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小题1】下列对新闻综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A.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B.显现出个性差异的高中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理学科各有所侧重显得很正常。
C.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的角度看,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对不是正确的做法。
D.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武断地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导致学科学习“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即使取消文理分科,也不能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B.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
C.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哪些积极意义有: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的均衡、利于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D.应当慎行地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只要当绝大部分学校资源丰富起来时,就能实现教育阶段实施真正的意义。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理的?请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2 12: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几十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都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为此,他吃尽苦头。“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文革”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种种“劣迹”以作“诱导”。丁聪听后说:“这个人真坏。”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丁聪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年,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以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他血压高,单位便给他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乐坏了他。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由此丁聪便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地,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不设灵堂,不作告别。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画的都得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丁聪
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没墙都摆满了书柜。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丁聪取笔名为“小丁”,一用就是几十年,“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而他这一生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
B.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觉成才的画家。
C.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对象,但这些接二连三的厄运却成就了他在任何处境下都能保持乐观、旷达的心态。
D.丁聪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这与他浓烈的爱国情怀不无关系,丁聪始终殷切地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饱含一腔忧虑之情。
E. 文章对“文革”中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他放了一个星期假,这把他乐坏了的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衬“哀情”的作用。
【小题2】文章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意蕴丰富,请分析它的含意及作用。
【小题3】文中说丁聪“平淡”的人生,却“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请结合材料,对“平淡”与“强大”的关系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担个日头回家
帕蒂古丽
我和弟弟抬着一塑料桶柴油,追着日头往西边赶。日头矮矮的,从弟弟的棉帽上,滚到他窄溜溜的肩上。
赶累了,弟弟蹲下来,把担子的一头撂在雪地上。日头从弟弟斜下去的担子那头,滚到了雪丘背后,像一个茸茸的毛线球,被几棵野柳拦住,在野柳枝挂了一下,就一骨碌扎进了雪窝子里,拦也拦不住。
家里的油灯,已经有几个月不亮了,就等着柴油点灯。
桶底最后一点柴油,被爹爹滴进了马灯里,只在夜里去羊圈看分娩的母羊时,才点一小会儿,然后又很快地被爹爹吹灭。他说,夜里没有了煤油灯,就等于没有了眼睛。
我们在太阳收回洒在雪窝子里的最后一点碎光前,抢着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弟弟回头朝我看了一眼,撂下担子的那头说:"姐,我的腿累累的,没有力气。"他乞求地把眼光投向不远处一丛灰白色的树窝子,那里是魏家庄。
爹爹带着我和弟弟住过魏家庄魏皮匠家。我给弟弟打气:"我们晚上就住到魏皮匠,再加把劲!"弟弟使劲点点头,然后蹲下身去,抬起了柴油桶。
迎接我们的是魏皮匠家的狗,它叫了几声,过来嗅嗅我和弟弟,围着柴油桶转了一圈,甩甩尾巴走开了。
魏皮匠最小的儿子一掀棉门帘走出来,从屋内带出一股热热的雾气,我闻得出那时揪面的葱蒜味道。魏皮匠家装了电灯,照得屋里明晃晃的,像是白天。
吃饱了肚子,弟弟央求魏老九:"夜里我们到院子里捉迷藏。"
魏老九笑笑,摸摸弟弟的头:"捉迷藏鞋子会湿掉,明天一早就赶不成路了。"
魏老九打开了一个电匣子,里面黑白的小人都是活动的,会唱会跳。我们对着那些个活动的小人傻坐了半个晚上。
夜里弟弟爬进了被窝还在嘟哝:"黑匣子那么好看,难怪九哥不跟我们捉迷藏。"
我拍拍弟弟的脑袋:"睡一觉,日头就出来了"。
早上睁开眼睛,日头明晃晃地趴在窗户上,探着头在催我们上路。
魏老九已经从锅里捡出热腾腾的玉米面馒头端到桌上。我和弟弟抹了把脸,一人捧了一个热馒头,就去找昨晚放在门背后抬柴油的木担子。魏老九冲我们笑笑,自个儿提起柴油桶子,一掀门帘,大步跨到了院子里。
我提了担子,拉着弟弟,一路追着魏老九在雪地里踩出的大脚窝跑。等我和弟弟把馒头丢进了肚子,魏老九的身影在很远的地方晃动着,只有一个小麻雀那么大。
我们在一片坟地里追上了魏老九。他立在坟地中间的雪路上等我们,见我们呼着热腾腾的白哈气跑上来,就弓下身子冲我们笑。
"过了那片坟地就是运河,从结冰的运河上走过去,大梁坡村就不远了"。顺着魏老九手指的地方看过去,能看村口的那棵老榆树。
魏老九停在原地不走了,他看着我们抬着油桶走出坟地老远,还立在坟地中间朝这边招手。直到我们下了运河堤坝,从冰面上一边走一边滑到了对岸,魏老九的影子才往回去的方向慢慢移动。
弟弟说:"九哥有小匣子,就不捉迷藏了,鞋子也不会湿掉了。姐姐,我喜欢鞋子湿掉,夜里爹爹帮着我们烤。"其实我心里头也这么想,弟弟走在前面,看不见我点头。
"姐姐,昨个天黑我们经过了那个坟地了吗?"
"黑地有黑地的好处,黑地里,坟头也只是些矮矮的雪丘,没啥了不起。"我哄弟弟。
弟弟说:"我们朝着村庄走,日头也跟着我们回大梁坡,姐姐,日头肯定欢喜呆在大梁坡,不欢喜呆在魏家庄。"
"嗯。昨天我们快走到魏家庄,日头就藏进雪地里了。魏家庄有电灯,我们村没有,我们村有日头就行。"我应着声,换了个肩膀,日头从担子的左边移到了右边。
"对,日头出来,我们就去放羊,等日头睡了,我们就捉迷藏。"弟弟在前面看着那棵老榆树一路小跑。我在后面护着柴油桶,它是我们担在担子上的日头,我生怕弟弟把它摇落了。
我跟弟弟说:"走稳了,咱们把日头担回家去。"
弟弟把小肩耸得高高的,冻得通红的手一甩一甩的。我在后面嘻嘻地笑,日头在担子上也乐得一颠一颠的。
(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
【小题2】文中的“弟弟”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捉迷藏”?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日头”的丰富意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79.10万亿元,比上年的500强企业增长了11.14%;资产总额为299.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08%;共实现利润总额44864.25亿元,比上年500强增长20.7%;净资产利润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等几项指标都稳中有升。

