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
B.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境况。
C.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以及主流文化。
D.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结合。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举《女诫》《家训》《家范》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
B.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C.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B.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
C.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必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D.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2 03:0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喊  山
葛水平
炕上的孩子翻了一下身,蹬开了盖着的被子,哑巴伸手给孩子盖好,就听得大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进来了。
大说:“我有名字了,韩冲叔起的,叫小书。他还说要我念书,人要是不念书,就没有出息,就一辈子被人打,和娘一样。”哑巴抬起头望了望窗外,幽黑的天光吊挂下来,她看到大手里拿着一包蜡烛,她知道是韩冲给的。
她用麻秆点燃了蜡烛,找来一个空酒瓶子把蜡烛套进去,有些松。她想找一块纸,大给她拿过来一张纸,她准备卷蜡烛往里塞时,发现了那张纸是王胖孩给她打的条子,上面有她的签字。她抬起手打了大一下,大扯开嗓子哭,把炕上的孩子也吓醒了,也开始哭。哑巴不管,把卷在蜡烛上的纸小心缠下来,又找了一张纸卷好蜡烛塞进酒瓶里,放到炕头上。她拿起那张条子看了半天,抚展了,走到破旧的木板箱前,打开找出一个几年前的红色塑料笔记本,很慎重地压进去。哑巴就指望这条子要韩冲养活她娘仨哩,哑巴什么也不要!哑巴返回来摸了大的头一下,抱起了炕上的孩子。这时候就听得院子里走进来一个人,不可能是其他人,是韩冲。韩冲用篮子提着秋天的玉米棒子放到屋子里的地上,韩冲说:“地里的嫩玉米煮熟了好吃,给孩子们解个心焦。”
韩冲说完从怀里又掏出半张纸的蚕种放到哑巴的炕上,韩冲说:“一半天蚕就出来了,你没有见过,半张蚕能养一屋子,到时候还得搭架子。蚕见不得一点儿脏东西,哑巴,你爱干净,蚕更爱干净,好生伺候着这小东西。”韩冲说完走了。
哑巴想,我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干净呀,我这日子叫爱干净吗?
夜暗下来了,月亮像一弯眉毛挂在中天上,半明半暗的光影加上阒寂的氛围,让哑巴有点嗒然伤心起来。潜沉于被时间流走的世界里,哑巴就打了个颤抖,觉得丈夫腊宏是死了,又觉得腊宏还活着,惊惊地四下里看了一遍,她的思维在清明和混沌中半醒半梦着。现在刚入秋,天到晚上有点夜凉。哑巴摸索着从窗台上找到一块手掌大的镜子,举了镜子看到了自己的脸,好久了不知道自己长了个啥样,好久了自己长了个啥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挨了丈夫的上顿打,想着丈夫的下顿打,眼睛盯着个地方就不敢到处看,哪还敢看镜子嘛,那个是要找死吆。
突然听得对面的甲寨上有人筛了铜锣喊山,边敲边喊:“呜叱叱叱——呜叱叱叱——”
山脊上的人家因为山中有兽,秋天的时候要下山来糟蹋粮食或者糟蹋牲畜,古时传下来一个喊山。喊山,一来吓唬山中野兽,二来给静夜里游门的人壮个胆气。当然了,现在的山上兽已经很少了,他们喊山是在吓唬獾,防备獾乘了夜色的掩护偷吃玉茭。
哑巴听着就也想喊了,拿了一双筷子敲着锅沿儿,迎着对面的锣声敲,像唱戏的依着架子鼓敲板,有板有眼的,却敲得心情慢慢就真的骚动起来了,有些不大过瘾。哑巴起身穿好衣服,觉得自己真该狂喊了,冲着那重重叠叠的大山喊!找了半天找不到能敲响的家什,找出一个新洋瓷脸盆。这个脸盆儿是哑巴从四川挑过来的,一直不舍得用。哑巴找来一根棍,想了想觉得棍儿敲出来的声音闷,提了火台边上的铁疙瘩火柱出了门。
山间的小路上走着想喊山的哑巴,天上的星星眨巴了一下眼睛,天上的一钩弯月穿过了一片儿云彩,天上的风落下来撩了她的头发一下,这么着哑巴就站在了山圪梁上了。哑巴举起了脸盆,举起了火柱,张开了嘴,她敲响了:
“铛!”
