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小题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小题3】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8-22 08:59: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
B.森林资源丰富
C.湿地面积广
D.热量充足
同类题2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左图 为东北地区略图。右上图为近 20 年来黑龙江省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右下图为黑龙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 分析引起黑龙江水稻、小麦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生态农业在黑龙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3)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但也面临着衰落的阵痛。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指出黑龙江再振兴的主要对策。
(4)黑龙江的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同类题3
下图为“东北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图中大面积沼泽形成无关的原因是( )
A.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弱
B.土质黏重,地表水下渗少
C.夏秋多雨,排水不畅
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小题2】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
A.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完整
B.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需求
C.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较高
D.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较薄
同类题4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高 粱已为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所担负的耕地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 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 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最多 ③土壤肥沃 ④黑土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甲地位于我国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请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甲湿地的形成原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