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橘子

(日本)芥川龙之介

(1)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由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2)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3)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

(4)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5)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吧嗒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发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

(6)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惫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吧,一面颜色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着。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7)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8)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姑娘)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一句表达了“我”的看法,认为姑娘是现实社会的具体化,是卑俗现实的化身。
B.文中三次写到姑娘皲裂的双颊,意在突显姑娘的家境贫寒和生活的艰难,渲染烘托“我”的忧郁和厌烦情绪,也是我产生忧郁和厌烦情绪的原因之一。
C.小说中的橘子是亲情和爱意的象征,它烛照着灰暗的生活,使人们在沉重的生活重压之下看到希望之光。
D.小说开头部分的场景描写,具有灰暗的色调,渲染了冷漠的情绪,不仅为后文姑娘抛橘子的细节作了充分的铺垫,也揭示了“我”的性格。
【小题2】情感不仅是小说的感性要素,而且可能具备结构的功能。如果说文中“我”的感情是一条隐藏的线索的话,请你分析“我”感情变化的脉络。
【小题3】对比是文章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试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5 04:4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公民社会
(德)达仁道夫
公民的身份地位的确立标志着社会的事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公民的身份地位本身还不说明自由已经立足其中的社会的种类。它是公民社会的一个要素,但是,公民社会要求满足其他的更为敏感的条件。
作为自由的媒介物的公民社会,有其专有的特征。
公民社会有很多的组织和机构,结构的多样性使人们能够在其中实现他们在各方面的生活利益。美国宪法的缔造者和《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之一詹姆斯·麦迪逊特别强调这一方面,因为“多数的专制统治”令他忧心忡仲。“一方面一切统治将从社会派生而来,并且保持对社会的依附,另一方面社会本身将分为如此之多的部分、利益集团和公民阶级,以至于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权利就几乎不会受到多数人出于利益而形成的联合的危害。”因此惟一的一个国教与公民的社会毫无关系;与此相反,若干独立于国家的教会则属于公民的社会。
这些组织和机构的自治,则保证了其可以独立于一个权力中心。凡是社区自治得到严肃对待的地方,乡镇的行政管理(自治管理)就能够变为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即使由国家财政拨款维系的机构,如大学,也能实行自治。诚然,毋庸否认,倘若自治建立在成员们自己的主动性上,而且一般也是建立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之上,自治就会更加牢靠一些。中小型企业如同基金会、协会和联合会一样,也是公民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团体自治的渊源和形式是创建公民社会的一个中心主题,创建公民社会必须创造一些使这类社会能欣欣向荣的条件。
公民社会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与人的行为举止有关系。在这里我们遇到公民身份地位的另一方面,即公民个人的一面,也就是说,公民意识。在这个意义上的公民,并不问别人、尤其是国家能为他做些什么,而是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有礼貌的、宽容的、无暴力的、刚直不阿——它们是描写公民社会成员美德的常用的字眼。
显然,公民社会是一切独裁权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专制的领主们充其量允许公民社会作为个人的“内心流亡地”。然而,这是违背公民社会的开放原则的。极权的统治者们憎恨公民社会更甚于憎恨其他的一切,公民社会抗拒他们的肆无忌惮、骄横狂妄。纳粹统治在德国的立足首先是一种反对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的斗争,包括反对公民社会的一些令人惊叹的方面,例如大学生联合会,或者有着固有的(自治的)荣誉习俗的贵族。反过来,这就是说,公民社会也许是惟一有效反对专制和极权统治的源泉。在现存的专制国家里,凡是存在着公民社会基本要素的地方,那里的反对派就强大。(有删改)
【小题1】(小题1)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小题2】(小题2)请概述公民社会的要素。(6分)
【小题3】(小题3)为什么说“公民社会是一切独裁权力的眼中钉、肉中刺”?(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私有财产

美国威·德米勒

秋天,满山的树叶都变黄了,唯有枫树叶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呈现一片红色,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凉爽,没有一丝风。山脚下的小湖湖水清澈平静。但由于水凉已不能游泳了,就是说到了该离开避暑山庄返回都市的时候了。贾德森的妻子马西亚正在卧室里打点包裹,贾德森自己站在室中端详着手中的一瓶酒。

“我收拾完了,”马西亚在卧室里边说,“亚历克取钥匙回来了没有?”

