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于此略录《内篇》
之文,以见大概:
齧缺问
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王倪曰:“吾恶乎
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王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王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
①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
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
②,鳅然
乎哉?(民)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
然乎哉?
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
③,鸱鸦
耆鼠,四者孰知正味?自我观之,仁义
之端,是非之涂,樊
然淆乱,吾恶能知其
辩”(《齐物论》)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
④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与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
而浑沌死。”(《应帝王》)
末有《天下》一篇,历评“天下之治方术者”,自述其文与意云: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
⑤,以重言
⑥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
⑦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
而连犿
⑧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
⑨可观。
(取材于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有删改)
(注)①庸讵:怎么。②偏死:指患“半身不遂”之病。③带:蛇。④呴(xǔ):张口呼气。⑤曼衍:散漫流行,不拘常规。⑥重言:为人所重之言。⑦敖倪:轻蔑,轻慢。⑧连犿(fān):宛转,随和。⑨諔(chù)诡:奇异。
【小题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通假”现象的判断,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恶乎知之 知:通“智”,智慧 |
B.尝试问乎女 女:通“汝”,你 |
C.鸱鸦耆鼠 耆:通“嗜”,嗜好 |
D.吾恶能知其辩 辩:通“辨”,分辨、区别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猿猴然乎哉 / 樊然淆乱 |
B.于此略录《内篇》之文 / 仁义之端 |
C.七日而浑沌死 / 而连犿无伤也 |
D.齧缺问乎王倪曰 / 鳅然乎哉 |
【小题3】对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晚周诸子的作品,没有能超得过《庄子》的 |
B.三者孰知正处 民、鳅、猿猴这三者,谁知道正确的处理办法呢 |
C.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与其赞美尧而批判桀,不如两者皆忘而融入大道之中 |
D.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
【小题4】“浑沌之死”有丰富的寓意,请写出其中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