新脸盆儿上的碎瓷裂了,哑巴的嘴张着却没有喊出来,“铛!”裂了的碎瓷被火柱敲得溅起来,溅到了哑巴的脸上,哑巴嘴里发出了一个字“啊!”接着是一连串的“铛铛铛——”“啊啊啊——”从山圪梁上送出去。哑巴在喊叫中竭力记忆着她的失语,没有一个人清楚她的伤感是抵达心脏的。她的喊叫撕裂了浓黑的夜空,月亮失措地走着、颠着,跌落到云团里;她的喊叫爬上太行大峡谷的山脊,让山上的植被毛骨悚然起来。直到脸盆被敲出了一个洞,敲出洞的脸盆儿喑哑下来,一切才喑哑下来。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注①韩冲炸獾误炸死了哑巴的丈夫腊宏,在哑巴坚决不要赔款的情况下,由村干部王胖孩牵头,韩冲主动立下协议,负责养活哑巴娘仨,直到哑巴明确赔偿金额。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大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韩冲重视读书,有一定的见识,不希望哑巴的孩子继续哑巴的生活。
B.从哑巴对待王胖孩给她打的条子的态度中,可以判断这个条子在哑巴的心目中非常重要。
C.虽然丈夫腊宏对哑巴不够好,但是哑巴对腊宏还是有一点留恋的,因此她“又觉得腊宏还活着”。
D.喊山是当地由来已久的传统,最初目的既是吓唬山中野兽,也是给静夜里游门的人壮个胆气。
E. 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哑巴这一形象,表达了鲜明的褒贬感情。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失语多年的哑巴喊出声音作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乡村: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雷雁抒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④权力和商品造就了城市。古老的城市控制和剥夺着乡村,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乡村喂养着城市。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就是教育农村人离开农村,然后用权力和金钱来控制农村。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中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所谓“世外桃源”,只是都市受伤者的幻觉和梦呓。农村依然清静而贫苦,美丽却落后。他们远在都市的子女,西装革履、粉面彩裙,记忆里只是星星点点的乡情和偶尔由芭蕉暮雨生发出的淡淡乡愁。
  ⑥没有谁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充满想象和幽默的乡村版文学,也只在口头上流传,随风起落;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乡村版歌谣,偶尔为都市人采集,一唱竟成明星。
  ⑦广大的乡村,散乱的乡村,到处都闪烁着星星点点金沙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把落后变为先进,把贫困变为富庶;卫生与文明将取代肮脏与粗野。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
  ⑧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让我们的子孙永远失去了印证唐诗宋词意境的物证,使我们民族丰富的人文想象只留下冷冰冰的经济。
⑨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第①段中通过选取乡村的“拱桥”、“溪流”、“杏花”“荠菜”等富有典型性的物象,描绘出一幅优美、温馨的田园图景。
B.第②段笔锋一转,引用诗文反映农村生活的悲苦与劳作的艰辛,既与第①段美丽恬适相映衬,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C.文章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通过赞美传统乡村留给人的美好印象,来表达自己对现代乡村异化的悲哀。
D.第⑦段结尾处“反哺”在文中的意思是发达的城市回报乡村,犹如长大的孩子奉养父母。
E. 全文结尾处用“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来表达作者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点明文章主旨。
【小题2】作者说“乡村喂养着城市”有哪些表现?请分点概括。
【小题3】第⑧段中作者如何表现“杞忧”的,请结合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小题4】联系全文,理解“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的含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侠的存在及其文学表现是中国古代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是咏侠诗的源头。它们在传唱中为后世咏侠诗创作提供了主题性素材和审美指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侠义形象,灌注了人格精神,形成了咏侠诗的文化基质,尤其是“利他”的侠客之义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恩报观念,丰富了侠意识内涵。