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
安晓斯
来旺一年四季在外面经营五辆大货车,在村里的时间很少。
这天,媳妇丽丽打来电话,说开超市的全福,在咱美容美发厅开业那天来理发了。点名要我给他焗油。最后他非留下1000元,说是焗油、理发带祝贺开业。
来旺听了,气炸了,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他。
来旺媳妇丽丽看中了沁水湾这个5000多人的大市场,在村里开了美容美发厅。
全福听说来旺要在村里开美容美发厅,就放出话来,等来旺的美容美发厅开业了,我非让他媳妇给我焗一次油。哥儿几个就笑全福,做你的黄粱美梦吧!让来旺媳妇给你焗油,你想头疼。
可没多久,全福就真的在村里放出话来了: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整个沁水湾的人都知道了。
全福放出的话,来旺很快就知道了。村里有不少来旺的铁杆兄弟。一个个电话早打到来旺的手机上。
来旺和全福本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自从十年前两人都买了拖拉机、收割机后,矛盾就慢慢产生了。那时,村里就他们两人有拖拉机、收割机。一到农忙季节,两人都没黑没白、汗流浃背地干。一来二去,谁也不让谁。来旺找人劝说全福,把机械转让给他。全福说,想得美,只能你干,不兴我干?有本事,把你的机械转让给我。
两人说不到一块儿,就各干各的。在收费的问题上,又产生了纠纷。你收一亩50块,我收一亩45块。你只干大地块,我小地块也干。你对贫困户要低价,我干脆不收钱。说到底,价钱总是有差别,谁也不服气谁,弄得两人都不开心。村里的人都笑着说他们,一山不容二虎,一槽拴不住俩叫驴。
生性倔犟的两人就变得越来越生分,偶尔碰了面也不说话,连招呼也不打。时间长了,干脆就不来往了。
后来,两人都把机械卖了。来旺买了几辆大货车,在外面搞起了运输,全福在村里盖起了很大的房子,开了一家大型生活超市。
这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也没吵过嘴,也没打过架,也没说过话,也没共过事。村里人就看热闹,这俩叫驴是咋着了?是让钱烧得不成样子了。
可村里人评价,这俩娃,是好娃。给村里,给老百姓办的都是好事,就是太犟,太倔。互相说句话,还能折了你阳寿不成?
来旺给村里修了路,全福就给村里盖了戏楼。来旺给村里建了新学校,全福就给村里盖了敬老院。俩人还一起当选县里的慈善模范,开大会上台领奖,还是谁也不理谁。
如今,听说全福在村里到处说焗油的事,来旺更是气得不行。
全福还照样在村里放出话,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人家手艺就是好。
这一天,来旺回村里,听媳妇丽丽说了那天的详情,就拨通了全福的手机。来旺说你在哪儿,我们见面说个事儿。全福说我在家,说事儿就来吧。来旺说我半个小时到,全福说你啥时来都行。电话里还是唇枪舌剑。
来旺就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用信封装好1000元钱,气呼呼地去了全福家。到全福家一看,全福也光着膀子,气呼呼地坐在院子里,前面的小桌子上,放着六盘小菜、一瓶白酒、两个玻璃酒杯。
四目相对的一瞬间,两个光着膀子的大汉都愣了。
“你为啥到处说俺媳妇给你焗油的事?”“我不说你会来见我?”“你为啥就不能先给我说句话?”“我为啥要先给你说句话?”
说话间,两双手突然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一瓶白酒分成了两杯,哐当一声碰在了一起。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旺很能干,他的媳妇丽丽也很有商业头脑,丽丽看中了沁水湾这个人口数量可观的大市场,就在村里开起了美容美发厅。
B.听说来旺要在村里开美容美发厅,全福的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开业当天,全福点明要来旺媳妇给他焗油,并留下1000元来羞辱来旺夫妇。
C.来旺和全福竞争的结果是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正因如此,来旺买了几辆大货车搞运输,全福在村里开了一家大型生活超市。
D.小说的结尾简洁有力,用一瓶白酒分“两杯”、酒杯“哐当”碰在一起来表明来旺和全福的和好,也为整篇小说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小题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全福和来旺两人共有的性格特点。
【小题3】小说以全福和来旺“两双手突然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作为结局,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5 07:5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抉择

刘磊

烟一支接着一支,饭却是一筷未动。

知夫莫若妻,见雷峻这样,洪茹就知道他遇到难事了。

她深知丈夫的脾气,不便过问,只是内心难免纳闷儿。

作为新淮县纪委书记,雷峻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为政多年,脚稳身正,名声颇佳。工作上他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堪称黑脸包公。在家是个模范丈夫,对洪茹呵护有加,体贴入微。只是有一条,那是从他走上纪检岗位就定下的规矩:工作上的事,绝不容许家里人打听一句。

