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伟大的思想开始于纸上,教育是在纸上完成的,商业是由纸质确立的,爱情是由纸质给予认定的,重要的新闻通过报纸得以传播……
纸在人类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几十年来,文明的进步已经尝试超越纸而拥抱一个无纸化的世界,纸迅速地被像素和屏幕替代。它应该如何立足?将走向何处?为什么做出了如此多贡献的纸张必须不断 创新?
(摘编自百家号《鼓吹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无纸化世界还没到来?》)
材料二

(摘自《无纸化时代已经开启——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电子凭证应用》,《金卡生活》杂志)
材料三
我国是纸张使用大国,纸浆进口量逐年攀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纸浆进口量高达 2107 万吨, 出版印刷企业用纸量 64299.06 万令。大量消耗纸张,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还带来环境污染问题。1 万张 A4 纸, 就是一棵 100 公斤的大树。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办公、交易、物流等领域推行“无纸化”,居民也习惯了电子存 储、电子阅读等方式。有专家解释,“无纸化”是对“电子化”的一种通俗表达,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经历了移 动浪潮、“互联网+”等技术洗礼之后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必然结果。
…………
如今,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纸张,无论是订立合同还是获取交易凭证,依旧认为“白纸黑字”更可靠。同时,由于政策层面整体设计不够,尤其是一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有的部门还坚守纸质 办公方式,不承认其他部门提供的电子材料,要求重新提供相关的盖章纸质材料才能通过。这给办事者带来麻烦, 还造成纸张浪费。纸张替代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无纸化”进程。比如,市场上有些电子书制作粗糙、 定价不合理,导致公众电子阅读的习惯没有完全培养起来,不少人依然选择纸质书。有关人士表示,“无纸化” 不意味着一定要取消纸张,但应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我喜欢看书,阅读纸质书感觉还 是很不一样,但培养‘无纸化’的意识和习惯也很重要。希望能加大宣传,规范市场,推动降低电子书的成本。” 相关技术不够完善也是一大影响因素。信息的保密、电子签名的认定、电子发票的开具使用等,尚有拓展与改善 空间。另有人认为,电子发票技术从开始应用到逐步普及需要一个过程,眼下还属于新生事物,系统正在逐步完 善。现在通过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加密和认证,可进行比对,防止发票造假;如有需要,电子发票也可以打印出 纸质发票,与传统管理方式有效对接。
(摘编自《“无纸化”生活,你准备好了吗?》,《人民日报》2018 年 08 月 10 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纸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贡献卓著,是人类文化信息流传的载体,也是人类情感交流的媒介。
B.电子凭证有托管存储、依赖公信力、闭环运行等弊端,这制约了它的业务发展,无法发挥其优越性。
C.“无纸化”是存储方式数字化等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改善环境的现实需求。
D.无纸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纸张与人们生活习惯联系紧密,目前完全被替代的时机还不成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纸张在现代社会被像素和屏幕迅速替代,是因为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树木消耗过度等问题日益严重。
B.电子凭证依赖第三方托管储存,信息容易被篡改,发现问题后难以追溯,因而对第三方的公信力要求很高。
C.随着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无纸化办公涉及的信息保密、习惯认同、管理方式对接等问题将得到解决。
D.无纸化并不是要让纸张消失,而是要促使纸张与屏幕更好结合,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式。
【小题3】要推进无纸化进程,需要哪些相关方的努力?他们各自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5 08:4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

跟着父亲写一弯一弯的诗

段奇清

①父亲是一位农民,可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位诗人。父亲以大地为诗笺,拽扯下日头、星月为笔,饱蘸着霜雪雨露,书写出金灿灿、沉甸甸的一弯一弯的诗。

②以前,我只认为父亲每日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驼背地辛苦恣睢地劳作着。腰弯得像小草被大风压制着那样,只能与土地近距离地作对视状。对此,我一度是忌惮害怕的。那时,我的梦想是手握轻盈的笔管,在风不吹、雨不淋、晒不着黄花日头的屋子里写不一样的诗文。

③我也知道,必须接地气,深入生活,走进自然,这样写出的诗文才能有庄稼的颜色,才能有风光霜雪的五彩斑斓。并且明白,春天是发现生命,是绽放生活的日子。因为父亲一到春天,他的腰板就开始弯下了,弯成一个生命与生活的弧度。

