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下的文学生态无疑是“多元化”的。首先,作家不再是少数的精英人士,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我们着实进入了全民写作时代。全民写作的机制,导致文学作品爆发性增长。CIP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申报出版的文学类图书达到50230种,比2015年增加8.0%。网络文学作品存量更大,每天发表的网文超过1000万字,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出版社一年的出版量。与此同时,文学类型迭代速度加快,网络文学每年都会产生两三种新类型(如“种田文”“重生文”等)。文学已进入产业化、大数据、IP时代,消费式的类型文学阅读和鉴赏式的纯文学阅读并存,面对特定读者群“定制”文学作品已成趋势,文学产业的粉丝效应日益彰显。
②这种多元的文学生态造就了多元的批评格局。借鉴蒂博代的观点,当下是全民批评的时代,存在着三种批评:有教养者的批评、专业工作者的批评、艺术家的批评。第一种批评群体以媒体、读者代表为主,依靠网络等媒介表达批评态度和观点,体量大但碎片化、感性化特征明显。第二种批评群体,就是依附于高校、作协等体制内的专业批评家。第三种批评群体是作家个人进行的辅助创作的研究,体量较小,他们主要以撰写“作家阅读笔记”的方式进行批评。
③在多元化批评格局中,专业批评本应起到引领作用,因为“专业批评承担着两种不可替换的功能:其一,使文学的整个过去保持现实性;其二,因为对所处时代的作品的了解,亦因为对人文科学的了解,给予文学更准确、更具技术性、更科学的描述和阐释”。尤其是在当今众声喧哗的境况下,专业批评更应该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拨云见日,正本清源,有力回应新问题,把握文学发展趋势。
④然而遗憾的是,面对全民写作的环境与文学的、产业化趋势,专业批评界出现了失语的危机。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学批评日益成为文学理论的附庸,不少批评者热衷于生造概念、套用空头理论,出现了大量“理论先行”“理论炫技”的文章,却无法解释真问题。其二,文学批评的尺度缺失,要么就是以文学审判官、文艺导师自居,对作品吹毛求疵,尤其对当代文学做过度灰暗的解读,一切批评沦为纯粹批判;要么就是人情化、商业化批评泛滥,批评沦为宣传的附庸,不讲逻辑性,更不用说创新性。批评界不少学者将这些现象归因于批评主体的人格塌陷、伦理缺失。但在我看来,更根本的是:专业批评圈于传统批评范式的规约,未能鲜活、敏感地建立起适应当下时代特性的批评观和方法论体系,范式危机造成批评失去准确性和力度。
⑥传统的一元式的批评范式不足以应对当下多元的文学生态,在这个后现代解构主义盛行的时代,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构主义”,即建构一种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的新的批评范式。
(摘编自《名作欣赏2017年3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全民写作时代,而文学作品已经成为面对特定读者群“定制”的产品。
B.在多元的文学生态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文学批评中,通过发表评论使文学进步。
C.专业批评家对文学有着更准确、更具技术性、更和科学的描述和阐释,能把握文学发展趋势。
D.文学发展越来越繁荣,文学批评却没有跟上步伐,特别是专业批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当下的文学生态出发,引出对当代文学批评的讨论,指出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构主义”。
B.文章主体部分将当下的文学批评分为三种,重点对第二种文学批评—专业批评进行了批判。
C.文章在论证全民写作时,使用了一系列具体数字,表现了当下文学作品迅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D.文章第四段从两个方面对专业批评失语进行了介绍,然后又对出现失语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消费式的类型文学阅读、鉴赏式的纯文学阅读都有其潜在的读者群体。
B.在多元化批评格局中,专业批评应投身于时代洪流中,起引领作用,回应新问题,把握文学发展趋势。
C.面对文学的产业化趋势,专业批评界出现了失语危机,其根本原因是批评主体的人格塌陷、伦理缺失。
D.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的新的批评范式更有助于建立起适应当下时代特性的批评观和方法论体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7 03:2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你为什么要流走
鲍尔吉·原野
①布尔津河像长方形的餐桌,碧绿色的台面等待摆上水果和面包的篮子。河水在岸边有一点小小的波纹,好像桌布的褶皱。
②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它陷在青草里,因此看不见桌子腿。这么长的餐桌,应该安装几百条腿,结实的橡木和花楸木腿。小鸟从餐桌上直着飞过去,检查餐桌摆没摆酒杯和筷子。其实不用摆筷子,折一段岸边的红柳就是筷子。红柳开满密密的小红花,花瓣比蚊子的翅膀还要小。这么小的花瓣好像没打算凋落,像不愿出嫁的女儿赖在家里。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待很久,没有古人所说的飘零景象。
