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
“一种独特的诗声歇息了,中国现今诗坛一颗明亮的诗星陨落了。”2013年2月14日,当代杰出诗人、作家雷抒雁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享年71岁。
雷抒雁早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上学的时候,很多东西他都能比别人早发现,要快半拍,还很勤奋,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听到一句什么话,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画面,他就记下来,成了创作的素材库。
“钟的名字叫声音”,这是雷抒雁的诗句。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他同《小草在歌唱》《空气》《父母之河》《太阳》《告别永恒》等诗篇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将自己的诗视为人生的一道道“擦痕”,或伴着小草存在,或在树叶上留痕,甚至如同波纹一样在河流中出现和消失。但不管如何,他的诗作都有着分明的个性。
他是现今很少真正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
由于对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所以雷抒雁始终关注诗坛的一举一动。2013年,《星星》诗刊扩刊,二十多天前,雷抒雁还向诗刊主编梁平提及此举是诗坛的一件大事,是大动作。去年,他为小学二年级学生赵若凡的儿童诗集《月亮生锈了》撰写评论,并提出恳切的期待:“孩子的写作,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像蓄满水珠的云朵,让雨点自己降落。我读过许多孩子的作品,感到那雨水像是‘人造雨’,极不自然,不时露出成人的‘马脚’。”
爱之深,责之切。他一度痛陈如今的部分诗人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缺乏厚实的生活和真情的投入,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力度,热衷于流行一时的“网络体”“微博体”诗歌,他指出这种诗歌没有提供诗最本质的东西,诗人没有用心沉静思考,随心地用键盘敲击,这跟跳迪斯科一样,想怎么扭,就怎么扭,很快就被人淡忘了,“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雷抒雁告诫同道们。
敢说话,敢说真话,雷抒雁把诗人气质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次古体诗词研讨会上,雷抒雁正色地说:“今天参加会议的全是诗人,本来没有什么尊卑贵贱,在诗的面前一律平等,以诗论高下。可是你们弄这么个主席台,按官职排位,这还是研讨诗吗?”这风骨,这名节,真豪杰!
雷抒雁能够生长成为一棵诗歌常青树的秘密在于他生命至上的诗歌创作观。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沿着这个方向,他逐次拷问生命的重大系列命题,例如永恒与瞬间、生与死、城市生活体验与乡村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中,雷抒雁的诗歌进一步转向对生活世界的个体体验的关注,朴实贴切的语言表达,贡献着他过人的生活智慧,为新诗开辟一条稳健的道路。
雷抒雁的诗歌为诗坛提供了一种灼人的热度,一种深邃而大气的方向,一种“力”的美与震撼。诗人对大地和祖国的深情,真诚崇高的人格之魂,以及他丰赡的文学经验与业绩,都成了当代中国诗坛的精神象征。
“桥”是雷抒雁诗歌创作的重要意象,这恰好是诗人的自我象征,他连接了传统和现代的两端,从传统走来,向现代走去。他的诗作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现代意味,在真挚中透着深刻,在大气中蕴含灵秀。
“我们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个‘中国梦’。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这是他去世前二十多天的时候写下的励志之语,如今,诗梦犹在,斯人已逝!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小题1】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抒雁说:“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其含意是诗人的写作要用心,要沉静下来,这样的诗歌才有思想的深度与力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B.雷抒雁说:“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这句话表现了雷抒雁对诗歌的热爱和责任感,表达了他对于热衷流行而缺乏思想深度和力度的诗歌及其创作者的批评。
C.雷抒雁的诗作个性分明,以诗作来表现人生;坚持生命至上的诗歌创作观,诗作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
D.雷抒雁的诗作大气、深邃、真挚、有力;既有古典气息,又有现代意味。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雷抒雁早就具备了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这主要体现为他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勤奋努力,积累素材。
B.雷抒雁作为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主要体现在他的分明的个性上。
C.雷抒雁关注诗坛,为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对《星星》扩刊表示了肯定,对赵若凡则有些许批评。
D.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以此作为诗歌创作的方向,为新诗开辟了一条稳健的道路。
E. 以“桥”为代表的诗歌意象是雷抒雁的自我象征,具有泥土气息和现代意味,成为连接了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纽带。
【小题3】文章标题“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如果改成“诗人雷抒雁”好不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2 03:0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没过几年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到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本文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十分相似,但祖母表现的是对光明有着十分的热爱,葛朗台则是心为物役。
B.文章通过对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都身处黑暗,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温暖和光明,从而充分表现了祖母乐观豁达、坚韧顽强的品质。
C.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D.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小题2】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小题3】文中倒数第三段写道:“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生命的节日