④那是一场雨后,父亲告诉我,整整一冬曾是灰色的杨柳枝条上冒出了生命的绿色。于是,我坐在书桌前透过窗户向外看,杨柳的枝头上已钻出细小且是密匝匝的叶片;再远望,便想起了李叔同的诗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⑤见我支棱着脑袋出神,父亲说,乡下人自个儿就是自然和春光的一分子!说这话时,父亲的腰深深弯着,正往院子里一口大水缸里倒稻种。他是在浸种,水光映着日光,院子中便升腾起如稻种般金色的希望,那希望渐渐融进浩渺潋滟的春色中。

⑥长长的春光中,父亲每天都弯着腰,或用泛亮的铁锹攫出涌动着盈盈期盼的新水渠,或以闪光的犁铧划开新一年期冀的处女地。

⑦看着每天沐浴在春光中的父亲,我蓦然想到:父亲弯着的腰身是抒情而跳动的诗----那是一篇扬鞭晨耕诗,是一首春种春植的诗!是的,父亲弯着腰身,熟稔地书写出一年中第一篇一弯一弯的诗,这首诗是在五月脱稿的。从父亲长时间弯着腰,很少直腰的情状中,我意识到透着麦香的这首诗是一首“抢诗”。

⑧“麦熟一晌”,只个把时辰,麦子就低下头来。虽说在火辣辣的日头下挥汗如雨,父亲心中却是踏实快乐的。汗水要是被雨水替代,田野里那趋之若云的雀子,那在云雀的歌声中唱起的朗朗的劳动号子声,以及树上的蝉鸣声,场上的梿枷声,或者大麦机器声,就会是一塌糊涂了。故此,五月的这首麦香诗是一首“抢诗”,是父亲的“急就章”。

⑨夏日五月,父亲急就的这首一弯一穹的诗,是火热的,也是比较简练的。而父亲在秋天书写出另一首一弯一弯的诗,就颇有些分量。因为父亲曾经在晶亮亮的田水中一边弯着腰唱着秧歌,一边打秧把,一个秧把就是一阵希冀的风。他又一边弯着腰身唱着秧歌,一边退着织秧网,一张秧网就是一片绿色的希望。而秋天的这首一弯一弯的诗,就是对他先前弯腰的诠释和注脚。

⑩是的,父亲洒在泥土与田水中的汗珠,在阳光雨露之手的溺爱和皸染下,终于团揉成一颗颗、一串串金粒。那一刻,我便以为父亲成了稻子。可不,父亲的腰更弯了,不,不是父亲的腰弯,是在稻杆的枝头,父亲已坠成香喷喷、沉甸甸的一弯一弯的诗句。

⑪父亲是一位诗人,他种了几十年的地,就书写了几十年的诗。父亲是一位诗人,不,他本身就是一首诗。如今,父亲化入他写诗的土地已经多年了,但他这首诗,就如同陈年老酿,时间越久,越是隽永香郁,由于父亲这首诗,也让我的诗文有几分泥土的芳香,呈现出一弯一弯的影。

(摘编自《当代青年》,2019年第04期)

【小题1】第①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我”心中的父亲?有什么作用?
【小题2】第⑧段为什么说“故此,五月的这首麦香诗是一首‘抢诗’”?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处的语句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

材料一

近日,针对媒体曝光的恶搞《黄河大合唱》等红色经典及英雄人物的现象,文化部要求全面清理此类视频和音乐,同时严查价值导向偏差、含有违法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此举真是大快人心。段时间以来,“恶搞”经典事件时有发生,如采听之任之,这些打着娱乐消遣的幌子,丧失文化底线和良知的“恶搞”,就会形成恶俗的力量,在消解严肃历史的同时,误导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现。

(摘编自《民族经典岂能被恶》,2018年2月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首《黄河大合唱》,交织着家仇国恨,抒发着卫回豪情,既有“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的悲戚,更有“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壮志。经典沦落至此,是时代之殇。抛弃经典,就是忘却历史。值得追问的是,恶搞《黄河大合唱》绝非个例,从企业到学校,乃至某卫榄的综艺栏目,均有此丑陋行为。这绝非“集体无意识”,而是在过度娱乐化支配下的道德沧丧。把肉麻当有趣,把恶俗当宝贝,为了追求娱乐无所不用其极,这不仅是无知,更是麻木。

娱乐有边界,恶搞分对象,不是所有娱乐都该鼓励,更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可恶搞。正如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所称:“父亲是用血和泪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之魂。严肃的音乐不可以这样来调侃,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逵浸遗民族耻辱的经典作品都敢恶搞,不是忘本是什?

