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8月20日,澎湃新闻从绍兴市越城区公安分局获悉,该局日前侦破一起特大流量劫持案,涉案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北京瑞智华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30亿条,涉及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等全国96家互联网公司产品,几乎涵盖了国内核心的互联网企业。

侦查发现,北京中科云智公司与北京点智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瑞智华胜公司为关联公司,三公司实际在同一地点办公,主要成员也均相同且交叉任职。点智互动、中科云智两家公司主要与运营商进行正规流量合作,合作过程中他们会加入非法软件用于清洗流量、获取用户的 cookie等。瑞智华胜公司利用非法窃取的用户信息,用于互联网营销获利变现。其非法获取的数据

包括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广电等11个省市的运营商,这些运营商均与涉案公司签署过合作协议。

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未经公民同意而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并进行精准营销的行为,不仅对用户构成民事侵权,还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些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者提供给第三方后,也可能被用于其他非法活动,比如根据盗取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去盗取用户的网银账户等,进而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此外,他们把非法收集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存储在境外的服务器上,有被境外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利用、进而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

(摘自澎湃新闻2018年8月20日,葛熔金、赵梓翔)

材料二


(摘自 CNNIC第 43次调查报告《网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状况》2019年2月28日)

材料三

在大数据这一发展时代之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网络运营者也逐渐受市场竞争环境所影响,自行构建起了内部的客户信息共享系统,以至于客户个人的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被泄露出去,而这些运营者当中不乏存在着一些不法分子,这一行业信息漏洞终将会给予这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客户个人的信息被贩卖或者泄露到不法分子手中,对于客户个人的信息安全产生较为严重的威胁。

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微信、支付宝等这些支付软件成为了人们生活消费最为常用的工具。在一定程度,微信、支付宝等这些支付软件虽具有着较大的便捷性特征,但却存在着众多潜在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目前,在大街小巷内,均存在着扫码赠礼活动,部分民众因贪便宜随意扫码,致使个人信息在扫码过程中被泄露或盗取,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在广大民众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上,也是当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摘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2018年8期《世界家苑》)

材料四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92亿,较2017年底提升 3.8%。

“我们发展太快了,现在很多数据掌握在少数企业手里,对公民个人隐私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都会造成影响。”全国政协委员陈智敏表示,现在企业如微信、滴滴打车、外卖等用很小的一点便利,收集了大量的个人数据。公民一开始不觉得,但后来所有的数据都被平台控制,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严望佳则将此形容为“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处于‘裸奔’状态”。

数据“裸奔”的背后是法律的分散缺位。在3月4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张业遂表示,“事实上,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法规、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从总体上看,呈现分散立法状态。”

陈智敏对此深有同感。他表示,像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后,由于数据的权属不明,国家安全法、刑法、刑诉法等对此都没有明确,没有法律依据,处理起来会非常难。

(摘自《个人信息保护需立法明确数据所有权》,2019年 3月7日《新京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智互动、中科云智两家公司与运营商进行正规流量合作,合作过程中为瑞智华胜公司非法窃取用户信息,用于互联网营销获利变现。
B.CNNIC第43次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未遇到安全问题的比例,比2017年底提升1.8个百分点。
C.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消费最常用的工具,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潜在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
D.数据“裸奔”指大量的个人数据掌握在少数企业手里,对公民个人隐私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罪嫌疑人未经公民同意而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甚至有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
B.2018年与2017年底相比,上网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的用户比例明显减少,其他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情况差异不大。
C.网络运营者中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对于客户个人的信息安全产生较为严重的威胁,并且使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D.国家安全法、刑法、刑诉法等都没有明确数据的权属,信息泄露事件处理起来非常难,因此需立法明确数据所有权。
【小题3】根据三、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面临哪些现实困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01:1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有一天,他的刚会说话的小孙女大声叫了她“奶奶”!她勉强笑着答应着,心中却是一惊:难道她真的成了奶奶?“奶奶”这个词让她觉得,如果不是她的孙女残忍,那只能是时光残忍,时间如刀。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B.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C.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D.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小题2】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结尾三段写到暮色中的鼓声,请结合作品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爱着你的苦难

塞壬

①他在流鼻血。但他看着我。他那苍白、虚弱的外表下有一种清澈如水的东西。我了解他的骨头,他的肠子,他的内脏,它们一样地清澈如水。我甚至看见了他河水一样的命运,薄薄地。现在他,我的弟弟,他在我面前抽泣,一个肉身隐退的干净的魂灵在抽泣。

②我打了他一耳光。他流鼻血了。我再一次遭遇到另一个自己,我的虚弱,还有跟他一样单薄、河水一样的命运。跟任何一次一样,我会跑过去抱着他哭。他的血滴落在我的脸上。我哭着嚷: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呀!

