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

(摘编自《华为手机牵手围甲背后: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新华网2018年12月17日)

材料三:

《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分析认为,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呈增长趋势。2015年至2018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游戏市场。

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近年来,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网络视频的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1.7亿,虽然音乐的付费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与之前相比,付费订阅数字专辑已经成为在线音乐企业的收入之一。

不过,虽然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音乐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差距。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候钧认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皆走在国际前列,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十分有限。候钧说:“这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

(摘编自李佳霖《国际文化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成主流》,中国文化报2018年12月1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
B.七夕多被年轻一代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是传统节日适应时代创新性发展的产物,不需要太过担忧。
C.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碰撞,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围棋文化发展因此会走得更高更远。
D.中国的音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原因在于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小题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是七夕在历史变迁中“活”的表现。
B.华为手机牵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赋予了自身更多品牌内涵,使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
C.材料中《报告》对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偏好进行了概括分析,指出游戏市场增长速度最快。
D.侯钧认为中国音乐产业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影响了中国音乐产业的海外市场份额。
【小题3】在打造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应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09:29: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B.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B.“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C.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梦麟,字文子,西鲁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宪德子。乾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十五年,迁侍讲学士,再迁祭酒,提督河南学政。十六年,授内阁学士。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疏言:“商城界江、楚,峻岭深岩,易藏奸宄,请增兵巡察。”下河南巡抚议,移驻守备,增兵百。十八年,署户部侍郎,充江南乡试考官,即命提督江苏学政。二十年,授工部侍郎,代还,调署兵部,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一年,命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大臣在军机处,资望少浅者曰“学习行走”,自梦麟始。

是岁,河决孙家集。二十二年,河道总督白锺山奏请开荆山桥河,命梦麟驰勘,趣即兴工,工竟,议叙。上南巡阅河,以六塘河以下积潦,桃源、宿迁、清河诸县卑成浸,令梦麟勘治。寻奏:“六塘河上承骆马湖,至清河分两派,由武障、义泽等河汇潮河入海,长三百馀里,中间淤浅数十处,已令速疏浚南北两堰。并去年水坏宿迁堰工及诸缺口,俱加修筑。诸县积水,开沟十五,设涵洞五,建闸四,俾得宣泄。”工既竟,又奏:“荆山桥河道经铜、沛、邳、睢四州县,分设四汛;黄水自丁家楼汇入苏家闸,荆山桥正当其冲,应令堵筑。微山湖至荆山桥河下游王母山,纡长湾曲,每岁霜降后应令疏浚。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上命如所议行。

山东巡抚鹤年奏金乡、鱼台、济宁诸州县水患,命侍郎裘曰修偕梦麟驰往相度,合疏言:“诸县久为微山湖水所浸,当筹分泄之路。韩庄闸南伊家河至江南梁旺城入运,今已久淤,当开浚引积水东注。”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二十三年,复调工部,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卒,赐祭葬,年仅三十又六。

(摘自《清史•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B.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C.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D.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清高宗年号。年号始创于汉武帝,有时一个皇帝换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进士,是指中国古代会试及第者。清代的进士分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祭酒,官名,西汉称博士之长,东汉改为博士祭酒。此官职历代沿置,隋、唐国子监都以祭酒为长官。
D.学士,最早指在学校读书的人,六朝以后为掌管编纂撰述的官,本文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指的就是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麟家族显赫,出身显贵。他是正白旗人,家族地位相当显赫;而他的父亲宪德又位居尚书,也是朝中大员。
B.梦麟反应机警,有预见性。罗田有乱,他驰往捕治;商城地势险要,易藏违法作乱的人,他提醒朝廷增加了守备的兵丁。
C.梦麟精于河务,能因地治水。他成功开凿荆山桥河,发现并治理好六塘河下游积潦问题,修堰、开沟、设涵、建闸等各得其宜。
D.梦麟年轻有为,政绩卓著。他二十三岁就在朝廷任职,三十四岁又进军机处任职;他兵事、河务兼善,后者业绩尤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
(2)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电影市场空前活跃,电影票房总收入增长迅速。