①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七月,意义重大,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坐标。许多人因为这样一个坐标,将彻底改变白己人生的轨迹。尤其是我们,生活在西海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七月真正是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日子。

②一进入七月,我就焦虑而又恐惧地等待着“开牌”。那种痛苦的折磨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渴望着太阳和雨水的滋润,尤其像我这样已经不止一次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让我感到痛苦与恐惧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为深刻的痛苦的折磨。

③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和许多父亲一样,我的父亲一大早将我叫起来。他没有言语,只是用那种目光笼罩着我。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他递给我钱的时候,有些迟钝,手有些颤抖。而我接过那带着父亲体温与汗味的十元钱时,手颤抖得更加厉害。我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结果越是要表现得自信,手就越发地颤抖,像深秋里的树叶一样,以至连我的身体也抖起来。我是遁逃似的离开了那双眼睛。虽然我知道那双眼睛是善良的仁慈的宽厚的,但我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我再也输不起了。

④我一步一步走向学校,内心的恐惧正在加剧。经过村庙的时候,我不由得走来走去,跪在了那泥像之前,我想没有人比我更加虔诚,没有人比我叩的头更响。

⑤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对我说如果中了,就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父亲的话总是这样的直接。可因为仅仅差了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我带着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就越沉重。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都弄够了,我那时候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个三五百工分?我无法对父亲讲学习和劳动的不同,我只有努力学习。

⑥第二年七月的“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当我再次把钱放在父亲当面的时候,父亲火了,他对着我吼道:狗日的鼻涕淌到眼窝里一一倒来了,你给我回来打牛后半截去,老子没有钱供你享福。是的,在家乡那样焦苦的地方,谁不认为读书就是享受呢?我想对父亲说如果读书真正可以叫做享受的话,那么我宁愿受苦。可是我说不出那样的话来。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来打点种田以外的事啊。然而我们弟兄硬是一个个不争气,大哥二哥相继种了田,希望便寄托在我的身上,可我偏偏如此不出息。我期待着新学期的开学,可是又怕这个日子的到来。然而日子并不因为我内心矛盾而就推迟。开学了,父亲说再读!父亲依然没有多余的话。可那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把地能砸出个坑来。他亲自送我到四十余里以外的乡里上学。父亲走在我的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劳,甚至是麻木,那已经驼了的背越发弓得厉害,仿佛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非要这样将背弓起来似的。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应该是歇缓享福的年龄了。

⑦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我为什么要继续赌下去呢?怎样不是活一辈子呢?我的朋友、我的同学不都输了个精光回来了么?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父亲回过头来看看我,他的目光里不再有那种凝重,反而凶恶起来,仿佛被激怒的老虎,一甩手,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脸上。之后便默默无言,继续走自己的路了。我的脸火辣辣地疼痛,可是我心里却踏实了,我想至少父亲对我发怒了。

⑧第三年的七月,不争气的我又输了,我捏着那十元钱在一个山梁上坐了许久,最后我一狠心走进了供销社,打了十元钱的酒。当我看着那晶莹的液体带着醇烈的芳香汩汩地流进瓶子,我的眼泪却来了。我顺着小路往回走,二十二岁的身体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与疲惫。在与村子相对的山梁上,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像一只老鹰,蹴在大门口,他手里长长的烟锅不停地喷出烟来,像一列钻出隧道的火车。父亲站了起来,他伸了一个非常舒展的懒腰,身体像蜷缩了一个春天的花朵尽情地舒展开来,两只长长的胳膊伸了位,还上下起伏了几下,那是一种飞翔的姿势呀!父亲真像一只要飞起来的老鹰。我想我手中的酒瓶在夕阳的余晖里一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光芒一定照亮了父亲的眼睛,父亲一定闻到了代表着喜庆与快乐的酒香。

⑨在父亲的注视下走完一段上坡下坡的路,我感到浑身的不自在,两条腿仿佛给什么绊着一般,不足一里路,我却走了十几分钟,走出一身大汗来。刚刚走到大门口,父亲就对着院子喊:“红红,快把凉水给你哥哥端出来。端上两大碗!”

⑩我再也忍不住郁结的悲伤,一放声就哭了出来,两腿再也支撑不住,扑通一声坐在地上。

⑪我说我没考上!

⑫父亲一扬手里的长烟锅,打在那两瓶酒上,酒瓶碎得十分彻底,酒像月光一样洒了一地,醇烈的酒香弥漫开来。

⑬妹妹正端着水出来,由于惊吓,碗掉在地上碎了。   

⑭父亲一转身走向山顶。夕阳将父亲的身影扯得很长。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我想父亲会转过身来给我一烟锅,两烟锅……甚至更多,我渴望这样。然而,父亲没有。到了山顶,父亲又装了一锅烟,吸了一锅又一锅,最后父亲说做官中状元都是出在祖坟里,咱坟里没埋下。

⑮我对父亲说:“爹,你再给我一年时间!”