(摘编自《恶携(黄河大合唱》,岂止无知和轻佻?),2018年1月28日人民网)

材料三:

天津君荐律师事务所赵治国律师表示,《黄河大合唱》是经典作品,为世人所知,但却被恶搞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对于作品人家属来说的确是种伤害。从法律角度而言,恶搞经典可能会受到民事和行政两方面的处罚。首先,恶搞者歪曲、篡改的行为,侵害了保护作品完整权,侵害了著作人身权;而将作品遘行表演,并形成视频在互联网传播,侵害了作品的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侵犯这些权利要承担民事責任,作者的后人可以起诉他们,要求承担民事赔偿,要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另外,由于《黄河大合唱》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行为还损害了社会公典利益。按照《著作权法》的規定,侵犯公共利益的,相关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行使行政权力,对其进行处罚。

(摘编自《恶经典作品,是否侵权?》,2018年1月31日《滨海时报》)

材料四

周星驰确实有“恶搞”的一面,被视为当代“恶搞”鼻祖,但是,既要看到他频繁使用戏仿手法无厘头”风格,还要领会其喜剧之所以受到青年观众普遍认可的精髓:戏仿在周星驰手里从来就不是目的,而是他抉别丑恶、发扬真善的一把利器。其刀锋总是对准人性中的虚伪、恶蠢和外强中干;其中小人物之所以“咸鱼翻身”,也是因为受到善念、正义激发而获得心性成长。可以说,在20世纪90年代“价值解构”语境下,周星驰喜剧被接受并不因为其“解构”,而在于它通过戏仿等手法构造传统美德与解构主义的对话,捍卫了中国古老哲学传统与美德价值。更“经典”的,塞万提斯《堂吉讶德》戏仿骑士小说以揭露丑恶荒谬、赞美惩恶扬善,鲁迅《故事新编》戏仿古代神话以针砭时弊、赞美“铸剑“者无所畏惧,都有着更为高远的价值追求﹣﹣戏仿手法的高下关键在于是舌有正面价值追求,是否针砭假恶丑、发扬真善美。