这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带来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如,咏侠歌谣《长安为尹赏歌》《时人为杨阿诺号》对乐府咏侠诗《结客少年场行》《游侠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侠诗主题题材的确立和创作发展期。曹植《白马篇》首开风气,开启了文人咏侠诗创作。其塑造的边塞游侠儿形象,立体展现了游侠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貌,是诗歌中游侠第一次以正义英雄形象进入文学殿堂。咏侠诗作为新的抒情言志类诗歌样式,融入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程中。这一时期咏侠诗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侠意识,文人咏侠诗《白马篇》《结客少年场行》《刘生》等诗题对游侠的集中歌咏,形成了咏侠诗发展史上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为咏侠诗创立了乐府模式,形成了诗歌传统。
唐代侠风炽盛,是咏侠诗创作的高潮期。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成为提升文人人格理想的重要因素。唐人咏侠诗内涵深邃,创新层面丰厚。通过挖掘不同类型侠者的人格精神和生命情调,提升了咏侠诗的思想境界,闪耀着时代光芒和诗人理想。通过对边塞游侠、市井游侠少年、文人任侠者、禁军侠少、剑侠等的歌咏,大大拓展了游侠的类型形象。唐人善用雄奇壮阔的意象构织宏大壮美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大漠边塞、荒原郊野和胡姬酒肆等场景的设置,在不同层面上表现了不同的游侠形象和任侠精神,开创了咏侠诗描写边塞游侠儿的新模式,即游侠-征战-立功-受赏。发展了借侠(剑)贯输豪情、自伤身世的“士不遇”抒情模式,赋予咏侠诗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余味曲包的蕴藉美。
咏侠诗创作进入宋、元、明、清,呈现创作衰变期的特征。宋元时代,咏侠诗创作较少,相对而言,北宋咏侠诗多拟古之作;南宋咏侠诗多现实内容,表现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明代由于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观念,加之外敌入侵、宦官专权等动荡的现实影响,咏侠诗创作再一次复兴。诗人较为普遍地建立在对个体生命本能的直接体验上,抹去了经世的功业精神,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在内蕴上更契合于大众审美趣味。清代文网束密,晚清尤其近代,内忧外患,“乱世天教重侠游”。因时代变幻和抵御外侮、追求变革的时代要求,许多文人和革命志士呼唤尚武精神,使游侠形象又一次活跃于晚清诗坛。诗人借侠之咏,竭力张扬一种勇武精神和游侠的生命情调,用儒墨大义重新诠释侠义精神,为衰败不堪的民族精神注入一股豪气与武力。晚清咏侠诗集中表现着侠义之士视死如归的担当精神及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
(摘编自2018年5月30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咏侠诗乐府模式创立后,文人咏侠诗就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的侠意识。
B.唐代侠风炽盛,这时期文人人格理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上。
C.明代咏侠诗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使得经世的功业精神也被抹去了。
D.晚清及近代因内忧外患,晚清诗人借咏侠诗表现勇武精神和民族担当精神,才使衰败不堪的民族精神注入了豪气与武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对乐府咏侠诗的形成及创作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B.文章从思想境界、类型形象、边塞诗及抒情模式层面上来论述唐代咏侠诗创作的深邃丰厚。
C.文章在论述咏侠诗乐府模式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时,侧重强调《白马篇》的重要性。
D.文章在阐述宋元明清咏侠诗状况时,论述了明代、晚清及近代咏侠诗再度兴起的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对咏侠诗产生发展具有先导影响和奠基作用,并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
B.中国古代咏侠诗创作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并和时代任侠风气、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相融合。
C.中国古代咏侠诗中的“侠”的形象与古代创作者的人格理想、价值观念紧密相关,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因而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大众的追求。
D.经过历代文人的创造,侠的文学形象焕发出英雄气概,为中国侠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精神内涵和道德价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前,某咖啡品牌推出了一款“猫爪杯”,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眯,有人支起帐蓬通宵排队,有人争抢不已大打出手,有人先到先得哄抬价格。即便该品牌当即表示加订备货网上发售,首批1000个猫爪杯也在0.07秒后全部卖空,有网友打趣说,终于理解《流浪地球》里人工智能莫斯的台词深意,“让人类始终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

