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手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湖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坡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洲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给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样鲜明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概括侯六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6 09:0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跌变,近至20世纪中国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画也不例外。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中国画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逻辑,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中国画创新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使用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
真正意义上的求“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并将其化为己有。这都要求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木观而不随波逐流。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张大千的“波彩”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审美,又有立足中国画传统的核心要义进行的创新转化,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守”与“変”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刚健、醇雅”的精神追求,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范。中国画的“守”与“变”,保持着中国画特有的轨迹、精神和面貌,也包含着对当代审美的追求,指导着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洪潮《中国画的“守”与“变”》,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指中国画要守住文化和精神传统,这对提升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B.在“守”与“变”原则的指导下,中国画要融合传统文化基因和时代审美的追求。
C.“变”主要指中国绘画要融入时代内容,借鉴外来艺术,进而进行艺术创新转化。
D.中国画自身的发展逻辑是指在笔墨法度中彰显特定审美意蕴,笔墨法度是核心内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守”与“变”,文章阐发了内涵,提出了做法,探索了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道路。
B.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国画的“守”,论述第二个方面时用反例证明了形式的创新要不得。
C.文章论证求“变”时,先阐明了“变”的两层含义,然后论述了两者的关系,再加以举例论证。
D.第二段用南宋的山水画的例子,证明了中国画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可“为祖国山河立传”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属于中国画创作者要深刻领悟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也应该继承。
B.因为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的审美意境,“写意”成了中国画最高的成就。
C.新时代中国画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变”,中国画的发展应该走林风眠、张大千的路子。
D.中国画家只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就能展现中国画新时代的审美风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身许国 叩开地球之门

孟海鹰

黄大年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09年,黄大年从英国剑桥返回祖国,被选为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7年间,黄大年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以拼命三郎精神叩开“地球之门”,抢占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

积劳成疾,天不假年,2017年1月8日,黄大年病逝于长春。他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壮丽华章。

7年前的平安夜,黄大年坚定地登上回国航班。

身后,是在剑桥大学旁的花园别墅;是弃在停车场的豪车和满满两仓库药品;是学医的妻子放声痛哭,忍痛关闭的两个私人诊所……

心中,是这个从大山中走出的孩子从不曾忘却的赤子情怀。

黄大年1958年出生在广西南宁一个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的家庭。恢复高考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

2009年4月,当接到吉林大学传来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后,黄大年表示马上回国。他觉得,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在硕果累累的时候回来更有价值。此时,黄大年已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回国后第六天,黄大年与吉大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开启了“拼命黄郎”工作模式。

7年来,黄大年仿佛铸剑者,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的目标——向深地深空深海进军铺路筑桥、锻造利器。

“通俗地讲,就是要透视地球,给地球做CT。军用、民用都有大用场。”黄大年的助手于平教授说,比如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深层次机理,必须向地球深部进军,了解地球深部地质构造。

作为地球深部探测计划的重要部分,探测技术装备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回国后,黄大年成为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数年间,国家为此投入4.3亿,召集了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黄大年率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

2011年,黄大年负责组织高科技联合攻关团队,承接科技部“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也首次攻克瓶颈,突破国外封锁。

黄大年回国前,我国对于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研究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黄大年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除了加班,他平均每年还要出差130多天,而且乘坐的大都是午夜航班,只为节省时间多工作。

2015年,爱人生病入院,黄大年半夜飞回长春,他先回家给老伴煮了面条送过来,然后就拿起笔记本电脑蜷缩在陪护椅上开始工作。

“黄老师出差时,经常中午把电话调成免提,在办公室为学生远程讲课。他常说,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坐火车坐飞机,不是改PPT就是看资料,什么事都要做到极致。入住酒店后第一件事从来都是工作。”学生们回忆说。