洪茹是育才中学英语教师,半年前校长为侄儿违纪一事找到她,请她回去给雷书记说说,好求个通融。洪茹实在拗不开校长的面子,不得已只好应承下来。

那天,她瞅着丈夫的情绪很好,便吞吞吐吐地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料到前一分钟还满脸阳光的雷峻,转瞬间变成了震怒的雷公,斥责如雨点一般向她砸来。

说实话,洪茹对丈夫还是理解的。自有了那次教训,她就再不干预丈夫工作上的事了。

夜越来越深,书房中的雷峻却仍无睡意。他久久盯着墙上那幅放大的黑白照片,眼神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照片上是形如父子的两个男人。年轻的一个正是二十年前的雷峻,而那年长者面容慈善,发间已微露斑白。照片的背景是雷峻就读的大学操场。

父母早逝的雷峻全赖邻居杭伯的拉扯才没有辍学。杭伯当时做点小生意,虽比一般人家宽裕些,可两个儿子都在读书,生活担子并不轻。三个孩子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杭伯宁愿一家人节衣缩食,也从没想过放弃对小峻的培养。

不仅如此,杭伯还是雷峻的救命恩人。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肆虐甚广,雷峻也未能幸免。一天夜里,雷峻突然感到浑身发抖,脑门像火炭一般烫。惊醒后的杭伯眼见土郎中的药不頂寧,立马从热被窝中爬起来,背起小峻就朝县医院跑。医生检查后说,亏你送来及时,再迟一些这孩子就没救了。

想到这里,雷峻的眼窝再次湿润了。是啊,杭伯对自己的恩情太重了!如果没有他,绝对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越是想到这些,雷峻就越是无所适从、坐立不安。

他的烦恼,来自一封举报信。

纪委接到举报,揭发了杭裕囯贪污受贿蚋事实。这让雷峻震惊不已,也让这个在案子面前从不曾皱一下眉头的硬汉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杭裕田是杭伯的二儿子,也是杭伯唯一的儿子,长子在八年前的抗洪抢险中已英勇献身。

许是闻到风声,杭裕田已暗中找到雷峻。他已全然失去昔目官场上的威风,苦苦哀求雷峻看在老爷子的份上放他一马。

一连三天,雷峻都是在极度的精神煎熬中度过的。

第四天,雷峻作出了一个痛苦中的抉择,

也就在这天晚上,苍老的杭伯上门了。雷峻连忙迎上前去,紧紧攥住杭伯的手,杭伯也紧紧地盯着雷峻。

“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

“杭伯,我决定了。”雷峻垂下眼睑,不忍正视老人那饱经沧桑的脸孔和似有祈盼的眼神。

“你准备怎么做?”杭伯依然紧盯不放地问。

“杭伯,对不起!”雷峻的声膏若有若无,还带着几丝喑哑。

雷峻真想不出下面该怎样和杭伯说了,他不敢正视老人的目光。

没料到杭伯听了这话,尽管脸上依然布满悲伤,可神色却放松了不少。

他握住雷峻的手说:“峻儿,你可知道杭伯刚才有多紧张码?我怕你念及杭伯的情面做岀你不该做的事啊!”

雷峻的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抉择”,简洁凝练,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还暗示出主人公雷峻内心复杂的矛盾冲突。
B.妻子洪茹深知丈夫在工作上向来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即使现在违纪的是救命恩人的儿子,她也坚信丈夫不会违背原则,一定会秉公办事。
C.“‘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杭伯声音很轻是内心很紧张的表现,因为担心雷峻会念及他的情面做出不该做的事。
D.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写杭伯,塑造了杭伯善良、正直、深明大义的形象,对主人公雷峻的人民公仆形象起衬托作用。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雷峻的心理变化过程。(请写出四点。)
【小题3】小说插叙雷峻对多年前往事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滋味

陈建功

我是到28岁时才开始“读”北京的,因为那年我上了北大,第一次听侯仁之教授讲座,此前我已在北京生活21年,听了侯教授讲座我才知道,前21年基本白活。因为北京太有意思,而我,却只是在北京“活着”而已。次日,我流连于北大勺园,想米万钟,又想到侯教授的老师洪煨莲。到了星期日,我跑到永定河畔,感受这几近枯竭的河水当年如何孕育出一个聚居点,成为了都市最原始的胚胎。我又跑到莲花池,因为记得侯教授说过,莲花池之水滋养了蓟城,由此而金中都兴,北京城即由此发展起来。坦率地说,只凭一次历史地理学讲座听来的知识,我哪里看得出什么名堂?北京是需要读的,可以用历史地理的眼光去读,还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方言学、艺术史、文学史……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滋味

