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它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的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于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小题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D.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小题3】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B.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C.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D.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1 03:0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要好好爱自己 
毕淑敏
你要好好爱自己。这话来自一句叮嘱。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
如果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放眼四周,谬爱种种。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有人以为让罕见的山珍野味把肚腹撑得两眼翻白,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有人以为让嘴巴说言不由衷之话,让表情肌做不是发自内心的谄媚之态,让双膝弯曲,让目光羞于见人,这都是爱自己。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嘴巴希望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摄入到富有营养的本色食品,而不是混杂三聚氰胺和地沟油的伪劣食物,不说口是心非的谗言。双手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扒窃抢劫和杀戮,这就是手的幸运了。我们的脏腑希望它能劳逸结合,不要总是爆满,不要连轴转,不要被塞进太多赘物,不要无端地损耗它们的能量。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双脚,希望坚稳地站立在大地之上;那种为了显示自己比实际高度更高的内外增高鞋,骨子里是虐待双脚的刑具。我们的皮肤,希望能顺畅地呼吸,而不是被厚厚的脂粉糊满,戴一张石灰盔甲。我们的头发,希望按照它的本来面目,风中舒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黄就是黄;而不是像鸡毛掸子似的五颜六色,被反复弯曲和拉直,好像它是多变的小人。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爱己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
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如果从来没有人嘱咐你“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你就从来没有被人捧在手心,没有承接过温情。
B.文章以要自爱、谬爱、如何爱、升华爱为线索,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以及博爱的情怀。
C.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具备“自爱”的自觉更重要。
D.文章运用了许多比拟的修辞手法,如将我们的身体比作“健全而温润的宝石”,认为我们不但要注意保持健康,还要注重精神享受。
E. 文章多使用干脆利落的短句,节奏明快,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亲切、自然,而又耐人寻味。
【小题2】文章标题是“你要好好爱自己”,却从种种“谬爱”的表现写起,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用意?请简析。
【小题3】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包括医学在内的技术极其落后,懂点医的人大多也从事算卦、占卜的营生。人有了病,他们先用医术看,看不好,再用巫术看。不管王公贵族还是布衣百姓,一旦得了疑难重症,都得这么办。经过一番折腾,有些病人凑巧好转了,那么这个人就是神医了。还有许多病人好不了,他们就编个理由让你等着,其实是等死。所以,在愚昧封建的古代,医术与巫术总是如影随影,辨不清医是什么、巫是什么,因此有“巫医”的叫法。
随着医学的渐渐发展,有些巫医脱颖而出,他们肯钻研、善总结,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方法,这些人长期给皇室宗亲看病,被称为御医。西汉时,在医事制度上已设有“女医”,称为“视产乳之疾者”。当时,义姁是很有名气的女医生,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她给百姓看病,有口皆碑,尤其擅长医治妇科方面的疾病。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朝廷中,汉武帝得知后便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女医”的叫法大概源于这时,估计也是为义姁设的。
唐朝时候,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提高百姓的医疗水平,国家开始重视医学发展,医学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中医界视作生命线的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论》《本草经》等,事实上都是成书和定型于唐代。唐代医学是一个大框架,是金、元、明、清诸子的学术源头,后世不少名家的所谓“发明”,大多可在唐代医学中找出它的出处。唐代设置学***载,中国第一个“女医”是西汉时候的的义姁,她在当时很有名气,尤其擅长医治妇科方面的疾病,被汉武帝召入宫专给皇太后治病。B.唐代为了提高百姓的医疗水平,开始重视医学发展,当时疾病有了比较系统的专科分类,使得医生的称呼也有了食医、疾医等分别。C.宋代医官中有“郎中”一职,而宋朝以后的很多笔记、杂剧、诗文、小说,经常用“郎中”一词来称呼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D.从唐宋的医生有“大夫”和“郎中”两个别称后,黄河以北把中医和西医统称为“大夫”,而黄河以南称中医为“郎中”,西医为“大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于明山)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 1 372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 1 986 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传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猛,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选自新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济南6月8日讯(记者尹延杰)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以前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材料三着重介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国家方针以及保护抢救的重要性。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国家之所以将“抢救第一”作为保护非遗的方针之一,是因为一些非遗项目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主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很容易失传。
E. 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小题3】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⑦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⑧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⑨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⑩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感情深沉隽永,可以引起读者对亲情与生命的感触和沉思,激发人们珍惜生活中朴实挚爱的美好心愿。
B.大米与面条,凝结着父亲深沉的爱,所以“我”心存温热;父亲的白发和驼背,让我体会到父亲的不易,所以感到酸楚。
C.到楼下抖鞋子,表面上是因为父亲不想弄脏新家,实际上表达了父亲为“我”着想的心意,也为下文写空地成了“百草园”做铺垫。
D.这篇散文全篇叙述,通过一些家常琐事的记述,表现了父亲清贫而富有的人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和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
【小题2】第12段说父亲“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你如何理解父亲的“清贫”与“丰盛和富有”?
【小题3】散文塑造了“父亲”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4】文章以“父亲的鞋子”作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