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许渊冲:岁月困不住的人生
王晶晶
得到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那年,许渊冲虚龄 90 岁。
很多人都觉得,这怕是老先生此生最高的荣耀了,结果 2014 年 8 月 2 日,93 岁的许渊冲又荣获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奖,成为该奖项自 1999 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 洲翻译家,给中国文化界狠狠地争了一口气。
时下有个热门的词叫“无龄感生活”,说的就是许渊冲这样的人。90 多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却声如洪钟,听力不好但思路清晰,记忆力更是好得让年轻人都要羡慕。家里书桌上, 放着正在翻译中的莎士比亚作品集。“我已经翻完 4 本了,两个月译一本,目标是译完莎翁全集”。老先生的 150 多部译作里,有一大半都是退休后才出版的。
这样的人生,岁月根本就困不住。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许先生在西南联大是同届。在他眼里,相见第一面,这个叫做许渊冲的同学就“冲劲十足”。1957 年,同学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许渊冲觉得自己不能落后,在外语领域也要搞出名堂。到 1958 年,他已有 4 本译著。
看到他的一些事迹,你会觉得他真是个自负的“狂人”。 他印过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他评点过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他敢说“我的翻译超越了***诗词 原文”。其实许渊冲并不狂,他只是像一个战士一样,坚守自己的阵地,绝不妥协。“到现在还有人不赞成我的观点。我不认为自己狂,因为我说的都是事实。我坚信自己是对的。”
2004 年和 2008 年,许渊冲提出了“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他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处找到源头,到近代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钱锺书的“化境”,形成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许渊冲说,在西方,翻译是科学。“科学解决不了文学问题。文学要美。要有全局观点,不要只注重表面形式,而要把文章里面的内容翻出来,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了能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许渊冲教授选择了其中他所喜欢并能译成韵文的作品,书 中许先生的译笔优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其代表作为《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许渊冲教授对原作的理解精深独到,将原作的妙处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之又熟谙中英诗律,细 刻精雕,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深得广大外 国读者的好评。
翻译对许渊冲来说,也是让他身心愉快的不老灵药。“我啊,天天和古人打交道。我现在翻莎士比亚,我就跟莎士比亚打交道。我亦古亦今,我的现代就是古代,古代就是我的现 代,我足不出门,来往的都是古代名人,这是超越时空的交流。所以我是非常愉快的。不翻 译,我每天做什么呢?”
有人问:“为什么要重新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呢?”他说:“100 个人注解,就有 100个不同的解释。我有我的新意见啊,我现在边译边参考两个版本,一个朱生豪的,一个卞之 琳的。他们翻得好的地方,我保留。不好的,我改掉。”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年龄不是问题。对许渊冲来说,最好的年华是现在。“因为我活得越久,学得越多,看得越多,越有经验。灵感是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逝去的。” 最后的也是最好的,恰如老先生的人生。
【小题1】下列针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炉,生动表现了许渊冲自信狂妄、才华横溢、老当益壮、 精益求精等多个特点,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他的一生。
B.许渊冲的作品能深受外国读者的好评,因为他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翻译理论,能以韵文形式再现中文原作的意境。
C.在许渊冲看来,只有用今人的思想去理解古人的行为,才能在超越时空的交流中获得 非常愉快的心理感受。
D.为构建“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许渊冲查找源头,多方借鉴,从而形成一套深具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小题2】文中画线句写许渊冲“决不妥协”具体指什么?结合全文进行简要概括并分析。
【小题3】本文采用了多样化的叙述方式,请结合作品分析这些叙述方式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3 02:45: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近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等都发现了记载十二生肖的《日书》。《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时间体系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酉年的生肖是鸡,通常称为“酉鸡”。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六畜”。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生肖鸡的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习性与外形相关,也即羽毛艳丽、公鸡打鸣、母鸡育雏、啄食毒虫等。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唤作“凤”。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鸣禽”的生活文化。《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王安石有诗云:“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历史悠久。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鸡”字恰巧与“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酉鸡有吉,鸡生肖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张多《丁酉话鸡: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近年出土的《日书》都载有十二生肖。
B.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体系中,酉年生肖形象多为家鸡,通常称为“酉鸡”,其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外形与习性相关。
C.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之中,已经成为光明、晨昏与时间的重要象征。
D.在我国民间文化中,“鸡”字与“吉”字谐音,酉鸡有吉,鸡生肖便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鸡是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六畜”之一,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文化史内涵与雉科动物原鸡、雉、鹑等禽类相关。
B.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C.王安石“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土闲”中的“鸡人”是宫中小官,平时负责报时警夜,遇到祭祀活动则司掌鸡牲礼仪。
D.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新年“贴画鸡”寓意吉祥入室,鲁西南立春日给儿童载布偶春鸡,则象征吉星高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和孔雀都有着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便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称为“凤”。
B.鸡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俗称鸡日,意在谐音“吉日”,某地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以图吉利。
C.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即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因而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D.由于斗鸡的敏捷的英姿令人欣赏,其勇武之气能够感染人、激励人,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游艺和赌博活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真相

