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讲是“冰火两重天”。2014年,在“反四风”的形势下,演出市场及舞台演出制作公司60%倒闭,艺术品、画廊行业持续低迷;同时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同质化、地产化、空壳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70%-80%处于大面积的亏损;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有了超常的发展,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的表现突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由于创业板文化类企业上市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企业外延式的扩张,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改变过去的竞争局面,截止2014年底,市场每6天就有一起并购案。同时加上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生着质和量的飞跃,即从一味模仿国外,开始转向利用本民族文化向自主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这些现状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在低水平,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要以及在新形势下面临着重大调整的机遇,这些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摘编自于建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材料二:
分行业类型来看,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0%,占9.3%;而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5%,占52.1%,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此外,2016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比2013年增长38.7%;属于文化服务业的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构成
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作为国内首档大型文化创意创投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意中国》选择的制作路径——文创、投资、综艺跨界融合,则显现了其对文创产业“痛点”的把握,即搭建项目、创业者与金融、投资者对接的平台,让文创业者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
节目依托综艺这一日臻成熟、表现力强的艺术形式,以及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全媒体的播出架构,形成了更具关注度、话题性、实效性的平台。投资人、文化名人、创业达人做嘉宾,或给出前瞻规划,或提供理性建议;投资机构代表和百姓投资人组成“百人天使团”,根据各自投资意愿,选择文创业者与项目。对参加《创意中国》的文创团队和创业者而言,闯过“猎奇好创意”“创意秀出来”“资本爱创意”三关后,就可以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就可能遇到投资的“天使”。从《创意中国》录制开始,短短3个月,就有12家创业公司与现场的投资机构确定了合作意向。
(摘编自梅松《为文创搭建更多对接资本的平台》)
材料四: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在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单纯的文化与旅游的集聚已难以立足。未来,文化旅游的融合度将会越来越高,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以有效融合为核心。在一个开放的文化旅游循环中,文化和旅游是主体,但非唯一的存在,而是融合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一系列社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文化旅游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遗址等内容。文化旅游所应传达给人们的美,不只是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也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痕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在文化的熏陶中得以丰富,文化在旅游的认识中得以传承。文化旅游,因文化而集聚人气,因旅游而塑造人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创意驱动个性凸显 文化旅游进入2.0时代》)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包括一定的政策因素,也包含其自身问题。