国内电影票房收入情况及预测

我国电影基础设施建设也突飞猛进。截至2016 年底,全国共有电影银幕数量41179块,是2012 年的2.14 倍,使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电影银幕拥有量最高的国家。

(摘编自《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升级换代 市场走向规范发展》)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是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2016 年中国的文化消费进入一个攀升阶段,消费需求由模仿型向个性化多元化消费转型。资本市场非常活跃,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4 年、2015 年资本市场关注最多的领域就是影视传媒、游戏动漫、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法制化步伐在加快。可以说,中国的文化管理正在经历着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转型,这个转变对未来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祁述裕《重视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

材料三:

和高速增长的前几年相比,2016 年电影行业除了增幅等数字上的变化之外,也没有出现“爆款”的国产电影,曾经被捧上天的IP 改编影片,经历了从高空跌落至尘埃的过程。

电影制片人安晓芬认为这与“创作大小年”相关:“一部好的作品,最快需要两三年的开发、沉淀和培育,才能制作上市。”业内人士还认为,这是电商票补退潮后的市场容量的真实展现。去年正值各大电商建立票务平台的旺季,9.9 元烧钱式票补带动了电影消费。到了今年,电商票务平台格局已定,票价恢复到了正常的40 多元。一些习惯了9.9 元的电影观众,在选择电影时就会更加谨慎。

(摘编自《2016 中国电影行业高增长时代终结 缺乏爆款IP 崩盘》)

材料四:

《湄公河行动》《战狼2》这些传播正能量、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国产优秀影片反映了我国电影创作的提升和进步,也反映出我国电影正在形成“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创作格局。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还认为,“中国电影不仅要满足观影人群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应与中国观众建立了更加紧密、良性互动的关系。”优质的作品创作离不开优质人才的培养。在国家多种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电影行业培养出了一大批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这些新鲜的面孔,不断为行业注入生机与活力,推动国电影事业的日新月异。

为规范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今年3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案对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提炼,并以法律的形式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意味着我国电影将在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环境中迎来新的机遇。

(摘编自《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升级换代 市场走向规范发展》)

【小题1】下列对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影视传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全国票房总收入预计还会增长。
B.我国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截至2016 年底,全国电影银幕数量比2012 年增加了2.14 倍,位列全球第一。
C.我国电影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与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由模仿型向个性化多元化的转型有着一定关联。
D.我国目前的电影产业,也存在着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的情况,依法管理能规范电影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2012 年—2016 年,全国银幕数量的增加,与全国电影票房总量的增加成正比,与全国电影票房增长率成反比。
B.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国产电影中“爆款”影片的缺乏,IP 改编影片的崩盘,终结了票房的高增长时代,还将影响着未来几年票房的增长率。
D.电影创作也存在着“创作大小年”的情况,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至少需要两三年的开发、沉淀和培育,才能制作上市。
E.电商票务平台的营销策略,带动了电影消费,扩大了市场容量,恢复正常票价后,观众在观影时都会谨慎选择。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继续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变成了网络热门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非不可,无非是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收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困,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读书无用论”的渐渐流传,与这种状况有关: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
C.外国网友对“读书无用论”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D.“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苦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在上世纪80年代出过大学生。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一定的经验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E.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回答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藏书的小楼©胡品清

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美丽的、奇妙的联想。

楼是凌云的建筑,所以会引起空灵飘忽的感觉,如“楼阁玲珑五云起”“山外青山楼外楼”。

在昔日,女孩子们的闺房常常设在楼上,所以楼又是富于浪漫色彩的。它是名门闺秀的寓居:“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它是歌妓们的寓居:“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它也是宫女们的居所:“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楼是高出地面的建筑,所以视野辽阔,宜于远眺。李后主在思乡的时候便攀登他谪居的小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游子远征的时候,被遗留在家里的思妇便在楼头忧郁起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楼是触及重霄的建筑,所以气象万千。月明风静的夜间,楼提供一个空灵的境界:“小楼回首,明月自纤纤。”伤春时节,楼提供一个凄楚的意境:“子规啼月小楼西。”而在欲雨还睛的时刻楼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山雨欲来风满楼。”