这款杯子的魅力何在?从外形看,透明粉色印花的杯身内部是猫爪肉球形状,倒入饮料后便会看到一只粉嘟嘟的猫爪。尽管容量不大、清洗不便,但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兴致盎然,比如,爱猫人群相中了猫元素,女孩们溢满了少女心,黄牛们看到了价差,工艺设计师想要破解走红密码,营销学人士更要研究“饥饿套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在一款杯子上花大功夫和大价钱。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猫爪杯成为网红爆款、热议话题,堪称一次成功的营销案例,无论是戳中“萌文化”的设计,还是物以稀为贵的供给,都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无形中增加顾客粘性,提高品牌价值.实际上,放眼整个文化产业,消费文化与品牌策略的成功结合,往往能够繁荣文创周边、诞生走俏产品。可以说,猫爪杯也好,迪士尼系列产品也好、故宫的行李牌、口红也好,火爆不是偶然,都有着传播策略的内在逻辑,在日积月累的明星品牌和衣食住行的日用百货中达到了一种双贏,也给品牌立起了“活动的广告牌”。

只不过,再精致的产品设计、再高明的营销技巧,倘若没有泂悉消费者心理、缺乏社会关注,那么也无法抢占市场。拿杯子来说,曾经结实耐用的搪瓷杯生活中越来越少,袖珍精巧的荼杯越来越常见;奋斗好多年才能享用的咖啡下午茶,也成了城市街景中最寻常的角落,这说明,水杯在进化,消费在升级,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善。

如果说,章丘铁锅的走红反映的是消费者对用品质量的渴望,日本马桶盖的风靡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那么猫爪杯的爆款则更多映射出不少人提升的审美追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商品的独特性和稀有性支付溢价,在功能性之外寻求审美趣味,以此满足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如此来看,猫爪杯走俏不过是各取所需的消费现象、一种正常演进的消费趋势,也提示着“消费升级”的一条路径。

当然,一时的消费潮流不等于未来的消费走向,真正的价值表现在产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有网友统计,章丘铁锅从繁盛到落寞仅用了4个月,就是因为一拥而上的小作坊,违背了“7次热锻、5次冷锻、1000度高温冶炼、3.6万次播打”的生产程序,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相同的情形在猫爪杯上也有体现,目前网上已经出现了超低价仿制款。由此来说,关注猫爪杯的意义,不应停留在消费者猎奇炫耀、生产商山寨仿制的层次,还要学会理解消费的心理、品牌的价值,比如,功能是一种考量,美感也是一种刚需;创意是一种效应,匠心也是一种价值,透过这款简单的网红杯,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可爱的猫爪,也应该能看到“供给侧”的一片蓝海。

【小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猫爪杯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杯子容量不大、清洗不便,透明粉色印花的杯身内部是猫爪肉球形状,倒入饮料后便会看到一只粉嘟嘟的猫爪。
B.戳中“萌文化”的设计,成功的营销方式(饥饿营销的方式)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无形中增加了顾客粘性。
C.很多消费者提升了审美追求,在功能性之外寻求审美趣味,愿意为商品的独特性和稀有性支付溢价。
D.销售者不仅洞悉消费者心理、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而且熟悉传播策略的内在逻辑,吸引社会关注,给品牌立起了“活动的广告牌”
【小题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猫爪杯走俏是各取所需的消费现象、一种正常演进的消费潮流,也提示着“消费升级”的一条路径。
B.奋斗好多年才能享用的咖啡下午茶,成了城市街景中最寻常的角落,这说明:消费在升级,人们的生活在改善。
C.关注猫爪杯的意义,不应只停留在消费者猎奇炫耀、生产商山寨仿制的层次,还要学会理解消费的心理、品牌的升值。
D.透过这款简单的网红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知道:功能是一种刚需,美感也是一种考量:创意是一种价值,匠心也是一种效应。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整个文化产业,消费文化与品牌策略的成功结合,就一定能够繁荣文创周边、诞生走俏产品,例如故宫的行李牌、口红。
B.拥有精致的产品设计、高明的营销技巧,即便没有洞悉消费者心理、缺乏社会关注,也是有抢占市场可能的。
C.一时的消费潮流不等于未来的消费走向,真正的价值表现在产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所以生产者要学会理解消费的心理。
D.“章丘铁锅”从繁盛到落寞仅用了4个月,市场上已经出现猫爪杯的超低价仿制品说明“猫爪杯”也有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