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习知水利,巧思绝人﹣﹣郭守敬

郭守敬出身书香门第,父早逝,祖父郭荣,精通数学、天文、水利等多种在13世纪尚属先进的自然科学。郭守敬出身于书香门第。在郭荣的影响与教育下,郭守敬自幼勤奋好学。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制作仪器。把书上学来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十五六岁时,他就根据得到的份“璇玑图“,扎制了“竹浑天仪“,用以观察星空,并且将观测所得绘成图,记在纸上。

为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祖父又将郭守敬送到自己的好友刘秉忠门下深造。刘秉忠学识渊博,精通《易经》,深谙天文、算术、律历等各种知识。从此,郭守敬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学习生涯,他聆听当代大儒教诲,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方面科学知识。

郭守敬非常重视学以致用。他认为,学来的知识不应用,束之高阁,不仅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空泛谈论的学风。当时邢州城北的河流,泥沙漫流,淤塞河道,淹没了河中石桥,行路人只能涉水而过。郭守敬认真考察现场,审度地形地貌,查看水流方向,进行精确计算,指明方位,挖出了完好的小石桥。他又命人疏浚河道,便利了交通,使周围几百亩农田得到灌溉,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恢复。这一工程,只征调了400名民工,利用冬季农闲的40天就完成了。省时省工又效益显著,郭守敬一时名声大震,这一年他年仅20岁。

1262年,忽必烈继汗位,郭守敬经推荐,得到召见。郭守敬根据多年的治水经验,召陈水利“六事”,深受忽必烈赞赏,被提拔“提举诸路河渠”,负责全国佛道的梳理修复工作。他提出并主持引燕京西北玉泉山下迸涌出来的泉水入京,是其为北京水利所建第一功,也是历史上大规模开发玉泉水利的最早记录。从元代到解放初期,玉泉之水一直是北京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

1264年,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在北京展开。为了恢复漕运和打通建筑材料的水上运输,郭守敬又提出和实施了永定河济运工程。他总结金朝引水失败的教训,在金口至北京段开一条宽大且深的溢洪道,解决了洪水泛滥问题,永定河这一典型多泥沙的大河害,被合理开发运用,这在永定河历史上是空前的。

1272年,忽必烈定都北京。为解决城内用水、用粮难题,忽必烈起用年过花甲的郭守敬。

郭守敬已在北京生活30年。30年来,在编制新历,主持太史院工作期间,公务再忙他也没有忽视对大都及附近地区的地理、水文情况的勘察和关注。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次实地勘测,他提出了一个周密的规划,沿北山白浮泉水西流,再掉头南流,经昆明湖而会高粱河,流入积水潭,再引水西流,和并入运粮河道,东流入通州,形成新的运输网络,使南来的粮船直抵都城。1293年8月,工程全线竣工。据史料记载:“工既成,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乃赐名通惠”。通惠河修成后,不仅解决了漕运问题,而且扩大了都城水源,增强了南北物资交流,对当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通惠河自竣工通船,为北京服务了600多年。

郭守敬不仅在水利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华,而且在天文、历法等领域亦有着突出的贡献。元朝初年,沿用的金朝《大明历》误差较长,往往有“前日中秋节,今宵月方圆”的现象息,郭守敬受命负责改革《大明历》的编纂。他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为此,郭守敬研制出简仪、候极仪和央仪等18种仪表。其中简易仪比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同类仪器早300多年。1281年新历里《授时历》颁布实施,以365.2425天为一年,较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与国际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周期相同,但《格里历》晚了301年。

(作者:元夕。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郭守敬,河北邢台人,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专家。他一生科技成就有二十几项遥遥领先世界水平,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天文学组织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和太空中编号为2012号的小行星分别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

(郭守敬纪念馆)