今年的500强企业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专利与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发明专利占比实现了六连升。从企业税负情况看,今年500强企业的综合税负(纳税额/营业收入)为5.12%,2016年以来这一数据实现了“三连跌”。

从今年进退榜企业所在的行业看,我国大企业群体在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今年500强企业中的金融行业企业净增8家,其中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

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成绩斐然,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业、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都有企业新进榜单。

(摘自《201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经济日报》2019年9月2日)

材料二

长江商学院大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分析,中国企业500强产业结构以及企业内部产业结构都在调整与升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大企业群体向制造业产业链的中高端跃升。企业去杠杆继续取得积极成效,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3.7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非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2.6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实体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有所缩小,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非银行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8.34%,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银行净资产利润率为12.38%,降低了0.48个百分点。

“一升一降,反映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如今,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未来,这种态势也有望得以延续。”李锦说。

(摘自《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高质量发展势头明显》,《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9月2日)

材料三

(摘自《图说2019中国企业500强》,搜狐网2019年9月2日)

材料四

我国经济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迫切需要大企业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企业领路人弘扬新时代民族企业家精神,将责任作使命,化挑战为机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必须立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和规模效益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互助共进,共同发展,放眼当下,科学技术正处于新一轮大变革、大发展、大跃升的阶段,特别是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前沿创新科技正在逐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广泛而深入地向各行各业渗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并对相关产业构成巨大潜在威胁。因此,在新形势下,为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企业必须自主研发并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

