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晒秋
段吉雄
蟋蟀一声紧似一声的弹奏声中,村庄日渐丰腴。从田野里飘出来的风挟裹着瓜果醇香,沿着那条深邃小路踢踏踢踏就走进了季节深处。天空一副了无心事的样子,像是被水濯洗过,清爽,干净,素衣猎猎。
藏在岁月深处的镰刀被季节唤醒,在月光下被磨去斑斑锈迹。刺啦刺啦,刀刃紧贴着纹路细腻的石片,在月牙一样的磨石上面荡着秋千,渐渐闪出银色光芒。当月光开始在镰刀上打旋的时候,磨刀声停了。农人用粗壮的大拇指肚在刀刃上轻轻荡着,手上能感到刀锋的寒气,听得到刀刃触摸指纹沟壑的声响。镰刀磨成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拖泥带水。收割庄稼,一下就是一大把。就是伸向天空收割云彩,也是轻轻一挥,就会揽下满怀五彩缤纷。
一墙之隔的老牛梦呓般的咀嚼被打断,摆动着尾巴送走悠闲梦境,踱步走进季节的繁忙中。男人腰上插着两把镰刀,身后是老牛健壮的身影,像是要仗剑闯荡江湖。他们同步迈出农家小院,消失在牛铃铛摇曳的清脆中。院子里模糊的轮廓渐次清晰。先是挂在屋檐下的辣椒、黄豆,然后是堆砌的玉米、芝麻。女人推开房门,打着哈欠来到院子中央,扫一眼天空。太阳挣扎着,一点一点地蠕动着,光线从罅缝中迸出。仅扫一眼,女人便知晓今天是个大晴天。她把衣服掖了掖,撸起袖子,忙碌起来。
水泥地上,原本灰白的颜色现在却是一片深沉。蒙在玉米上面的塑料布有一层细细的水珠,看来昨夜的露水确实不小。女人边抖动着塑料布边在心里盘算着:今天院子里的粮食怎么晒,地里的农活怎么做。心里想着,手脚不停歇,轻轻一脚就叩开紧闭的鸡笼门。早就欠着颀长脑袋的那群生灵争着从笼子里出来,挤在门口谁也不肯让谁。还是那只一身雪白羽毛、顶着红润鸡冠的占得上风,成功突围,趾高气扬地踱着步,一个跃身,飞到院墙上,抖擞着身上的羽毛,引颈放喉。
村庄在激昂的呼唤声中彻底醒过来。女人此时已经把院子里扫干净了,灰尘、露水还有喧嚣,以及一夜的慵懒。水泥院子还需要再晾晒一下,要经过太阳的消毒才能把粮食铺在上面,不然容易返潮。趁着这个功夫,她还有不少事要做,一边呼喝着赖床的孩子,一边走向厨房。
面团意气风发坐在锅中盆里,膨胀的面团都快要溢出来。这季节发酵,不加点温度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看到这盆发酵好的面团,女人心里很欢喜,如同这个沉甸甸的季节带给她的喜悦。屋子里,玉米、花生、芝麻已经堆得插不下去脚了,只好挪到屋檐下。还不止这些呢,地里还有,雪白的棉花还未来得及摘,长得快要撑破地面的红薯还需要个把月沉淀。满院子都是醇浓的果浆味。雪白的面团在案板上来回滚动。满身热情顺着胳膊汩汩流进面里。千揉百转之后,放进笼屉,按上锅盖,蒙上湿布,灶膛里塞上两根干硬的松木棒子,火舌一下子就伸出来了。
女人快步走出厨房,秋阳已经在院子里铺上金色地毯。是时候了,她一伸手,先把那黄豆荚从屋檐下抱下来,几步走到院子的一边,胳膊轻轻一抖,豆荚就均匀地铺在了地上,无需再去翻动。满屋玉米也需要太阳猛晒。女人半蹲着身子,两手轮流捡起玉米,挥臂把它们掷出门。那些玉米棒子撞击在地面,尖叫着、蹦跳着,朝远处滚去。也有玉米粒从上面脱落,在院子里打着口哨。很快,院子就变了样,金色一点一点吞噬着冷凝。
女人想起锅里的馍馍,急忙起身。还没到厨房,就有一股甜醇的面香迎了过来。掀起锅盖,腾起的水雾一下子把半个身子都罩住了。她揭起一个冒着热气的白馍,在手里左右倒着,朝坐在院子角落的孩子走去。
田地里,男人和牛已经把那块泛着油光的黑泥地犁了一半。老牛不紧不慢,与男人默契,十分娴熟地在这块地上走出一条条笔直的痕迹。他们不是在犁地,是在翻阅大地这本厚重而古老的书籍。
太阳已经跃上山头,薄雾慢慢消失,阳光徜徉在这雾霭中,给山岗和大地都披上金霞。晨霭另一头,女人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走来。男人回过头,看着那个身影,扭回头,鞭子在空中扯一个清脆的鞭花,气沉丹田,喊出整个田野里最得意的声音:“嘚——”
(选自2018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晒秋”为题,通过晒秋季的种种收获来表现农民内心的幸福感,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B.文章叙写了秋季农民的繁忙,男人忙着犁田,女人在忙好家务的同时还要忙着晒收粮食作物。
C.文章语言富有韵味,写天空时,一句“像是被水濯洗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天空的清澈明净。
D.文章写女人起床看天后“把衣服掖了掖,撸起袖子”,运用两个细节写出了女人的勤劳能干。
【小题2】请简要说明老牛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3】文章结尾写男人“喊出整个田野里最得意的声音:‘嘚——’”有何用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7 07:3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质量观即人们对质量这一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和总体反映,它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对质量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发晨阶段,对质量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质量观。
早期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并不清晰,质量管理专家给出的质量定义也不统一。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他认为“质量是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这样就将质量问题转換成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问題,这是从生产角度来定义的质量即只强调产品要达到规定要求或标准,而不管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和意见。20世纪6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质量是产品的适应性( Fitness for use),强调产品要适合用户的使用需要,任何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顾客需要,不管它多么符合产品标准,也不是好的质量,这是人们首次从用户的角度认识和定义质量。在更为关注需求的质量观念下,好的质量就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不同,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期和情况下对同一产品的质量也具有不同的期望,而且消费者的需求层次会不断上升。因此,在这种质量观下,质量是一个不断改进的动态概念,在其指导下的质量活动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跟踪消费者的需求,永无止境地进行质量改进和质量创新,生产能够满足消者需求的产品。从关注生产方的质量观转变到关注需求方的质量观,这是质量观的一次转变。
