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雅图——美国西北部的中心城市,位于普吉特湾。市区呈带状建在7个小山丘上,整个城市被茂密的云杉林包围覆盖。西雅图蕴育着人类最高计算机的象征——微软,以及航空、航天的巨头——波音。西雅图港与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线相连是美国本土通向亚太国家和阿拉斯加州的门户。西雅图素有“翡翠之城”、“喷气机之城”和“阿拉斯加门户”等别称。图为西雅图位置图。
(1)开放的西雅图接纳了大量外来移民,分析移民的汇入对微软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说明西雅图港成为美国西北部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1-06 05:5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不属于促进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是( )
A.位于长江三角洲
B.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C.拥有发达的铁路网
D.能源矿产丰富
同类题2
产业差异度=各产业增长率-GDP增长率。差异度为正(负),说明该产业增速超过(慢于)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速,产业发展较快(慢)。下表为甲、乙两国1988-2008年三次产业差异度比较表。读表,完成下题。
国别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8-1998年
1998-2008年
1988-1998年
1998-2008年
1988-1998年
1998-2008年
甲国
-6.1
-6.0
3.6
1.2
0.1
0.6
乙国
-2.4
-4.5
0.6
0.4
1.5
1.7
据表推测1988-2008年期间两国产业发展的状况,一定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乙国比甲国高
B.第二产业的产业增长率甲国比乙国高
C.甲国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较明显
D.乙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不明显
同类题3
全球化指数Gi=(Ti+Fi)/2(Ti为区域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Fi为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全球化指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读江苏三大区域2000~2009年经济全球化指数比较图(图8)及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个)
卫生机构数(个)
公共图书馆(个)
普通高校数个)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
苏南
288.65
1 067.64
34 022
5 931
50
86
220.93
苏中
109.20
855.02
14 399
3 451
23
14
53.29
苏北
168.71
685.25
12 067
4 006
37
22
105.01
【小题1】三大区域相比,苏南全球化指数高的原因是( )
A.苏南卫生机构和高校多,就业机会多
B.苏南地形平坦开阔,劳动力丰富
C.苏南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D.苏南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
【小题2】下列有利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A.促进人口由苏北、苏中向苏南迁移
B.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开发苏北的矿产资源
C.充分发挥苏南的比较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从苏北、苏中向苏南转移
D.苏北、苏中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同类题4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强度与结构是影响区域综合碳排放格局的关键所在。工业重心是区域工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泛长三角地区工业重心与碳排放重心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间内工业重心与碳排放重心转移方向的共同趋势是
A.向东南转移
B.向西北转移
C.先东南后西北
D.先西北后东南
【小题2】泛长三角地区2005年到2010年碳排放重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泛长三角地区
A.西北部工业发展迅速
B.东南部工业快速衰退
C.西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快于东南部
D.西北部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于东南部
【小题3】与外围区相比较,核心区
A.工业差值低
B.经济总产值低
C.单位GDP能耗低
D.人均消费水平低
同类题5
凸显差异,加强合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
下图为“2012年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产业比重构成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九①、②、③所代表的省(市)分别是
A.江苏、安徽、上海
B.安徽、江苏、上海
C.安徽、上海、江苏
D.江苏、上海、安徽
【小题2】对三省(市)间协作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省(市)的合作体现了区域的趋同性特点
B.①所示省(市)最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三省(市)间产业转移的方向可能为①→②→③
D.③所示省(市)具有资金、技术优势,宜大力发展钢铁、化工等资金密集型产业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