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道家之“道”的本义是“安”
詹石窗
在上古金文里,“道”之字形的外围是一个“行”字,表征十字路口,中间是“首”字,这个“首”就是脑袋,即先民说的“首级”。原来古人打仗,战败方的领袖“首级”就被埋在十字路口。此举有“镇慑为安”的功用。先民以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为了化解不平安因素,古人要举行“修祓”宗教仪式,其具体做法就是将异族人的领袖首级埋于道路交界处,念动咒语,从而产生镇慑保安效果。日本学者白川静在《汉字》一书中指出,“道”字的特殊构型所反映的就是这种“修祓”于路的情况。它的内在“平安”意蕴是非常古老的。
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对“道”的平安意蕴予以哲理解释。该书第三十五章谓:“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所谓“大象”即“道”,而“执大象”就是信仰大道、奉行大道、固守大道。“天下往”是说圣人奉行大道,天下万物都归向大道。按照《道德经》的说法,天下万物归向大道,生灵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阅读答案______道家之“道”的本义是“安”阅读答案______道家之“道”的本义是“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道是“安平泰”的。“安”当然是安全,而“平”就是太平,安全与太平合起来就是平安,可见老子讲“道”的要义就是平安。
老子关于“平安之道”的哲理论述在后来的制度道教经典里得到进一步发挥。如《元始说先天道德经》第五章称:“恍恍惚惚,万物之鬼宅。道行真化,杳冥之灵室。虚无至大,元居道安。”该书将“道”与“安”联结起来,形成“道安”的短语。《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道安”概念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我们稽考一下“道安”之前的“元居”二字就能够发现奥妙。“居”字上面是“尸”,这当然与死人有关,“尸”之下的“古”最初意味着用武器与密咒来镇慑,“古”字上头的“十”表征武器,而“口”是器皿形状,先民们在安放死者时要用密咒,将之刻写于龟甲、树皮等载体上,收藏于器皿内,再加上石刀之类武器镇守,这就是“古”的原初意蕴;以“古”置于“尸”下,表示对“尸体”的守卫,此即为“居”的本义,此等意义可以从上文所用“鬼宅”“灵室”两个词中得到进一步佐证。毋庸置疑,“鬼”“灵”都是从死亡现象引发出来的。对此,宋代道教学者李嘉谋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第五章曾经用“元元之妙,一穴其真”予以解释。这个“穴”字本指墓穴,而“真本义是“安”在最初即死者尸体的象形,古人曾经把死亡称作“归真”就是此意。联系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所谓“道安”乃是就生死问题而发的,最初是形容死者得平安,尔后则生发出“护佑万物为安”的意义。所以,李嘉谋在该书第五章中接着说:“所谓穴者,开物成务之谓也。虽穴其真,而元妙之本,不散不亡,以无象为象,故曰孔容。以无神为神,故曰神帝。虚无至大,虽散为道,然散不失元,故道无巨细,居之皆安。”此段文字既暗示了“道”的原始意义,又展现了“平安之道”的无限妙用。
(节选自《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民认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所以他们要将异族人的领袖首级埋于道路交界处。
B.先民说的“首级”于上古金文“道”之“首”字,这个“首”字的意义就是脑袋。
C.为了起到“震慑为安”的作用,在古人打仗的时候,战败方的头领首级会被埋在十字路口。
D.古人的“修祓”宗教仪式,能产生震慑保平安效果,可见其内在的“平安”意蕴是古老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原文我们可知,在诸多典籍中,对“道”的平安意蕴予以哲理解释的著作是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B.老子讲“道”的要义就是平安,因为“安”有“安全”义,“平”有“太平”义,“安全”与“太平”合起来就是平安。
C.关于“平安之道”的哲理论述不仅在老子《道德经》里得到阐释,也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中有所发挥
D.宋代道教学者李嘉谋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第五章曾经用“元元之妙,一穴其真”解释了“道安”这一短语。。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道德经》说,天下万物归向大道,生灵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是因为大道是“安平泰”的。
B.“元居”的“居”字上面是与死人有关的“尸”,下面是最初意味着用武器与密咒震慑的“古”字。
C.《元始说先天道德经》中的“道安”,最初是形容死者得平安,“护佑万物为安”的意义是后来出现的。
D.李嘉谋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一书中既暗示了道的原始意义,又展现了“平安之道”的妙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8 12:0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哲学的一般特点

