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索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 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多次写犟黄老问索画者“索画何用”,刻画了主人公为人正直的性格特点,为突出小说的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B.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能获得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
C.小说描述的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画技艺,也突出了犟黄老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的形象。
D.“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村妇的这句话让犟黄老“心中一沉”,这为下文写画作被卖掉埋下了伏笔。
【小题2】小说以“索画”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8 10:1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兵

范子平

①县城的摩的一般在县城或郊区跑,很少跑远。但刚下火车的这位老人要去二十多公里外的老鸦岗——那里是荒山野岭,不通公交车的。他硬刷刷的头发几乎全白,稀疏的长眉毛下一双三角眼目光浑浊,穿一身干干净净的旧褂子,步履有些蹒跚。我说:“您老这么大岁数了,咋不叫儿孙跟着?”他咧嘴苦笑道:“儿孙?我家四代单传,到我这辈儿就断了,没娶过媳妇,哪来儿孙?”我说:“那个荒岗啥也没有。”老人说:“我就到那里。”我有些奇怪,老人偶尔一瞥时眼光还很犀利,不像是说傻话。但生意上门只要给钱,管他干啥就跑呗。我就说:“大爷,现在派出所治安管理规定,出县城要登记身份证。”他抖抖瑟瑟从随身带的黑皮包里掏出个牛皮纸折的钱包,翻出身份证交给我。我一看名字叫丁根柱,住址是昌南县何寨乡丁屯村——恰巧我表叔家就是这个村的。我到治安亭登记过,将身份证还他说:“路不好走,可能会颠些,您老坐好。”老人垂下眼皮没接话。

②出县城走一段儿,就下大道上了曲折山路,不停地上下坡不说,路面还坑坑洼洼的,时不时摩的就跳起来。风渐渐大了,路边的小树折弯了腰,乌云不知何时扑到头顶,翻滚着涌向东北角,隐隐的雷声传来,乌云里一道道闪电。我说:“大爷,咱先回吧,没准儿会淋雨,山里遇雨危险。”老人看看天说:“能走还是走吧,我买了回程的票,恐怕一等就耽误车了。”

③其实回也来不及了,夏天的雨说到就到,大雨珠子猛砸下来,天地间哗哗一片响,密密的雨帘顿时淹没万物,路上立即就是无数条溪流。漫山遍野间,没地方遮雨,只好任凭风雨肆虐。雨小水浅时继续前行,雨住时才赶到老鸦岗。这是一片荒丘,四处疯长着丛树野草,老人眼睛看我。我说:“这里就是,前边好像叫岗头。”老人说:“就是这里了。”他抹了一下脸,脱下布衫拧水。我目光一扫就被牢牢吸引过去:他从臂膀到腰窝,伤痕累累,没有一块好的肌肤,左肩与腰间都是蜈蚣一般狰狞的手术印记,右肩有凹进去的伤痕,胸肋间到处是弹片伤,像一处处蝴蝶。看我呆呆注视的样子,老人慢声细语地说:“狗日的小鬼子给我留下的记号。”

④老人眯起眼仰望苍穹好一会儿,才把湿透的布衫重新穿好,认真扣好每一个扣子,拽拽衣角,慢慢走到废墟的中心,面对北方肃穆地站立,向着荒野大声呼唤道:“团长、营长、连长、满仓、铁蛋、郝勇、水根……我来晚了,对不起你们,早就说来祭奠,一直到今天,我很快就跟你们见面了。”他从黑皮包里掏出了一瓶酒和一个酒杯,将酒倒进杯子,双手高擎起来洒在地上,连洒九杯,然后深深地鞠躬。老人又朝着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洒酒鞠躬,他泪水如注哽咽着喊:“大头、家乐、小米、二套、小山、团副、参谋长……牺牲的战友,咱血战的地方多,兄弟我难以一一跑到,这里给你们敬酒了!”声音苍凉,在旷野里回荡,我的心被震撼了。

⑤ 送老人回到火车站,老人给我五十块钱车费,我摆摆手不要,老人硬给我塞进兜里,说:“让你淋了雨,感谢感谢。”我忍住泪水说:“您一直就在丁屯村老家?”老人说:“是哩,能活到现在,知足了。”趁老人不注意,我将身上仅有的一百元大票,偷偷塞进老人的黑包里。然而,这能表达对抗战老兵的敬意吗?