北京滋味在庙堂之高,也在胡同之深;在官宦之显,也在平民之乐;在历史的积淀,也在当下的开拓。缤纷斑斓,深邃无涯。因此,读北京,说读懂了,已不够谦虚,说读透了,那肯定是吹牛。寻访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时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地方——望着天安门巍峨的宫墙,我老是在想象当年那只颁诏的“金凤”,如何从城堞上放下来,把宣统退位的旨意昭告天下;走过张自忠路,我总是想起倒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刘和珍们;到一个宅子里吃饭,人家告诉我这是民国外交家顾维钧宅,顿时吓了一跳: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来京养病和最终辞世的铁狮子胡同行辕啊。这就是北京,历史的风云说不定啥时就在身边翻卷起来

北京是个藏龙卧虎,蕴涵着丰沛的性格故事和人生感悟的地方。我曾经听过几位“八旗子弟”讲述自己家族人生的败落史,他们怎样沦落到天桥唱起了单弦岔曲。为了维护一点贵胄的尊严,坐着洋车去,坐上洋车回,在家里却又五脊六兽地期盼着书场的掌柜登门送钱。造就了北京的悲喜剧性格的,与其说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不如说是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北京人思考样式中独特的美学特征,或许正是从中孕育而出的吧?

只有品味到了这深层的韵味,你才算接触到真正的北京滋味啦。什么时候你不说“明天”,而是说“明儿”了,什么时候你不说“硬朗”,而是说“硬硬朗朗”了——也就是说,你会用“儿化韵”和“双声叠韵”说话了,你算是到了北京了。

当然,也就是“到了”而已。当你夸奖某个北京人,却听他一本正经地说:“您这是骂我!”你毫不吃惊,反而哈哈大笑,您算是开始学会品咂北京滋味、读懂北京人了。

读懂北京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几年前,王朔和他的几个哥们儿拍了一个电视情景剧,即将播出时有个发布会,记者问:“您认为这出戏拍得怎样?”王朔说,顶不济也是一本《飘》吧,闹不好还整出本《红楼梦》呢!媒体当即大哗——朔爷敢放如此狂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其实,滑天下大稽者不是王朔,而是衮衮诸公啊。首先阁下问题就问得笨,电视剧的发布会,本来就是想告诉你本片拍得棒,你还要问人家拍得怎样。其次是王朔回答得妙——北京智慧啊,给你幽一默,夸饰一下,其实这夸饰里充满了自嘲,潜台词是:您还指望我能给您写本《红楼梦》怎的……要是非得看了我这文章您才明白王朔,您还需要再学。