质量观的这次转变并没有改变质量的定义对象,质量观及质量活动的本质还是国绕着产品来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质量的定义对象逐渐从产品扩展到服务、过程、组织和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意組合,质量的外延和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此时,人们普遍接受的质量观是:质量是指产品服务或使用过程中对顾客需求的适应性,即“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这一观念强调质量工作不仅是抓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要抓组织的质量、体系的质量、工程质量和人的质量等,甚至后者的作用更重要,要求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全员、全过程、全面管理,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要求所有管理职能部门强化质量意识,进行质量责任的考核,形成企业内部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闭环式的全面质量管理。其指导下的质量活动强调“三全”管理:全面的质量,不限于产品质量,而且包括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义的质量;全过程,不限于生产过程,而且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准备、制造、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质量环节的全过程;全员参与,不限于领导和管理干部,而是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参加,质量第一,人人有责。由关注产品的质量转变到关注组织的质量,这是质量观的又一次转变。
(摘编自杨幽红《质量观是质量管理创新的原动力》)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质量行为有着影响和制约作用的质量观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B.“质量是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这个观点仅仅强调产品要达到规定要求或标准。
C.从用户角度来理解质量,好的质量是指产品既要达到规定要求还要满足顾客需要。
D.不同时期和情况下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质量有不同期望,故而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质量观的两次变化来论证质量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属于事实论证。
B.文章将质量观的两次转变进行了类比论证,明确告知读者二者的不同之处。
C.文章的论述过程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质量观的变化。
D.文章的论证结构非常完整,首段起到了总领作用,二、三段围绕首段展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质量观的第一次改变,质量观在第二次改变时,质量的内涵有了变化。
B.社会不断发展必定会使质量的外延和内涵无限度进行扩展,甚至扩展到人的质量。
C.在质量观第一次发生转变后,人们都能接受的质量观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
D.对质量的全面管理,不只是管理产品质量,还有服务质量或工作质量等广义的质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直播等不同形态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当代文艺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飞速发展的网络文艺仍存在低俗、庸俗、批量生产、原创匮乏等问题,其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仍无法完全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就是要深耕时代沃土,回答时代课题,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共鸣共振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我国正处于飞速变革的新时代,网络文艺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表达和传达数字空间的虚幻想象,而必须立足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近年来网络文艺的现实题材逐渐增多,体现出网络文艺创作的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根据阿耐同名网络小说《欢乐颂》改编的电视剧至今已播出两季,引起很大反响:齐橙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连载于起点中文网,聚焦我国重型装备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是网络文学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代表作。可以看出,这类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皆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绘写时代精神图谱。盛唐诗歌有磅礴浑厚之气,晚明戏曲小说追求思想解放之风,“五四”新文学吹响启蒙与救国的号角,当代文学与文艺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那么,网络文艺又将如何绘写新时代精神图谱呢?首先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向往和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要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去感受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和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为人民创作有温度、有筋骨、有情怀、有道德的文艺作品。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网络文艺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以文化自信为文艺培根铸魂,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网剧、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等,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以网络小说为例,阅文集团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不断加大出海布局,通过翻译平台、数字出版和实体书出版等形式将中国网络文学传播至海外市场,并逐渐掀起中国网文对外传播的热潮。