江峰

从我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对面床上的那对夫妻便一直小声地争吵着,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听护士讲,女人患的是胶质细胞瘤,脑瘤的一种,致癌率极高。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争吵中,一个农村家庭的影子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女人46岁,有两个孩子,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儿子念高一;十二亩地、六头猪、一头牛,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电话,就安在病房门外三四米远的地方,由于手机的普及,已经鲜有人用了。楼下的小卖部卖电话卡,几乎每个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给家里打电话。
男人的声音很大,虽然每次他都刻意关上病房的门,可病房里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每天,男人都在事无巨细地问儿子,牛和猪是否都喂饱了,院门插了没有,嘱咐儿子别学得太晚影响了第二天上课,最后,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妈的病没什么大碍,过几天我们就回去了”作为结尾。
女人住进来的第四天,医院安排了开颅手术。那天早晨,女人的病床前多了一男一女,看样子是那女人的哥哥和妹妹。女人握着妹妹的手,眼睛却一刻也不离开男人的脸。

麻醉前,女人突然抓住了男人的胳膊说:“他爸,我要是下不了手术台,用被褥把我埋在房后的林子里就行。咱不办事儿,不花那个冤枉钱,你这回一定要听我的啊!”女人的声音颤抖着,泪,哗哗地淌了下来。

“嗯,你就甭操那心了。”男人说。

晶亮的液体一点点地注入了女人的静脉。随着女人的眼皮渐渐垂下,男人脸上的肌肉一条条地僵硬起来。

护士推走了女人,男人和两个亲戚跟了出去。

只过了一会儿,男人便被妻哥扯了回来。妻哥把男人按在床上,男人坐下,又站了起来,又坐下,一只手不停地捻着床头的被角。

“大哥,你说,淑珍这手术应该没事儿吧?”男人定定地瞅着妻哥,脸上的神情看上去像个无助的孩子。

“医生说了没事就应该没事儿的,放心吧!”妻哥安慰着男人。二十分钟后,男人又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被妻哥扯了回来。如此反复了五六次,终于,女人在大家的簇拥下被推了回来。

女人头上缠着雪白的纱布,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微微地闭着,像是睡着了。

手忙脚乱地安排好了女人,男人又出去了,回来时,手里拎了一包东西。一向都是三个馒头几片榨菜便打发了一顿饭的男人,这次破天荒地买回了一兜包子。男人不停地劝妻哥和妻妹多吃点儿,自己却只吃了两个,便端起了水杯。

那个傍晚,不知是忘了还是其他原因,男人没给家里打电话。

晚上,病房里的灯一直亮着。半夜,我起来去厕所,看到男人坐在妻子的床头,像尊雕塑般一动不动地瞅着女人的脸。

第二天上午,女人醒了,虽不能说话,却微笑着瞅着男人。男人高兴地搓着手,跑到楼下买了许多糖,送到了医生办公室,送到了护士台,还给了我和邻床的山西老太太每人一把。

女人看上去精神还不错,摘掉氧气罩的第一天,便又开始闹着回家。男人无奈,只得像哄孩子似的不停地给女人讲各种看来的、听来的新鲜事儿,打发时间。

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每天傍晚,男人又开始站到楼道的磁卡电话旁,喋喋不休地嘱咐起了儿子。

还是那么大的嗓门儿,还是那些琐碎的事儿,千篇一律的内容我都能背出来了。

一天晚上,我从水房出来,男人正站在电话旁边大声唠叨着:“牛一天喂两回就行,冬天又不干活儿,饿着点没事儿,猪你可得给我喂好了啊,养足了膘儿,年根儿能卖个好价钱。你妈恢复得挺好,医生说再巩固几天就能出院了……”

男人自顾自地说着,一边的我看得目瞪口呆。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电话机上,根本没插磁卡!

撂了电话,男人下意识地抬头,看到我脸上错愕的表情。

“嘘——”男人的食指放在嘴边,示意我别出声。

“大哥,这会儿不担心你家的猪和牛了?”我一脸疑惑地瞅着男人,小声问了一句。

“牛和猪早托俺妻哥卖掉凑手术费了!”男人低低地回答,随即冲我做了个鬼脸儿,用手指了指病房的门。

我恍然大悟。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女人”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吵着要回家,最大原因是是家里穷心疼钱。
B.“我”住进病房后不久,就了解了“对面那对夫妻”家里的基本情况,说明“我”是一个心思细密、爱管闲事的人。
C.小说层层铺叙故事,娓娓道来,结尾出人意料,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特别是在妻子进入手术时“男人”一系列动作的描绘,那种不安、紧张、担心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E.发生在夫妻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反映了人世间平凡、质朴又伟大的爱,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情感的赞颂。
【小题2】小说在刻画“男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真相”做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并说明用这个标题的效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关于2016年中国网络核心版权产业的行业规模调研出炉。网络视频行业规模已达521亿元,相比2006年的5.3亿,增长近百倍。同时,作为产业另一潜力支柱的数字音乐领域,近年来也获得了飞速发展。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数字音乐行业规模相较10年前已突破150亿,逐渐与国际接轨。

