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流行语何以“流行”
①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出现的一种另类的表达方式,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体,网络流行语简洁明了、幽默风趣,不受语法规则的约束和语言规范的禁锢。它们起源于网络却又不被囿于网络,主要于对社会事件的讽刺、对普通语句的戏仿、对生活压力的宣泄等。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语无法逃脱消亡的命运,而少数“幸运”的网络流行语通过一定的传播和扩散机制生存下来。
②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就如同狂欢化的生活和现实生活一样,具有自由包容、虚拟匿名等特性的网络空间的存在,使网民们在规范而压抑的现实世界之外寻找到了一个可以尽情畅所欲言、颠覆常规、反叛传统、发泄情绪的“狂欢广场”。网络流行语就是一种在狂欢过程中形成的,与常规语言不同的“狂欢广场语言”。狂欢化的核心即是对情感的宣泄和释放,故狂欢化的语言一般纯粹为取乐而生。生活在各种压力之下的现代人需要用诙谐幽默来调节情绪,注入了狂欢化特质的网络流行语便深受他们的青睐。
③网络流行语满足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需求。身份认同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人们通过身份认同才能够对自己的地位、形象、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有清晰的判定。青年人叛逆、崇尚个性、追求自由,个性化的网络语言是他们表征自身、识别群体的符号。在进行网络交流互动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了青年亚文化群体最醒目的标识,语言的个性化使群体成员在思维、价值观念、行动上更容易达成共识。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是青年网民设置的一种将群体以外的人排除在外的语言障碍,也是强化同一个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群体认同的语言纽带。
④空间切换是网络流行语“流行”的真正原因,每一天在互联网上都有不计其数的网络流行语被创造出来,但是只有成功实现日常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切换且在两个空间都具有意义的网络流行语,才能真正实现广泛的传播并最终生存下来。在得到集体认同的基础上,有的网络流行语被主流话语体系所接纳,它的使用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实现了从公共空间再回归个体空间的另一次切换。
⑤网络流行语最终会被语言系统收编或是走向消亡。网络流行语在语音、构词、语句上都和正统语言有着较大的区别,有些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对语言规范的违背会对正统语言带来污染。语言需要社会规范,个人使用语言也需要遵循社会规范,但其中出现不规范现象也属正常,规范和发展是统一的。过分强调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就会使语言丧失活力,无法创新。因此,网络流行语与正统语言之间的博弈绝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寻求共存共荣的博弈。对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强的网络流行语,正统语言体系普遍采用了收编的策略。例如近年权威媒体的新闻中频繁出现“给力”“奇葩”“任性”等网络流行语,即是对网络流行语的一种认可;或者通过词典收录的方法使网络流行语拥有类似正统语言的地位。对于一些负面影响较大的网络流行语,具有择优除劣功能的语言系统本身可能就会将其排除在外,促使其消亡。我们可以适当对网络流行语加以规范和引导,尽量减少网络流行语对生活的不良影响。
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刺激着民众的网络表达诉求,由此产生的网络流行语是当前社会心态和大众文化最真实的反映。网络流行语固然有其消极颓废、粗俗不雅的一面,但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它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脉这个社会。不管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价值都得到了彰显。网络流行语的背后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广泛传播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网络流行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我们应对其进行引导,对不合乎语言规范或不文明表达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治理,吸收网络流行语中的精华部分进入主流话语体系,促进语言系统健康、合理发展。
(选自2017年7月《人民论坛》,有删改)
【小题1】请概括网络流行语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小题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小题3】如何促进语言系统健康、合理发展?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9 10:0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真正的猎手

张猛子在乌林,也算是个拔尖的人物。他一表堂堂,膀乍腰圆,天生粗壮,在打猎上从不服谁。在方圆百十里小有名气。是乌林后生中的领军人物。然而最近,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却抢了猛子的风头。

外乡人是半月前来的。在镇外的普济寺安然住下后,就一直没有走的意思。每天早出晚归,打猎采药。开头,人们并不在意他,直到有一天,他从山里扛回一只豹子,人们才突然关注起这个人来。人们就知道他叫齐武,还知道他猎杀豹子的武器竟然是祖辈用过而现在人们早已弃之不用的古老工具——弩!

