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创作于雨果的青年时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开头的描写涉及15世纪法国社会与宗教生活的许多细节。
B.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纯洁善良,富有同情心,敢于舍己救人,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却显得无助,无论怎么挣扎都逃不脱被绞死的命运。在卡西莫多的营救下,爱斯梅拉达爱上了他。
C.佛比斯虽然英俊潇洒,但风流成性,而且极为卑鄙。卡西莫多虽然丑陋不堪,但是心灵高尚,为了爱斯梅拉达的幸福,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D.小说见证了民族的苦难和历史的风云,它多次被改编为影片和电视剧,巴黎圣母院已随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传遍世界,成为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29 01:5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牺牲
(法国)罗尼斯
路易·拉米埃尔的脸色阴沉着,前额上有一道深深的皱纹。他的母亲胆怯..又自豪地望着她漂亮的儿子。她一直为了他而操心,也为了他去吃苦,可是她比以前更爱他。
她已经是第三次问他了,他回答:“我刚才见到埃莱娜的父亲了。他当然知道我爱他的女儿,他知道埃莱娜也爱我。于是非常坦率地同我谈了,如果我能够拿出25万法郎,他就把埃莱娜嫁给我。这25万法郎将作为我在雨果·朗贝尔商店的一份股份。”
拉米埃尔太太激动地胡思乱想着:这倒是彻底解决一生生活的好办法。雨果·朗贝尔商店就像法兰西银行一样可靠。可是……
他们曾经有过这么多钱,甚至比这些钱还要多。路易把它们都挥霍掉了,他过了7年浪荡生活。当他明白破产已经临近时,他们除了拉米埃尔太太死后才能转让的终身年金外,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拉米埃尔太太叹了口气:“真的,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她用温和的眼光看了看儿子,又说:“如果我能把我的终身年金让出来的话……”路易的眼睛闪现出光芒,脸上出现了残暴的、贪婪的样子,他粗野地叫着:“可是你不能办到,还说这些做什么?!”
夜深了,附近教堂的钟声已经响过12下,拉米埃尔太太一直想着这件事。当路易晚上回家时,她迎着儿子走过去,轻轻地吻了儿子,低声说:“孩子,我有个想法,会有办法的,我们……会有希望……好好地拥抱一下你年老的母亲吧!”
儿子望着她,先是惊讶,随后,他想到了可能他会得到一笔财产,他便温顺地拥抱了母亲。
突然,母亲绝望地一边叫着:“明天,孩子,明天我就会告诉你的!”一边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她跑进房间,赶紧关上了门,她不愿意失去儿子在她的脸上留下的亲吻的微温,打开了小药箱,从里面抓起了阿片酊药瓶,把药片一口吞了下去,扫除了阻挡路易·拉米埃尔幸福生活的障碍。
【小题1】划线句“她已经是第三次问他了”,请根据前后文,推断她问了他什么问题。
【小题2】第一段“他的母亲胆怯又自豪地望着她漂亮的儿子”,加点词“胆怯”在文中有何深层含义?
【小题3】分析“她不愿意失去儿子在她的脸上留下的亲吻的微温”一句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有何作用?
【小题4】第四段插叙路易曾经有钱而又挥霍的过去,有什么作用?