B.2016年,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并引领着相关两个方面的发展。
C.《创意中国》的制作路径符合当下文创产业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搭建文创资本对接的平台。
D.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有利于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这也对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呈现出两个极端并存的现象,部分文化企业发展状况堪忧,而部分文化产业则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B.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种合力的帮助之下,使文化产业正发生了质和量两个方面的飞跃。
C.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但并不只是包含“文化”和“旅游”这两个要素,它是一个包含社会诸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D.文化旅游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和旅游相互补充并获得提升。
【小题3】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6 06:3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材料三
书法班第一堂课,老师讲的就是如何执笔。老师端坐桌前,以拇指和食指第一节分别贴住笔杆的内外两侧,将笔捉住,中指一二节弯曲处勾住笔杆外侧,无名指的指甲根则由内向外格住笔杆的右外侧,同时小指紧贴无名指提供外力。五个手指,各有分工,使得笔杆垂直于纸面,这就是五指执笔法。
相传,五指执笔法是王羲之传下来的,但此说谬误已极。南宋人梁楷《王右军书扇图》绘制了王羲之为老媪书扇的故事,图中笔杆向右上方倾斜,与现代人习见的五指执笔法的竖直状迥异,却是三指单钩。
何谓三指单钩?原来,历史上出现过的执笔法,以手指参与执笔的数量计,有二指、三指、五指之分;位于笔管外侧起勾挽作用,若只有食指,就称单钩,若同时有食指和中指,则是双钩。所谓的五指执笔法,就是五指双钩。
三指单钩法,也称为三指斜执法,自秦汉至唐代,长久被人们行用。在唐宋以后,五指法渐渐兴起和普及,但三指法作为一种古法并未完全被舍弃不用。黄庭坚曾自述:“凡学字,先当双钩,用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左右。”
唐王维的《伏生授经图》描绘汉文帝时伏生传授经典的故事。图中,伏生双腿盘曲坐于席上,双肘伏在仅可及腰的几案上。右手握一轴展开的纸卷,左手则在卷上指点。但是仔细考究人物的服饰、坐姿、家具、纸卷等,和现在可见汉代画像石中的汉代形象颇为不符。尤其是纸卷,汉代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为主,纸张大规模取代简牍是西晋以后的事情。其实,王维绘图,是将唐代的风貌掺杂以一定的想象“穿越”到了汉代。伏案的坐姿,恰表明时人的书写姿势正处于一个渐变的时期,而执笔法的演变,正和书写姿势与家具形制有着莫大的关联。
秦汉之时,先民的起居方式以跪坐为主,正所谓“席地而坐”。一种类似于马扎的坐具——胡床——虽然早在张骞通西域后就传入中原,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垂足坐于胡床被视为是不合礼仪的姿势。直到唐代,高足坐具,如椅子,才渐渐普及开来。而高足桌子的出现,更是滞后于高足坐具数百年,到宋代才与其配套使用。很难想象没有桌子古人如何写字。
因无家具承托,臂腕皆悬空。以毛笔写字,本质上是毫端的笔锋在书写材料上做出绞转、平动、提按等动作。左手持卷,书卷倾斜,自然而然,右手之笔也当斜执,以垂直于纸卷。如此,三指单钩法是最恰当的方式。北齐杨子华所画的《校书图》中,几位学者左手持纸内卷成轴,向右伸展出一截纸面,而卷紧的纸轴为书写提供了支撑。有学者将这种姿势称为“握卷写”。
唐代以后,因高足桌案的产生和普及,纸张平铺于书案已是平常,为使毛笔垂直于纸面,肇始于唐代的五指双钩法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行用,并逐渐取代了三指法成为主流。与“握卷写”相对,学者对此命名为“伏纸写”。虽然苏轼仍坚持以三指单钩执笔,但因为笔锋侧卧书写,不免被一些人批评其字“‘戈’多成病笔,又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可以说,三指法造就了苏轼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
(取材于《书写的千古难题》,有删节)
【小题1】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与执笔法的演变,关联最大的一项是
A.笔杆垂直纸面B.纸张取代简牍C.胡床的引入D.高足桌案普及
【小题2】根据“材料三”,下列最可能采用“五指双钩法”书写的人,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B.司马迁C.陶渊明D.陆游
【小题3】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苏黄二人书法风格迥异的“密码”是什么。

