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呐喊》和《边城》两部作品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呐喊》这本短篇小说集的思想内容很丰富:《祝福》对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进行了揭露;《一件小事》对知识分子自身卑微的灵魂进行批判;《药》对新旧时代交替和辛亥革命成果进行深刻反思。
C.小说《边城》用三次端午节串起了整个爱情故事。第一次端午节,翠翠巧遇傩送,两人暗生情愫;第二次端午节,翠翠去看赛船,傩送外出,天保和翠翠结识;第三次端午节,翠翠无意中知道了傩送宁要渡船不要碾坊的爱意。
D.《狂人日记》既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迫害症”精神病人;又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寄寓着深刻的真理,清醒的精神品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30 09:04: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沉寂。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寂静。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包乘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②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小题1】这两段文字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
A.“我”即作者鲁迅,写自己的一段经历、见闻使故事真实可信。
B.“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
C.“我”是作者塑的一个典型人物,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憎恨封建势力,同情劳动人民,但又无能为力。
D.B和C两项兼而有之。
【小题2】第①段文字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瑟瑟作响的雪花声”,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衬托屋内的静,便于表现“我”的无聊,引出联想。
B.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静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这了写雪既密又大。
【小题3】请用四个“所”字短语概括第①段文字的内容。
【小题4】“陈旧的玩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的有趣的人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第②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小题1】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强调了“拿来”的态度,要果敢,要坚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B.对待文化遗产,作者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错误观点;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喻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的三个步骤。
C.鲁迅既批判了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
D.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
【小题2】“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
【小题3】如何理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