中国哲学主要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人间哲学,一种为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的哲学。在区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方面,中国哲学一直没有做好。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遵循的准则是不同的。前者是人伦关系,后者是法理关系。中国古代哲学要人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遵循同一法则,视君臣如“父子”,视官员为“父母官”,视百姓为“子民”。这是一种重大的知识局限。这种知识局限在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在以自由原则主要是思想自由和个体自由原则为前提的哲学体系中,中国传统哲学是被排斥在外的。但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哲学仍然不失为一种独特的且有自己适用性或有效性的公共哲学。这种哲学对宇宙、自然人伦、社会关系、生存和生命的思考,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哲学思想指导下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官制度,对处理权利和权力的关系,解决有才能者的出路实现其政治与社会抱负,维持社会层级或科层的流动性、有序性和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曾经起过决定性的作用。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君主政治中,相对开明的君主体制和完全开放的文官制度,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维持和延续,并且是促成其不断改良、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制度因素。

在社会治理模式的设计中,中国哲学指导下的家庭、社会和国家一体性和完备性模式,在前现代社会一直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当然,随着现代性的自由原则的被承认,随着现代法权观念的确立,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一体性和完备性模式已经受到广泛质疑。市场经济观念的确立,实际上是个体法权作为调整一切社会关系的现代法治体系的建立。现代法治体系的核心思想是现代契约理论,家庭、社会和国家,或者公民、公民社会和国家,都只是那个体系相对独立的一个个环节,形成一种有着不同社会功能和权利、责任、义务的社会主体。

在今天,国家权力至上或公权至上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公民权利的保护和维持成为焦点,国家权力或公权的监督和约束成为常态,有限政府的要求成为必然。

当然,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官制度、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论,如何与现代科技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相融合,吸收并且融入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宽容、和谐等现代文明观念,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节选自张国清《智慧与正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价值表现在对如何处理个人与宇宙、他人、自身的关系的思考。
B.中国文官制度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中华文明不断改良发展进步的作用。
C.在社会治理模式的设计中,中国哲学在前现代社会一直具有高度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D.市场经济观念支撑起了以现代契约理论为核心思想的、强调个体法权的现代法治体系。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中国哲学为阐述对象,通过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来表现中国哲学的智慧和局限。
B.第2段通过阐述文官制度特点,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有着自己独特而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
C.第3、4段,从个体法权被重视到公权至上被挑战,逐层递进地呈现了当今社会的治理模式。
D.全文结构上纵横交错,论证了随着现代法权观念确立,公私一体模式已经受到了广泛质疑。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比之于西方哲学体系,是实践哲学,是帮助人们区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生活的哲学。
B.中国传统上的君臣父子关系,体现了社会治理模式上人伦法理的混同。
C.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文官制度、传统社会治理理论本质上是并列关系。
D.当前公民权利保护成为焦点,这就要求必须削弱国家权力,并对公权实行严格的约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黄玫瑰的心

林清玄

为了这绝望的爱情,我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沮丧,疲倦,像行尸走肉的日子。昨夜从矿坑灾变中采访回来,因疼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躺在床上不能入睡。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入,我决心为那已经奄奄一息的爱情做最后的努力。我想,第一件该做的事是到花店买一束玫瑰花,要鹅黄色的,因为我的女友最喜欢黄色的玫瑰。

刮好胡子,勉强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振作起来。”想到昨天在矿坑灾变前那些沉默哀伤但坚强的面孔,就出门了。往市场的花店前去,想到在一起5年的女朋友,竟为了一个其貌不扬、既没有情趣又没有才气的人而离开,而我又为这样的女人去买玫瑰花,既心痛又心碎,生气又悲哀得想流泪。

到了花店,一桶桶美艳的、生气昂扬的花正迎着朝阳,开放。找了半天,才找到放黄玫瑰的桶子,只剩下9朵,每一朵都垂头丧气,“真衰,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我在心里咒骂。

“老板,”我粗声地问,“还有没有黄玫瑰?”

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和气地说:“没有了,只剩下你看见的那几朵啦。”

“每一朵的头都垂下来了,我怎么买?”

“喔,这个容易,你去市场里逛逛,半个小时后回来,我包给你一束新鲜的,有精神的黄玫瑰。”老板陪着笑,很有信心地说。

“好吧。”我心里虽然不信,但想到说不定他要向别的花店调,也就转进市场逛去了。心情沮丧时看见的市场简直是尸横遍野,那些被分解的动物尸体,使我更深刻感受到悲苦的世界,小贩刀俎的声音,使我的心更烦乱。

好不容易在市场里熬了半个小时,再转回花店时,老板已把一束元气淋漓的黄玫瑰用紫色的丝带包好了,放在玻璃柜上。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说:“这就是刚刚那一些黄玫瑰吗?”——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映在我的眼前。

“是呀,就是刚刚那黄玫瑰。”老板还是笑眯眯地说。

“你是怎么做到的,刚刚明明已经谢了。”我听到自己发出惊奇的声音。

花店老板说:“这非常简单,刚刚这玫瑰不是凋谢,只是缺水,我把它整株泡在水里,才20分钟,它们全又挺起胸膛了。”

“缺水?你不是把它插在水桶里吗?怎么可能缺水呢?”