②郭守敬的正确指导思想,是治水成功的前提条件。郭守敬在治水过程中,始终贯彻灌溉、防洪、漕运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赵建坤、孟朋文《浅谈郭守敬治水成就及成功经验)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郭守敬在祖父影响下,自幼勤奋好学,喜欢观察自然现象,制作仪器,这说明深厚的家学渊源对优秀科学家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B.郭守敬早年向大师系统学习其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为他后来取得多方面的科学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C.郭守敬在科学研究中既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又注意总结前人的失败教训,二者结合,使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D.郭守敬从事科学研究,注意抓关键环节,重视实地勘测、调查研究、周密规划,他的每一项成就后面几乎都有他积极实践探索的影子。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郭守敬从小就表现出了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天赋和才能,但直到遇到刘秉忠,在他的教育和启发下,其兴趣才能才得到了完全发挥。
B.郭守敬年轻时即因水利事业而成名,为了北京的水利,他历经30余年,先后成功主持三大工程,为北京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C.郭守敬深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他一生的科学成就都与此相关,因此,没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要想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
D.郭守敬一生取得了多方面的科学成就不少成就,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影响深远,有的直至现代,这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受到后世尊敬。
E. 郭守敬虽然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他那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一生热爱的是水利事业,因此成就远大于天文、历法方面。
【小题3】作为一位成绩卓著的科学家,郭守敬注意学以致用。请结合材料,就系统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关系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6 06:17: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因为那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于是,自然也就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不是对倾听的热爱。
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有恭敬、顺从的意思。事实上,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它也仍旧难以抵达我们的心灵。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焉。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不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呢?
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必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就因为这距离的存在,招惹得那惯用眼睛的西方人只好借助亲吻和拥抱来弥合彼此身体之间的隔阂。中国人既不喜欢亲吻,亦不喜欢拥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身体之间本来就没有隔阂。要知道,听觉取消距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达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可见,亲吻和拥抱所象征的不能说不是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拒绝亲吻和拥抱却也并非是在刻意传达着某种冷漠。
我们的误解源于我们的无知,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毕竟,听觉的谦逊与专注造就了我们高度敏感的心性,而视觉在本质上又是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的,因此,注定我们不好意思将这种目光直对他人的眼睛或面孔。我们与生俱来的腼腆以及含蓄,实际上恰是同我们的这种视听习惯息息相关。所谓的羞感,也只能在这种倾听的过程中得以生成。我们倾听着,我们羞涩着,这羞涩更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是来自于它对耳朵的倚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西方以用眼睛直视对方的眼睛为尊重对方的表示,而我们中华民族则讲求洗耳恭听。
B.国人长于倾听的习惯本无可非议,如果拿他人的礼仪来挑剔我们的礼仪,会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
C.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含有恭敬、顺从的意思,西方的谈话礼仪忽视了“听”的重要性,可见其偏离了对“听”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D.虽然亲吻和拥抱能够象征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感受彼此身体的友爱和温暖的关键是彼此身体之间的无隔阂。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视觉在本质上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所以要想深刻领会对方言语的真谛,我们便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
B.腼腆以及含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与我们的视听习惯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C.在双方面对面交流时,取消距离的听觉似乎比视觉优势更明显,声音可以触动听者的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
D.在话语交流过程当中,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眼睛,因为专注的眼神可能会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听贾宝玉说话时,不会一直目不斜视地盯着他的眼睛,因为低头旁顾的娇羞更能表达出旷世的深情。
B.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描绘的正是一种倾听离别话语时的缱绻和羞涩。
C.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来自对耳朵的倚重,倾听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性,它使我们的羞感得以形成。
D.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国人崇尚“宁静致远”,信奉“沉默是金”,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杀 棋

王建华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清。老头儿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岀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岀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儿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四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犄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8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试简要分析下面的两句话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状态。
(1)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
(2)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
【小题2】请简要概括文中“老头儿”的形象特点。
【小题3】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小题4】试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牛的写意
李汉荣
(1)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
(2)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3)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4)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5)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因它而发起的战争,神情有些惶恐和歉疚。当夕阳“咣当”一声从牛角上坠落,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光。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中。
(6)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奸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
(7)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8)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
(9)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
【小题1】本文题目为“牛的写意”,作者写了牛的哪些方面?塑造了牛怎样的形象?
【小题2】文章第五段中作者描写“爱的争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请赏析“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这句话。
【小题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的理解。