(摘编自《恶挠经典必须休矣》,2018年2月6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对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着娱乐消遣的幌子恶搞《黄河大合唱》,会误导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
B.娱乐不应没有底线,对《黄河大合唱》这一经典作品的恶搞,不仅是无知更是麻木。
C.从法律层面上看,恶搞《黄河大合唱》这类行为都应受到民事和行政两方面的处罚。
D.在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看来,恶搞《黄河大合唱》这类经典作品的行为就是忘本。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频繁使用戏仿手法和“无厘头“风格的恶搞,也是好作品,能受到观众的认可。
B.那些消解严肃历史、丧失文化底线和良知的恶搞实质是“集体无意识”的真实再现。
C.娱乐有边界,恶搞分对象,那种把肉麻当有趣,把恶俗当宝贝的行为必须得到正视。
D.塞万提斯、鲁迅以及周星驰戏仿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对所改编作品精神的充分把握。
【小题3】通读材料思考,我们在戏仿经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僻字的文化意义
①在“汉字听写”比赛中,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和词,并不受青睐,比赛的意义就是看那些学生选手能否写出高难度的字和词。所谓高难度,就是在现代汉语中用不到或者难得一见的字和词:比如“捍蔽”“溪刻”“唼喋”等等。这些远离日常生活的词,现在露出了芳容。它们躺在某些古代的典籍和文献中,或者在文学作品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如果没有这类竞技节目,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光顾,它们可能也没有机会光临。
②人们有理由质疑出题人的意图:那些古怪冷僻的字词除了难倒选手们,在最后关头起到淘汰一部分比赛者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即除了比赛上的意义,它们还有深刻一点的文化意义吗?
③所谓冷僻的字和词,是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不常用而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有点自然淘汰的意味。孤立地说,那些僻字对今人有意义,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特别的功用,那是无稽之谈。因为脱离了日常生活特定的语境,文字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的,也难说今后会派上什么用场;但是,所有的文字都记载了先人的生活历程和开拓精神,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创造能力。那些得以留存的生僻字词,记录了我们古人的各种探索和尝试,也表明人类文化演进的复杂性和彼此的不可替代性。
④我想,随着汉字听写比赛的深入,古奥冷僻的词语或许也会不甘寂寞,纷纷登场。作为一档竞技节目,我认可这样的说法,即听写那些相对常用的而又容易读写错误或互相混淆的词语,对于规范我们的语言更有帮助。毕竟僻字不是为了竞技节目而存在的。“汉字听写”比赛也许只会时兴一阵,而僻字作为人类文化的化石,会长久流传下去。
⑤没有进入日常生活用语的僻字,像是古董。除了供摆设、观赏,古董大多数时候是压在库房的,僻字的情形也相似,压在古文献和辞书中,难见天日。不过有些也许还能重新融入我们的语言交流系统之中。文化的发展是淘汰和唤醒并行的,淘汰的旧文化有时会在某些境遇中又重新露头,成为文化焕发活力的新因素,文化神秘的伟力有时就缘于偶然性和突变性之中。
⑥从当下应用的角度讲,我们倡导语言文字的简便实用,但是不能因为推崇简便实用而否决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世界历史的丰富性包含在语言的丰富性之中,当然也包含在那些僻字之中,僻字的产生和弃用,显示了文化演进的某种轨迹。如果我们把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看成人类早期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把中国古代语言看成人类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禁锢我们国人思维的不是中国古代文化或文字,而是只认某种文化为唯一正确者而屏蔽其他文化,不能吸收人类的整体文明成果。
⑦像“汉字听写”这类节目反映出的汉字文化,其生命力不取决于外在的所谓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汉字使用者,取决于汉字使用者的敬意和热忱。
(取材于蒋原伦《僻字的文化意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者所认为的僻字的“文化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僻字可以显示出我们文化演进的独特轨迹。
B.僻字作为文化的化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C.僻字虽冷僻,仍可能再进入语言交流系统。
D.僻字承载着古代文化,比常用字价值更大。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和词相比,人们更青睐在现代汉语中难得一见的字和词。
B.汉字比赛中听写僻字,因为能难倒选手、分出胜负,所以具有较深刻的文化意义。
C.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古汉语与古希腊语、拉丁语一样是人类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D.只要使用者具备敬意和热忱,那些僻字便能展现出自己的生命力,重新焕发光彩。
【小题3】作者认为:“文化的发展是淘汰和唤醒并行的。”下列各项中所引材料的性质不属于本文作者所论的一项是
A.网友们将“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缩写为一个词“喜大普奔”,这个网络成语被网友们争相使用,风靡一时。
B.“囧”(jiǒng)字,“槑”(méi)字,还有“烎”(yín)字等等一些早已退出人们生活的古汉语中的词,而今又回来了,成为网络热词。
C.以前的文学史,说到汉赋,往往批判其辞藻繁缛堆砌,讽一劝百等等。后来的研究者,重新肯定了其开拓性价值和在修辞方面的努力。
D.过去北京有很多老规矩,如“一见面就地打招呼”“不许当众喳呼”等等,已经渐渐被人淡忘。现在被重新整理出来,引发大家的热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廖一整夜都睁着眼睛坐在值班室的电话机旁。

昨天中午,突然接到从青海来的电话,说地质学家彭工当天下午到达山下的火车站,请接站。老廖一下懵了头。疗养院的大客车和面包车上午都送疗养员们到山下的风景点去了,不到傍晚回不来。留在家里的一辆备用小车,被韦局长要去了。当时,大客车和面包车都满员,韦局长提出派小车。虽然让面包车上的工作人员给他腾个座位是没有问题的,但老廖估计不会有人上山,还是满足了韦局长。皆大欢喜总是好事,韦局长所在的那个省的科技局在疗养院基建的时候给过许多支持,更不好意思让人家觉得怠慢。

却偏偏出了例外!又偏偏出在彭工头上。彭工是中国盐湖地球化学的创始人之一。有关他的报道,老廖读过很多:上世纪50年代从国外回来,直接就去了柴达木,此后在那里一待就是好几十年,足迹遍及青海、西藏、内蒙、甘肃、宁夏,大半时光都在终年不见绿色的盐湖度过。中科院在庐山建了这个疗养院之后,不知动员过他多少次来疗养,每一次他都谢绝了。哪座山能同千里昆仑、万仞唐古拉、冰雪冈底斯、天外喜马拉雅媲美?在中科院今年发来的疗养员名单中,老廖见到了彭工的名字,心里一样没抱什么指望,尽管对见到他几乎有一种渴望。

他却来了。这一次,他不得不来。半年前,体检发现他的心脏“传导阻滞,心跳过缓”。他说,我立个字据吧,死了和组织无关系,又一次领着考察队去了西藏盐湖。他后来住了一个月医院。出院后,被强行要求来庐山疗养院。人们希望借助这里丰沛的生命气息,借助这里经由大量针叶林的尖端放电产生的大单位的负氧离子,使他得到一次充分的休养生息。