同类题2

论述类文本阅读

现代海权可界定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或运用海洋所享有的实力、影响力或控制力,它不仅包括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经济实力和海洋科技水平。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海军的强大有利于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反过来,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加强海军的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海军实力的加强。但是中国的海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海权,这主要是由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差异决定的。

与西方文明相比,儒家文明缺乏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使得中国崛起的范式和要素不同于西方大国。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中国经济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内在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而不是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和寄生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只要国际法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实力,以强化海权。不过中国海权的内涵与西方扩张性的传统海权有所不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从而有效维护国家权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南海各国就是趁中国海军实力虚弱,事实上侵占了中国的南沙诸岛。

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传统也使中国的海权缺乏攻击性和扩张性,中国海军强国的目的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从海洋利用与世界和平中获取物质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而不是无限战争,而且陆上防卫压力也使海军建设不能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无限推进。战术意义上的海洋维权可由政府执法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国际舆论和外交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执法争端可归因于对国际法实施和解释上的分歧,而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会因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诱发“中国威胁论”。

通过经济发展和海洋战略实现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而不是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海洋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海洋霸权国则有可能威胁他国的海洋权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都使中国应坚持和发展海权的和平性内涵,并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其海洋权益。   

(摘编自江河《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保证经济实力的提升。
B. 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因此不会被视为威胁。
C. 中国海权的内涵不仅受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影响,也受制于陆上防卫压力。
D. 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和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述中国海权维护问题的基础。
B. 中国南沙诸岛被长期侵占的事实说明目前国际法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
C. 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的有力证据。
D. 本文先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海权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中国海洋维权的目标。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依然存在,中国和平维护海洋权益的阻力就存在。
B. 如果国际法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不一定要发展壮大海军实力。
C. 如果要驱离他国擅入中国海域捕鱼的渔船,应首选海警而非海军来执行任务。
D. 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这是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宗教

刘诚龙

①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们坐在自家的屋子吃菜豆子,远在对门园子里的菜豆子怎么看得见?母亲说:怎么看不见,风就来了。我不做声了,我们规规矩矩地等父亲回来吃菜豆子。过了一冬天,菜豆子带着水灵灵的春意与清亮亮的阳气,奔赴母亲作就的盛宴。母亲说:要等父亲尝后,菜豆子才肯结的。母亲也不先尝鲜。谁先尝谁后尝,蔬菜们怎么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晓得?天地万物都是有灵心的,她们什么都晓得。

②菜豆子是报春最早的蔬菜吧,那开着红花黄花五颜六色的,是菜豆子,那一袭纯白的,是冬豆子。她们都是非常柔软的植物,母亲从山上砍来柴枝,一株豆子插一根枝条,把她们扶起,搭在枝条丫间,她们便扶着枝条,放肆地生长,开着蝴蝶一样的花。她们长得那么快,长得那么美,当然也有因由,母亲厚待乃至厚爱她们,她们下地之初,母亲就烧了草皮山灰,与大粪一起搅拌,母亲用手抓,一兜一兜散播。你不知道,那山灰掺粪便多肥,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重,三五天那手依然不可闻的,母亲曾经叫我抓,我找了一双手套,母亲一巴掌拍过来,你对庄稼这么不敬?

③菜豆子皮柔肉嫩,可做菜,冬豆子皮老肉硬,只能成熟后炒着吃。这些柔软的植物,其内心坚韧无比,她们在大雪覆盖的严冬腊月,早早下了地,太阳照着积雪,问道春天消息,她们小小手掌天真地举起来,抢先回答:春天马上就到。菜豆子之后,便是土豆,便是蕃茄,便是青辣椒,便是丝瓜线瓜苦瓜南瓜,这些蔬菜们,像赶赴一场盛宴,呼朋唤友,一拨儿一拨儿来了。母亲说:要是菜豆子说,那个铁道冲的刘家去不得,这些蔬菜们都不来了,你们到哪吃去?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她不笑,母亲平时说话,很爱笑,但母亲说到蔬菜,说到庄稼,她不笑。这里,也许有神灵吧。

④我家的菜园子经常失窃,母亲不骂。母亲说:菜园子是不能骂人的,那些恶话毒誓从口里骂出来,落到土里,会变成虫子咬菜。母亲的菜十分光鲜,毫无瑕疵,即或是天生“麻疹”的苦瓜,也比别人家的光滑。我老家有个说法,人太恶,养个崽都是“实屁眼”。像所有的教徒一样,母亲虔诚地修炼自己的内心。每一年新鲜蔬菜上桌,母亲都要请父亲先尝。鸡爪,母亲夹给父亲吃,那是因为要父亲扒财喜,新鲜蔬菜叫父亲先吃,是叫我们孝敬。那些蔬菜们大概在她们种子时节就考察了我母亲的品性的吧。开春的菜豆子也许这么喊:铁道冲的刘婶子家是个好人家,我们都去她家吧。菜豆子一声喊,蔬菜们便纷纷响应,结伴来了。我们家的南瓜都有一抱大,个个都像弥勒佛;我们家的冬瓜站起来有人高,一排排靠在屋墙上像十八罗汉;那豆角,一线一线地吊串串,像春天密密麻麻的雨脚。年年都是这样。

⑤我家的碓屋有个神龛,正中端坐着我的爷爷,我爷爷是梨木雕刻,身上罩着一块红绸布。我爷爷旁边有一只青瓷坛子,里头装的都是种子,辣椒种子、玉米种子以及南瓜线瓜高粱种子。神龛的后面是我家的柴火灶,在寒冷的腊月,我家在这里煮猪潲,酿酒,蒸饭炒菜,天天有薪火燃烧,种子们在这里既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又歆享母亲宗教般的供奉。这是母亲的宗教。

