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小题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小题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轻洪水灾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3-10 08:2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的主要原因是东线工程
①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③工程难度小 ④抽取长江水的水量最大,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⑤
D.③④
【小题2】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①华北地区春旱 ②江淮地区伏旱 ③华北地区夏涝 ④江淮地区梅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对沿线地区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
同类题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水资源短缺,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紧张。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南起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向北经过华北平原,直到北京、天津。该工程历时多年,目前已开始调水。
材料二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图”
(1)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到北京、天津,所属水循环的环节是
。
(2)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华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同类题3
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工程自水源地到达北京所经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湘—鄂—冀
B.鄂—豫—冀
C.苏—鲁—津
D.冀—鄂—京
【小题2】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表现是
A.河流频繁改道
B.生产用水被严重污染
C.人均水资源少
D.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
同类题4
读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
(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哪些地区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试分析其产生过程。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同类题5
2015年“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成功实现通水。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分布区,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米,有“清凉夏都”的美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分析西宁市形成“清凉夏都”的原因。
(2)简析目前西宁主导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
(3)说明“引大济湟”对渔醛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