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
【小题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小题3】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2-26 04:3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这是《水经注》中关于“河水”的一句描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因素对“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影响较大的是
A.凌汛现象严重
B.降水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结冰期长
【小题2】“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即引水灌溉造成河流不通利,其原因是
A.流量减小,泥沙淤积
B.位于上游,流速快
C.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投入河中
D.污染加重
【小题3】“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桃花水及河决现象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 地震
B.降水 凌汛
C.降水 台风
D.气温 凌汛
同类题2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的干流由北向南流
B.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C.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贺兰山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小题2】下列关于宁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也最少
B.黄河沿岸引水灌溉,干旱危害程度低
C.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
D.中西部以第一产业为主,抵御干旱能力较强
【小题3】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引黄灌溉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B.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荒漠化
C.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D.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同类题3
传统民居的位置和建筑式样多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图所示景观反映了我国某一文化区的古镇民居风貌。该文化区是
A.东北黑土文化区
B.黄土高原文化区
C.江南水乡文化区
D.云贵高原文化区
同类题4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东西宽度不同的“中国南北分界带”。下图为中国南北分界带位置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南北分界带东段比中、西段宽,是因为东段
A.地形平坦开阔
B.梅雨带南北摆动
C.南北文化融合
D.受海岸弯曲影响
【小题2】南北分界带中段,北侧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越剧
B.川剧
C.豫剧
D.粤剧
同类题5
下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我国降雪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常年多雪带的分布规律是
A.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B.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
C.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D.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
【小题2】有数据表明,青藏地区的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这种变化的最直接影响是
A.使岩石风化速度减慢
B.使地表植被类型发生变化
C.使冻土期缩短
D.短期内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