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匹兹堡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提高农业的地位
B.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D.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小题2】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起期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期产业结构由点到面发展,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C.繁荣期人地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增多等问题
D.衰退期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02 04:4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2017年我国江苏、黑龙江、河南、青海等四个省部分发展指标的统计数据对比表,完成下列小题。
指标
省
耕地面积
(千公顷)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生产总值(元)
城镇化水平(%)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①
590.1
9.1
44.3
46.6
44047
53.1
②
4573.3
4.7
45.0
50.3
107150
68.8
③
15845.7
18.6
25.5
55.8
41916
59.4
④
8112.3
9.3
47.4
43.3
46674
43.4
【小题1】影响表中各省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历史发展基础
C.资源配置状况
D.经济发展水平
【小题2】表中四个省相比较
A.城镇人口数量①省大于④省
B.吸纳外资能力②省强于③省
C.三次产业结构③省优于②省
D.人均拥有耕地④省多于③省
同类题2
读1978—2009年中国水稻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水稻生产重心演变轨迹的特点是( )
A.整体向西北移动
B.1990年前改变了三次
C.1990年后移动速度变快
D.2000—2003年移动最大
【小题2】我国水稻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表明( )
A.新增面积集中在中部
B.不同地区增产差异小
C.地域范围不断缩小
D.传统区产量比重下降
同类题3
读“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
A.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
B.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
C.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发展
D.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
【小题2】我国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多是港口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港口城市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好
B.港口城市对外交通便利,与国际市场联系方便
C.港口城市多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港口城市地势平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同类题4
据拉美通讯社11月20日利马报道,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经济体领导人第二十四次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落下帷幕。往次大会曾在巴厘岛、马尼拉、北京等地举办。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时间11月20日10:00,图中举办地
A.日期相同
B.昼夜状况相同
C.自转角度相同
D.太阳高度相同
【小题2】2014-2016年大会主题体现了APEC各成员
A.经济发展方向相同
B.生态问题相同
C.贸易产品相同
D.气候类型相同
【小题3】大会落下帷幕当日,北京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
B.立秋
C.小雪
D.冬至
同类题5
区域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中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区别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小题2】下列关于各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水分
B.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热量
C.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热量
D.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水分
【小题3】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小题4】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
D.协调→不协调→协调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