③来会餐的鸟儿飞过了许多拨儿,它们什么也没吃到,失望地飞走了。有的鸟干脆一头扎进“桌子”里面,冒出头时,尖尖的喙已叼着一条银鱼。这就是河流的秘密,吃的东西藏在桌子底下。
④青草和红柳合伙把布尔津河藏在自己怀里,从外表看,它不过是一张没摆食物的餐桌。为了防止人或动物偷走这条河,红柳背后还站着白桦树。白桦树的作用是遮挡窥视者的视线。青草、红柳和白桦树,每次看到藏在这里的布尔津河干净又丰满,心里就高兴,它们竟可以藏起一条河。但它们没想到,布尔津河一直偷偷往西流。表面看,河水一点没减少,仍像青玉台面的长餐桌,但水流早从河床里面跑了。假如有一天青草知道了布尔津河竟然一直在偷偷流,它一定不明白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去,还有比喀纳斯更好的地方吗?
⑤青草喜欢这里,它不愿意迁徙的理由是河谷的风湿润,青草在风中就可以洗脸。青草身上的条纹每天都洗得比花格衬衣还好看。这里花多,金莲花开起来像蒺藜一样密集。这一拨儿花开尽,有另一拨儿花开。到六月,野芍药开花,拳头大的鲜艳的野芍药花开遍大地,青草天天生活在花园里。可是,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要流走呢?
⑥现在野芍药打骨朵了。我用手捏了捏,一颗手指肚大的花蕾能开出碗大的花。我想把山坡的野芍药的花骨朵全都捏一遍,好像手里捧过百万玫瑰,但我怎么捏得过来呢?把花捏得不开放怎么办?草地、悬崖上都有野芍药花。开在白桦树脚下的野芍药花一定最动人,它像一个人从泥土里为白桦树献花。白桦的小碎叶子如一簇簇黄花,仔细看,这些黄花原来是带明黄色调的小绿叶子。能想象,它在阿勒泰的蓝天下有多么美,而它的树身如少女身上的白纱。当晨雾包裹大地又散开后,你觉得白桦树收留了白雾。我甚至愚蠢地摸了摸树干,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肚,又用舌头舔了舔——没沾雾,白桦树就这么白。既然这样,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还要流走呢?
⑦有一天,我爬上了对面的山。草和石头上都是露水,非常滑,但我没摔倒。登上山顶,看到了我住的地方的真实样子。黑黑的云杉树如披斗篷的剑客,从山上三三两两走下来。更黑的那块草地并不是一片云杉长在了一起,那是云朵落在草地上的影子。
⑧布尔津河在视野里窄了,像一条白毛巾铺在山脚下,毛巾上摆着圆圆的小奶球,有一些奶球连在了一起。它们是云朵,这是蒙古山神的早餐。云,原来还可以吃的,这事第一次听说。山神那么大的食量,不吃云就要吃牛羊了,一早晨吃一群羊,还是吃云吧。雾从河上散开,一朵一朵的云摆在河上,山从雾里露出半个身子,准备伸手抓云吃。昨晚下过雨,木制的牛栏和房子像柠檬一样黄。不一会儿,天空有鹰飞过,合拢翅膀落在草地上,想要抓自己的影子。野芍药开花了,山神早上在吃云朵,偷偷流走的布尔津河,把这些事情告诉给了远方的湖泊。
从前三段看,文章把布尔津河比成餐桌,有何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村落是由族群聚居模式发展起来的社会单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时空中悠久和稳定的坐落。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
其原住民的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特质,承载了中国久远悠长的文明历史,因而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传承性;村落成员的生产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形态,从表面化一般形式的呈现,到隐性化深层次的内在文化秩序与结构、内涵,代表着中国历史的文化传统,体现着“社会人”由单一的个体到家庭、家族,进而到氏族,最后归属于国家、民族文化的范畴。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传统村落正以每天1.6 个的惊人速度消亡,以致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 个。与此伴生的是传统村落所具有的文化形态正在发生急剧裂变,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也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毁掉了传统村落,就有毁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危险。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具有民族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文化消亡,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心必将涣散,最终“国将不国”。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相对于经典文献和古物史料,它所承载的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信息更具鲜活性,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实证”,是中华文明渊源有自的“活证”。它比文字、古物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民族习俗风情。