整整一下午,老廖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向有关系和没有关系、说得上话和说不上话的单位借车,结果电话挂了个遍,毫无希望。正当旅游旺季,哪个单位的车也不会闲着。只有请山下风景点转告疗养院的陪同,让韦局长坐的那辆小车去接彭工。

结果非常糟糕。韦局长很不高兴,他不相信这么大个庐山就挤不出一辆车。而且,接他时用的是面包车——当时他一行有好几个人,接彭工为什么就必须用小车?要知道,他虽然是行政领导,也是申报了院士的。他把住车门,理论了好半天,等司机急急忙忙把小车开到火车站,最后一批旅客已经走出车站广场。

司机在车站里外找了个遍,没有见到彭工的影子。彭工的去向只有几种可能:要么误了车或者又一次改变了主意;要么被山下什么单位接走;要么自己上了旅游车……如果没有意外,他应该会来个电话。

老廖一整夜等的,就是这个也许会来的电话。负责好科学家的疗养,真不是一件轻松事。当初调老廖来筹建这个疗养院,他就很犹豫。责任太大了!

窗外,黑了不知有多久,好像有100年。老廖就坐在这100年的黑暗中静听着山风在树林中穿过,虫子在草丛中鸣唱,越来越浓重的夜雾淅淅沥沥,疗养楼隐隐传出鼾声。后来天渐渐亮了。阳光穿过稠密的树林倾泻下来。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清新、明亮、温馨、欢快,但老廖却不知为什么老想哭

下面有人喊他,喊声很急。莫非是彭工到了?他猛地站起,推开窗户:“什么事?”“餐厅里吵起来了。”争吵的双方是食堂管理员和韦局长。韦局长昨天从山下回来开始腹泻。他认为他腹泻的原因是食堂的饭菜有问题。

 “假如腹泻不普遍,那就还得找别的原因。比方说,你昨天是不是喝过泉水了?”

疗养员因为喝泉水引起腹泻的事经常发生,尽管疗养院一再提醒告诫,还是有人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

“这跟泉水有什么关系?你自己看看你们做的饭菜!”

“哪个,哪个说我有问题?”人群后面忽然一声大喊,食堂大厨挤进来。他40来岁,很粗壮,两只袖子卷得老高的手沾满了面粉,紧紧抓着一支擀面杖。“你再说一遍,我有什么问题?”大厨横眉立眼,上上下下打量韦局长。

韦局长不由得后退了一步:“我没有说你,我说的是饭菜。”

“饭菜都是我做的。我自己吃了,拉的屎你嚼都嚼不烂。你拉肚子,关我屁事!”

“住嘴!”刚走进餐厅的老廖大喝。

但是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无法无天,无法无天!这么一团糟,怎么会不把大科学家给弄丢了!送我走,立刻!” 韦局长今天的火气,显然是昨天下午调走了小车引起的。

“大科学家”指的自然是彭工。老廖心里一阵刺痛。

上了小车的韦局长不停地长吁短叹:居然弄了这么一帮人来管理疗养院,科学家来这里谈何疗养,简直就是受迫害。可怕,这么粗暴,难以想象……

坐在司机旁边的老廖只有沉默。他没有守住自己的责任。毕竟,他是院长,派不派小车,决定权在他手里。

“我看彭工不来倒是对了。何苦来受罪呢……”韦局长没完没了。

“停车!”老廖突然喊。车子怪叫一声刹住了。

老廖发现了一个人。那个人秃顶,两腮下塌,在庐山早晨一尘不染的阳光下,沿着牯岭街心公园的小道,向园门外缓缓走来。 

老廖直直地盯着这个离车窗越来越近的人。

不错,是他,是彭工,是那个照片一再在报纸上登过的地质学家。

老廖推开车门,跳出去——“请问,您是彭工?”

“是啊,您是?”

“我是疗养院的。我们昨天中午接到你要来的电话,可把我们找苦了。”

老廖的两条腿微微发抖。

“哎——呀,”彭工声音喑哑,“抱歉,抱歉!我该主动跟你们联系的。”

“您来了就好。”老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我昨天就上山了,坐旅游车上来的。天快黑了,我想你们都该下班了,不好去麻烦你们。”

“您在哪里过夜的呢?”