楼是古典,楼是东方。假如我是一位音乐家,我要以楼为主题写出一套组曲表现楼的各种意境、景象和情调。我要以小提琴的幽雅奏出“十二楼中月自明”的静夜,我要以横笛吹出“子规啼月小楼西”的凄清,我要以喧哗的小鼓和喇叭响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萧瑟。我要以肖邦式的夜曲在钢琴的键子上弹出“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幽怨。假如柴可夫斯基住过中国古典的小楼,他可能写出比“胡桃夹子”更空灵的作品,假如蒙内曾住过中国古典的小楼,他会留下更多印象派的画面。啊!楼这个字,太美了。

关于我的小楼,我能说什么呢,除了它曾给我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一年前,在此楼中,一切原也是寓于诗情画意的,如今只是一条幽暗的甬道的地方。那时我的小楼确然是美丽的,我可以静静地伫立楼前迷失在各种意境中。凌晨的微风中有树枝的沙沙声,有自画眉鸟的喉头滑出的清脆的歌声。

在阴晦的日子,看迷迷蒙蒙的远山,真能体味到“数峰凄苦,商略黄昏雨”的意境,而“山雨欲来风满楼”更是这小楼的写真,因为华岗原是风岗,而我的小楼也就是风楼了。落日的楼头又是何其明艳!假如我是一位写生画家我要把远山的紫,落日的胭脂,暮天的柔和与明丽变为静止的永恒的悦乐。

楼在山间,树在山间,楼在山山树树间,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总爱看那一片森林,很蓝,很朦胧。“我便是小王子,”他说,“来自那星,那最微小的一颗。”我听着,迷失在蓝蓝的夜里。

那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那富于浪漫情调的楼廊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甬道,甬道的那一边仲延出去便是一幢加筑的小楼。于是我清晨的廊外不再是霞光满天,黄昏的窗外不再响起夜曲,也永远不会明月一楼了。

而且那些不知愁的女孩子们全迁来了。前窗外,不再有宁静,后窗外是一栋未完成的建筑,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以庞然的阴影掩蔽一山美景。于是幽暗总停驻于室内,总是灰蒙蒙,冷冰冰的。永远抖不落冷湿和阴霾,纵令春山已是无处不飞花。

冬去,春来,而小楼无春,没有阳光惊醒昏睡的盆景,圣诞红都苍白,龙柏也萎死。

真不再留恋这失却了最重要的东西的小楼,也再不知道如何形容它,给它命名。不再是栖霞楼,不再是夕照楼,也不再是待月楼。它被摒弃于一切美好之外,不再空灵,不再凄迷,不再罗曼蒂克,我也不再能静静地伫立楼共。剩下的只有书架上那些美丽的洋装书,竖立着,斜倚着,色彩缤纷,像一些穿红着绿的小女孩。于是我只能懒懒地蜷伏于室内读露薏丝拉贝香艳的十四行,听小王子讲玫瑰和狐狸的故事。若此我只能把这所小楼命名为藏书的小楼了。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从“楼”字写起,然后紧紧围绕“楼”这一意象,广泛取材,自由剪裁,写出了楼字在中国文学里的多重诗意。
B.文章在论述“楼是古典,楼是东方”时,运用种种设想,意在渲染楼的古典美、东方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典小楼的赞美与喜爱。
C.在作者笔下,我曾经的小楼不仅具有美丽、幽静、空灵、典雅的意境之美,而且有浪漫的故事和甜美的回忆,与下文写现在的楼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D.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作者从小处着笔,层层推进,由广义的楼到个人的楼,从过去的楼到现在的楼,最后以藏书楼作结,自然流畅,神完气足。
【小题2】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试做赏析。
【小题3】文章结尾一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