③面对这样的弟弟,我会无端地悲悯,悲悯我们活着,要受那么多的苦。我总是想起我跟他一起放的那头小牛,听话、懂事,睁着大眼睛,满是泪水。

④打他,他承受一切。也不怨你。

⑤我们是不能对视的,不,我不能注视他。那些个有月亮的夜晚,月光安静地泻在庭院的扁豆架上、泻在天台的水井沿上。他坐在石磨上吃我给他煎的鸡蛋,他的脸勾得很低,几乎贴着碗。我就站在他背后,他穿着白衬衣,身子是弓的,他那孱弱的样子,嵌在苍白的月光下,嵌在我心里,生疼生疼的。他吃着我给他煎的鸡蛋。

⑥高中毕业后说是要去学开车。我在武汉闻讯后赶回来制止。他就用他那双大眼睛睛注视着我,没有滴落的泪水噙在眼眶打转。他开口跟我说话,他的声音浑着胸腔的轰鸣。我的少年长大了,我不能支配他。

⑦多年后,我南下广州,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能准确地闻到某一类人,他们瘦弱、苍白,平民的表情中透着一种清澈如水的东西。他们有时看着你,让你觉得你永远无法伤害到他。他们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容器,他们承受一切。他们勾着头吃着快餐,背着大黑包跑着业务,干着皮肉不轻松的差。我想起尼采,他抱着一头生病的老马放声大哭:我的受苦受难的兄弟呀!我不知道,在安静的夜晚,是否有人会细致地抚摸他们平躺的肉身和魂灵。

⑧我开始想着他的成长,林林总总,我想到他的将来,完全可以预料的,像规律一样可怕。我再一次想起他的背影,看见他河水一样的命运。我注视着他,上帝注视着我。我不知它是否会流泪。

⑨母亲打电话过来向我哭诉,你弟弟开车很辛苦,一个星期前给人拖了批货去安徽,前天去跟人家要运费,那人不给就算了,还叫人打了他,他被打倒在地上,那些人用脚踢他的肚子……他今天还要出车,我叫他休息,他不肯……

⑩我想起多年前打他的情景,他承受一切,默默无语。我哭着抱住他:你这个没用的东西!第二天,他什么都忘了,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⑾办公室的门突然开了,闯进来一个瘦弱、苍白的年轻人。他喘着气,睁着大眼睛看着我。黄总监,我……

⑿他跟我说,他是一家印刷厂的业务员。一个半月前接了我公司的一笔单,到现在还没收到钱,财务的小姐说,那笔钱没有拨下来,叫他等着,他等了一个多月了。每次他来,财务室的几个小姐理都不理,只顾在那儿说笑,今天惹不住了,才闯到我的办公室。

⒀怒火一下子涌向了太阳穴,但我忍住了,我不能在这个年轻人面前失态。这笔钱我早拨下去了。听听我的财务小姐的解释吧:谁叫他那么木,收这种钱哪有那么容易?规矩都不懂,你说,给我们办公室的几个小姐买点小礼物会穷死他吗?我听不下去了,不顾一切地喝住了她,真想,真想煽她一耳光,它妈的!

⒁这是规矩。我的弟弟,他是不是也没弄懂什么规矩?

⒂母亲说,你弟弟第二天就要出车。

⒃我看见,那样的一些人,我能闻到他们的气味。他们走着,或者站立,他们三三两两,在城市,在村庄、在各个角落。他们瘦弱、苍白,用一双大眼睛看人,清澈如水,他们看不见苦难,他们没有恨。他们退避着它,默默无语。我突然觉得这就是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力量没有消弥,它只是永久的持续。我们讲的所谓的道理或者意义就在其中。真正懂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去想。我看见我也身在其中,被带动飞快地旋转起来,我与他们相同,却又不同。我看见了他们身上的苦难,并因此深深地爱他们。注视着他们,我会泪流满面。