同类题5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伟大的小孩子西帕

李娟

①“还在吉尔阿特的时候,有一次看到卡西准备用洗衣粉来洗头发,我大惊,大喊道:“啊不可以!”连忙拿出自己的洗发水给她用。结果这家伙一下子就给我全部用完了。卡西用完洗发水开始清头发时,直接把顶着泡沫的脑袋插进浅浅的小半盆清水中晃荡两下就捞出来,然后用毛巾用力擦干。
②卡西帕洗衣服的情景也很恐怖,她把肮脏得快要板结的裤子和内衣被罩泡在一起洗。打上羊油肥皂揉啊揉啊的,揉出来的黑水又黏又稠,泥浆似的。洗完了也不清洗,直接从泥浆水中捞出来拧一拧就晾起来了。不过有一次我总算看到她清洗了一遍。但清洗过的水也同样的黑乎乎,黏答答的。
③卡西十五岁,还是个孩子啊,这样马马虎虎、百事不晓地打发着自己的生活,扎克拜妈妈为什么不教她呢?我看妈妈洗衣服的情形就地道多了。就像卡西做的饭,无论再难吃扎克拜妈妈也从不加以指责。似乎不忍打击她的积极性,要等她自己先将“做饭”一事纳入生活中理所当然的轨道,然后再等待她自个儿慢慢去发现技术上的问题。反正妈妈最善于等待了。
④因为卡西不可能一辈子做饭都那德性的,毕竟她也在不断地接触做饭这种事情的“真实内容”——她会在亲戚家做客,到了繁华地方她也会上小馆子……总之,总有一天她会发现好吃的饭与不好吃的饭之间的区别,她会疑惑。像她这么骄傲自信的人,总会想法子改进的。她正在不停地长大。
⑤生命自己会寻找出路。哪怕是明知是弯路也得放手让她自己去走一走啊。因为只有在无际的弯路中,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不近地靠近世界的种种真实之处。才会有强大生活的强大根基。而那些一开始就直接获取别人的经验而稳妥前行的人,那些起点高,成就早的人,其实,他们所背负的生命中“茫然”的那一部分,也是巨大沉重的
⑥妈妈有一天串了门子回家,带回来一小瓶娃哈哈,斯马胡力兄妹俩喜滋滋地喝着,你一口我一口。有时斯马胡力多喝了一口,卡西会大闹。我说:“那是小小的小孩子才喝的东西嘛!”斯马胡力有些不好意思了,卡西却边喝边可爱地说:“我就是小孩子嘛!”我一想也是啊,卡西才十五岁嘛。那瓶娃哈哈喝完很久了,卡西还在津津有味地啜着空瓶子。第二天从角落里拾起来又啜了一会。似乎里面还有香甜的空气。
⑦小孩子卡西啊……
⑧六月一号那天,我对卡西说,今天是儿童节。卡西听了立刻从花毡上跳起来:“啊,我的节日!我的节日!”然后哀叹不已,离开学校的孩子永远也没有儿童节了。
⑨卡西一方面四平八稳地过着她牧羊女生活,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美妙而奢侈的梦想。她常常说自己以后还是会继续上学的。她打算今年九月份去阿勒泰上卫校,学护理专业,以后想当护士。她似乎为此非常地期待。她说,当了护士以后,家里人就都不会生病了,邻居也不会生病了,大家哪里不舒服就赶紧去找她。说完喜滋滋地抹了一把鼻涕,随手蹭到裤腿上。这情形不由得令人非常忧虑。
⑩又因为九月份的这个打算,她急于学汉语,总是坚持用汉语和我对话,整天搞得人云里雾里。妈妈总是为这个无情地嘲笑着卡西,她惟肖惟妙地模仿卡西说话:“李娟!你!大的石头!我的哥哥!多得很!那边那边!”意思就是:她的哥哥海拉提家驻扎的地方有许多漂亮的大石头,约我一同去看。本来并不是很好笑的,毕竟人家说得那么的辛苦。可是被妈妈一学,就再也没有那么可乐的事了。卡西为此非常气愤。但每每气愤完之后,再回想一会儿,也会扑哧一笑。
⑪卡西真的很想当学生啊,为此她最喜欢背我的书包,到哪儿都背着不放,放羊时也背,揉面时也背,到邻居家做客时也背。
⑫总之,卡西帕这个远远还没长大的,还带着野蛮精神和混沌面目的小姑娘啊,一想到不久后也许会俨然成为阿娜儿罕的模样,整洁又矜持,说话含蓄而有分寸……便深为可惜。
⑬对了,后来在杰勒苏的集市上,我出于特殊目的请卡西和斯马胡力吃了一次饭馆里的拌面。果然我达到了目的,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卡西都一直很郁闷,开始对自己有所怀疑了:为什么她们拉的面细,而自己拉的面粗?……我窃喜。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的面最规范最合理,觉得全世界所有的面都应该拉得和她一样粗。

(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小题2】第⑤段画线句作者说的这句话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
【小题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中“伟大”一词的含义。
【小题4】依据文本,请预测下,卡西帕最终能实现她的梦想吗?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