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黑龙江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比较表。
(1)从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看,黑龙江省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低,试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3)试分析与长江相比,黑龙江发展内河航运的不利条件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12-30 01:0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小题2】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铃薯耐旱、耐寒、耐贫瘠,在国内被称为“小杂粮”,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又是饲料加工原料。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直接食用比例高达61%,深加工不足16%。马铃薯加工排放的废水污染严重。下图为马铃薯集中分布区图。
(1)图甲中A所在地雨水较多,地表水较缺乏,简析原因。
(2)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集中分布区之一,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试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
(3)从材料中分析马铃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材料二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涯措施,并且在作物收割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根茬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图中棉花产区冬春季节的有关资料。
(1)说出图中棉花生产区有利的气候条件。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优点。
(3)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有人认为应加大开发力度;有人鉴于新疆环境脆弱,认为应控制开发速度。你认为呢,试说明理由。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