亚历克住的地方离这别墅不远,冬天由他代为照管别墅。

“他到湖边弄船去了,大约半小时后就回来。”贾德森回答说。

马西亚进屋来拿她的皮包,当她看见丈夫手中的酒瓶时,愕然地停住了脚步。

“贾德森!”她大声叫着他的名字,“你怎么上午就喝起酒来了?”

“不,亲爱的。”他望着她笑眯眯地回答道,然而她并不喜欢他这种笑脸,“你错了,我不是想往外倒酒,而是要往里面放点什么。”

他张开手让她看手中的一些白色粉末,他的笑容收敛了,脸色变得十分严峻。这使马西亚感到有点害怕,尽管她还不清楚自己究竟怕什么。从他说话的声调,她感觉出一定要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她对他的判断不曾错过一次,因为每当他要打什么鬼主意的时候,总是那样说话,不知这次他又要打什么人的算盘。

“这是什么?”她问。

“毒药,”贾德森镇定自若地回答,“我们每次春天回到这里,我总发现瓶子里的酒在减,肯定是有人进来偷喝了酒。这个贼!这就是我要往瓶子中放毒药的原因,我们走后那个偷酒喝的贼还会来的,这回让他再喝!”

女人的脸刷的一下变白了。“使不得,贾德森!”她大声地说,“太可怕了,那要出人命的!”

“要是我毒死了一个用暴力进入我的住宅的贼,按法律不能定我犯有杀人罪吧,”他回答道,“我们的别墅上了锁,如果有谁撬开门锁进来喝酒的话,那我可就管不了了。”

他把粉末倒进瓶子里,然后将瓶子和一个杯子放到桌子上,他看着瓶子笑起来,“看上去真馋人。”

“不能那样做,贾德森,”她又说了一遍,“法律也不能判一个小偷死刑啊,你有什么权利……”

“当我不得不保护自己的财产的时候,我有我自己的法律。”他现在说话的那种腔调就好像一条大狗在向另一条前来抢肉的狗狂吠一样,她熟悉这种声音,厌恶这种声音。

“他们充其量不就是喝了你一点酒吧?”她说,“那可能是在附近滑雪的孩子们干的,他们又没有拿你的别的东西。”

“我管不了那么多,”他说,“假如一个人截住我,抢我五元或五百元钱我认为都是一样的,贼就是贼!”

她还是想劝丈夫不要那样做,“我们明年春天才能到这里来,把这个瓶子放在这里,怎么能让我安心睡觉呢?你且想想,要是我们出了什么事,别人又不知道,那不可怕吗?”

贾德森又说了一遍他管不了那么多,而且斥责她不要再说废话了。她知道再多说也没用,他一向心狠手辣。

她朝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她要去和亚历克的妻子玛丽告别。她决定把酒瓶子的事告诉给玛丽,玛丽是能理解她的,她会从亚历克那里拿到钥匙,将瓶子中的酒换掉。

马西亚离开了别墅。过了一会儿,贾德森出去取他晒的猎靴,他看见马西亚下山朝亚历克的家走去,亚历克正从湖边上山来。贾德森喊亚历克快一点,然后便拿起靴子回屋,走着走着,一不小心绊倒了,他因为脑袋撞到门框上面而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儿,他半睁开眼睛想弄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他听见亚历克说:“你只是摔了一跤,老爷,不要紧,喝了这个马上就会好的。”说完将一杯酒递给了他,他迷迷糊糊地连眼睛都没睁就喝下去了。

【小题1】小说第一段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小题2】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马西亚的形象特点。
【小题3】赏析小说结尾的表达技巧。
【小题4】小说题为“我的私有财产”,主人公贾德森对待侵犯自己私有财产的人采取下毒报复,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对他的这一做法进行评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论贝多芬