作者介绍:塞壬,原名黄红艳,湖北黄石人,原武汉冶铜厂职工,后南下广州打工。
【小题1】第①②两段多次以水为喻,联系全文,分条概述其中的含意。
【小题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先写弟弟流鼻血,后写打他耳光,使情节发展曲折生动。
B.第⑤段弟弟吃煎鸡蛋背影描写刻画了一个孱弱、沉默的少年形象。
C.第⑥段的外貌描写,表明弟弟仍然柔弱听话但又坚持自己的想法。
D.第⑨段运用了侧面描写,借母亲的诉说表现弟弟悲苦的生活遭遇。
【小题3】第⑧、⑩两段都是写作者生发回忆与感想,但前后顺序不能互换,为什么?
【小题4】文中以较多篇幅插叙印刷厂业务员的遭遇,分析其作用。
【小题5】从结构与立意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段。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日,一篇《过度教育,正在毁掉中国家庭的幸福》的文章引起很多人的思考,文章描述了当今很多家庭的现状。很多家庭不是有虎妈就是有狼爸。当孩子开始读书,他的学习状态、他的成绩就是全家人的晴雨表。香港记者屈颖妍是一家杂志的副总编,她感叹管好三个孩子,比做好一本杂志难100倍,更重要的是个人幸福感的缺失。她的一个朋友,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非常优秀,但孩子读初中,成绩不好,她整天像祥林嫂一样,后悔当初没全职在家带孩子,她说如今得到的所有荣誉,都抵消不了孩子学习不好这一个“污点”。

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数据显示,39.49%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业负担重。中小学生平均每周要花费5.4小时进行课外补习,时间最长的省份超过每周7小时。根据调查,在全国,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有62%的学生报了辅导班,其中六成以上的小学生均报名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班。在所有调查省份中,北京、上海的学生参培率更高,有七成以上;而广东省、山东省相对较少,但同样有接近六成的学生接受课外辅导。根据调查,小学生中每天可睡到自然醒的比例仅为23.9%,每天由闹钟或是他人叫醒的比例高达76.01%。其中有29.26%的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就被闹钟或是他人叫醒。

材料四:

