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化进程驱动我国乡村地区人地关系和地域功能发生巨大变化,广大乡村地域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重构历程。下图中乡村重构的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一般而言乡村重构速度加快,乡村发展水平较高的时期是( )
A.初始期
B.发展期
C.趋稳期
D.稳成期
【小题2】下列现象有利于乡村重构的是( )
A.农民工潮
B.空心村
C.人口老龄化
D.土地整治
【小题3】位于北京市西南50 km处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矿产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良好,2016年底随着搬迁、入住新社区,腾退的旧有街区和民宅最可能用于发展( )
A.种植业
B.采矿业
C.旅游业
D.电子产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8-15 02:4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小题2】据图分析,促进工业化的地理环境条件主要是
①气候温和湿润
②土地肥沃广阔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同类题2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食品加工行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原料
D.劳动力
【小题2】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
B.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下降
D.石油化工比食品加工业分布更均匀
同类题3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同类题4
产业结构是指( )
A.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比例
B.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C.农业、牧业和渔业的比例
D.重工业、轻工业和商业的比例
同类题5
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中世纪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比现代寒冷
B.降水比现代丰富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
【小题2】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
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mm年等降水量线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