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小题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小题3】下列自然灾害利用遥感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是(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03 05:4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李甲同学在判读某地区卫星影像后,用透明纸蒙在上面准确地绘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庄、河流的位置和范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原卫星影像图上李甲同学区分河流和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有:①
;②
;③
。根据直接解译标志,B处为道路还是河流?
(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那么城市为
状,道路、河流为
状。
(3)A处为一道路,C处为一河流,在原卫星影像图上间接解译标志是
。
(4)在2017年3月和2017年8月的卫星影像图上D处的色调是否一致?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2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小题2】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同类题3
下图为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小题2】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同类题4
下图为近 40 年来北极冰盖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北极冰盖面积逐年变化显著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厄尔尼诺现象
D.太阳直射点移动
【小题2】监测北极冰盖面积变化,并绘制成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 和 GIS
B.GPS 和 RS
C.GIS 和数字地球
D.RS 和数字地球
同类题5
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GIS
B.乙是RS
C.丙是RS
D.甲是GPS
【小题2】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R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
B.运用GIS可以实时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
C.运用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运用R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