【小题5】结合主旨,谈谈你对拉米埃尔太太以“牺牲”来成全儿子“幸福生活”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项链(节选)

①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②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③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帏幕一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④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对面,她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⑤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都没有。然而她偏偏只欢喜这些,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项链》发表于1884年,作者莫泊桑,英国作家。
B.《项链》这篇小说的中心线索是舞会。
C.这篇小说的情节开始于序幕,结束于高潮,没有结局。
D.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一个小人物希望跻身上流社会的必然结局。
【小题2】第①段中,“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一句,“也”字隐含的意思是(    )
A.表现了作者对她美丽相貌的赞叹。
B.表明作者惋惜她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
C.暗示她未能凭她的美貌跻身上流社会的无可奈何的处境。
D.点出她具有跻身上流社会,过高雅生活的优越条件。
【小题3】第②段画线句想要表达的意图,以下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出女人们天生都有一种讲究打扮,企盼享受的追求。
B.红颜薄命是古今无数妇女的不幸,漂亮的妇女应力图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命运。
C.漂亮、可人是女人的资本,谁有这些资本,她就理所应当地在上流社会中享受生活。
D.步入上流社会尽情享受是人正常而合理的追求,漂亮女人尤其应该享有这样的特权。
【小题4】第③段与第④段花了不少笔墨来写路瓦栽夫人的“梦想”,同时又在文中点出“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都没有”’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小题5】从选文来看,女主人公是一个耽于幻想、爱慕虚荣的形象,结合《项链》全文,说说你对这一形象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  匠
(法)埃米尔·左拉
铁匠身材高大,当地没人能比。他肩胛高耸,脸和手臂被炉中飞出的火星和锤下的铁屑染黑。在他的方脸上,乱而密的头发下面,长着一双孩子般的眼睛,又大又蓝,亮如钢铁的闪光。他下巴宽大,笑起来如同他的风箱,声震屋瓦。当他用打铁养成的习惯有力的动作扬起胳膊的时候,他50岁的年纪和那举起的25斤重的铁锤相比,似乎算不得什么。这把锤子,他管它叫“小姐”,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姑娘,从韦尔农到鲁昂,只有他一个人能舞得动她。
我在铁匠索里住了一年,整整一年,使我得以恢复健康。本来我失去了喜怒哀乐,失去了思想;我茫然不知所之,想找一个,给自己找一个平静的一隅,在那里,我可以工作,可以恢复我的精力。一天晚上,我正在路上,已经走过了村子,我远远望见了那个火焰熊熊的铁匠铺,它孤零零地斜立在十字路口,门大敞着,火光照得交叉路口一片通红,连对面小溪旁边的一排白杨树也如同火把一样地燃烧着。在静谧的暮色中,从两公里外的远处,传来有节奏的铁锤声,颇像一支愈来俞近的铁军的马蹄声。我走过去,在敞开的门中站住,被一片光明、一片雷鸣般的响声包围。看到这样的工作,看着人的手把烧红的铁棍弯曲拉直,我高兴,我的心里已经觉得有了力量。
那个秋日的晚上是我第一次看见铁匠。他正在打制一个犁铧。他敞着衬衫,露出粗糙的胸膛,伴着每一次呼吸,他的金属一样结实的肋骨骨架便清晰可见。他身向后仰,猛地一使劲,把锤子打下去。他不停地打着,身体柔软而连续地晃动着,肌肉绷得紧紧的。铁锤循着固定的路线上下飞舞,夹带着火星,身后留下一道闪光。铁匠用两只手舞动着“小姐”,而他的儿子,一个20岁的小伙子,钳子头上夹着一块烧红的铁,也在打着,他打出的声音沉闷,被老头子那可怕的姑娘喧嚣的舞蹈声盖住了。当,当———当,当,好像是一位母亲在用庄严的声音鼓励一个孩子牙牙学语。“小姐”舞着,摇着她裙衣上的金片,每当她从铁砧上跳起来的时候,她的腿根便在她所打造的犁铧上印上一道痕迹。一条血样的火焰直冲到地上,照亮了两个打铁人的颧骨,他们长长的身影一直延伸到铁匠铺黑暗的角落里。渐渐地,炉火变白了,铁匠停下手来。他满脸漆黑,依着锤柄站着,甚至没有擦擦他脸上淋漓的汗水。他的儿子用一只手慢慢地拉着风箱,在风箱的轰鸣声中,我听见他依然没有平静的两肋喘息着。