等到终于有那么一天清晨,您在街上看到了几个老爷子。他们在三轮车上放着几只鸟笼子,上面蒙着蓝色的罩子。老人们说,得赶在汽车喧嚣之前把他们的百灵送进景山或者天坛。你说:“唉,给鸟儿都那么上心,不易啊,可话又说回来,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北京啊,没啦……”有这话,您就差不多及格了。因为您学会了北京人的思考,会“话又说回来”啦。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在北京生活的前21年基本是白活,懂得怎样“活着”是从真正读懂了北京开始的。
B.北京是需要读的,我们可以用历史地理的眼光去读,当然也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的眼光去读。
C.跌宕起伏的人生造就了北京的悲喜剧性格,也从中孕育了北京人思考样式中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D.第五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品味北京语言滋味过渡到了品味北京的文学。
E.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去读北京,去学会品咂北京滋味、去读懂北京人。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滋味。
(2)这就是北京,历史的风云说不定啥时就在身边翻卷起来。
【小题3】试分析第六段中王朔“顶不济也是一本《飘》吧,闹不好还整出本《红楼梦》呢!”一句中所包含的北京滋味。
【小题4】结合对北京语言文化的理解,试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倚天万里须长剑
——二谈识:科学研究中的革命
王梓坤
科学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披荆斩棘的革命胆识,对于那些阻碍科学发展的陈腐“理论”,必须坚决推翻,在批判错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学说。“掀翻天地重扶起”,真理与谬论不能并存,非大破无以大立,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化学中的燃素说,生物学中的物种不变论,天文学中的地心说,等等,都是陈腐的“理论”。早自笛卡尔起,物理界流行着“以太假说”,认为以太是一种构造微妙的介质,它充塞于整个宇宙之中。电磁波(包括光)依靠以太传播,正如声波依靠空气传播一样。两个世纪以后,迈克耳孙和奠雷于1887年在克利夫兰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目的是想判断以太是否真的存在。可是,实验的结果表明,不管光线的方向如何,光的速度总是一样。这一结果使人们左右为难,或者必须放弃以太理论,或者必须推翻哥白尼的地动说。物理界为此意见纷纭,许多新的假说匆匆贸然而来,又匆匆悄然逝去。只有爱因斯坦敢于采取革命行动,毅然否定以太说,牢牢地抓住实验中所观察到的事实,并把它提高为一条基本假设:光速不因光源的运动而变。乍看起来,这条假设是与人们的生活常识相违背的。然而,正是从它与相对原理出发,爱因斯坦终于建立了轰动一时的相对论。
非欧几何诞生的故事更为动,人。我们知道,欧几里得几何学是建立在公理的基础上的,它雄视科学界两千年,没有人能动摇它的权威。不过后来人们也发现了第五公理的问题。这条公理现在是这样说的:“通过不在直线上的一个点,不能引多于一条的直线,平行于原来的直线。”可是,怎样才能断定两条直线平行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它们向两端无限延长,并且处处不相交。这当然无法做到。能不能从其余的公理中,把它证明出来,使它由公理变为定理呢?
伏尔夫刚·波里埃终身从事于第五公理的证明而毫无成就,他的痛苦心情,流露在他给儿子的信中:“希望你不要再做克服平行线公理说尝试。你花了时间在这上面,但一辈子也证不出这个命题。……我经过了这个夜的无希望的黑暗,我在这里面埋没了人生的一切亮光……”
罗巴切夫斯基于1815年开始研究平行线问题,起初也想走证明第五公理的老路,可是1823年他认识到以前所有的证明都是错误的。1826年,他公开声明第五公理不可证明,并且采用了相反的公理:通过不在直线上的一点,至少可以引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从这个新公理和其余的公理出发,他终于建立了一种崭新的非欧几何学。由于这种新几何学的结论违反人们的常识(例如,它断定:三角形三内角的和小于180度),常常使人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这种几何学及其他的非欧几何学在天文学、宇宙论等中找到了应用。高斯也得到了同样的正确的结果,甚至比罗巴切夫斯基更早些,但他谨慎地隐藏了自己的发现,没有公之于世。非欧几何的出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可说是人类对空间的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题目“倚天万里须长剑”,语出自宋代豪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
B.纵观全文,根据作者的观点,“阻碍科学发展的陈腐‘理论’”有化学中的燃素说,生物学中的物种不变论,天文学中的地心说,以太假说,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第五公理。
C.爱因斯坦最终成功建立轰动一时的相对论,正是因为他勇于突破樊笼,推翻了以太说。
D.迈克耳孙和奠雷的实验原本是想证明光的速度受光线的方向的影响。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表明科学工作人员应该有推翻陈腐“理论”的革命胆识。
B.作者引用伏尔夫刚·波里埃写给儿子的信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第五公理的证明之难。
C.文章末尾列举高斯的用意是突出罗巴切夫斯基坚持自己的信念,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大无畏精神,表达对他的赞美。
D.文章从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说起,介绍了相对论和非欧几何学产生的过程,并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后者。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新的假说匆匆贸然而来,又匆匆悄然逝去”采用比拟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物理界关于以太理论的假说层出不穷,但是都不长久的情况,为下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做铺垫。
B.如果迈克耳孙和奠雷能毅然否定以太说,就能像爱因斯坦一样建立相对论。
C.违背常识的结论就是阻碍科学发展的陈腐“理论”,必须坚决推翻。
D.相对论和非欧几何学的产生都有动人的故事,都经历了大破大立,建立在批判错误理论的基础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概而言之,从功能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因此,“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干也。”“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者因此也被称为“礼治社会”。儒家强调“礼”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礼”的规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用以平衡“仁”与“礼”的就是“义”的原则。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义”是一个含义比较丰富的概念。很多时候,它指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但是,“义”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那就是在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即“义者,宜也”。权即是宜,也就是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表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只要是出于某项更高的的道德原则的要求,言而无信,行而不果也未必不能接受。显而易见,“义”就是审时度势,对某个具体情境之下的行为原则进行选择和判断。
