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士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担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
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窝子的人,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器。穷山沟的弦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寓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长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
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中的春蚂蚱?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
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
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
(注)①史光柱,1964年生,云南马龙人。1984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受重伤,双目失明。1985年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那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
B.“蚂蚱窝”被当地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孩子们掰蚂蚱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这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C.“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命运的顽强精神。
D.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回忆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小题2】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
【小题3】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4 11:0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心系团圆 所以过年
肖复兴
过年的意义是亲情,是团圆,是强化亲人团圆在一起的时间和滋味
我们中国讲究团圆的饺子分手的面。也就是说团圆的时候,必要包一顿饺子吃。如今的日子过得好了,什么时候团圆都可以吃饺子,不是团圆的日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在以往人们普遍贫寒拮据的日子里,往往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吃一顿团圆饺子的。因此,过年的这顿饺子,便包含着我们这个民族来自历史和情感深处的象征意义。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不时不食”的意思所在。因此,在中国北方过年,年夜饭的主角都是饺子,就像西方感恩节里的主角是火鸡一样。这就是饺子里面浸透着千百年来民间习俗的传统的根的力量,不会随时间而更易。
世界各地,哪儿都一样,过节,吃食是必不可少的,各有各的象征物,是节日里的形象代表。我们说的年味,首先就都在这一顿大年夜的饺子里了。过年时候的饺子,便和平常日子的饺子的意义不尽相同。
这个意义,就是团圆。我们中华民族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团圆,尤其是一年的收尾之时全家聚集一起,既有一年收获的总结,也有迎接新春的企盼。所以,哪怕远离故土在异国他乡,我们都格外看重过年时候的这顿饺子。这顿饺子的与众不同,首要是必须得全家人齐动手,一起来包才是。然后,在大年三十夜里全家团圆围坐一起热气腾腾地吃这顿饺子,才会有滋有味。过去时代里,即使把厨子请到家里掌勺,做个七大碟八大碗的丰盛菜肴,轮到包饺子了,馅可以由他人搅拌,饺子是必得自己上手去包的。
对于我们北方,大年夜这顿饺子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饺子本身,这是悠久历史所形成的一种民俗。王安石称之为“美民俗”,可以“迁染民志,关之盛衰”。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到快过年的时候,那么多人拥挤在火车站、飞机场——要赶回家过年的渴盼心情,首先就是要赶到年三十回家一起包那顿团圆的饺子,吃那顿团圆的饺子。那种如候鸟一般浩浩荡荡的迁徙,是我们中国过年独有的场面,内蕴着多么浓重的感情。可以说,这是这顿团圆饺子的情感浑厚壮观而绵长的背景。
这顿团圆的饺子,对于我们是多么的意味深长。有了团圆的饺子,亲情与年的气氛才格外浓郁,两者互动而交融,才会越发让人体会到家庭中每人参与的重要性和年的意义。这意义就是亲情,就是团圆,就是强化亲人团圆在一起的时间和滋味。即使如今电子时代涌出很多过年的新民俗,但是,都无法更易或替代这样团圆饺子的美民俗。
那个时候,案板上砰砰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擀面杖砰砰啪啪敲响的声音,一个个饺子像一尾尾小银鱼迸溅在滚沸的锅里的欢快的声音,从各家里欢快传出,才是比鞭炮更温馨更动听的年的声音。
【小题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小题2】过年的饺子有哪些不同的意义?
【小题3】为什么第五段要引用王安石的“美民俗”的说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和其它一切文艺形式一样,它具有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多重社会功用。但是,从历史上曲艺扮演的不同角色及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看,由艺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是在自身娱乐大众和化育世风等“本体”功能之外,同时兼有传承历史文化和传播知识观念的“载体”功能,更有孕育文学体裁与戏曲剧种的“母体”功能。

比如,许多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其历史与文化传统,包括生产和生活知识,都是借助曲艺“说唱”的表演方式,传承下来或传播开来的;当今仅有几千人的赫哲族民族,基本上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生产和生活,唯可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动因与理由,就是继承和保护伊玛堪的“说唱”表演。再如,古人吟诵的诗歌和俗赋、演唱的宋词与元散曲,均是古代曲艺与文学一体发展的特殊产物;近代以来诸如评剧、越剧、吉剧和北京曲剧等等剧种的形成或创立,无不是在莲花落、嵊州落地唱书、二人转和单弦牌子曲等曲艺形式的基础上,脱胎发展而成的。凡此种种,均使曲艺功用远远超出了自身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娱乐与审美范畴。从而与其他的艺术门类,形成鲜明对照。可谓出类拔萃,卓尔不凡。