⑯父亲抬起头看看没说什么,他只是抽着烟凝望着天空。开学了,父亲再次拉着毛驴驮着铺盖送我上学,一路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却听到了更多的无法表达的话语。父亲走在我的前面,他的背驼得愈发厉害了,让我想起门台上那棵旱了多年的弯脖榆树来。我的泪一直流到了学校。

⑰后来,我终于用那十元钱打回酒来了,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散酒,用黑缸盛着,有一斤的勺子,有半斤的勺子。因此买那种酒叫打。可是即使再廉价它也是酒啊。它代表着喜庆与欢乐,它就是节日。除非过年婚娶能喝到酒外,再是很难喝到酒的。用家乡人的活说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⑱父亲醉了,把我也弄得醉意朦胧。他拉着我的手直叫我兄弟。这让我想起他拉着我家的那头老牛叫兄弟的情景。我想我不是个好儿子,我让他跟着我受了四年的折磨,如果我第一年就考上,我的父亲或许不会醉成这个样子,更不会喊我兄弟的。

⑲父亲要为我举办村子里最丰盛的宴席,我说算了,这几年把家里拖累的。可父亲说这是啥事,这事能轻易让过去?这是咱祖祖辈辈最大的节日,砸锅卖铁也得过大了。

⑳从考上大学到毕业,我一直奔波于尘世之中,往来于凡俗之间,忙着娶妻生子,忙着房子、儿子、票子以及多彩的人情礼仪,几乎挤不出什么闲钱来买名贵的酒。后来我终于挤出点闲钱来买了上好的酒,送回乡下。可是父亲听说这酒一瓶就四百多元时说酒没有贵贱,只有心情有贵贱。我点点头,父亲没有文化,更不是哲人,可是他说出的话常常让我要思考许久许久……

