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同油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风能资源是可再生能源,没有储量限制,且洁净环保。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可保护陆地和生态。在油价飞涨、全球性能源危机凸显的当今时代,这一特点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把风能的开发利用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我国在十五期间就出台了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价格分摊办法,对风电上网电价高于火电的部分实行全国分摊。在税收政策上,也对风电企业给予定期减免所得税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支持风电发展。但是风能自身呈无规律的波动和间歇特性,导致风电场发出的电能波动性大,接入电网时直接破坏电网稳定性、连续性和可调性,甚至危及电网安全。在我国,风电大规模开网的技术难题尚未得到解决,因而经常出现大规模弃风限电而不能并网的现象。
材料二

(摘编自郭强《西北民族地区风能开发研究》
材料三
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6年风电并网适行情况》全年“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超过三峡仝年发电量的一半,全国平均“弃风”高达到17%,甘肃、新疆、吉林等地“弃风”率高达43%、38%和30%今年一季度全国“弃风”电量135亿干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16%,业内震惊,业外惊诧。其实严重“弃风”并非偶发事件,2011年全国“弃风”电量就已达到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为16%,此后愈演愈烈,“弃风”成为能源和电力行业的心之疾。7年间,全国累计“弃风”电量达到1500亿干瓦时,直接经济损失800亿元以上。国外虽然也偶有“弃风”但如此大面积、长时间的严重“弃风”,却唯我一家。
(《能源规划权威解读》2017年05月10日中国能源报)
材料四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风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电网发展滞后,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区消纳受限。新能源富集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跨省、跨区输送能力不足问題,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刚性约束。二是用电需求增长放缓,消纳市场总量不足。新增用电市场已无法支撑各类电源的快速增长,导致新能源和火电、核电利用小时数均出现下降。三是市场化机制的缺失。目前,国内电力系统由各类电源、电网、变电、配电和用户等多个主体构成,但都不能独立运营;政府主导电力行业的规划制订、运行规则、电价核定等。由于在年初政府已经明确了各类电源发电计划,电网调度争取多接纳新能源,只能在计划框架下局部优化,调整的空间很小。
(摘编自程野《弃风率居高不下三大原因致使弃风现象严重》)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能有着巨大优势,环保、清洁、可再生、无储量限制,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
B.我国十一五期间就曾在价格、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风电发展。
C.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很快,风电上网电量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
D.在我国,“弃风”现象严重,有不少年份竟高达17%,造成电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许多发达国家也把风能的开发利用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性能源危机严重。
B.风电有很多优势,但开发利用又存在诸多不便,其中有些是风电本身的特点造成的,比如波动性大并网困难等。
C.目前,由于我国电网发展滞后,致使跨省跨区送电能力不足,这也成为风能消纳受限的重要原因。
D.风电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是困扰我国风电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如能解决,我国风电发展就会一帆风顺。
E. 风电发展应和用电需求同步增长,而我国用电需求增长放缓,而风能却呈快速增长态势,因而弃风限电在所难免。
【小题3】我国弃风限电现象比国外严重,原因很多,但有些原因是属于体制层面的,请概括指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7 12:28: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儿童文学需要一些悲情
在曹文轩最为出名的代表作《草房子》中,他曾写道:“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他是那种坚持以个人经验为写作资源的作家,作品里的很多故事,都取材于他自己的童年。   曹文轩出生在江苏盐城一个十分贫穷的乡村,家中生活窘迫。据他回忆,童年时最不喜欢的季节是春天,因为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在曹文轩笔下,那时饥饿到了极致,有一种想啃石头的欲望。他的发育甚至一度停滞,后来他的个子又拔高了一截,总算成为一个身材正常的人。   当时的农村毫无出路,因心中的苦闷,曹文轩从读高中时就开始亲近文学。儿童文学如命中注定般与他结缘,17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在农村创作时,常有县文化馆的老师来进行指导,正是这位老师的儿童文学背景,把我引上了这条‘不归路’。”
1974年,20岁的曹文轩人生有了转折。因为文学创作在当地小有名气,他获得推荐保送北京大学的机会。在这所当代中国的最高学府里,曹文轩接受了哲学、美学、文学以及儿童文学理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这为他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毕业之后,他一边留校任教,一边搞创作,两项事业都硕果累累。
40多年来,曹文轩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草房子》自1997年问世以来,已创下了印刷300次、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的纪录,而2004年发表的《青铜葵花》也已印刷200次,大有超越《草房子》的势头。
曹文轩曾经到一个小学跟孩子们聊天,他问:“如果一个孩子从早晨就开始笑,中午还在笑,晚上还在笑,连夜里做梦都在笑,我就想问这是个什么孩子?”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回答:“傻子。”这契合着曹文轩在儿童文学上的观点和态度。“儿童文学不是一味地只追求欢乐,一流的儿童文学往往是笑中带泪,蕴藏着悲剧性的。比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国的《三毛流浪记》都是这样。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忧伤、没有痛苦感、没有悲剧意识,能算是健康的生命、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吗?我很怀疑。”
在获得安徒生奖之前,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等已被译介到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出版,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版权输出最多的一个。他对记者说:“中国近代以来苦难重重,我们的记忆里总是翻动那些过往,内心无法安宁。中国的作家是幸运的,许多故事只发生在这里,独一无二。”