⑥第二天,我专门到图书馆查县志,果然有记载:“1943年4月11日,为配合29师守许昌,我20师攻敌松井大队不克,敌木村联队急速赶来意图聚歼20师。20师316团奉命于老鸦岗阻击日军,掩护师主力转移。敌在迫击炮掩护下冲入我阵地20余次,皆被316团以刺刀、手榴弹反击逐出。316团死伤惨重,13日晚奉命分路突围。三营八连副队长丁根柱率该营残部仅50余人从老鸦岗西突出重围救援战友,血战至夜半,伤亡殆尽。战后群众掩埋我军尸体,死人堆里仅刨出二人尚有气息,皆重伤昏迷……”

⑦过去了好些天,我心事沉沉,一直想着此事,但能做些什么呢?给表叔打电话过去,他说他们村确实有个叫丁根柱的抗战老兵,孑然一身过日子,昨天刚去世。于是我一连几天做梦,都是枪林弹雨的厮杀……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老人刚下火车就要去荒山野岭的老鸦岗,一开篇就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老人的好奇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善于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眼光“犀利”,表现出老人身份不同寻常;“慢慢走到废墟中心”,突出老人身体衰弱。
C.小说尾段以“我”一连几天梦到枪林弹雨的厮杀作结,强化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等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
D.小说中的“我”既见证了老兵祭奠战友的经过,也从侧面丰富了老人坚毅的形象,起到了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作用。
【小题2】文中多次写到风雨,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干净

刘建超

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冒着雨钻进越野吉普车,嘴里还嘟囔着,可惜了那一池子热水了,没有泡成澡。

司机小马脚下一踩油门,汽车闪电般钻进夜雨中。

突如其来的暴雨,恶魔般地袭击了这座城市。布置完防涝应急预案后,欧阳回到家。媳妇刚给放好了一池子洗澡水。市办来电话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有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欧阳匆匆换了件衣服,到大名村还得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驶,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

欧阳说,小马,你的老家不就是大名村的吗?你说说情况。

小马说,大名村有五百多户人家,沿着大名山散住着,蜿蜒有十多里长。居民住的房屋大都是土木结构的,好多年没遇到过这么大的雨了。

欧阳说,我们把抢险指挥部设在小马家里。关秘书,通知相关人员立即赶往大名村。

车在山路上颠簸,欧阳把手伸在脖子后摩挲,自言自语地说,真该泡一泡了。

欧阳打小就爱泡澡。小时候爱哭闹,哭起来就没个完,只要把他往热水盆子里一泡,立马就安生了,眼角还挂着泪珠,脸上已经笑成一朵花。上大学以后,欧阳一直就是学霸。但他课余不会天天捧书本钻图书馆,更多的时候是去泡洗澡堂子。按欧阳的说法,只要泡进热水池子,立刻激活了脑细胞,所学所用那叫一个清楚。同一宿舍的几个兄弟,每到快考试时就陪着欧阳一起去泡澡。欧阳就在热雾氤氲中,说重点,押大题,都是八九不离十。

研究生毕业后,欧阳被分配到老街建设局,三五年的摔打,就当上了局长。老街城区改造,建设局成了最忙碌的单位。不管工作到多晚,欧阳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泡池子。

一位开发商为了揽下老街的项目,趁着欧阳去省里开会,给欧阳家里安装了一个浴盆。浴盆是进口的,可以恒温加热,还带有气泡冲浪按摩功能。欧阳回到家一看,就冲着媳妇发火了,媳妇委屈地说,他们说是你订购的,我哪懂这些呀。

第二天,欧阳邀请开发商去了老街养老院,举行了一个企业捐赠仪式,那只多功能浴盆就捐赠给了养老院。

欧阳当上市长第二年的秋天,就让妻子把她的舅舅请到家里来住。妻子纳闷儿,说,你成天忙得脚不沾地,三亲六故来家里你都顾不上一起吃顿饭,咋想起来把老舅接来了?

欧阳说,老舅也长时间没有见过面了,想了,来聊聊。

老舅背着家乡的土特产,到了欧阳家。

欧阳让妻子好吃好喝地款待老舅,他下了班就带老舅去泡澡。泡透了,欧阳就仔细地为老舅搓澡。一连泡了七天,老舅受不了了,对欧阳说,大外甥,你就别泡你老舅了。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我不该打着你的旗号给儿子大办婚事,借机收礼。我回去就把收的礼钱如数退还,中了吧?

欧阳笑呵呵地说,老舅啊,没事多泡泡澡,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你老人家健健康康的,我们才能全身心地做好工作啊。

越野吉普车在小马家门口停住,欧阳下了车,同等在门口的乡长、村主任一起到村民家中看望,了解情况。欧阳一身雨水一身泥地回到小马家里,已经是夜半时分。吃着泡面、榨菜,欧阳靠着墙睡着了。

小马对父母说,把盛粮食用的空水缸挪进里屋,烧几锅开水,让欧阳市长泡泡澡。几个人把大水缸挪进屋里,开始烧水。水烧好了,水缸里冒着热气。

村主任急匆匆跑进屋,大声喊着说,东山坡出现了险情,有两家的老人怎么也不肯离开老房子!