不仅如此,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消失,还意味着千年以来的田园风景及其人文内涵面临危险。中华民族在山水田园之中,孕育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观念、哲学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等。山水田园之于人,已不仅仅囿于其所产之物可以养身养命的物化层面,更已升华为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例如,村落与山水田园养育了陶渊明的生命、滋润了他内在的精神世界,造就了他物我两忘的超然心境,使他在成为“田园诗派”始祖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历代文人的精神偶像。凭借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生阅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象,寄托了意味深长的人文情怀。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传统村落如果彻底消失,将意味着:难以解读可以喂养我们民族精神的山水田园诗文;失去可以陶冶心性的田园风景;失去可以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
此外,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如果彻底消失,还有可能意味着与之共生的乡村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湮灭。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我们踏访历史和展望未来的时空桥梁,是我们的灵魂栖居和最终回归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如果消失,将意味着什么?国人当思。
(摘编自《光明日报》刊登文章《传统村落的急剧消失意味着什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村落具有族群化、模式化的特点,有多样的空间形态、多元的文化成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
B.传统村落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从家族到氏族到民族的文化传统,既有表面化形式的呈现,也有隐性化的呈现。
C.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实证”和“活证”,其存储的历史信息具有和古籍、古物一样的鲜活性。
D.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栖居地和精神家园,传统村落文化与民族历史文化唇齿相依,是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的急剧消失导致与之相关的文化形态发生剧烈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也面临零散破碎、不成整体的危险。
B.毁掉传统村落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民族习俗风情消失,田园风景及其人文内涵陷入危险,民族历史文化面临毁灭。
C.美丽的山水田园不但满足了陶渊明物质生活上的需要,而且使他成为了我国“田园诗”的创始人和文人墨客的精神偶像。
D.我们如果想解读古代山水田园诗作,想拥有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精神家园,就该好好保护传统村落,不让其消失殆尽。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极具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传承性,在民族历史文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与它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有着密切关系。
B.传统村落是我们踏访历史的桥梁,可如今传统村落却越来越少,要解决这问题,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C.如果不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保存好传统村落文化,那么中国总有一天会因此而失去民族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面临亡国的危险。
D.因为生于田园长于田园,中国历代文学家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寄托人文情怀和丰富内涵的名篇佳作,他们也因此才得以丰富人生阅历。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远古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从太阳每天有规律地东升西落,直观地感觉到了太阳与时间的关系,开始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但这很难精确。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当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和日晷一样,圭表的应用原理同样来自于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