进入2017年,国家对网络版权产业的监管愈加收紧,在严惩盗版的同时,也为知识产权内容的健康成长给予了最好的激励。同样是经历了盗版阵痛后触底反弹的网络版权重要领域,数字音乐与网络视频的产业间距正在慢慢缩小,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网络视频所积累的经验也正是其最好的前行向导。
(摘编自搜狐网,2017年8月30日)
材料二:
今天,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被要求全部下线。版权主管部门的这一重拳出击,被业界看作网络音乐产业的重要转折。
一纸禁令并未对网络音乐平台造成冲击。几大在线音乐平台似乎早有准备,动作频频:宋柯、高晓松加盟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用户数量宣布破亿……而另一边,一些小众平台在版权禁令下,选择关闭音乐服务。国内知名音乐分享网站“音乐盛宴”已于27日正式关闭,距离2006年的创建,不过10年时间。
音乐人对网络传播始终又爱又恨。爱的是其传播效率远远超过之前的磁带或CD,往往一首歌在网络走红就能让音乐人名满天下;但是免费下载又让网络人气成为看上去很美的产业气泡,人气变现在免费下载时代几乎无解。正是这样的尴尬,让网络音乐走红的同时,也时常爆出被歌手抵制的新闻。
(摘编自《文汇报》,2015年7月31日)
材料三:
互联网数字音乐将销售渠道彻底改变。音乐产生之后,直接放到互联网音乐平台上,没有发行公司、没有音像市场,也可以说将其合二为一,将产业链缩短为更为简练有效的“内容+渠道”,但渠道已经从传统唱片公司手中转移到互联网音乐平台上。
移动互联网时代,发行能力渐转到了平台手中。速途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各类应用使用率中,音乐以77.2%排名第四。QQ音乐推出的付费数字音乐专辑之后,互联网音乐平台基本完全掌握了线上发行渠道,并且逐渐取代线下发行渠道。此时,帮助词、曲作者进行版权维护与收费的工作也转入到平台,QQ音乐为此甚至建立了专门的法务团队。
音乐产业链的重构将给音乐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但对音乐平台公司而言,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盈利问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移动音乐市场规模已达96.2亿元。但各互联网音乐平台中,实现盈利的只有QQ音乐,而且也是首次盈利。
目前各音乐平台的盈利点包括付费用户、数字唱片、版权转让费、维权收费、广告等。盈利点虽多,但金额却都有限,甚至难以覆盖昂贵的版权费用。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球娱乐和媒体产业年度报告》中断言,尽管音乐播放平台的发展十分迅猛,但仍然难以为音乐产业带来更多收入。而要解决平台盈利问题,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回归到音乐本身。
在互联网协作模式下,各种资源开放,技术升级,渠道易主,让音乐人摆脱了过去依赖唱片公司的模式,音乐创作、推广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音乐产业的产业链未来还会调整,正在探索的新商业模式也有待稳定,但无论如何,几年前濒临死亡的音乐产业,如今又迎来了曙光。
(摘编自《财经》,2017年第4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音乐与网络视频同属一个产业,但其规模比网络视频要小。
B.数字音乐在国家对网络版权产业的监管愈加收紧的情况下未受到冲击。
C.数字音乐的销售渠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转移到了互联网音乐平台上。
D.数字音乐要想盈利,在互联网协作模式下,回归到音乐本身无疑是最快捷的方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国家对网络版权产业的监管愈加收紧,就会严惩盗版,也为知识产权内容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B.数字音乐和网络视频在过去10年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行业规模增长近百倍。
C.互联网音乐平台将产业链变成简练有效的“内容﹢渠道”,意味着音乐产业的产业链调整已基本到位。
D.互联网音乐平台的盈利点虽多,但由于要支付昂贵的版权费用,故目前还没有实现盈利的平台。
E. 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被要求全部下线,可谓中国网络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网络传播可能成为音乐人实现“名利双收”目标的首选方式。
【小题3】在国家对网络版权产业的监管愈加收紧的情况下,未来的网络音乐产业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蔡东藩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忧患意识日深,因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忧患意识激荡,一心救亡图存。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结合自己的条件作出了选择。他决意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夙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选自来新夏《通俗史学家蔡东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蔡东藩(1877—1945),山阴县临浦(今萧山)人,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曾任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其《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内容之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演义”是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说。近代认为“演义”与“演绎”意义相近,演义故事是作者根据史实和一定逻辑性演绎出来的事件。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历史上众多惊天动地的事件,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历朝通俗演义》具有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正直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因而遭到军阀恐吓威胁。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文笔力求通俗,不作文字修饰。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以伪乱真,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脱离了历史正轨,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 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并作为历史小说范例,供后世取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相比之下应自感惭愧。
【小题2】蔡东藩所具备的“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差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特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B.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C.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D.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B.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C.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D.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B.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2015年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D.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宿构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