⑥庄稼,是母亲的宗教,也是我们农耕民族子民的宗教吧。

(摘自《回家地图》,有删改)

(注释)①碓(duì)屋:舂米的作坊。②猪潲(shào):给猪吃的泔水。

【小题1】结合全文,概括“母亲的宗教”的核心思想。
【小题2】“菜豆子”在全文中主要有怎样的形象特征和作用?
【小题3】本文的叙述语言很有特色,请选取其中两例加以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家几楼啊

乔迁

中午下班回家,还没进楼区,就听见楼区里有扩音小喇叭一声接一声地吼叫:“大米,卖大米,家产的大米。”吼叫声嘶力竭,一听就是原生态的,似乎就是要喊出家产大米的乡野味道来。但是,家产的大米我还是头一次听到。

进了楼区,一眼便看到卖家产大米的小贩正在我家楼下叫卖着,一辆半截子小货车上堆着满满的大米袋子,扩音喇叭放在大米袋子上,冲着楼房于呼喊着。卖大米的是一对小夫妻,站在车下,不时地往楼上瞟一眼,眼中闪动着渴望。我心不由得抽了一下,瞧小两口那渴望而不紧不慢的样子,这一中午怕就要耗在这儿了,这一声一声的原生态叫声,让午休的人如何安睡啊?

从车前走过的时候,男子突然喊了我一声:“大哥,买点大米不?自家种的。”我本不想停下的,人家跟我说话了,虽然素不相识,但出于礼貌还是笑了一下,随口问道:“你自己家种的?”男子显然看出了我不相他的话,立刻伸手从一个打开的米袋子里抓了一把来递过来:“真是自家种的,不骗你,你看看这米。”我看了一眼他手中的米,粒粒晶莹剔透壮实饱满。他又把手中的大米往上一递:“你闻闻,有香味呢!我闻了一下,还真是有一股淡淡的米香。“这是我自家种的,没施化肥,全是用的有机肥。”他一句紧着一句地说道。我笑笑,点点头表示认可,但我没有要买的打算,何况他不停喊叫的喇叭声让我感到头痛,欲快速拔腿离开。男子似有不甘,冲我又喊了一句:“不骗你,真是自家种的,是三河村的大米。”我笑笑,快步上楼,如果真是三河村的大米还真值得买,可三河村的太米哪用得着自己出来卖啊。

吃过午饭,正为在卖大米的喊叫声中如何午睡犯难卖,卖大米的声音突然停了,禁不住舒了一口气。

睡醒起来上班,一下楼便看到了大米车,男子龇牙一笑:“去上班?我点头:“没走啊?咋不喊了呢?”我指指喇叭。男子笑笑:“都睡午觉呢,不好。”男子这话突然让我心中有些感动,现在能替他人着想的人有几个呀?我不由得停下脚步问他:“真是三河村的大米?”男子眼里立刻精光一闪:“一说都不信,真是三河村的。我没卖给收粮的,他们把米收去,会往里掺不好的卖。我不掺,我自已卖,一袋我多加五块钱,但我保证不掺假。”男子说得有些义愤填膺,脸都红了。我上前伸手抓了一把大米,使劲儿闻了闻,大米的清香味似乎比我上楼前男子给我闻的时候浓厚多了,好像还有一股香甜味。“给我来两袋吧!我说。好嘞!我给你送楼上去!几楼?”男子立刻兴奋地叫道。“五楼,家里有人,你送上去吧!下来我给你钱。”我说。

男子近乎小跑地拉着大来奔向楼上。片刻,从四楼的楼道窗户里伸出脑袋来,冲着我大声喊,喊声绝不比喇叭声低:“大哥,你家几楼啊?”这小子,卖了两袋大米兴奋得连我告诉他的转眼间就忘了。我也只好扯脖子喊:“五楼,五楼——”“知道了——”男子拉了个高音大长声,脑袋缩了回去。不少住户的脑袋都伸了出来。有人喊我:“老乔,买大米呢?哪儿的呀?”我只好回减:“三河村的!”男子回来的时候,不少住户也都下了楼。收钱时,男子小声又试恳地说:“哥,我不多收你十块钱了,你让我开张了,谢你了。”我笑笑,赶紧走了,上班快迟到了。