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季节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等于365天多的数值。
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利用圭表和日晷,人们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至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二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古人的智慧果然让人人叹为观止!
(资料: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早就直观觉察到太阳与时间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慢慢学会了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B.三千多年前,周公旦发明了圭表,古人发明圭表这种天文仪器的目的就是度量日影的长度。
C.圭表中的“表”指的是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测量表影的长度,就可知道时辰。
D.圭表中的“圭”指的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板,它能方便人们随时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圭表的名称及其主要构件着笔,接着简要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
B.文章在论证圭表的悠久历史时,采用了例证法,举出了现存河南登封的圭表这一有力物证。
C.文章指出圭表的应用原理与阳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有关,而古人或是通过阳光投影发现这一性质的。
D.文章用较多文字列举了圭表的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基本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言之有序。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智慧让人叹为观止,有了圭表后,想要知道时属一天之内的哪一时辰,只要测量表影即可。
B.根据圭表,实际上人们只要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任意相同值,就能知道一年的时间的长度。
C.根据古人的理解,一年中夏至日正午表影最短,此时太阳最高;冬至日正午表影最长,此时太阳最低。
D.只要有了圭表,古代人就可以制定节气,而节气的由少到多,则能说明古人对圭表应用的不断开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罐子

陈枯朽

村人药罐子,杨氏,身材矮矬,头大脖细,脸白皙且微麻,手长腿短,肢体搭配不甚匀称。起初有名有字,但因长年喝饮自制之草药,故而得此外号。

药罐子稍通文墨,曾在镇上草药铺当学徒,因私受宴请,坏了药铺规矩,站柜仅三年即被开除。临行那天,掌柜的塞给他一本《本草纲目》,嘱他好好研读,必能惠及于人。

他回村后务农,每与人谈不离草药,所唱者不离汤头歌,所饮者亦不离汤药。他说,凡天地间万物,皆能入药,就看能否对症;凡人世间杂病,皆可医治,就看能否对药。所以,他主张,不治之症,可尝百草,万一有一味对症,岂不白捡一条命。他还说,防病比治病重要,无病时吃药比有病时吃药更有效。他家厅堂的八仙桌上,总搁一把陶壶,壶内储满药汤;他家后厨,紧靠灶旁有一个自制的铁皮炉子,炉内炭火终年不熄,罐里整天咕噜个不停,药香散出,半村能闻。

一年春耕,村头的二秃子下田时脚肚子钻进一条蚂蟥,大伙见状都慌了手脚,不知如何处置,二秃子更是坐在地上大哭。正在旁边采草药的药罐子循哭声赶到,从扁担伯的腰间抽出长烟斗,拧下铜头,拗一根细草杆一通一抽,把草杆上的烟油捋下,涂抹于患处,不一会,一条蚂蟥缓缓地从创口退出,落到地上。舒了一口气的二秃子捡起一块三角石就要砸碎蚂蟥。药罐子止住说,蚂蟥好药材,消肿解毒灵验得很,说罢摘片树叶将蚂蟥一包,转身对二秃子说,将树叶烧成灰,敷在伤口上预防感染。

邻村的长鼻叔得了水肿病,到镇上济世堂问诊,带回几服药喝下不见效,躺在床上等死,听得药罐子的医名,便差女儿菜花来请。药罐子径直进卧房,支开菜花,让长鼻叔脱光衣裤,从眼睑、头面、四肢、腹背、足胫一一查看,并用手轻按浮肿处,问明症状,回到厅堂,向菜花要来济世堂开的药方,就在八仙桌上仔细研究起来。已情窦初开的菜花忙前忙后,一边沏茶续水,偶尔还瞟一眼药罐子,觉得他相貌确实不招人喜欢,甚至有点怪异,但做事有条有理不紧不慢的脾气却令人信任。她曾听人说过,人不可貌相,奇人异相之类的生活经典,觉得眼前的药罐子似乎就是位奇人,想着想着便又多看了他几眼,这时,药罐子拍拍处方对菜花说,济世堂把阳水当阴水治,只知健牌,不知温肾,差点误了大事。

菜花眼睛一亮,问:“俺爹有救?”

“有救,只要在原来的方子上去掉三味药,再加上三味药,不出一月,你爹就能下地干活了。”药罐子满有把握地说,

“那敢情好,如果那样,你就是我家的恩人哪。”菜花一激动,死死地抓住药罐子的手不放,生怕他一走,老爹就有危险似的。

药罐子隔三差五会到邻村查着长鼻叔的病情,有时按按长鼻叔身上的浮肿,有时坐在床边开导长鼻叔放宽心,有时也调整几味药。每次去,菜花都热情招待,果然不出所料,水肿病缠身的长鼻叔在药罐子的精心医治下起死回生。他逢人便夸药罐子医术高明,是扁鹊再世,华佗再生,甚至怀着报恩的冲动打发媒人来提亲,许诺一分彩礼都不要,愿将菜花许配给药罐子。

药罐子婉拒道:

“菜花是个好闺女,如果没有医患这一节,我会答应这门亲事,但现在不合适,我给你看病,你把闺女送给我,这算哪门子事?不被人截脊梁骨才怪呢。”

一年夏天,村尾麻婶找药罐子讨草药。她见药罐子和衣仰躺于床上,眼睁着,嘴半张着。肢体僵硬,知道大事不妙,吓得迈不开腿。

药罐子幼年失怙,吃百家饭长大,又未曾婚娶,仅孤身一人,家门自然冷落,但因悬壶济世多年而德被乡里,丧事因而极具哀荣。长鼻叔给药罐子擦洗身子,更换寿衣寿鞋,还捐出自己的寿材。菜花披麻戴孝守灵三天三夜,哭得像泪人。村人则主动筹备了香烛、纸钱、长明灯等一应物什。出殡那天,村中青壮轮流抬棺,送葬者男女老幼三四百人,绵延数里,铳炮也响了一路。草药铺掌柜致悼辞,情真意切,济世堂头牌老中医亲题墓碑曰“药罐子之墓”,宇迹苍老古拙。