曹文轩认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除去需要对自身更有信心,需要中国作家付出更多的努力之外,也需要世界用更公平的、更开放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文学。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最重视的是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这才使得他能最终摘得桂冠。
在曹文轩眼中,西方在二战之后进入了相对平淡的历史进程,这让西方的儿童文学有些乏味了。而中国在过去这些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都是文学创作的巨大宝库,“当命运之神把这些苦难赋予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时候,他曾经悄悄说了一句话,所有的一切都将转化为你们的财富,而我就是这个财富的受益者,我正在使用这个财富”。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本来是美好的,给予人以希望,但是春天对于童年的曹文轩来说,并不美好,因为春天意味着饥饿,这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身体发育。
B.40多年来,曹文轩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虽然《草房子》是他最为出名的代表作,但近些年来,《青铜葵花》的势头正猛。
C.曹文轩曾经到一所小学和孩子们聊天,通过观察,他发现儿童文学不能只是追求欢乐,一流的儿童文学往往是笑中带泪,蕴藏着悲剧性的。
D.曹文轩能获得国际安徒生奖,除了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具备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之外,与评委会以公平、开放的态度看待中国文学是分不开的。
【小题2】曹文轩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3】曹文轩如何看待“苦难”与“财富”?有哪些表现?请结合全文详细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梭罗的树林
熊培云
①《新周刊》杂志曾经做过一个有关成功的专题,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性自由、消费主义和成功学。在我看来,这里的三粒毒药实际上是两粒,如果将成功学与消费主义合二为一,就是流行性物欲症。
②物欲症使人们放弃了时间而选择了金钱,擅长谋生却不会享受生活。美国追求的是麦当劳,而不是麦当闲;中国人因为勤劳的禀赋常常忘记最真实的生活。人们起早贪黑,仿佛大家每天都很忙,就像《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样,不停地看表,不停地嘀咕,没时间说你好,没时间说再见,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物欲症带来的是时间荒,人们因为物欲而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人为物所奴役,人为物所谋杀。速度,永远是速度。
③物欲横流的社会,恐惧几乎成了贪婪的同义词。在物欲高涨的年代,糟糕的并不只是贪婪,还有害怕。害怕在别人眼里显得不成功,害怕自己赶不上邻居。早已经衣食无忧的人们,总在为自己不如他人富有而悲叹不已。
④有人说中国现在有两种人,一种人已经坐稳了房奴,另一种想做房奴而不得。没房子的自然想着有房子,处于焦虑之中当属正常。然而,那些有房子的人,同样活得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想要更大的房子。如《新周刊》所说,按照现在的成功学逻辑,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那么,你就犯了不成功罪。
⑤需要追问的是,当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换回一堆死后并带不走的东西,在我们和这些东西之间,究竟谁占有谁?是我们占有物品,还是物品占有我们?
⑥如何超拔于一望无际的物欲与喧嚣之上,得物欲与成功之外的自由?这样的时代常常让我想起亨利·梭罗,那位在瓦尔登湖畔离群索居的思想者。梭罗坚称:“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梭罗同样看透人类文明的悖谬与困境:“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树林,每天在树林里度过半天时光,那他,可能被人看作是流浪汉;可要是,他全天做个投机者,锯光树木,让大地光秃秃,人们却把他看做是勤勉进取的好公民。”
⑦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流浪汉一样自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碎步徜徉于梭罗笔下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在那里,简单生活不被视为一种堕落,勤劳的人节制勤劳;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在那里,你可以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在那里,你可以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枝系苍穹。
(选自《自由在高处》,有删改)
【小题1】简要概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小题2】第⑥段中“流浪汉”“好公民”各有什么特征?
【小题3】分析文章以“梭罗的树林”为题的用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馋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③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著名的《破阵子》。我敢大胆说一句,《破阵子》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④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⑤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⑥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⑦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虬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概述辛弃疾一生的经历,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具体解释,也为下文全面展开评述作了必要的铺垫。
B.第六段通过苏轼与辛弃疾的比较,说明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身穷诗乃亨”,就是这个道理。
C.最后一段是全文内容的总结,高度评价辛弃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也阐明了作为文人具有才能和思想的重要性。
D.本文以议论为主,兼具记叙、抒情,笔力纵横驰骋,内容博杂丰富,见解独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风。
【小题2】概括说明为什么作者认为辛弃疾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请结合全文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最近,“人工智能”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延伸与应用,无人智能技术近几年在我国受到了产学研甚至政府层面的密切关注,走进了大众的视野。2018年春晚,由无人船、无人车、无人机组成的“海陆空”无人系统亮相,其中“水里游的”81条无人船备受瞩目。这些无人船全部来自国内某公司。该公司凭借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协同控制等国际领先技术,已经推出了多种型号的无人船艇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2017年3月23日在巴基斯坦国庆日阅兵式上,飞马无人机以编队形式飞过阅兵场,这是全球首次现役无人机编队以飞行姿态接受检阅。而飞马无人机是经中国授权生产的彩虹-3无人机的巴基斯坦版本。中国无人机部队不但装备了彩虹一3无人机,还装备了更大更先进的彩虹-4、翼龙等无人机,能携带更多弹药,拥有更长巡航时间和更大作战半径。