(摘自《2019中国500强企业榜单观察: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界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中国500强企业研发费用同口径比上年大幅增长,表明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
B.中国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主要集中在通讯、网络领域,而能源和制造业投入费用较少,这与信息时代的背景相关。
C.2019年华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105亿元,远超阿里巴巴,这与两家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正相关。
D.在2019年研发费用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汽车制造企业仅占两席,表明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创新能力减弱。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中国企业500强多项指标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特点,说明我国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B.中国大企业群体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尤其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势头强劲。
C.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的持续提升,使实体企业的专利数量增加,从而使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
D.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金融企业增加,但实体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缩小,表明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
【小题3】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中国企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应对这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马灯

鲍尔吉·原野

那年我到坝后,干什么去已经忘了,但脑子里挂记着那盏马灯。我们住在大车店的一铺大炕上,睡20多人,都是马车夫。白天,我和主车夫老杜套上我们的马车,拉东西。把东西从这个地方拉到那个地方,好像拉过羊圈里的粪。那羊圈真是世上最好的羊圈,起出20多公分厚的羊粪,下面还有粪,黑羊粪蛋子一层一层地偷偷发酵,甚至发烫,像一片一片的毡子,我简直爱不释手。并沉醉于羊粪发酵发出的奇特气味中。

晚上,我们住大车店。

大车店没拉电、客房挂一盏马灯,马厩挂一盏马灯。晚上,车夫们掰脚丫子,亮肚子,讲猥亵笑话。马灯的光芒没等照到车夫脸上就缩在半空中,他们的脸埋在黑暗中,但露着白牙。不刷牙的车夫,这时也被马灯照出洁白的牙齿。苇子编的炕席已经黄了,炕席的窟窿里露出炕的黑土。肮脏的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全在马灯的光晕之外。房梁上,悬挂着一尺左右,像暖瓶一样的马灯。灯的玻璃罩里面的灯蕊燃烧煤油。花生米大小的火苗发出刺目的白光,马灯周围融洽一团桔黄的光芒,仿佛它是个放射黄光的灯,马灯的玻璃罩像电吹风的风筒,罩子四周是交叉的铁丝护具。装煤油的铁盒是灯的底座,可装二两油。

蛾子在屋顶缭绕,它们靠近灯,但灯罩喷出的热气流把它们拒之灯外。不久,车夫们响起鼾声,这声音好像是故意发出的极为奇怪的声音。你让一位清醒的人打鼾,他发不出梦境里的声音,他忘记了梦中的发声方法。有人像唱呼麦一样同时发出二、三个声音,有低音、泛音和琶音,有许多休止符使之断断续续。有人在豪放地呼出嚕之后,吸气却有纤细的弱音,好像他嗓子里勒着一根欲断的琴弦,而且是琵琶的弦,仿佛弹出最后一响就断了,但始终没断。打呼噜的人大都张着嘴,但闭着眼。他们张嘴的样子如同渴望被解救出来。我半夜解手回屋,背手踱步,在马灯的光亮下视察过这些打鼾的车夫,洞开的嘴还可以寓意失望,吃惊和无知。他们是够无知的,把这个村的羊粪拉到另一个村的地里。其实,我看到那个村也有羊圈。那时候,农村里的一切都归公社所有,拉哪个羊圈的粪都一样。就像一家人,把这个碗里的饭拨到那个碗里一样。车夫们睡姿奇特,如果在他们脸上和身上喷上一些道具血,这就是个大屠杀现场或者先烈就义图。有人仰卧,此乃胸口中弹,有人趴着,背后中弹。有人侧卧并保留攀登的姿式,证明他气绝最晚,想从死人堆爬出去报信但没成功。