乌林,外围八百里大崎山。这里山高林密,断谷残涧,常呈浓雾弥漫之势,毒虫鸟兽出没无常,所以,乌林多猎手。然而,独自一人扛回一只豹子,这还是不得了的事情。于是,齐武便很受乡人敬仰。

尤其是后生们,一提齐武,都啧啧连声,一脸敬佩,而且还有事无事都往普济寺跑。   

猛子坐不住了。让一个外乡人在这八百里大崎山逞强,这无疑是劈头让人打了一耳光!

于是猛子就很想尽快也猎到一只豹子。

猛子不怕,他原本就是乌林最出色的猎手。曾经跟着爷爷利用陷阱猎到过一只小豹子。虽然那时他还小,猎到的豹子算不到他头上,但也算是经历过;再说猛子手中握的不是弩,而是铳!一扣扳机,轰响震山林,飞砂走石,就是铜头铁罗汉也会炸得千疮百孔,更何况血肉之躯的豹子。而且前两天有人在鬼见愁涧遇见过豹子,据说它比齐武射死的那只还大。

很快,猛子就收拾好东西,天没亮就走出了家门,一个人进山去了。出门二里地后,猛子又返了回来。再上路时,身上多了爷爷留下来的那张弓和几支箭。

他一路寻踪觅迹,走走停停,等来到鬼见愁涧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人也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了。其间也遇到过几只小兽,但他都破天荒地放过了。

猛子在洞边喝了几口水,正想吃点干粮,忽然听到对岸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定睛看去,涧对岸林中赫然闪出一只大豹!比齐武射死的那只长了近一尺。此刻,它正小心翼翼地来到涧边饮水。看来它并没有发现猛子。

望着母豹鲜艳的豹纹,猛子兴奋得手都有点颤。他下意识的拿起火铳,瞄准了豹子,刚要扣动扳机,忽然又放下。转而抄起弓,搭上箭,“嗖”的一声,箭贴着豹头钉进涧边的树干中。豹子一惊,猛地跳起,警惕地张望,发现了猛子。四目相对,豹子阴鸷的眼神使猛子心里一悸。瞬间,被激怒的豹子急速跃过山涧向他扑来。他又连射两箭,都被豹子闪过,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放下弓,抄起铳,擦火,没响,再擦,仍不响!又抄起弓,旋即扔掉,抽出猎刀,迎了上去:猛子只能以命相搏了。   

豹子在距猛子几米处纵身跃起,向猛子头顶压下来,伴着低吼声呼出的热气喷了猛子一脸。猛子眼一闭,使尽全力捅出猎刀。

豹子紧绷的身体一下子松弛了,贴着猛子摔在一丈开外的地上。猛子惊魂未定,又抄起弓,瞄准了豹子。豹子侧躺在地上,喘着粗气,鲜血伴着呼吸从腹部和口中涌出。它几次抬头摇晃着想站起来,都未成功,终于一动不动了。猛子放下弓,全身一下子松下来,才发现双肩被豹子抓的剧痛,流血不止,便一屁股坐在地上,简单处理好伤口后,他挣扎着站起来,蹒跚地走近豹子,从豹腹中拔出了猎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禁又兴奋起来:这不是在做梦吧?我张猛子真的杀死了一只豹子?而且是用刀?

猛子审视着豹子,突然有些疑惑不解,这么强壮的豹子怎能一刀毙命?它完全有机会咬死我,为什么只抓不咬呢?难道它的牙……他扳开豹子的口,一眼发现豹子口中含有东西——一支几乎尽没的弩箭杆!

猛子明白了,明白了(1)。就转身急速地离开了。

猛子几乎空手出山!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人们望着浑身血迹又默默无语的猛子,疑惑不解。

猛子是被一大群人吵醒的。有人当胸一拳:好你个猛子!

猛子懵然爬起来,被人拉到屋外,院子当中,停放着那只死豹。猛子上前,瞄了一眼豹口,弩箭杆没了。

猛子又明白了(2)。

在乌林人敲锣打鼓抬着猛子满街转的时候,他笑不出来,反倒想哭。

之后,一个如血的黄昏,猛子提着一壶酒和半只狍子也来到了普济寺,齐武不在。猛子就边喝边等。猛子酒量很大,但这次喝了半壶酒就醉得人事不省了。

就在猛子烂醉如泥的那天晚上,日本鬼子来了。

打猎,可以。火铳,上交。

没了火铳,陷阱、下套、竹箭,倒是也能捉几只野兽。但世世代代与野兽打交道的乌林,就这样让小日本统治了?窝囊!