(摘编自东方网《人工智能写进政府报告,中国无人技术如何走向全球?》)

材料二:

无人智能技术是集成先进的无人驾驶、遥感传感器、遥测遥控、通讯、GPS差分定位和遥感应用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专用化的无人操控技术。无人智能技术催生了全新的应用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国民经济等各个领域。目前,无人智能技术已形成无人机、无人船(艇)、人汽车等成熟的细分领域。我国的无人智能技术应用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应用领域窄以及相关配套技术、标准体系及政策的不完善。但我国无人智能技术正逐渐兴起,未来有望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

(摘编自覃耀青、王佳胜《无人智能技术与标准研究现状浅析》)

拆料三:

(资料于思锐达咨询《智慧生活服务运营产业宏观分析报告》)

材料四:

研制自主无人系统,如今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可以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那么,在未来,中国智能无人系统的技术和应用会在哪些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呢?

首先是在自动驾故工程领域。到2020年,我国无人机将实现多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我国将开发出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核心共性技术,完成自动驾驶系统的示范工程建设,形成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国标准。到2030年,无人机应用覆盖率将达到全空域、全行业50%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并在高速铁路上逐步推广应用自动驾驶技术。

其次是在机器人领域。我国将或克服务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实时建模、自然语言理解、情感交流、精微安全操作等最关键的难点技术,实现产品应用及其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在教育、娱乐、消费、清洁、接待等服务领域将实现大规模服务机器人应用,并开始占领国际市场;情感交互与护理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在养老院、大医院开展应用示范。到2030年将实现中国品牌家政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情感交互与护理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在社区、家庭和一般医院广泛应用。

最后是在无人车间方面。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无人车间的体系架构和标准体系,并在重点行业进行示范应用。2030年形成人机协同的无人车间系统完整的体系,并实现以知识驱动为核心的无人车间在重点行业的广泛应用。