科尔曼

贝多芬的魅力,在于他将其坚毅刚强的性格与细致柔腻的气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捕捉住刹那间人心的激越、心灵的激荡;他以一种穿透万物表象的洞察力,力图表现春天野花绽放时的芬芳,云朵在风中的战栗,苍蝇在草间的嘤鸣,人在命运面前的叹息和挣扎,我们对爱情的向往,还有我们对造物主的赞美和礼拜。在他的音乐中,我们有时甚至可以觉察到一丝冲动,一丝少年人的豪气冲天。但是有时,他又弱如水边的那喀索斯,沉醉在丝绵般的纤柔和莫名的哀愁中。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往往我们不能觉察到,但是每当我们聆听音乐,我们体验到的不仅仅只是贝多芬的心灵世界。他的乐曲所唤起的,是那潜藏在我们心底的情感。这情感是沉郁在阴霾后面的惊雷,一旦炸响,便会令我们看见自己,看见生命中蕴涵的神的意志。我们的灵魂就开始苏醒了。

于是,面对贝多芬,便好似在和我们的灵魂对话。我们如聋子、哑巴、盲人,能够体会到、感觉到、意识到,但我们不可言说。这种朦朦胧胧的知觉,令我们感到怅惘。然而,贝多芬把他那些音乐带给我们,那乐声将我们同自己心灵底层的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刹那间,鸟儿的啁啾,天空的蔚蓝,黑夜的幽深,甚至于我们的呼吸,我们脉搏的跳动,突然便具有了意义。我们领悟到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存在一起的生命。流畅的旋律呈现出一派生机,灿烂、绚丽、辉煌;回旋的主题又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奈。我们闭上眼睛,却看见光亮闪烁不定,犹疑躲闪,稍纵即逝。我们对自己说:“原来如此。”

然而,贝多芬并不在乎我们的感受。他写过:“孤独!孤独!孤独!”有如李尔王咆哮的声音。他曾经生活在一片沉寂之中。想象一下,当我们聆听《庄严弥撒曲》《D小调第六交响曲》等篇章的时候,创作出如此卓越深湛的乐曲的,竟然是一位失聪的孤独者。这寂静沉默的幕帘,如此的深沉,如此的凝重,如此的强大。然而,贝多芬没有自怨自艾地诉说他的痛苦。他以对生命的礼赞、对神的礼赞,给他自己,也给我们带来隧道尽头的那一丝光明。只有领会到这一点,我们才真正体会了贝多芬。

贝多芬的交响曲呈献给我们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他曾经对生命感到幻灭。他幻想胜利的喜悦,叙述他想象中与至高神性的结合。他在时代的浪潮中感受到英雄的雄健与悲壮。那壮丽的场景使他神往其中。然而,大自然所蕴涵的,是人不可知的奥秘。他陶醉了。他沉迷地陷入对世间万物玄奥的冥想之中。他意识到,人在这大千世界中,如一颗微粒,渺小平凡。他超越了生命的本体。在那雷鸣电闪之中,他体验到神的伟大,从而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以及存在的意义。但是,不可思议的是,他返回到了尘世间。他回溯自己,反观自我,明白了音乐对他、对人类来说,有如甘露般,滋润干涸的心灵荒漠。他讴歌的是神吗?是那置身于时世之外的超然的神吗?还是人的心灵中本身所具备的神性?

贝多芬从不否定神性。在他的音乐里,我们感受到古代希腊悠远的底蕴。与此同时,时代也赋予他灵感,驱使他向前,追逐神对他的若隐若现的昭示。孤独使他沉思,帮助他在那一片荒凉的寂静中聆听神的宣示。他忘记自己只是一颗悬浮在空中的小小的尘埃。相反,他令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卑微。他是强大的,于是他和他的音乐不朽。他是现世的普罗米修斯。他以他的音乐,伸展出他的手,企图搀扶我们从泥潭中爬起来,站立起来,再次迈出我们的步伐,走向他。

