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这篇演讲辞在整体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7 08:24: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全集》序

蔡元培

“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有这种环境,所以历代有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其中如王逸少的书,陆放翁的诗,尤为永久流行的作品。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李越缦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周豫才先生,即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辑谢承《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像目录》等,完全用清儒家法。惟彼又深研科学,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而又有他方面的发展,例如科学小说的翻译,《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已打破清儒轻视小说之习惯;又金石学为自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谱》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

先生阅世既深,有种种不忍见不忍闻的事实,而自己又有一种理想的世界,蕴积既久,非一吐不快,但彼既博览而又虚衷,对于世界文学家之作品,有所见略同者,尽量的移译,理论的有卢那卡尔斯基,蒲力汗诺夫之《艺术论》等;写实的有阿尔志跋绥夫之《工人绥惠略夫》,果戈理之《死魂灵》等;描写理想的有爱罗先珂及其他作者之童话等,占全集之半,真是谦而勤了。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虽也痛快,但人心不同如其面,环境的触发,时间的经过,必有种种蕴积的思想,不能得到一种相当的译本可以发舒的,于是有创作。鲁迅先生的创作,除《坟》《呐喊》《野草》数种外,均成于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六年中,其文体除小说三种,散文诗一种,书信一种外,均为杂文与短评,以十二年光阴成此多许的作品,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综观《鲁迅先生全集》,虽亦有几种工作,与越缦先生相类似的,但方面较多,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所以鄙人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然欤否欤,质诸读者。

【小题1】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序文分为        
【小题2】鲁迅先生由翻译而创作的缘由是
【小题3】第三段开头说“先生阅世既深,有种种不忍见不忍闻的事实”。请根据所学知识,举出先生“不忍见的事实”。
【小题4】下面是对这篇序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越缦先生为旧文学殿军,鲁迅先生为新文学开山,两人同为文学巨匠,一样伟大。
B.“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所说的“块垒”,在文中指的是译成汉文的世界文学价值作品。
C.全序从学术和创作两方面高度评价鲁迅先生,称其“为新文学开山”,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却又不咄咄逼人。
D.全文持论公允,论证严谨,文字简约,概括力强,然文末“然欤否欤,质诸读者”一句却削弱了肯定的语气。
【小题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蔡元培对鲁迅先生“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小题1】请问文中画线句“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中“误己”和“误人”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引用原文作答。
误己指:
误人指:
【小题2】第一段中“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有何含意?
【小题3】结合下列句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小题4】本文是作者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词,可为什么主体部分是向学生提出谆谆教诲与建议希望?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