(摘编自吴澄《中国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应用的畅想》)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人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标志,因此受到我国产学研和政府层面的重视,形成了成熟的细分领域,而且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B. 无人智能技术是集成多项先进技术的无人操控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在无人船(艇)、无人机两个领域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C. 应用GPS差分定位、遥测遥控等技术:向导航企业、自动驾驶算法企业实时传输位置、车辆状态数据,是公交车实现无人驾驶的重要条件。
D. 到2030年,我国无人智能技术与应用将在自动驾驶工程、机器人、无人车间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相关配套技术发展、应用范围扩大的目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马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完成全球首次现役无人机编队飞行的事实证明,中国无人机研发水平已世界领先;将来,中国无人机应用将覆盖到全空城。
B. 标准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我国无人智能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但到了2020年,我国将在若干领域形成中国标准,开始“领跑”无人智能技术。
C. 无人列车的发展,与无人驾驶、通讯等应用投水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无人驾驶、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中国无人列车有望迎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D. 我国无人智能技术应用水平前景可期,2030年中国品牌服务机器人将占领国际市场,无人车间将率先形成以知识驱动为核心的完整体系,并广泛应用。
【小题3】未来,自主无人系统的研制会怎样推进我国科技与经济处的发展?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好处?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前不久,国际电信联盟发表公报说,约80%的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在这些垃圾邮件当中,有21%是产品广告,16%是有关投资理财的信息,14%是诈骗或者不实的信息,14%包含色情内容,其他35%为各种各样的无益信息。垃圾邮件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美元,不仅影响了信息业的发展,而且损害了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信心。
②垃圾邮件危害了互联网的发展。(甲)从整个互联网的资源利用来看,垃圾邮件里的信息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每次发送上百万份,甚至上亿份,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严重时甚至拥塞整个互联网链路,中断互联网部分线路的运营。(乙)垃圾邮件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据预测,目前全世界的垃圾邮件数量以每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2005年垃圾邮件比例将上升至90%。(丙)这是因为垃圾邮件占用了大量的传输、存储和运算资源,不但造成网络资源浪费,而且一旦垃圾邮件占到互联网总数据流量的1/3,就会造成巨大的存储需求,这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形成重大挑战。(丁)
③垃圾邮件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从个人角度来看,垃圾邮件浪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一般处理一封垃圾邮件至少需要10秒钟时间,如果每天收到几十份垃圾邮件,就得花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由于垃圾邮件具有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严重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欧盟的一项调查表明,垃圾邮件每年为欧洲造成超过6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④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垃圾邮件呢?首先是利益的______。数量众多的垃圾邮件中含有大量的广告,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广告宣传,投入少、回报丰厚,使得许多广告商______。比如在欧洲,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仅需0.0005欧元,比起庞大的广告费,这点费用实在______。目前,需要批量发送垃圾邮件广告的大多是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商业需求以及电子邮件低廉的发送成本为垃圾邮件的______提供了土壤。据英国媒体报道,互联网上所有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在全世界大约有150人,90%的垃圾邮件都是他们制造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邮件发送国,2004年全球的垃圾邮件中有42.11%是从它那里发出的。
【小题1】从上下文的衔接看,“如果不能尽快遏制病毒和垃圾邮件,全球互联网系统有可能不堪重负而在两年内崩溃。”这句话应放入第②段中的恰当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第④段中画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驱使    乐不可支    微不足道 产生
B.驱使    乐此不疲    微乎其微 滋生
C.促使    乐此不疲    微不足道 滋生
D.促使    乐不可支    微乎其微 产生
【小题3】根据上面材料,下面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 %的垃圾邮件大多来自小企业,包含广告、理财等多种信息,这些垃圾邮件每年给世界造成大约6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B.如果任由垃圾邮件以每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泛滥下去,将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造成极大威胁。
C.从利益角度来看,垃圾邮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邮件广告成本低、收益大,满足了很多企业的商业需求。
D.垃圾邮件虽然数量庞大,但制造这些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全世界大约只有150人,互联网上90%的垃圾邮件都出自他们之手。
【小题4】“垃圾邮件”对互联网的危害及对用户的利益损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