“少年仔,玫瑰花整株都需要水呀,泡在水桶里是它的根茎,就好像人吃饭一样。但人不能光吃饭,人要用脑筋、有思想、有智慧,才能活得抬头挺胸。玫瑰花的花朵也需要水,在田野里,它们有雨水露水,但是剪下来后就很少人注意它的头也需要水了,整株泡在水里,很快就恢复精神了。”

我听了非常感动,愣在那里:呀,原来人要活得抬头挺胸,需要更多智慧,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

当我告辞的时候,老板拍拍我的肩膀说:“少年仔,要振作呀!”这句话差点使我流泪走回家,原来他早就看清我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

回到家,我放了一缸水,把自己整个人埋在水里,体会着一朵黄玫瑰的心,起来后通身舒泰,决定不把那束玫瑰送给离去的女友。

那一束黄玫瑰每天都会泡一下水,一星期以后才凋落花瓣,但却是抬头挺胸凋谢的。

这是在十几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从那一次以后,我就知道了一些买回来的花朵垂头丧气的秘密。最近找到这一段笔记,感触和当时一样深,更确实地体会到,人只要有细腻的心去体会万象万法,到处都有启发的智慧。

一朵花里,就能看到宇宙庄严,看到美,以及不屈服的意志。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人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会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是很难有志气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

让我们来体会这有情世界的一切展现吧,当我们有大觉的心,甚至体贴一朵黄玫瑰,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在最近最平凡的一切里,就有最深最奇绝的睿智呀!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的矿灾让“我”懂得珍惜生命中的一切,“我”决定买黄玫瑰送女朋友,为奄奄一息的爱情做努力。
B.买玫瑰花的故事以回忆式倒叙的手法写自己的感情经历,旨在强调它是十几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件真实的事。
C.“有一位花贩告诉我……”,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花贩总结的花心里蕴含的哲理,充满启发的智慧。
D.黄玫瑰和“我”一样,都需要脑袋泡在“水里”,去汲取养分。黄玫瑰给了“我”人生的启迪,因而成了“我”一生中难忘的记忆。
【小题2】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3】说题目“黄玫瑰的心”在文章中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还要注意校园状况。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给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知识、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更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B.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
C.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涉及青年自身成长特点和教育环境等因素,社会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的自发干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手段也将应运而生。
【小题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原因多样,伤害影响深远,应着力解决。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请你概括国外、国内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各自采取的措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凤凰一去不复返

赵川

好些年前,我跟亲戚开了一辆大车,穿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进入亚里桑那州,再绕道内华达州,看过各种奇怪的人类不宜生存的地貌──那样子,我们以为快要到达火星了。然而,穿过一大片亲戚称之为鸟不生蛋的荒凉地方,最后我们突然就抵达了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拉斯维加斯。拉斯维加斯对于去过的人已不必细述。对于没去过的,你就想象吧。它像一个普及版的欲望幻象,在购物商厦到处开花的今天,其实已不那么令人惊诧。那里有包裹了大量赌博设施而搭起的威尼斯水城、埃及金字塔墓道,那里要热带有热带,要未来世界有未来世界。但是,种种舞台布景似的主题景观,堆砌起来,不是为了传递文明,也不是出于景仰之心。山寨版的奇观和异域情调是欲望的景观,让人们陡增自信,打开了胃口和征服欲。同时,它们也是项混淆视听的基础工作,将声名狼藉的赌,藏匿在游乐的花花表皮之下。盖在原本印第安人土地上的拉斯维加斯,骨子里的真正文明是赌业,其他大都只是晃动起来的贩售幌子,而且绝对是美式快餐口味。

去年金秋十月我在湘西,因为靠得近,与几个朋友去了趟凤凰古城。车从怀化一路开去,在青绿的山色树影间,山水重叠,层层叠叠,蜿蜒而进。那样的路途算不上辛苦,但也有些远离尘烟的感觉。在那个下午的汽车颠簸中,有关“边城”的种种描述,总像是要在下一个山路拐角后面,陡然落为现实。