但客观而言,与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文化产品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艺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以多姿多彩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旋律在世界文化版图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

(摘编自刘桂茹《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艺存在诸多问题,其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做不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B.时代正在飞速变革,网络文艺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运用想象进行写作。
C.网络文艺关注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便可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D.网络小说通过不同形式传播至海外市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网络文艺发展的现状为前提展开论述,思路清晰,显示了很强的逻辑性。
B.第二段中作者以网络小说为例,阐释了网络文艺创作正在进行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
C.文章第三段把不同时代的文艺精神面貌进行对比,论证网络文艺要绘写时代精神。
D.文章末段指出中外文化输出产品及影响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今后网络文艺的发展措施。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一致的作品,推动国家文艺繁荣发展,这是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
B.绘写新时代精神图谱,需要创作者在吸取传统文艺精神的基础上,先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上的需求。
C.未来网络文学要提升原创品质,反映时代精神,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彰显文化影响力。
D.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和本文的理念是相通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芯片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芯片组合。它们彼此依赖,组合在一起能发挥更多作用。例如,计算机里的中央处理品(CPU)及手机中的射频、基带和通信基站里的模教转换器(ADC)等,就是由多个芯片组合在一起的更大的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其单位为纳米(1 纳米为 100 万分之一毫米)。这对设计、制造工艺有着非常严格、非常高的标准与要求。

芯片行业或者集成电路行业远比大家想象的丰富得多。芯片并不只有 CPU、GPU。像 DRAM、LED、光伏、耳机,指纹识别,冰箱,电视,电梯等,都会用到大小不同、功能不同的芯片。芯片的种类分为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通用芯片如移动处理、PC 处理器、存储器等,专用芯片如消费类芯片、通讯设备芯片、国防芯片等。

(摘编自搜狐科技《我们的中国芯》)

材料二: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争夺中国芯片市场,或将使中国芯片面临“灭顶之灾”,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 3200 亿美元,全球 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 10%。全球 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 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

李平说:“一个长期无“芯”的国家,只能被动地选择全球产业链的下层位置。”正是由于芯片生产、设计能力的缺失,导致国内的芯片设备普遍长着一颗“外国芯”。未来中国公司如果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

2003 年,美国俄亥俄州核电厂控制网络的一台计算机芯片被“SQL Server 蠕虫”感染,其安全监控系统停机近 5 个小时;2008 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台发电机控制系统芯片受到攻击后被物理损坏。2010 年 7 月,德国专家发现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的破坏性病毒,伊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美国等国均遭到攻击。

类似的国防安全威胁在我国也同样存在。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吴南健说,从军用角度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国防安全问题。如果芯片被植入“后门程序”,该程序就可以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的访问权,任何国家一旦与供货商打起来,美国可以通过芯片系统破坏该国国防安全。

“芯片之痛”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反思。纵观以往各国核心技术的开发,政府采购都是巨大的助力,而如今,中国政府采购也开始发力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中国芯片市场被外国垄断》)

材料三:
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成立独立芯片公司,以推动国产自主芯片的产业化,马云将其命名为“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据介绍,阿里进入芯片领域的整体策略是云端一体,自研与生态合作结合,人工智能芯片和嵌入式芯片正是“平头哥”初期的研发重点。“目前我们主要关注的还是半导体设计这一端, 基本上是从架构到前端设计,这是我们这个阶段的重点。”阿里巴巴芯片技术部负责人骄旸指出, 不同于其他创业公司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平头哥”将更注重芯片与阿里现有业务场景以及大数据算法的结合,做定制化 AI(人工智能)芯片,这也是阿里的优势。在“平头哥”的规划中,芯片公司将由阿里全资控股,不仅仅开展研发任务,还要推动芯片的产业化、生态化构建。

