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哭佩弦①
郑振铎
从抗战以来,接连的有好几位少年时候的朋友去世了。
哭地山、哭六逸、哭济之,想不到如今又哭佩弦了。在朋友们中,佩弦的身体算是很结实的。矮矮的个子,方而微圆的脸,不怎么肥胖,但也决不瘦。一眼望过去,便是结结实实的一位学者。说话的声音,徐缓而有力。不多说废话,从不开玩笑;纯然是忠厚而笃实的君子。
他教了三十多年的书,从来不肯马马虎虎的教过去。每上一堂课,在他是一件大事。尽管教得很熟的教材,但他在上课之前,还须仔细的预备着。象这样负责的教员,恐怕是不多见的。他写文章时,也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写。我上半年为《文艺复兴》的“中国文学研究”号向他要稿子,他寄了一篇《好与巧》来;这是一篇结实而用力之作。但过了几天,他又来了一封快信,说,还要修改一下,要我把原稿寄回给他。我寄了回去。不久,修改的稿子来了,增加了不少有力的例证。他就是那末不肯马马虎虎的过下去的!
他的主张,向来是老成持重的。
有一天,在燕京大学一位友人处晚餐,我们热烈的辩论着“中国字”是不是艺术的问题。向来总是“书画”同称,我却反对这个传统的观念。大家提出了许多意见。有的说,艺术是有个性的;中国字有个性,所以是艺术。又有的说,中国字有组织,有变化,极富于美术的标准。我却极力的反对着他们的主张。我说,中国字有个性,难道别国的字便表现不出个性了么?要说写得美,那末,梵文和蒙古文写得也是十分匀美的。
当时,有十二个人在座。九个人都反对我的意见,只有冯芝生和我意见全同。佩弦一声也不言语。我问道:
“佩弦,你的主张怎么样呢?”
他郑重的说道:“我算是半个赞成的吧。说起来,字的确是不应该成为美术。不过,中国的书法,也有他长久的传统的历史。”
这场辩论,我至今还鲜明的在眼前。但老成持重,一半和我同调的佩弦却已不在人间,不能再参加那末热烈的争论了。
这样的一位结结实实的人,怎么会刚过五十便去世了昵?——我说“结结实实”,这是我十多年前的印象。在抗战中,我们便没有见过。在抗战中,他从北平随了学校撤退到后方。他跟着学生徒步跑,跑到长沙,又跑到昆明。还照料着学校图书馆里搬出来的几千箱的书籍。这一次的长征,也许使他结结实实的身体开始受了伤。
在昆明联大的时候,他的生活很苦。他的夫人和孩子们都不能在身边,为了经济的拮据,只能让他们住在成都。听说,食米的恶劣,使他开始有了胃病。他是一位有名的衣履不周的教授之一。冬天,没有大衣,把马伕用的毡子裹在身上,就作为大衣;而在夜里,这一条毡子便又作为棉被用。
有人来说,佩弦瘦了,头上也有了白发。我没有想象到佩弦瘦到什么样子;我的印象中,他始终是一位结结实实的矮个子。
胜利以后,在北平,他还是过得很苦。他并没有松下一口气来。
暑假后,是他应该休假的一年。我们都盼望他能够到南边来游一趟。谁知道在假期里他便一瞑不视了呢?我永远不会再有机会见到瘦了后的佩弦了!
佩弦虽然在胜利三年后去世,
其实他是为抗战而牺牲者之一。那末结结实实的身体,如果不经过抗战的这一个阶段的至窘极苦的生活,他怎么会瘦弱了下去而死了呢?尽管有许多人发了国难财,胜利财,乃至汉奸们也发了财而逍遥法外,许多瘦子都变成了肥头大脸的胖子,但象佩弦那样的文人、学者与教授,却只是天天的瘦下去,以至于病倒而死。就在胜利后,他们过的还是那末苦难的日子,与可悲愤的生活。
在这个悲愤苦难的时代,连老成持重的佩弦,也会是充满了悲愤的。在报纸上,见到有佩弦签名的有意义的宣言不少。他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给我以时间,我要慢慢的学”。他在走上一条新的路上来了。可惜的是,他正在走着,他的旧伤痕却使他倒了下去。
他花了整整一年工夫,编成《闻一多全集》。他既担任着这一个工作,他便勤勤恳总的专心一志的负责到底的做着。《闻一多全集》的能够出版,他的力量是最大的;他所费的时间也最多。我们读到他的《闻一多全集》的序,时于他的“不负死友”的精神,该怎样的感动。
一多刚刚走上一条新的路,便死了;如今佩弦又是这样。过了中年的人要蜕变是不容易的。而过了中年的人经过了这十多年的折磨之后,又是多末脆弱啊!佩弦的死,不仅是朋友们该失声痛哭,哭这位忠厚茑实的好友的损失,而且也是中国的一个重大的损失!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七日写于上海
(有删改)
(注)①佩弦,即朱自清。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连用四个“哭”字,突出去世的朋友之多;再用“想不到”“又”,进一步表现出对朱自清去世的惊讶和痛惜之情。 |
B.朱自清的性格老成持重,关于“中国字”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他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但碍于朋友情面,“一声也不言语”。 |
C.结尾用“蜕变”一词,强调中年人负重前行,走上新的人生道路实属不易,感叹中蕴含着对朱自清、闻一多勇于改变的敬意。 |
D.本文以朋友的身份追忆了与朱自清交往的点点滴滴,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有机融合,传神地勾画出朱自清学者文人的形象。 |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其实他是为抗战而牺牲者之一”?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反复提到佩弦“结结实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