一般的认识里,只有学习成绩差的,跟不上班级正常教学进度的学生才上补习班或者请家教,可现在不论成绩好赖,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客观上带来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有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叫“剧场效应”,观众席上前面的人站起来了,也会带动后面的人纷纷站起来。同样,在教育方面,前面的孩子抢跑了,也必然会带动后面的一部分人急着想要追上,从而形成了一个当下的教育生态系统,全民补课,全民焦虑。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家长,只有两个选择,或者与大环境共舞,或者甩开大环境,尊重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两者之间骑墙家长最痛苦,孩子最遭罪。现实中,太多家长在骑墙,既不想让孩子成为功课的奴隶,又见不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以上材料均来自网络)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成绩的好坏成了众多家长的心理负担,甚至有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影响了自己人生的输赢。
B.根据材料二,家长的压力和教育机构的推波助澜是学校因素之外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C.超过六成的小学生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班,其中北京、上海学生的参培率更高。
D.给孩子补课,增加孩子负担,家长并不是心甘情愿这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冲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幸福感的缺失,让家长更希望孩子有优秀的成绩,所以出现了不少“虎妈”“狼爸”。
B.如果学校教育能够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对解决家庭和社会的过度教育问题会有帮助。
C.学生花大量时间用于写作业和补课上,学业负担过重,这需要有更多的睡眠来调节。
D.“剧场效应”之下,补课抢跑的孩子成绩可能会有所提高,这样家长就不会再焦虑。
【小题3】根据材料分析“过度教育”的危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再考虑到25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李开复则认为,10至15年之后,也许50%的人就可能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7年9月1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演进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摘编自《迈克尔·戴尔: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2017年9月29日新华网)
材料三:
预计到2020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20万亿美元,中国约有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
(摘编自《AI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年9月29日环球网)
材料四: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进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诚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性”方面。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
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因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
【小题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B.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难有用武之地。
C.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
D.成功解析了人类智能之谜,就可以使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从而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宣告了在新闻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完胜。
B.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境。
C.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D.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
E. 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0分)
怀君与怀珠
林清玄
在清冷的秋天夜里,我穿过山中的麻竹林,偶尔抬头看见了金黄色的星星,一首韦应物的短诗从我的心头流过: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我很为这瞬间浮起的诗句而感到一丝震动,因为我到竹林并不是为了散步,而是到一间寺院的后山玩,不觉间天色就晚了,我就赶着回家的路,步履是有点匆忙的。并且,四周也没有幽静到能听见松子的落声,为什么这一首诗会这样自然地从心田里升了出来?
也许是我走得太急切了,心境突然陷于空茫,少年时期特别钟爱的诗就映出来了。
我想起了上一次这首诗流出心田的时空,那是前年秋天我到金门去,夜里住在招待所里,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哔哔剥剥的声音,我披衣走到庭中,发现原来是松子落地的声音,“呀!原来松子落下的声音是如此的巨大!”我心里轻轻地惊叹着。
捡起了松子捧在手上,韦应物的诗就跑出来了
于是,我真的在院子里独自地散步,虽然不在空山,却想起了从前的、远方的朋友,那些朋友有许多已经多年不见了,有一些也失去了消息,可是在那一刻仿佛全在时光里会聚。一张张脸孔,清晰而明亮。我的少年时代是极平凡的,几乎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在静夜里想到曾经一起成长的朋友,却觉得生活是可歌可泣的。
我们在人生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其实是一种老去),会发现每一个阶段都拥有了不同的朋友,友谊虽不至于散失,聚散却随因缘流转,常常转到我们一回首感到惊心的地步。比较可悲的是,那些特别相知的朋友往往远在天际,泛泛之交却在眼前,因此,生活里经常令我们陷入一种人生寂寥的境地。朋友不在身边的时候,感觉到能相与共话的,只有手里的松子,或者只有林中正在落下的松子!
在金门散步的秋夜,我还想到《菜根谭》里的几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朋友的相聚,有时心境正是合此,可惜我们做不到那么清明一如君子,却留下了满怀的惆怅、思念与惘然。
平凡人总有平凡人的悲哀,这种悲哀乃是寸缕缠绵,在撕裂的地方、分离的处所,留下了丝丝的穗子。不过,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欢喜,这种能感受到风的声音与雁的影子,在吹过之后,还能记住一些椎心的怀念与无声的誓言。悲哀如橄榄, ;欢喜则如梅子, 。
那远去的记忆是自己,现在面对的还是自己,将来不得不生活的也是自己,为什么在自己里还有另一个自己呢?站在时空之流的我,是白马还是芦花?是银碗或者是雪呢?我感觉怀抱着怀念生活的人,有时候像白马走入了芦花的林子,有时候又像银碗里盛着新落的雪片。
在想起往事的时候,我常惭愧于做不到佛家的境界,能对境而心不起,我时常有的是对于逝去的时空有一些残存的爱与留恋,那种心情是很难言说的。对那些曾经有恩于我的人,那些曾经爱过我的朋友,或者那些曾经在一次偶然的会面启发过我的人,甚至那些曾践踏我的情感,背弃我的友谊的人,我都有一种不忘的本能。有时不免会痛苦地想,把这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吧!让我每天都有全新的自己!可是又觉得人生的一切如果都被我们忘却,包括一切的忧欢,那么生活里还有什么情趣呢?
我就不断地在这种自省之中,超越出来,又沦陷进去。
但,在深处里的疼痛,还不是那些生命中一站一站的欢喜或悲愁,而是感觉在举世滔滔中,真正懂得情感,知道无私付出的人,是愈来愈少见了。我走在竹林里听见飒飒的风声,心里却浮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的句子正是这样的心情。
韦应物寄给朋友的这首诗,我感受最深的是“怀君”与“幽人”两词,怀君不只是思念,而有一种置之怀袖的情致,是温暖、明朗、平静的,当我们想起一位朋友,能感到有如怀袖般贴心,这才是“怀君”!而幽人呢?是清雅、温和、细腻的人,这样的朋友一生里遇不到几个,所以特别能令人在秋夜里动容。
当然,朋友总有人的缺点,我的哲学是,如果要交这个朋友,就要包容一切的缺点,这样,才不会互相折磨、相互受伤。
包容朋友就犹如贝壳包容珍珠一样,珍珠虽然宝贵而明亮,但它是有可能使贝舌受伤的,贝壳要不受伤只有两个法子,一是把珍珠磨圆,呈现出其最温润光芒的一面;一面是使自己的血肉更柔软,才能包容那怀里外来的珍珠。前者是帮助朋友,使他成为“幽人”,后者是打开心胸,使自己常能“怀君”。
我们在混乱的世界希望能活得有味,并不在于能断除一切或善或恶的因缘,而要学习怀珠的贝壳,要有足够广大的胸怀来包容,还要有足够柔软的风格来承受!
(本文有删节)
(小题1)联系上文,在空格内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明确比喻义,语句连贯、生动。(每句不超过10个字)(2分)
(小题2)作者说“为什么这一首诗会这样自然地从心田里升了出来”,请分条概括原因。(6分)
(小题3)本文多处引用韦应物的短诗,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4分)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的含义。(4分)
(小题5)作者的交友哲学是“如果要交这个朋友,就要包容一切的缺点”,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请阐述理由。(不超过80个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