2016年12月14日,是黄大年胆管癌手术的日期。“12日晚上8点多,黄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汇报一个项目。谈了两个多小时,他仔细告诉我以后应该怎么做。”“第二天术前检查,他又让我陪他,因为昨天的任务没有说完。”“手术前一天,老师手肿得厉害,但他仍和平常一样,掏出笔记本,又详细交待了昨天的规划。”学生王泰涵说。

“人生的战场无所不在。”手术前夜黄大年发朋友圈感慨。2016年的平安夜,病体难支的黄大年是在病房度过的。2017年1月4日,黄大年陷入深度昏迷,直至8日离世。

(摘编自2017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入党志愿书》)

②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同时也是目光高远的教育家,培养学生是为了学科发展的未来、人才建设的未来、国家战略的未来。为此他担任了“李四光实验班”的班主任。

(李己平《纯粹的人 黄大年》)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大年出生在广西省南宁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良好品格的形成和科研成就的取得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B.黄大年工作繁忙,可即使在病重的情况下,他仍坚持指导学生学习,说明他对这些学生的未来寄予了厚望。
C.在黄大年看来,重视教育就是赢得未来,因此在进行多项科研的同时,他担任了“李四光实验班”班主任。
D.黄大年在手术前夜发朋友圈说“人生的战场无所不在”,这表明他不惧人生的各种挑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大年曾任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高级研究员12年,是享誉世界的航天物理科学家,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B.黄大年作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铺路筑桥,锻造利器,向深地深空深海进军。
C.黄大年承接科技部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在超高精密机械、电子技术、纳米等多项关键技术上攻克瓶颈,突破封锁。
D.黄大年在航空重力测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缩短了和世界的距离,在算法上达到国际水平。
【小题3】黄大年在七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概括其主要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试论莫泊桑小说的戏剧性

张介明

脱胎于神话和史诗的西方小说,从来就与戏剧有着天然联系。叶芝曾说:“一切艺术分析到最后显然都是戏剧。”我们从莫泊桑的小说中的戏剧性就可以看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审美理想在叙事方式上的反映。

莫泊桑小说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他的小说的结构上,莫泊桑小说一开始往往有一个戏剧式的序幕作为引子。《羊脂球》的“接连好几天,溃退下来的军队零零落落穿城而过”,《米隆老爹》中男主人公因眼前的葡萄藤触景生情,想起了十几年前被敌人枪杀的米隆老爹......都是引子类的开场白。紧接着引子的则是“戏”的开端,旨在介绍人物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阶层,为随后切入正题做准备。如《羊脂球》就是一幅普军进城前夕法军溃败的典型背景,整个城市到处弥漫硝烟和恐怖。戏剧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一辆马车十个人,其中诸如绅士、商人、民主党人、修女、贵夫人这样的上流社会的精英,和来自社会底层的妓女羊脂球在车至多特镇发生了冲突,前者为了自身利益纷纷劝说羊脂球对普军军官的非礼要求就范,他们的自私虚伪暴露无遗,而与此同时,羊脂球的善良、沉着、自尊和爱国精神也在比较中凸现。

这种矛盾冲突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结”:“指故事开头至情势转入顺境(或逆境)之前最后一景之间的部分“。而接下去就是“指转变的开头至剧尾的部分”的“解”。限于篇幅,莫泊桑的小说中的“解”都迅速而又简短。《羊脂球》中以“笨重的车晃动起来,旅行又开始了”一句话,把前夜以大量笔墨描写的那些人费尽心机、赤裸裸的劝说与含蓄的“滑稽剧”的表演都迅速地了结了,最值得称道的是,莫泊桑小说经常安排一个戏剧式的余音。《羊脂球》最后一幕是重新上路后那些变了嘴脸的正人君子自顾自地大嚼大喝,全然不顾挨着饿的、并因违心而哭的羊脂球,所形成的对比使小说含义深化。

这种在有限的篇幅内情节紧凑,张力突出的结构特点,就是所谓的戏剧结构。实际上小说开始时就故事的本身来说已经临近高潮,到达高潮后又迅速地结束,这种戏剧式结构是小说高效运作的方式之一。