(摘编自唐士其《正义原则的功能及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实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社会一方面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又由于纲常伦理、等级秩序而根本不可能平等。
B.中国社会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时,同样采用西方的正义原则及协调机制。
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说明“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D.“礼”强调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亲疏厚薄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使社会分裂,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合和”的“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引出儒家思想中“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第二、三、四段分别对“仁”“礼”“义”进行阐述。
B.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王阳明的名言,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三段,紧承第二段内容,先在对比中阐述“礼”的内涵实质,再指出“礼”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一段先阐释“义”的作用及其两方面的含义,着重强调“义”是可以超越“信”的更高的道德原则。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可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
B.“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强调“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然后才能推己及人,扩展到对邻人之爱和对天下之人之爱。
C.“礼,国之干也。”强调 “礼”在儒家思想及国家纲要方面的重要地位。儒家强调“礼”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D.“义”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义”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三十岁
黄传会
2016 年 4 月 27 日。海军舰载机某部一个训练日。
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战机,开始第六次陆基模拟着舰。飞机沿着标准下滑线,对准模拟航母甲板,先是后轮,接着前轮,相继触地。一切都与预想的一样,完美“着舰”。
就在这时,飞机突然传来“电传故障”警告——这是歼15 最高等级故障,一旦发生,意味着战机将失去控制!
此时,时速超过二百四十公里的战机,机头急速上仰,尾椎蹭在地面,瞬间火花四溅。按特情处置规定,飞行员可以立即跳伞,弹射手柄就在手边,只要一拉就能弹出。然而,张 超没有拉,而是竭尽全力将操纵杆推到底,牢牢把定,试图把上仰的机头强压下去,挽救这架造价数亿的战机。机头还在上仰,巨大惯性下,飞机骤然离地二十多米。万般无奈之下,张超拉动弹射手柄,“嘭”的一声,连同座椅弹射出舱。由于高度太低,弹射角度太差,救 生伞尚未打开,张超重重摔向地面。紧接着,飞机轰然坠地,燃起熊熊大火。
从飞机突发故障到坠地,短短四点四秒。在这生死一瞬间,张超“推杆”,制止机头上扬。正是这个选择,使他痛失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倒在距离梦想咫尺之遥的路上——再飞 七个架次,他将实现“上舰”的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
张超当然知道,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五倍、普通飞行员的二十倍。从原来的“着陆”到现在的“着舰”,几百小时的模拟器训练飞行,几百小时的理论课程,近百小时各种航空求生和自救课程,还有多架次的海上着舰训练……没有节假日,有点时间就泡在模拟器上,困了就抱着模拟器眯上片刻。同室战友,多次听到他在梦中念叨“对 中……看灯……保角……”
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是舰载机飞行员最难却又必须通过的科目。它需要飞行员驾驶“飞鲨”在与辽宁舰一比一的着舰区,连续多次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航母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驾机从空中看,却像海面上漂浮着的一片树叶。着舰区域就更小了,驾驶战机精确地降落在阻拦索之间,好比百步穿杨。
轻易不表扬部属的戴明盟夸奖张超:“别人用了十几个月完成改装训练,你只用了半年。小伙子,飞得不错嘛!”
相比于世界军事强国一百多年的航母舰载航空兵发展历史,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只能算是“小学生”。张超与他的战友们在奋力直追!
张超三十岁,正处于生命最美好的时期。他的壮烈牺牲,带给人们的是撕心裂肺般的痛 苦和绵绵不尽的缅怀。数以千万计的网友在为张超的网上灵堂献花……
(摘编自黄传会《永远的三十岁》)
相关链接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 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感动中国  2016 年度人物”颁奖词)
【小题1】下列对张超英雄传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凭着执著的追求和拼劲,张超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歼15战机的改装训练。
B.张超放弃跳伞的黄金时间,优先选择推杆保机是为了力保造价数亿的战机。
C.在四点四秒的突发状况下,张超没有按特情规定处理事故,说明他机警果断。
D.怀抱“上舰”梦想的张超,被迫跳伞,坠落地面,壮烈牺牲,让人痛心不已。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舰载机着舰的操控极为复杂,其操控难度越大,说明潜在的风险就会越高。
B.歼15“电传故障”一旦发生,战机就会失去控制,唯一逃生方法是立即弹射。
C.与普通的飞行不同,航母舰载机飞行的操控难度极大,训练要求极其苛刻。
D.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要求驾驶战机精确地降落在着舰区域极小的阻拦索之间。
E. 飞行训练事故的发生,说明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中国海军舰载航空经验不足。
【小题3】为什么说张超是“战友的航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