最感到窝囊的是猛子。猛子根本不听小日本招呼,依旧扛着火铳进山。被鬼子兵发现后用皮鞭抽了个半死。更让他受不了的是,那个留着小胡子的中队长藤野一郎打完猛子后,还伸出小拇指奚落他:“你的,猎人的不是,本领小小的。”意思就是:就你这熊样还打猎?

猛子咬牙切齿,终有一天,老子要用猎刀再开一次膛!

机会终于来了。那天天刚擦黑,猛子就埋伏在一棵大树上,他知道藤野一郎今晚一定会打这经过。藤野一郎“如约”而至,猛子突然从天而降,猎刀深深地插进藤野一郎的胸膛。随即,鬼子兵的枪也响了。

猛子下葬的当天夜里,就有两个鬼子兵死于弩箭。鬼子急了,就胡乱抓了十几个猎人审问,最终杀了两个人。乌林的后生们往普济寺跑得更勤了,终于在一天夜里,乌林的一批年轻猎手集体失踪。

据乌林地方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在八百里大崎山中活跃着一支神秘的队伍。他们先是利用陷阱、套子、弓、弩等猎杀鬼子,后来也用枪,闹得鬼子中队以下的规模都不敢进山。据传,带头的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中年汉子。对了,他身上除了带着一把短枪外,还有弩。

(选自网络小说,作者华杉,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主要刻画张猛子和齐武两个人物,其中张猛子着墨较多,性格形象鲜明,而对齐武的刻画则较为简略,性格形象不太清晰。
B.小说采用双线索形式,一明一暗,在猎豹和杀鬼子事件中均有交汇,人物形象也在交汇中形成对比。
C.小说情节设计严谨,注重铺垫,如两处乌林的后生们往普济寺跑,弩的多次出现,大豹子提前被人发现,猛子的回家取弓等,都使后文的情节自然合理。
D.小说以叙述为主,杂以描写和抒情,详略得当。如写二人猎豹的过程,一详一略,猛子猎豹似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齐武却一箭毙命豹子。
E. 小说用传言作为结局,更能突出这支抗日队伍的神秘性,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可以引导读者去推理想象,从而增加了小说的魅力。
【小题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猛子“明白了”,说说猛子都明白什么了?
【小题3】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齐武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小题4】作者为什么以“真正的猎手”为小说命题,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下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遥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小题1】关于“自娱说”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娱说”认为,进化程度、自理水平与动物的“自我娱乐”的天性成反比。
B.河马和渡鸦的游戏行为说明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C.通过游戏,动物可以获得生理上、心理上的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D.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些调剂和补偿,因此游戏不分年长年幼。
【小题2】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学习说”依据的一项是(   )
A.黑猩猩用棍子做出的游戏行为会使它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
B.“提迷藏”和追逐游戏能使动物学会利用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
C.游戏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以及隐蔽、争斗、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
D.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提出“自娱说”的科学家认为,“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繁殖等天性一样。
B.“自娱说”认为所有动物的游戏都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并以河马和渡鸦为例。
C.“学习说”是不久前由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
阿特曼、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等人提出的。
D.“学习说”认为游戏能使动物把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行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还要注意校园状况。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给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知识、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更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B.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
C.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涉及青年自身成长特点和教育环境等因素,社会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的自发干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手段也将应运而生。
【小题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原因多样,伤害影响深远,应着力解决。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请你概括国外、国内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各自采取的措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这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他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老马在餐桌旁坐下,人像瘪了似的,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感慨:这个“水工”跟我配合得多好啊。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
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节选自《铁凝自选小说集》)
【小题1】(梳理情节)请梳理出小说的行文脉络。
【小题2】(分析线索及其作用)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分析情节作用)小说中画波浪线部分提到“低眉顺眼”,反复出现这一典型细节,有什么作用?
【小题4】(分析结构安排的作用)小说开头写了老马非常喜欢吃蒜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