即使不解手,我也希望半夜醒来到外面看看夜景。夏夜的风带着故乡性,它从虫鸣、树林、河面吹来,昆虫在夜里大摇大摆地爬,爬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瘫痪在一堆云的烂棉花套子里。我看到夜越深,天色越清亮。接壤黑黲黲的土地的天际发白。可见“天黑”一词不准,天在夜里不算黑,有星星互相照亮,是地黑了。被树林和草叶遮盖的地更黑,这正是昆虫和动物盼望的情景。在黑黑的土地上,它们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彼此大笑。夜风裹着庄稼、青草和树林里腐殖质的散发的气味,既潮湿、又丰富。我回屋,见马厩里的马灯照着马。木马槽好像成了黑石槽,离马灯最近那匹马大张着眼晴往夜色里看。灯亮照亮它狭长的半面脸颊,光晕在它鼻梁上铺了一条平直的路。马在夜色里看到了什么?风吹了一夜却没有吹淡夜色。那些踉跄着接连村庄的星星就像马灯。喝醉了的大车店老板手拎马灯,如同拎一瓶酒。他走两步路,站下想一想,打一个嗝。青蛙拼命喊叫,告诉他回家的路,但他听不懂。夏夜,马灯是村庄开放的花,彻夜不熄。马灯的提梁使它像一个壶,但没有茶水,只有光明。马灯聚合了半工业化社会的制作工艺,在电到来之前,它是有性格,有故事的照明体,它是移来移去的火,是用玻璃罩子防风的火苗之灯。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马灯照过的模糊的房间,现在被电灯照的一览无余,上厕所也不必出门了。

(《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集河在河的远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马车夫们白天拉发酵的羊类,晚上与他们住在大车店一起掰脚丫、聊天。
B.“我”半夜起身解手,得以有机会观察到车夫们的睡相以及昆虫、马匹等的活动。
C.描写昆虫、月亮、青蛙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亲切、祥和的夜间生活氛围。
D.大车店挂马灯,马厩挂马灯,醉酒的大车店老板拎马灯,马灯有重要的时代特色。
【小题2】第三段写出了马灯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
【小题3】作者在结尾写到“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请根据文意,说明“变成了文物”的含义,“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小题4】文章叙写了住大车店的车夫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入睡后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响匠

胡玲

老叶做响匠近六十载,响匠是当地土话,响匠班是由鼓、锣、唢呐、钹、土笛等民间乐器组成的器乐乐队。

老叶十岁时,拜村里最有名望的响匠陈师傅为师,学习吹唢呐,从小跟着师傅的响匠四处表演。台上,师傅和师伯师叔们挥洒自如;台下,他的心里满是羡慕和憧憬。他渴望有一天也能像师傅一样站在神圣的舞台上,接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陈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地教老叶,老叶勤学苦练,从不倦怠。唢呐气息足则音满,为了练就充足的气息,老叶每天把管子插入水中用力吹。寒来暑往,老叶终于学成。

出师那日,陈师傅抓着老叶的手说:“这门相传了几百年的手艺,今天就传到你手上了,你要接好!”那一刻,老叶觉得既光荣又自豪。

那年,老叶和师叔师伯们的七名弟子组建了一个响匠班,老叶手艺好,唢呐又是响匠班的核心乐器,老叶被推选为班主。

春节晚上,八人首次公开表演,他们精神抖擞地站在村里的广场上,像八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全村的人都来看表演,里三层外三层把他们包围着。

“预备,开始!”随着老叶一声令下,他们敲的敲,吹的吹,打的打,哐哐哐,咚咚咚,锵锵锵,高亢激昂的乐声深深撩拨着村民的心弦,听得他们如痴如醉,不停地鼓掌、喝彩。

从此,所有人见到他们,都尊敬地喊一声师傅。农活再忙,他们也会抽时间一起练习、研究乐曲。他们四处奔走,收集了几百首民间流传的乐曲段子,查阅了无数民间乐谱,还四处寻访老艺人,听他们传经授宝,终于,经过他们反复调试,修改,排练出各种风格的乐曲。不同情境对应不同的曲调,长调或短调,喜悦的或悲伤的,都被他们演绎得活灵活现。

农闲时节,响匠班就到村里巡回表演,村民们聚在一起,边聊家长边看他们表演,比过年过节还热闹

村里谁家有个婚丧嫁娶,或年节喜庆,都会请响匠班去表演。他们穿戴一新,携带乐器,走村串户。响匠班走一路,悠扬的乐声就飘扬一路。行人停下脚步,地里的农人放下手中的活儿,孩子们跟在他们屁股后面,随着乐曲又唱又跳。