“那里。”彭工回过头,指了指街心公园的草地。草地上,还有一些从山下带着席子和毯子来的露宿者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乎是清一色的青年男女。

“这里真绿,绿得醉人。不像我们那里,坐车跑几天也看不到一点绿色,有时候忽然发现一棵小草,全车的人都要下车来,围着看个半天。”

彭工仰起清瘦枯槁的脸,陶醉地眯着眼睛,两边塌陷的腮帮子翕动着。

“我昨天睡得真好。”

“彭工……”老廖的泪水夺眶而出:“苦了您了!”

“苦?怎么会苦?我喜欢露营,在戈壁滩露营惯了。这里枕的、垫的是这么厚的绿草,享受得很,简直就是奢侈了。”彭工像儿童一样笑着。

老廖一把从彭工手上拿过行李箱,走回车子,拉开后车门,对里面的韦局长说:

“跟您打个商量,请您下车来等一等,我把彭工送回疗养院,再来送您下山,行吗?”

车子里没有回答。

前面,碧蓝碧蓝的天空下,雪一样洁白耀眼的庐山瀑布云,正从日照峰那一面翻越过来,波涛汹涌,漫无边际,滚滚而下,牯岭一带所有的峰峦、峡谷、树林、溪流、屋舍、楼亭很快就淹没在似有若无的缥缈中了。
【小题1】分析小说划波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特点与作用。
【小题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题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1)哪座山能同千里昆仑、万仞唐古拉、冰雪冈底斯、天外喜马拉雅媲美?
(2)车子里没有回答
【小题4】请为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毋庸置疑,人类的智能水平从整体上正如许多科幻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远远超越于其他生物智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指令,反而会与人类争夺统治权。那么,人工智能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问题。虽然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但这正体现了人类对智能认识的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对智能全面深理解的必经过程,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智能的全面理解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家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与实现,只是程度和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

已有不少学者从哲学、未来学等角度论证了人工智能发展进步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有学者认为,我们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启发下,在一种非公理化推理系统的技术平台上开发出具有不同配置形式的通用智能系统,并使之走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被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誉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的库兹韦尔坚信,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能,而且超越的速度会比人们预想的快得多。他认为,2045年是奇点到达的时期,这将是极具深刻性和分裂性的时间点,非生物智能在这一年将会10亿倍于今天所有人类的智慧。虽然库兹韦尔的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但他的论证并非空穴来风,而且他的著作产生的广泛影响至少说明他所思考的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看,许多预言不可能实现的科学技术,后来都变成了现实。比如,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曾认为飞机不可能飞上天,让比空气重的机械装置飞起来纯属空想。但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因此,当科学家对某些科学技术进行否定性的预测时,他们更应该谨慎行事。当然,要对某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作出精确预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从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重视的程度来看,人工智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极可能会快速地发展。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存储容量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深度学习、云计算、超算、大数据技术等也会推动人工智能的进步。显然,谷歌阿尔法围棋的胜利使得人们普遍相信人工智能必将取得更快的发展。据报道,在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之间的“人机大战”之后不久,韩国政府宣布一项总投资约8.4亿美元的专项计划,用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自然都不甘落后,希望抢占人工智能研发高地,科研经费与人员投入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想要阻止人工工智能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杜严勇《探究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来一段时期内,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会快速发展起来,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对人工智能重视都是其有利的条件。
B. 人类要想对智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并不一致。
C. 虽然学界对库兹韦尔的观点并没有完全认同,但他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的著作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D. 人类的智能水平整体上超越了其他生物智能,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将成为地球的主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比尔·盖茨评价库兹韦尔的话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库兹韦尔“人工智能将在2045年10亿倍于今天所有人类的智慧”的观点。
B. 本文是从人类智能与其他生物智能的比较入手,推论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而提出下文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这样的议题。
C. 文章第三段举出曾有人认为飞机不可能飞上天的判断,从反面论证科学家应该谨慎地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某些科技发展进行否定性预测。
D. 本文分别从人类对智能的认识、以哲学和未来学的视角审视人工智能发展进步、科技史上预言与现实的关系、相关技术的发展及人类的重视程度等角度来分析中心论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认识程度的深入和研究时间的增加,人类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和实现是有可能的,这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是有可能的。
B. 根据作者的观点,虽然现在科学家还很难对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出预言,但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C. 谷歌阿尔法围棋的胜利既得益于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存储容量的快速发展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使更多的人相信人工智能必将会更快的发展。
D. 在一种非公理化推理系统的技术平台上可以开发出具有不同配置形式的通用智能系统。这一观点已被有的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