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四川盆地
B.珠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
D.长江三角洲
【小题2】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风沙大、光照弱
B.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0-26 03:4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借助( )
A.GIS技术
B.GPS技术
C.RS技术
D.实地考察
【小题2】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小题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B.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C.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D.荒漠化、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同类题2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陕西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东西长、南北窄,像一条腰带缠绕在渭河平原北部。该地区以旱灾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 “秋淋”是陕西关中地区对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秋雨的习惯叫法。当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多、形成的灾情严重等特点。
材料三 图乙为陕西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简述“旱腰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析“秋淋”的成因,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析图乙所示的农业结构调整给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同类题3
读我国自然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地形与气候
B.水文与植被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与水文
【小题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D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B. A区域有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C. A区域与B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D. 长江流经图中A、B、C和D四个区域
同类题4
下图分别为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期长
【小题2】以下错误表达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比较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同类题5
每年6月上旬左右我国华北地区开始进入紧张的粮食作物收获季节,“龙口夺粮”反映了其忙碌的景象,此后还要抓紧时间再种玉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龙口夺食”的原因是
A.在锋面雨带来临之前抢收粮食
B.避免黄河水暴涨淹没农田
C.避免台风造成损失
D.以防龙卷风灾害
【小题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的夏收粮食作物及其熟制分别是
A.春小麦、一年一熟
B.冬小麦、一年三熟
C.棉花、一年两熟
D.冬小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