到了办事的家里,他们被奉为上宾。东家热情招呼他们坐下,端来热茶,每人发一包好烟。流水席开席,他们被请上头桌。待他们吃饱喝足了,下一桌才开席。

客人们坐流水席的时候,他们被请到搭建的舞台中央表演。东家是喜事,他们就变换出各种喜庆欢乐的曲子,营造出快乐喜悦的气氛,让人不觉心情舒畅,喜笑颜开。东家是丧事,他们就演绎悲切的曲调,乐声极尽哀婉,给逝去之人送上一份哀思,听得人潸然泪下。

响匠班表演结束,东家会热情地给他们封个红包表示谢意。

这种风光和红火持续了很多年。

不知什么时候,县里突然冒出了几家民间艺术团,专门承接乡村红白喜事的演出。

村长六十大寿,原本邀请了响匠班。村长的侄儿阿福来找村长,说要请县里的火鸟艺术团给村长祝寿,说要让大伙开开眼界。村长一听动了心,通知响匠班取消表演。

村长的寿宴上,火鸟艺术团出现了。一个浓妆艳抹的美女妖娆地登台,嗲声嗲气唱起了歌,几个小姑娘扭腰摆臂地跳舞,边跳边脱衣服,最后身上剩下打底的内衣,大家看得脸红心跳。期间,几个小伙子轮流上台讲几个搞笑的荤段子,逗得众人哄笑。

从那以后,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艺术团了,响匠班如同人老珠黄的暮年女人,悄悄被人遗忘在脑后。

老叶的侄儿阿锋结婚,老叶找上门,说:“你的婚礼上,我带响匠班来助兴。”阿锋一笑:“叔,我已经请了县里的艺术团,现在大家都爱看他们的节目。”老叶央求说:“让我们表演一回吧,我们免费表演,行吗?”侄儿为难地说:“那你们就在棚外表演吧。”

老叶召集响匠班,特意谱了新曲, 没日没夜地操练了半个月。

阿锋婚礼当天,艺术团在棚内表演,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响匠班带着乐器,来到棚外。外面冷清清的,没几个人。

“开始!”老叶一声令下,表演开始了,他们脸上带着虔诚,双目微闭,娴熟地操弄着乐器,随着演奏忘我地摇头晃脑,浑身律动。

良久,他们表演完毕,深吸一口气,睁开眼,迎接他们的只有两个观众和稀稀落落的掌声。棚内的笑声、起哄声一阵阵传出来,震耳欲聋。六月天,响匠班所有人的心却冰凉。

走吧!老叶悲凉长叹一声,带着响匠班离开。“叔,你们吃了饭再走啊!”侄儿赶过来,在他们后面喊。

他们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回头,脚步蹒跚地走在乡间小道上。夕阳如血,将八个苍老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从那以后,村里再没人请响匠班表演了。

老叶还是时常把唢呐拿出来擦一擦、吹一吹,儿子儿媳妇嫌他的唢呐声吵,他就一个人来到野外吹。

每天黄昏,响匠班相约在村外的小河边表演,他们尽情吹打,乐声时而悲伤,时而欢快,冲上云霄,飘向天际,久久不绝。小鸟、蝴蝶、蜻蜓环绕在响匠班周围,不停地飞来飞去,那是他们最忠实的听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20期)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老叶少时对响匠的羡慕与学习为发端,以响匠班的冷落及老叶儿子媳妇的嫌吵为结局,前后对比写出了响匠班由荣而衰的历程。
B.小说在人物形象的设置选取上颇有匠心,村长的形象耐人寻味,村长六十寿宴之后“民间艺术团”得以盛行,响匠班由此没落。
C.小说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表现响匠班表演技艺的高超,正面写乐声,“高亢激昂”“极尽哀婉”;侧面写效果,闻者“喜笑颜开”“潸然泪下”。
D.响匠班是时代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以响匠班的命运走向引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如何传承的思考。
【小题2】小说的结尾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
【小题3】小说主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