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追星不移张钰哲
朱琪红
①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福建闽侯县一古旧宅院的空旷处,每到晚上,总有个瘦弱的小孩子仰望星空,辨认着北斗七星和闪烁着神秘光芒的星座,孜孜不倦,兴趣十足。河塘蛙声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喧闹声都无法让他分神,他就是自小爱好观察天象,迷上天文学的张钰哲。
②1923年,21岁的张钰哲赴美求学,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一天晚上,在同学的宿舍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本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命运的小册子。这是一本普通的天文科普读物,但其中作者一段令人心泣的卷首语深深触动了他。
③“天文学乃中国古学,在我国启昌独早,其研究规模,千年前即已灿然大备,惜后中落……近百年复受晚清腐败政治之影响和军阀的摧残,天文古学更日就消亡,几成绝响。诸君关心国粹,扶翼文明,想亦深同愤惜也。”
④读到这里,张钰哲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难道中国真的要沉沦下去?难道天文古学在中国从此就要消亡了吗?于是,1925年,张钰哲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并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天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⑤1928年11月22日夜,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张钰哲一边摘下眼镜揩去激动的泪花,一边不禁高喊着:“捉住了,捉住了!我终于把它捉住了……”
⑥两年中,他一直在苦苦地追索,在茫茫星海中找寻一颗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行星。为了它,两年时间张钰哲从未睡过一个好觉,伴随他的只有伸向星空的天文望远镜。他熬红了双眼,深陷的面颊显露出 苍白的容色,但他依然如故,仍在星海中搜寻。
⑦经过连续的观测和精密的轨道计算,张钰哲确信两年前他发现的一颗星是从未有过纪录的新行星。今天,当这颗星再次进入他的观测网时,他轻按相机快门,终于将这颗新星留在了底片上。张钰哲的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
⑧依照国际惯例,发现者有权为它命名。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此时心潮澎湃:天文学乃是我国古学,成就早就领先于世界各国。只是到了近代,我国才落后于西方,天上闪烁的行星,没有一颗是中国人发现的。多少年来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发现了行星,中国的名字也将在太空遨游。“就叫它‘中华星’吧!”张钰哲坚定地说。
⑨1945年,一个留学法国的哲学博士,声称用八卦占卜发现了第十大行星--木王星,时任民国宣传部长的张道藩还在《中央日报》上撰文鼓吹,引发了舆论界一阵热捧。很快,一篇题为《你知道行星是怎样发现的吗?》的文章在《大公报》发表,向“用八卦发现木王星”的伪科学进行驳斥和抨击,各种追捧谬论的声音也戛然而止。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张钰哲。
⑩1949年9月,他返回南京,积极参与紫金山天文台的重建工作。他除了忙碌于领导发展紫金山天文台和全国的天文工作以外,同时坚持天文观测和计算工作。张钰哲虽是台长、导师、长者,但他从来都是和他的学生张家祥等轮流导星,一人一片,一观测往往就是通宵。人几乎冻僵了,钢笔水也冻住了,只能用铅笔来记录。对此,张钰哲常说: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
⑪经过近40年的观测研究,张钰哲开创的对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和他领导的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共拍摄小行星、彗星底片8600多张,获得有价值的精确位置数据9300多个,发现了1000余颗新小行星,并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和3颗紫金山彗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⑫1978年,《国际小行星通报》宣布:为纪念张钰哲在天文学上的杰出贡献,哈佛大学天文台将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编号为第2051号。
⑬1986年7月21日,84岁的张钰哲在南京逝世。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深埋在紫金山天文台内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地面上没有任何标记。
相关链接
①1902年2月16日,张钰哲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职员家庭。1950年5月20日,张钰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②1941年9月21日,我国西北部可见日全食。以张钰哲为队长的中国日食观测队,将地点选在了甘肃临洮。观测队从昆明出发,行期42天,途经3000公里,沿途遭遇了日军的多次空袭。最终,观测队拍摄到中国境内中国天文学家自拍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这是首次在我国境内利用现代天文仪器进行的日全食科学观测。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钰哲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观察天象感兴趣。夏天晚上,河塘蛙声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喧闹声不能吸引他,他总要仰望星空,辨认星座。 |
B.张钰哲及他的团队经过长年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发现了很多小行星,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和3颗紫金山彗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
C.在中国天文古学消亡之时,一本天文科普读物的小册子改变了张钰哲的人生,也正是这本小册子使中国的天文学得到了拯救。 |
D.抗日战争时期,张钰哲和队员冒着危险,克服困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在境内首次利用现代天文仪器进行日全食科学观测的国家。 |
【小题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张钰哲赴美学习机械工程和建筑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想法,令他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并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 |
B.张钰哲为了找寻一颗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行星,两年未睡过一个好觉,他的发现得到了“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并被命名为“中华星”。 |
C.张钰哲追求真知,敢于挑战伪科学。他曾用文章批驳留学法国的哲学博士声称的用八卦占卜发现了木王星。 |
D.张钰哲身先士卒,以苦为乐。虽为领导和长者,却与学生张家祥等轮流导星,一人一片,一观测往往就是通宵,再苦再累都坚持。 |
E. 本文虽然为传记类文本,但作者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和侧面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执着、爱国、低调的天文学家的形象。
【小题3】张钰哲曾说:“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对“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