晚上,我睡在铁匠那儿。我不再走了。他有一间空屋子,在铺子的楼上,他把那间屋子给我,我也就接受了。刚到五点,天还没亮,我便被卷入到主人的工作中去。我被那座房子上上下下的笑声唤醒,它从早到晚总是热热闹闹的,无限欢乐。在我的底下,铁锤飞舞。我好像是被“小姐”从床上扔了下来,她敲着天花板,把我当成懒汉。那间简陋的屋子,那个大衣橱,那张白松桌子和那两把椅子,被震得乱响,仿佛是在向我呼喊动作快点。我应该下楼了。到了楼下,我看见炉子已经红了,风箱响着,一股蔚蓝和玫瑰色的火焰从煤上升起,风助火势,炉火宛如星光闪烁。铁匠在准备一天的工作了。他把铁放在角落里,翻着犁和车轮。看见我,他把双手插在腰上,这个好人,他笑了,大嘴直咧到耳根。看见我五点钟就被赶下床来,他高兴极了。我看他是为敲而敲,早晨,他以他的铁锤做了一个奇特的报时钟,催人起床。他把两只大手放在我的肩上,俯下身来,好像是在对一个孩子说话。他对我说,自从我生活在他的废铁之中以后,我好多了。每天,我们都坐在一辆翻倒的车屁股上一起喝白葡萄酒。
铁匠从不叫苦。他一天打铁14个钟头,接连打上几天,到晚上还是很开心地笑着,一边用满意的神色抚摸着胳膊。他从不悲哀,也从不厌倦。我想即使房子倒了,他也能用双肩把它顶起来。冬天,他说他的铁匠铺很暖和;夏天,他把门大开着,让干草的味飘过来。当夏天来到的时候,傍晚,我走到他身边,在门前坐下。我们是在山坡上,整个峡谷在我们眼前一览无余。平坦广阔的田野在淡紫色的暮霭中消失在天边。他看到这些,心里洋溢着幸福。
铁匠经常半真半假地说他是这些土地的主人,二百多年以来,这个地方用的犁都是铁匠铺提供的,这是他的骄傲。没有他,一棵庄稼也不能生长。田野五月变绿,六月变黄,是因为他出了力。他爱庄稼,像爱自己的儿女,看到火热的太阳出来了,他就兴高采烈,遇到下冰雹,他就伸出拳头诅咒那些乌云。他经常指给我看远处的某一块没有脊背宽的土地,告诉我说他某年某年造了一部犁给那块燕麦地和黑麦地使用。到耕地的季节,他时常扔下锤子,走到路边上,手搭凉篷,看着。他看着无数他造的犁正在开恳土地,划出田垄,正面,左面,然后右面,直到整个峡谷。牲口拉着犁,缓慢地向前走着,好像正在行进中的队伍。
犁铧在阳光下发出银色的闪光,而他,扬起胳膊,叫我过去看那地耕得多棒!
我楼下叮叮咣咣的响声使我的血液中也有了铁,这对我来说胜似吃药。我已经习惯于这种声音了,为了确信我在生活,我需要铁锤打在铁砧上的音乐。我的房间,由于风箱的轰鸣而充满活力,我在那里重获我的思想。当,当———当,当,这声音犹如一个快乐的钟摆,规定着我的工作时间。到最紧张的时刻,当铁匠发起火来,当我听到那烧红的铁在他狠命砸下的铁锤下发出断裂的声音的时候,我便激奋起来,腕间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我真恨不得一笔把世界抹平。后来,当打铁炉平静下来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也复归沉寂。我走下楼去,看到那些被征服的铁依然冒着青烟,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羞愧。我时常在炎热的下午看见铁匠,他是何等地健美!那裸露的上身,那突出而结实的肌肉,使他像米开朗琪罗的一个拔山盖世的伟大雕塑。看着他,我找到了艺术家们在希腊的死人身上艰难寻找着的现代雕塑的线条。他在我的眼睛里是因其劳动而变得异常高大的英雄,是我们这一世纪永不疲倦的孩子,他在铁砧上千锤百炼着我们分析的武器,他用火与铁锻造着未来的社会。他以自己的铁锤为乐。当他想笑的时候,他便抄起“小姐”,使劲地打着。
于是,伴着炉子呼出的玫瑰色的气息,他的家里便响起滚滚雷鸣。我似乎听到了劳动似的呼吸。
就在那儿,在铁匠铺里,在铁犁中间,我永远治好了我的懒惰病和怀疑病。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着力叙写了一个身材高大、形象鲜明的铁匠,展现其独特的生活世界。
B.“我”在铁匠家整整住了一年,被这里紧张的劳作、美丽的风光深深吸引,因为这一切有别于都市。
C.铁匠的生活简单,劳作很辛苦,不悲哀、不厌倦、不奢华的追求使得他心境美妤,感受生活的美妙。
D.小说构思颇见匠心,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两种文明下人们的心态的对比,为我们展现出两种人的生活态度。
【小题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小说结尾两段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