我们在时代的黑暗中悲叹,为自己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命运和卑微而感到惋惜。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与贝多芬的差异?我们聆听他的音乐,或多或少地得到感召和领悟。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在经历了命运的磨难之后,抬起眼睛,朝着天空,歌颂生命,歌颂神灵,这时的我们,将能够放下心灵的负担,了解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甚至窥见那隧道尽头的闪烁的光明。

(叶红译,有删改)

作者主要论述了贝多芬音乐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各题。

这次我演什么角色?(节选)

美国库·冯尼格

哈里·纳什是一个五金行的小职员,也是业余剧团——北克劳弗尔德假面假发俱乐部的演员,成功扮演过很多角色,但他对自己的演技很不自信,每次导演邀请他时,他都会凄苦地问:“这次我演什么角色?”他从不参加任何会议,因为要是手里不拿着剧本,他从来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他还没有结婚,他不同女孩子出去闲逛——就连要好的男朋友也没有。

海伦·肖是一家电话公司的女职员,长期摆着同一副笑脸。应酬查询电话费顾客的职业生活,把她训练成了电话公司的一架殷勤有礼的自动机器。她能享受到的作为一个人的乐趣,大概就是被某个电影明星惠顾的幻想。

哈里·纳什与海伦·肖都被邀请出演《欲望号街车》,哈里扮演剧中的丈夫,海伦扮演剧中的妻子。同台演出使她萌发了追求哈里的决心。一次演出结束后,哈里面对到台上来祝贺的观众又准备逃走,海伦把他留了下来,说有礼物送给他。

海伦拿着礼物走回来。礼物是一本小蓝书,带有一条当书签用的大红缎带。这是一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里非常尴尬,除了“谢谢”两个字以外再也想不到要说什么。

“夹着书签的那一页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海伦说。

“唔。”哈里说。

“你不想看看我喜欢的是哪一场吗?”她问道。

哈里无可奈何地把书翻到夹着红带子的一页。

海伦凑到他身边来,读了一行朱丽叶的台词。“‘告诉我,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为什么到这儿来?’”她读道,“‘花园的墙这么高,是不容易爬上来的;要是我家里的人瞧见你在这儿,他们一定不让你活命。’”她指着下面的一行。“现在看看罗密欧说什么。”她说。

“唔。”哈里说。

“你读读罗密欧的话。”海伦说。

哈里清了清喉咙。他不想读这个剧,但却不能不读。“‘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他用平常说话的语气读道。但是他的声调一下子变了。“‘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他朗读道,身子挺直起来,一下子年轻了八岁;他变得又英武又洒脱。“‘爱情的力量能做到的事,他都会冒险尝试,’”他大声念道,“‘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要是他们瞧见了你,’”海伦说,她带着他向舞台一边走去。

“‘唉!’”哈里说,“‘你的眼睛比他们二十柄刀剑还厉害。’”

在海伦的带领下,他俩走向舞台的下场门。“‘只要你用温柔的眼光看着我,’”哈里说,“‘他们就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我怎么也不愿让他们瞧见你在这儿。’”海伦说。这是我们听到的最后一句话。这两人从舞台上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演员们举办的茶话会两个人都没有参加。一个星期以后这两个人结婚了。

他们生活得好像满幸福,尽管有时候表现得有些古怪;这就要看这一时期他们一起朗读的是什么剧本了。

“上个星期,”她说,“我同奥瑟罗结了婚;浮士德使劲和我谈恋爱,后来我又被巴里斯诱拐走了。你说我是不是咱们这里最幸福的姑娘?”

我说我想是这样的。我还说城里大多数女性也都是这样的。

“她们本来也是有这样机会的。”她说。

“她们多数人受不了那种兴奋劲儿,”我说。我告诉他俱乐部又请我导演一个剧。我问她和哈里能不能参加演出。她笑容满面地说:“这次我演什么角色啊?”

【小题1】小说以“这次我演什么角色”为题有什么好处?
【小题2】小说为什么要详细描述送礼物、念台词的情节?
【小题3】哈里和海伦一个星期以后结婚了,你认为他们的婚姻会幸福吗?试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