和戴安娜·克瑞一起歌唱。废物堆上,我迎来了新的一天,仿佛上帝在向我展示,一切皆有可能。

(节选自《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垃圾中诞生的艺术家”为题,“垃圾”与“艺术家”这两个有较大差异的词汇组合在一起,悬念十足,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当垃圾车司机赞赏“我”做的鸟食盒像画廊里的作品时,“我”高兴并且红了脸,“高兴”是一种礼貌性的回应,“脸红”流露出羞怯和不自信。
C.当周围居民围观“我”的作品并对其大加赞赏时,“我”感到有些奇怪,并认为他们的举动“真滑稽”,这表明在“我”看来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价值。
D.结尾处的“阳光正照在一个旧电视机的屏幕上,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灵感”,“阳光”对“我”的心态有烘托作用,说明“我”积极地发现生活中的美。
【小题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开头说“经济危机令我失去了一切”,结尾说“一切皆有可能”,这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快递哥哥
艾克拜尔·米吉提
楼道里很暗,也许是这个缘故,当有人敲门时,三岁的玛丽娅会惊吓得往里屋躲。家里人就会对她说,不怕,不怕,那是快递哥哥,给咱们送东西来了。
家里人开门,果然是送快递的来了。
那是一件积木玩具,是爸爸从网上订购的,点对点服务,送货上门。妈妈签收后,就给玛丽娅打开包装。这一天玛丽娅玩得很开心,也很专注——她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个变幻无穷的积木玩具上了。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玛丽娅飞一般的扑进爸爸怀里,高兴地说:“爸爸,快递哥哥给我送来了这个!”她向爸爸炫耀着手中的积木玩具。
那是爸爸买的。爸爸含笑说。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双纯净的眼睛清澈地望着爸爸。
是爸爸买了让快递哥哥送来的。爸爸想说明委由。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脸认真地纠正爸爸。
好好好,是快递哥哥,是快递哥哥。爸爸心头不经意间滑过一丝轻轻的惆怅。他觉得自己的微笑已经凝固在脸上,这一切让他感到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第二天正好是个周末,一家人准备欢天喜地的出门玩一天。爸爸用手机嘀嘀打的订车,玛丽娅就依偎在爸爸怀里,看他摆弄。手机不断发出清脆悦耳的应答声。不一会儿,车就订好了。
一家三口,加上小阿姨,正好四人一车。一坐到车上,玛丽娅就来了一句:嘀嘀一下,马上出发。
爸爸愣住了,这不是刚才订车时手机发出的提示语么?他摇摇头,冲着妻子笑笑。心想,看来孩子就是块磁铁,听到见到什么,都会被她像铁屑一样吸过来。
傍晚回家时,他突然发现就在附近有一所韩国人开办的幼儿园,他觉得应该把玛丽娅送到那里去。这里离家近,既没有堵车之苦,孩子也会在家睡足了觉出门。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睡足觉比什么都重要,他是医生,他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三天以后,玛丽娅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话便是:我是大老板。这让爸爸有点目瞪口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妻子。
那天,雾霾太重,幼儿园临时放了一天假。妈妈在家里陪着玛丽娅。玛丽娅正专注地搭着积木。妈妈是学经济的,她觉得应当让孩子认认钱,从小有点经济头脑,便从钱包中取出一百元让玛丽娅认。
这是一百元。妈妈对她说。
玛丽娅顺手接过一百元,说,这是我的钱。便放进了自己玩具小钱包。
妈妈有点出乎意料,看来,幼儿园已经教会了这些东西。
玛丽娅还顺口来了一句韩语,阿尼哈思呦(你好)。
此时,正好玛丽娅的爷爷打来电话,说给玛丽娅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玩具女孩(芭比娃娃)和一套童装,让他们有时间谁来取走。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她爷爷,周末我们过去看您,您还是亲手把玩具和童装给到玛丽娅手上吧,不然她会认为是“快递哥哥”送来的,或者,谁给到她手上,就认为是谁送的,不会觉得是爷爷送的。
话筒那边,传来爷爷爽朗的笑声:也好,也好,那就周末见。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快递哥哥送来玩具后,玛丽娅玩得很开心、很专注,因为变化无穷的积木玩具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B.小说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在坚持认为玩具是快递哥哥送的,模仿手机提示语的情节中将天真无邪、童真可爱的玛丽娅塑造得活灵活现。
C.玛丽娅将一百元收入了自己的钱包,反映了孩童自私的一面。
D.小说通过玛丽娅与爸爸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玛丽娅的童真可爱和爸爸的成熟无趣、圆滑世故,对表现文章主题无关。
【小题2】小说以“快递哥哥”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玛丽娅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形象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里柯克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因此,我们决定把母亲节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③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但是,就在当天早晨,父亲有了一个新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哩。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⑤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⑥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⑦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

⑧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⑨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⑩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在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语是“我们”,隐含着“我们是怎么对待母亲的”的追问,该追问贯穿全文。
B.孩子们向留下的母亲“欢呼了三次”,不乏天真烂漫。他们自私而不自知,还没学会真正为母亲着想。
C.“钓鱼”在小说中可谓作用多多,可以推进情节,可以塑造父亲的形象,可以间接揭示作品的主题。
D.文章有不少小的场景,像留下母亲后,大家外出游玩的场景;归家后,全家人就餐的热闹场景,这些场景前后照应,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小题2】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情节的逆转,请概述这些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题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
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传统建筑语言的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
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