然而早已成了“景点”的凤凰出现时,却让人像从内华达沙漠一下子冲进了拉斯维加斯。那晚下着雨,一排排灯红酒绿的食肆商铺,忙碌吃喝的游客,做各种兜售的商贩,着急却又堵在那里的汽车,沈从文家乡的旧事,在那种现场里当然无从着落。后来,落脚的一家腾姓苗家的姑娘跟我讲,当地人多数以出租房子为业,闲着几乎都在搓麻将。如果这时上天有一只手,同时揭开当地人家的屋顶,可以看到家家几乎都在玩着“围城”的游戏。我倒并不是因为凤凰的人都在搓麻将,才将它与拉斯维加斯并提,而是看到这小城,终于人声鼎沸地突兀在万山丛里,煞是奇观。它极尽所能,描红画绿,形态夸张,硬生生山寨了自己,为的是能够便利当场消费。

晚一些,酒吧街上夜店的巨大霓虹灯幌子洋气十足,成排耸起在山前,倒映在沱江里,看起来美轮美奂。想起伊拉克朋友讲,巴格达城边上的底格里斯河,平日里也就是一般的秀美,那阵子美军夜夜来轰炸,爆炸时腾空而起的焰火,倒映在河里,她说那景象也有人欣赏的,那些夜景图片网上便能找到。凤凰城酒吧街每晚发出震耳欲聋的强劲节奏,声声如雷,想必也震动着对岸不远处坡上沈从文的墓石和尘土。

其实,隔了几月,我几乎忘了那个因“市场”了、空间拥挤、甚是无趣的凤凰“古城”。但春节从一位朋友那儿,随手翻到本讲中国重要旅游景观的书,翻到介绍凤凰,那里仍刊印着沈从文的旧话:“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看看书里,再没有那地方的其他“真相”,我心里有点儿无名恼火。

那天离开凤凰,在道口塞了个把小时的车,看到沿了山叠了江,成片新的“古城”楼盘正整齐地向城外挺进。招商或正开始,商机已经到来。拉斯维加斯也是文化搭台,商业唱戏。回到我生活的城市,哪儿不都不容争辩地在日新月异?也是在春节里,读到拉贾·舍哈德在《漫步巴勒斯坦》中讲,以色列在西岸山上的开发,“永远摧毁了贫瘠土地和丰饶居民区之间的戏剧性对比,正是这种对比规定了圣城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作为人类文明面对荒野的最后边区,耶路撒冷的独特性就于此”。是呀,沈从文先生,如今让我们怎么还能理解那些经济之外的事情?

【小题1】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作者在第三段写到:“凤凰出现时,却让人像从内华达沙漠一下子冲进了拉斯维加斯。”说说作者出现这种感受的原因。
【小题3】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第三段刚进凤凰时作者罗列了雨中古城的一系列景物,貌似客观却饱含不解和失望。
B.第三段说“沈从文家乡的旧事,在那种现场里当然无从着落,”是因为作者觉得今天距离沈从文的“边城”已经太久远,再也没有过去贫穷落后的事了。
C.第四段作者写凤凰城酒吧发出的巨大声音“想必也震动着对岸不远处坡上沈从文的墓石和尘土,”是为了突出酒吧的声音过于嘈杂。
D.第六段中作者写了凤凰城外正在建设的大片楼宇,字里行间满是嘲讽又满含悲哀。
E.文章写的是凤凰却多次提到拉斯维加斯,意在通过比较写出对凤凰被“市场化”的悲哀和无奈。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标题“凤凰一去不复返”的妙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竿冷

简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

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奥吗?抑或水比山更辽阔?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嗥、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蝉嘶、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暴雨;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回旋于礁石,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它们水的涵意。至于飘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为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水比山深谙随势应变的道理,烈雨只会丰沛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面上进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

两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当山以洪钟形的绿意招呼,水回应以短笛。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问答。

“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问。 “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江万川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座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的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我多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的脸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他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幻灭是唯一能洗尽他们脸上的油脂,教他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

“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辰里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火升烟。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 张开绿荫,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洋。就算你镇住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的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你我岂能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

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观照。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的泪属于水。

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却有一名蓑衣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叶,抖落一树雪花。他削成钓竿,以竿为杖,踏着银白的雪径来到江畔。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

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候,他只为了问安, 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
B.本文托物言志,将深刻的思考和形象的描绘有机结合,融情理于一体,笔法活泼,形象鲜明,含蕴深刻。
C.题目“一竿冷”暗寓柳宗元独钓寒江的孤寂清寒的氛围,山水无言,寒江独钓,柳宗元在山水的领悟方面独有心得。
D.本文结构上层层递进,开篇由柳诗引入,再以山水形象铺垫,接着进一步展开山水对话,最后以独钓画面卒章显志。
E. 作者在文中充分阐明了山水所隐喻的人生态度方面的区别,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表达对两者不可兼得的喟叹。
【小题2】文章采用了山水对话的形式,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4】结合全文理解文末塑造一位抛出“不丝之竿”的钓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