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春天里的秋天》序
巴金
①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②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③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④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⑤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⑥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得了精神病)的女郎。
⑦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⑧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⑨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䇿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⑩别了她出来,我怀着一颗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来意,我那想帮助她的来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⑪一个女郎,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次懂得疯狂的意义了。
⑫我的许多年来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我给人唤起了渴望,对于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了一个事业,值得献身的事业。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给另一种势力摧残了。在唤醒了一个年轻的灵魂以后,只让他或她去受更难堪的蹂躏和折磨。
⑬于是那个女郎疯狂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青的灵魂,我的二十八年的岁月里,已经堆积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阴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样的笑里,我看见了过去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尸体。我仿佛听见—个痛苦的声音说:“这应该终结了。”
⑭《春天里的秋天》不止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它还是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呼吁。我要拿起我的笔做武器,为他们冲锋,向着这垂死的社会发出我的坚决的呼声“Jeaccuser”(我控䇿)。
一九三二年五月
【链接】
秋天,绿的߿亭枯黄了。霜蚀了的树叶从枝上落下来。但太阳依旧带来温暖的微笑透过窗户。它在向着桌上失
了香色的花儿谎说春天。只向着花儿吗?不,向着每个人。向着你,也向着我。阳光偷偷地进了心中,在下霜的秋天拿了春的回忆来温暖那些心儿。
——摘自巴金译匈牙利作家尤利·巴基的小说《秋天里的春天》
【小题1】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比较本散文①③段的景物描写与“链接”的景物描写的异同。
【小题2】艾青说“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赋予思想感情。”请以本散文中划线的比喻为例阐释艾青的话。
【小题3】巴金的散文好用“我”,以第⑩段为例赏析用“我”叙述抒情的效果。
【小题4】评析本文最后三段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6 09: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②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③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④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⑤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⑥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⑦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节选自巴金《小狗包弟》)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选文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小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
B.第⑤段中作者写到院子里的“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意在说明文革之后世风日下,人们都懂得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C.结尾处结构简单,没有使用华丽的语言,却言简意赅,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作者深沉的歉疚,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D.选文有记叙,有议论,有抒情,一切都自然而然,记叙不露感情,议论深刻尖锐,抒情毫不做作。
E. 作者的情感呈现波澜起伏状变化,节选文段情感变化依次为:轻松——忧虑——沉重——歉意。
【小题2】第④段中作者两次写到“包袱”一词,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小题3】第⑤段主要借助什么回忆往事的?说说其所用表现手法及好处。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文中体现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