晚上下班回来,几个住户在楼下,瞧我的眼神有些怪。其中一个忍不住问我:“中午卖大米的那小子是你家亲威吧?”我摇头说:“不是啊!“不是?你咋知道是三河村大米呢?”住户紧接着问我。“卖大米的说的啊,我闻着挺香的。”我忙说,心里感觉不踏实。住户鼻子哼了一声,走开了。赶紧上楼,直奔阳台,找到两袋大米,打开口袋,把手周力伸到大米袋子下面抓了一把上来,张开手,手掌上的大米很多是碎瓣的。狠劲儿闻了一下,无丁点清香味道。

那一瞬间,男子从四楼道窗口伸出脑袋的画面一下跳了出来,无比清晰,叫声无比响亮:“大哥,你家几楼啊……”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运用“先声夺人”的表现手法,使卖大米的小贩一出场就抓住了读者,更让他那“家产的大米”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B.小说反复强调“我”担心小贩的叫卖声会影响午体,而在声音停止后又“舒了一口气”,通过我的心理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卖米的小贩“说得有些义愤填膺,脸都红了”,写出了他表面上诚信而实际却是虚伪的性格特点。
D.“我”与卖米小贩之间的由不信任到信任的故事,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人因不明真相而被他人利用的现象揭示了小说主题。
【小题2】小说中为什么要多次写到“我”闻大米的香味这一动作?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在情节已经完整的情况下,却还用最后一段来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6月12日,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反映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薪资增长、职业晋升等情况。
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基本持平。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增幅为20%,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2%。
报告分析了2017年本科就业的“绿牌”和“红牌”专业,旨在为考生提供参考。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根据报告,2017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告学。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根据报告,2017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
报告指出,知识与服务密集型的现代产业(教育、信息技术等)发展强劲。与2014届相比,201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最多的行业类别包括“教育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及“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数据显示,外企、国企招聘放缓,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明显影响。大学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25%下降到2016届的19%,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12%下降到2016届的8%。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53%上升为2016届的60%。民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撑作用突显。
另一个新变化是,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且比例持续上升。从近五届的情况看,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6%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48%上升为55%。
节选自《南方都市报》 2017-06-16
材料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目前就业率统计的情况大致如下:每年9月1日、12月30日由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处。统计指标就业率计算的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同时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列出了7种形式,对就业鉴定的依据也分为了以下7种:(1)持报到证就业的,以打印的报到证为准;(2)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就业但未签订协议的,列入隐性就业统计;(3)定向、委培的,以委托协议为准;(4)回地方部门就业的,以录用登记的为准;(5)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者,以其注册登记的记录为准;(6)继续更高一层次学历教育的,凭录取通知书来统计;(7)出国学习或工作的,以签证的办理为准。
摘编自《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年 6 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材料三: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超越2016年的76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作为就业率的一个主要指标,大学生就业率也直接反映出当下宏观经济走势。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人才供给却是线性增长。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也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也会影响就业市场。
权威数据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岗位供应也受到影响。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而求职人数却增加了14.1万人。
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48份简历,相比之前的26份接近翻了一番,足以证明今年职业竞争态势之激烈态势。
2017-06-02 搜狐网 华东江苏大数据整理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计算,全国本科半年后就业率一般高于全国高职高专半年后就业率,但近年来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
B.2006~2016年间,全国大学生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年份是2006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C.半年后就业率全国本科与全国高职高专相比,2006年差距最大,2016年差距最小。
D.近三年的趋势可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平稳态势,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2017年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被称为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其中一部分就业率是通过学生考上研究生来解决的。
B.高等教育回报明显,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届大学生月收入增幅较大。
C.外企、国企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撑了大学生就业。
D.报告指出,像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属于信息技术行业的专业,均属于绿牌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E. 知识与服务密集型的现代产业发展强劲,“教育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及“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大。
【小题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