药罐子享年四十有二,死因不甚明了。但据长鼻叔说药罐子通体发黑,怀疑死于草药中毒。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采用肖像描写,细致、传神,特征明显,形象突出;同时交代了药罐子外号的由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想着想着便又多看了他几眼”,寥寥数语,情窦初开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C.药罐子当学徒时,因私受宴请坏了规矩被开除,死时获得头牌老中医题碑的殊荣,说明其因牢记教训谨守行规而获得同行的尊敬。
D.小说语言文白相间,质朴生动,富有表现力,乡士气息浓厚;也与药罐子稍通文墨且为草药铺学徒出身的身份相吻合。
【小题2】小说中的药罐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写药罐子使患水肿病的长鼻叔起死回生,这一情节是否合理?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树的记忆
宋烈毅
有人从外地来,趁着夜色摘取人行道上树的种子。他们要把这些树种带回家乡去种。
我看见路灯下这些沉默的绿化树似乎比以往更加顺从。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绿化树,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如果没有这几个外乡人的到来,它们身上也许什么故事也不会发生。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现在,有一些事情要在它们身上发生,有人要带着它们的种子去旅行。
他们是从外地来的陌生人,我想象不出他们乘的是何种交通工具,但我希望他们坐火车回去,带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在夜里和他们的种子一起听着火车奔驰时的咔嚓声。一路上会有人不断地问他们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会像回答我一样耐心,说是从另一个城市街道旁的树上摘下来的种子,说他们打算带回乡下去种。他们一路上对人们说着树的名字,可没几个人能记住,像我一样粗心。
他们从外地进入这个城市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而在车站,他们下车,他们是否感觉到了这个城市某条街道上的树们在躁动,在低语?他们只和这个陌生城市的某条街道,以及街道上的某种树发生着关系,他们不是来此旅行的。他们不关心这个城市的风景。就像探望某人,急匆匆地下了车就直奔那个人的住处,而他们没带任何礼物。
而今晚这些人行道上的树们非常顺从。他们收获了数不清的种子,连同打下来的树枝都装在了袋子里。笼罩着这条街的是一种异常静谧的气氛,这似乎让人觉得今晚有些不同。我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的某种气息了。树木似乎是在安静地站立着等候他们一路走过来打下它们的种子,树从来就无法走开。如果他们不来,这些树们的种子会在一阵大风过后洒落一地,在水泥路面上无法发芽也无法生根,这就是这些树们的命运。
这是些非常好的树,他们说。而这些也是没有故事的树,除了今晚他们的到来,树们多了一些记忆。关于它们,这些绿化树,我的记忆是和绿化工和浇灌车联系在一起的,我知道绿化工每日的养护,水龙头很粗,水量很大。他们的皮水管子我小时候玩过,捏住它的口子,水柱就会变成水花,直至我能看到水雾里的彩虹。
我知道,我对这种绿化树的认识从今晚开始了,我无法制止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以这个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来打量和观察它,直到让它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而先前呢,在这种树出现以前呢?我对于街道上的树的记忆是和法桐有关的。曾几何时,这条老街上栽满了法国梧桐树,这是一种在炎炎夏日可以给我们带来浓荫的悬铃木。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我怀念在这条老街上我所度过的那些在悬铃木的飘絮里变得不同寻常的春日。现在,我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它们那些黄色的球果碎裂开来,不需要我们去吹,那些毛絮就会漫天飞舞。悬铃木飘絮,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而现在呢?人们彻底翻修了街道,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比悬铃木要好的绿化树。我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关于它的记忆,我的脑海是一片空白。我们要同它们一起生活多少年才会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对于这种树,我是陌生的。对于这个有人从远方来摘取树种的夜晚,我也是陌生的,我仿佛是一个陌生人来到了一个陌生城市的街道上,我几乎就是一个孤独的旅人。
在街道上,这些树们静静地等着一群异乡人来摘取它们的种子,它们在此处扎根没多久就开花结籽了,而我似乎还没有适应。这是个有些不寻常的夜晚,我需要重回那条曾经站满了悬铃木的街道,来来回回地走很多次,才能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城市、夜晚、街道和它们的树。
【小题1】“我”所在城市的绿化树经历了哪些遭遇?请简要概括。
【小题2】“我”为什么会感觉居住的城市变得陌生?请结合文意作答。
【小题3】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
(1)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
(2)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
【小题4】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