莫泊桑小说戏剧性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场景、情节之中,我们知道,尽管十七世纪法国的布瓦诺所提倡的戏剧“三一律”法则,因其束缚剧作家的手脚,从面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诟病。但对有赖于舞台表演的戏剧来说,“三一律”还是包含着较多的合理性。而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也在高度凝练中契合了戏剧的集中要求。莫泊桑的小说一般人物不多,且由一个主要任务按单一的情节发展反映一个主题。除了《一生》《俊友》等长篇小说外,他中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一露面性格就基本成型。他无意在情节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如阿契尔所说,小说家放弃“用增长或者衰退的方式来描绘渐变的方便,那么他就是放弃了他天生的权利,而去侵占了剧作家的领域”。显然,莫泊桑在小说中不着意渲染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借用戏剧的手法。爱·缪尔曾说:“戏剧性小说中,场景之所以孤立的原因是极为明显的,只有在一个完全闭锁的舞台上,它所描绘的冲突才能必然地发生,发展和终结。”著名的《羊脂球》堪称其小说中场景集中的典型。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而又处境迥然有别的十个人,要不是战乱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即使在战乱期间,倘若不设置一个逃难的情节也很难呆在一起。从取材角度讲,一辆马车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纷繁复杂的社会的一个切片;从场景安排上讲,一辆四匹马拉的驿车,就是一个小舞台。这种巧妙的构思委实达到了戏剧浓缩、集中的舞台效果。

莫泊桑小说的戏剧性还显示在对行动、突变、巧合等戏剧手法的运用上,我们不清楚莫泊桑是否研究过戏剧,但他与友人合作导演过三幕风俗剧,至少说明他对戏剧并不陌生。而戏剧中的突变、巧合得以构成,本质上是与符合人物性格的行动分不开的。

至于“巧合”,本来似乎是戏剧的专利,因为它是创造戏剧性的重要手段。如《十日谈》中费得里哥的故事。自己心仪已久的女人一朝来访,费得里哥自然受宠若惊,唯恐招待不周,但苦于家徒四壁,只能忍痛把自己心爱的山鹰杀了招待对方;殊不知对方就是为了找寻山鹰而来,所以当费得里哥把煮熟的山鹰端上来时,人物的情感陡增波澜,这正是所谓的戏剧性效果。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中的梳子和表带都与山鹰同义,莫泊桑《项链》中的项链也有类似的意味。所不同的是前面两例都是所谓“反巧合”,即巧合的巧合,人为的痕迹很明显,而莫泊桑所用的则是自然的巧合。

莫泊桑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文学样式从来就是相互影响的,用叙述作为自己表达的主要方式的小说,在近代的影响超过了所有的文体,实在是广收博纳,尤其是“吸收、汲取了戏剧的养料之后的结果。”

【小题1】这篇社科论文的三个关键词应该是:莫泊桑、  。
【小题2】第(1)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概括莫泊桑小说戏剧性的具体表现。
(1)
(2)
(3)
【小题4】对第(5)段内容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三一律”法则一直受到人们诟病,但在戏剧方面完全没有束缚作家的手脚。
B.莫泊桑“放弃了作为小说家的权利”,因为他无意在情节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
C.引用爱·缪尔的话意在表明场景的孤立与集中有利于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矛盾冲突。
D.《羊脂球》中设置的马车构思巧妙,既能使故事的场景集中,也有利于情节单一。
【小题5】根据文中信息,对小说《羊脂球》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军溃败,整个城市到处弥漫硝烟和恐怖。
B.上层精英对待羊脂球前后态度的不同使得人物性格不断成长并更加丰满。
C.上层精英的自私虚伪与身为妓女的羊脂球的善构成对比,让主题更鲜明。
D.作者让各个阶层的人物在逃难中挤在同一辆马车上,应属于自然的巧合。
【小题6】结合《项链》的内容,为第(6)段划线句补写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