(摘编自新浪财经《阿里的“平头哥”有多强?》)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中国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芯”在制造工艺等方面要有严要求、高标准,以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B.“中国芯”的设计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中国芯片市场份额被其他国家大量抢占。
C.“中国芯”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利益、产业及国防安全,政府必须加强采购予以支持。
D.“中国芯”要产业化,需建立中国自主产业核心技术体系,拥有自己独立的芯片公司。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芯片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一部分,体积小、功能强,与我们日常生活如收听音乐、上下班打卡、食物冷藏等密切相关。
B.中国庞大的半导体市场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以及大型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将给中国自主芯片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C.芯片系统常存在被各种病毒感染、攻击或破坏的威胁,也存在供货商利用安全性控制蓄意修改程序或系统的访问权的隐患。
D.将由阿里全资控股的“平头哥”芯片公司目前关注的重点是半导体从架构到前端的设计,于其他领域尚未涉足。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目前“中国芯”面临的挑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国内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登记,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
B.秦国通过废旅店的方式禁止百姓擅自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政治体制更加严密,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
D.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谈及秦国、汉朝的户籍管理,并与西周封建制进行对比,阐述了西周没必要也不可能进行全民户口登记的原因。
B.文章首段重点谈及秦国的户籍管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引经据典,罗列事实进行论证。
C.文章第二、三段详实地论述了汉代户口登记制度,比如户籍每年进行核査,而且登记的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等等。
D.文章末尾对社会结构进行探讨,从深层进行挖掘,先秦贵族阶层的消失,社会瓦解,无论是贵族还是原来隶属于贵族的“私民”都成为了公民,社会变得扁平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只是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C.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陚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D.“编户齐民”制度让奴隶脱离贵族的掌控,获得了人身的自由,但也极易让国民进入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中国的大街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受欢迎的秘诀在于价格和便利性。使用者只需先下载一个手机应用软件,然后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骑车出行。使用完毕后还是通过应用软件支付租金,每半小时仅需1元人民币。共享单车也无需存入车库,因为下一位使用者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找到这辆车。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因此共享单车很快成为世界上利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之一。如今在很多欧洲国家,共享单车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因为这是一种环保而现代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年是自行车诞生200周年,如今自行车已经适应时代发展,并一往无前地驶向未来。

(摘编自2017年8月15日参考消息网报道)

材料二:

在平台企业的努力和背后资本的推动下,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暴发式推开。对于这一由私人提供、具有准公共性质、按商业化规则运行的新兴事物,在快速发展中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如有占道经营之嫌、停放秩序如何规范、投放数量是否科学合理等。

笔者认为,若共享单车能遵规骑行、规范停放,占道经营就不成其为问题;乱停放涉及行为人、物权人和城市政府三方,需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来看,共享单车有助于降低资源闲置。建议城市规划和管理适应“自行车回归”趋势,在自行车道和停车位上分配相应空间;践行城市正义理念,归还非机动车路权。区分行为人与物权人的责任,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城市规划和提升公民素质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

(摘编自2017年8月12日新浪财经项安波 《共享单车的“公”与“私”》)

材料三:

共享单车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唱响了绿色出行的理念,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而乱停乱放、随意毁坏等现象接踵而来,成了靓丽风景线上一抹不文明的色彩。8月11日上午,蓬江区群众社区党支部、计生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共享单车共享文明”“随手扶”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在辖区小公园、洋边新村等共享单车流量较大的路段,看到不少单车随意停放在慢行道上,或是人行道里的非停车区域。看到这种状况,志愿者们随即将东倒西歪的共享单车扶正,摆放整齐。同时,他们倡导居民群众在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同时,要文明使用交通工具,遵守规则,文明停放。过往的行人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志愿活动唤醒广大居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共同做文明倡导者和实践者,让共享单车在传播低碳、环保理念的同时,也把文明之风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传播到大家骑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2017年8月15日《江门日报》)

材料四:

共享单车的发展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骑行速度更快、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电动单车,却有点出师不利。即使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共享电动单车的身影,但也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

其实从性质和运营模式上来说,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并没有什么不同,二者都属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而且相对于依靠人力踩踏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单车是电力驱动,还具有省时省力的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它的出现却没有像当初共享单车一样,获得各方的认可,反而频频遭遇质疑,并且可能最终被叫停呢?

这倒不是政府和公众厚此薄彼,其原因还是在于共享电动单车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共享单车虽然依靠人力驱动,但车体重量轻、骑行速度慢,即便真的发生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往往比较轻。但是电动单车却不同,车身重、速度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容易给车辆驾驶人或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更加严重的问题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共享电动单车,绝大多数都不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无法上牌,所以也就无法取得正式合法的电动单车牌照。

(摘编自2017年8月9日《法制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共享单车骑行速度更快、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电动单车已经出现在一些城市,但却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了。
B.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都属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二者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C.省时省力、更具优势的共享电动单车并没有获得各方的认可,反而频频遭遇质疑,并且面临最终被叫停的命运。
D.共享电动单车的前景堪优,不仅因为其易给车辆驾驶人或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更因为其合法性难以取得。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对共享单车成为流行趋势持肯定态度,具有200年历史的自行车已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单车出行前景比较乐观。
B.材料二针对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具体详细的解决方案。
C.材料三中志愿者开展了“随手扶”志愿服务活动,只要我们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共同做文明倡导者和实践者,共享单车的前景就会很好。
D.材料四比较了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的异同,分析了更为省力的共享电动单车在中国出师不利的原因。
E. 这四则材料都关注了当前的共享单车热,都指出了在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共享单车在中国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