欧阳一激灵站立起来,挥着手说,走!一行人急匆匆隐入雨幕中。

小马出门前,对父亲说,温着水呀,等我们回来。

欧阳没能再回来。他们把几个老人强行背出老屋,山体滑坡泥石流就下来了,紧急关头,欧阳把背着老人的村主任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泥沙石掩埋了。

寻找欧阳市长,在淤积的沙土石里挖了三天,依然找不到。

欧阳的妻子看到大家疲惫的身子,看到大家肿胀的双脚、满手的血泡,哭着阻止大家继续寻找,就让欧阳安息在这里吧。

小马哭着,继续用手刨着,说,市长还没有洗澡,还没有洗澡哇。

欧阳的妻子握着小马的手说,孩子,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

后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了松树,郁郁葱葱的,几年之后便长成了一片松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先后两次写欧阳因突遇险情而“没有泡成澡”,情节节点设置巧妙,既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又凸显了主人公行事果断的特点。
B.小说在人物设置上别具匠心。小马、市长妻子作为线索人物贯穿作品始终,着墨不多却形象丰满,用对比凸显了欧阳的高大形象。
C.小说运用了插叙手法,追溯了欧阳爱泡澡的渊源,并通过捐澡盆和“泡”老舅两件事,生动地展现了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品格。
D.小说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的松树几年后郁郁葱葱长成松林结束,颇有象征意味,寄托了人们对欧阳的景仰、怀念之情。
【小题2】小说为什么多次写到“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欧阳的妻子对小马说:“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小题1】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作家需要对此进行必要的整合和转化,并且运用于创作中。
B.“去资源化”是指作家对资源不做任何整合和转化,认为作品只要批判和暴露即为深刻。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也缺失了塑造人灵魂的正面精神价值。
D.作品中如果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就表明作家缺少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需要被作家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体现与否。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创作震撼人心的作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打开APP,你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解锁一辆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以极低的费用,轻松的骑到目的地。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旺盛的用户需求促使资本与市场活跃起来。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大幅上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千万用户规模,今年以来,共享单车平台已经从最初的17家迅速扩大到27家。
电商网站的发展脉络为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共享单车未来将不再是单纯的运营商,而是一个个数据收集中心。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在服务当中又将会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有待梳理和建构,这注定了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电商的发展为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共享单车或许能够找到真正落地的机会。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共享单车未曾尝试的新未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到担忧,还有29.3%的市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此外,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限社会资源”,20.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14.7%的市民认为“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另有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从总体上看,市民对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捷、环保的特性基本认同,但也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表示了担忧。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对共享单车的认知与其使用呈现“倒挂”趋势。年轻人对共享单车的积极评价不如老年市民,中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岁以上人群为39.3%,30岁以下仅为21.6%。
这也反映出年轻人更关注共享单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中老年人更关注由共享单车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三:
2015—2019中国单车租赁用户规模及预测

注:左侧纵轴表示用户规模,右侧纵轴表示增长率,“E”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自行车租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材料四:
从7月10日杭州率先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开始,两个月之间,上海、深圳、北京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随着2016与2017年之交共享单车风口骤起,共享单车教量激增,北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60万辆共享单车。
可是并非所有入局者都会享受市场红利,3Vbike的沉船案例,也再次证明了共享单车市场并不是谁都能玩转的。至于快速“沉船”的原因,3Vbike的负责人表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运营中出现了共享单车大量被盗的问题。投入的1000多辆车中,现在我们只找回了几十辆,接近100%的单车消失。车辆丢失的原因,一是用户素质比较低;二是防盗措施方面,考虑到成本问题,没有用智能锁和GPS定位。
(摘编自新浪财经领道《多地对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按下暂停键》)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这意味着它的盈利模式必将重新梳理和建构。
B.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和中老年市民相比,年轻人对共享单车有着更积极的评价。
C.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单车租赁市场用户规模预计2019年将继续增长,超过千万,但用户增长速度将减缓。
D.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到2016年,中国单车租货市场用户增长率最高,新增用户人数也最多。
E. 资本疯狂追逐市场热点,共享单车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12城市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已经给市场敲响警钟。
【小题3】如何让“共享单车”获得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十倍。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将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扬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扬扬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加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于在夜里被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小题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题2】欧·亨利小说的特点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这篇小说的“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
【小题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小题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