(21)那瓶洒至今还放在家里的枣木老柜中,因为父亲自己喝觉得没意思,拿出来招待人却又觉得太奢侈。

【小题1】第①段中鲤鱼跳龙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中都写到我和父亲手的“颤抖”,说说两者的不同。
【小题3】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⑧段画线句作赏析。
【小题4】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父亲”其人。(不超过60字)
【小题5】文中有关“酒”的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    )
A.“酒”是我与父亲的一个约定:“打酒”就说明我高考成功;反之则失败。
B.高考的每年七月,父亲最希望看到我拿着“酒”向他走来。因为这酒中不仅有甘醇与芬芳,尤其盛满了“喜庆与快乐”。
C.“一扬手里的长烟锅,打在那两瓶酒上,酒瓶碎得十分彻底……”父亲这一近乎施暴的行为,是对我的“欺骗”表现出极度的愤怒!
D.我的家乡,“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除非婚丧嫁娶,家乡人是不会喝酒的。
E.“酒”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
F.本文中,父亲之所以与酒相关,不是他嗜酒如命,而是酒与我的命运相关联。他让我“打酒”,是希望我改变命运;他不喝名酒,是“觉得没意思”。
【小题6】为什么说,“那个七月”,“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他们希望以这样的问题来收集人们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设计。这些问题很难得到两全其美的答案,但是,如果不解决,就将限制和阻碍人人工智能的应用。仅凭伦理难题这一点,人工智能的应用就不会太顺畅,更不可能导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阿尔法狗“战胜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人类注定会完败于人工智能这一结局。
B.极其竞争性的人工智能在当前是现实存在的.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伍.谁就会被淘汰。
C.2016 年“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促使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等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
D.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中国只有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才能赢得自己的未来。
【小题2】人工智能难以战胜人类,下列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但学什么却是由人类控制。学习范围由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
B.人类具有的理性分析,运用逻辑思考,以及情感交流和互动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获得。
C.人类具有未雨绸缪的超前性思维品质,已开始研发令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智能装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D.人类社会中伦理难题的存在使人工智能的应用不可能太顺畅。这也使得人工智能难以战胜人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早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中被大量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类。
B.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要求人类对各方面的法律、制度和伦理进行改造,人类要做好全面迎接人工智能的准备。
C.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将无法融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并最终陷于危险的境地。
D.当人工智能涉及人、机器、动物之间的伦理问题时.应对其进行规范.但这种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设计尚未成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支撑
高军
早春,在山区里,风还是咬人的,但是二蛋和小春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冷,他俩扛着自制的红缨枪在这座草房前站着,警惕地盯着四周。
草房里不久前住进一位姓胡的首长。二蛋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他叫上好朋友小春就自觉地站岗了。
“哗啦一一扑腾!”突然从草房里传出奇怪的声音。他们快速地跑进去,就看到姓胡的首长神态自若地正在拍打着屁股上沾的尘土,黄色的尘埃在空中飞扬,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让人有一种想打喷嚏的感觉;几块石头凌乱地躺在地上,二蛋家的那个三条腿的板凳斜歪着,好似正在龇牙咧嘴、吸吸溜溜着的样子。
胡首长平静地看了他们一眼,自嘲地微微一笑,摆摆手示意没什么,然后就弯下腰,双手搬动石块,向上摞着。由于石头并不规则,很难摞稳当,所以半天才摞好。接着他又扶起那个三条腿的板凳,支撑了上去,这个板凳就又可以坐人了。
二蛋和小春一直愣愣的,眼睁睁地看着胡首长自己把这一切做好。
胡首长看了他俩一眼,平静地坐下,又开始认真地处理文件了。
他俩悄悄地退出去。半天,什么也没说,但心里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又过了一会儿,二蛋趴在小春的耳边说了一句什么,小春点头,然后两人就走了。
日头在头顶照着,乍暖还寒的风吹着,周围的树木伸出嫩嫩的枝叶轻轻摆动着。
半天的工夫,二蛋和小春兴冲冲地抬着一把太师椅回来了,他俩的小脸上满是汗水,但眉眼间的高兴劲儿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同志,”二蛋学着大人的样子招呼道,“你,坐这个,这个结实,坐着安稳。”
姓胡的首长一激灵,站起来,由于没怎么注意他那座位,加上起身太快,他坐的板凳又歪倒了。
对这一切,胡首长并没在意,眼睛认真地盯着太师椅,神情逐渐严肃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呀?”他一说话,二蛋和小春就又听到了这同志撇着的腔调,很好听的。二蛋抬头看着他的脸,好像没有刚才那么严肃了,很和蔼的,就咧咧嘴,露出洁白的虎牙:“俺俩去大地主朱老五家借的。”
“借来给我坐?”胡首长稍稍歪着头,指着自己的下巴颏问道。
“是呀是呀,你看俺家就这么个破板凳,还得用石头支撑着,一不小心就歪倒了。”二蛋就像大人似的,用右手拍拍椅子面你看看,坐这个多安稳呀。”
“嗯嗯。”首长笑笑,“我看不一定,坐不好恐怕更不安稳噢。”
二蛋和小春有些糊涂了,不解地眨巴着眼睛。
“一切为了抗战,对地主我们也欢迎他们抗日,不要损害他们的利益噢。”他搬起椅子,“好沉哪!所以,这椅子我不能坐。走吧,我们给他送回去。”
二蛋噘起了嘴哼,这些狗地主,都该斗争。不就是坐坐他的破椅子嘛。”
“你这个小同志呀,这椅子破吗?嘿,走吧,前边给我带路。”胡首长在头里大步走出了门。二蛋和小春只好赶紧跑上前去,抬着椅子,去还给朱老五。
走进朱老五家的大门,就见朱老五的脸色正难看着,直直地盯着堂屋正面的八仙桌旁边空着的地方生气呢。
“我是来赔礼道歉的,老先生。”胡首长放下椅子,握住朱老五的手说,“这两个小伢子,来向你借椅子给我坐,其实我有座位,所以来奉还。打搅了,对不起了。”
朱老五的脸上马上放晴了,堆着笑不就一把椅子嘛,首长坐就是了。”
告别朱老五,胡首长健步走回来。进了草房,就躬下身子支撑自己的座位。二蛋和小春也赶紧跑上前去搬起石头向上摞着。不一会儿,座位就弄好了。胡首长稳稳地坐下,又忙起他的工作来。
几天后,朱老五送来六十支枪,说是支持共产党抗战的。
此后,朱老五经常给共产党的军队送这送那的,成了著名的开明士绅。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蛋的身份是普通百姓,而且是孩子,他的所作所为,一方面反映出共产党人发动全民抗战的彻底性,另一方面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写那条三条腿板凳“龇牙咧嘴、吸吸溜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板凳的寒碜,写出了二蛋家的贫穷,更表现了胡首长工作条件的艰苦。
C.“日头在头顶照着,乍暖还寒的风吹着”是景物描写,它写出了故事发生时的自然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烘托了胡首长的形象。
D.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尾声,它表面是写朱老五思想和行动的转变,实际上却是表明胡首长处理借椅子这件事的做法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小题2】小说题目“支撑”有哪些含义?请简要概括。
【小题3】一般认为胡首长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试陈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