从中国曲艺的自身发展来看,当今内地曲艺的曲本创作与表演实践,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与遗憾,其解决途径,有赖对自身艺术独有特征和多样功能的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只有真正明白了曲艺是什么,曲艺的艺术优长和表演擅长在哪里,才不致将传统继承搞成抱残守缺,将发展创新弄成南辕北辙;才会远离戏剧化、歌舞化、杂耍化的迷误,避免“改行”式的“改革”、“创伤”式的“创新”和“革命”式的“革新”;进而改变创作表演“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段、轻长篇,重表演、轻创作,重技术、轻艺术,重演员、轻伴奏,重数量、轻质量,重包装、轻内涵,重宣传、轻实干”的跑偏路径。最终通过对于自身传统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继承,既返璞归真也返本开新,既礼敬传统也发展繁荣。

从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去看,要想真正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价值了然于胸。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这就有赖对包括曲艺在内一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深刻传扬。只有通过对自身历史文化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和继承弘扬,将自信建立在自觉、自尊和自豪的基础上,才不会自卑、自虐和自残,才能够自重、自立和自强。

(摘编自吴文科《中华曲艺的文化形象》)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曲艺表演的演员没有扮相,他们表演的主要方式是“说唱”且唱词以叙述为主,语言通俗易懂。
B.曲艺具有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多重社会功用,这远远超出了它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本体”功能。
C.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其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或传播都需要借助曲艺的“载体”功能完成。
D.赫哲族民族的伊玛堪的“说唱”表演成为当今该民族唯可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母本”,发挥着曲艺的“母体”功能。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取层进式论证结构,首先阐明了曲艺的功用价值,之后论述了对待曲艺乃至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B.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了曲艺具有“本体”、“载体”和“母体”的多重功能。
C.文章第三段关于中国曲艺自身发展的论证,既指出问题,也阐明方法,论证充分,语言鲜明生动,观点富有思辨性。
D.文章最后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的论证,增加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虽然曲艺具有与其它艺术形式相同的社会功用,但由于它还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功用,因此它的价值比其它艺术门类更为突出。
B.如果想要改变中国曲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创作表演问题,避免曲艺革新中的种种错误做法,就要以对中国曲艺的独有特征和多样功能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为前提。
C.中国曲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传统曲艺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继承,也离不开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创新,要做到返璞归真和返本开新并重。
D.只有摈弃自卑、自残和自虐,通过学习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价值了然于胸,自觉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真正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自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儒家对琴艺相对严苛的道德要求不同,汉代道家更重视情感表现的真诚以及由此昭示的一种自然化生活。像《淮南子·诠言训》,极力反对艺术活动中“无有根心”的“不得已而歌”,就是将情感的真诚作为艺术的核心标准,当然也是琴艺的标准。以此为基础,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淮南子·诠言训》讲:“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这显然是以琴道隐喻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之治。东汉《太平经·天谶支干相配法》也认为,最美好的政治是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政治,即“令人君常垂拱而治,无复有忧。但常当响琴瑟,作乐而游,安若天地也”。
与政治领域的纯任性情相一致,在个人生活领域,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如在《后汉书·逸民列传》等文献中,写到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东汉末年蔡邕制作的“焦尾琴”,则一方面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
到魏晋时期,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则是两汉琴与隐一体关系的延展。当然,自汉魏至六朝,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之道的暗通。如在《淮南子·山林训》中,记“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这虽然神化了琴瑟的感染力,但却是对当时琴通自然观念的形象表达。以此为背景,琴不仅通达自然,而且在最终必然与道冥合,而道则是“大音希声”或以无声作为最伟大的音声。这样,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高境界。东晋时期,陶渊明常备一张无弦之琴,认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正是从两汉至魏晋的琴艺观念,日益道家化、也日益哲学化的反映。
要而言之,自两汉至魏晋,无论士人以琴艺通达自然,还是以其作为隐居生活的伴侣,均意味着这种艺术形式与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就汉代士人赋予琴的诸种功能而言,无论琴以合天、琴以修德还是琴以宣悲、琴以挑欲,均具有价值的偏至性。唯有以琴娱情,才能代表这门艺术能带给人的纯粹审美体验。就此而言,在汉代,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情致化的道路,琴以它特有的清幽逸远、古朴淡雅的风格,醇化了中国文人数千年来的情感生活。
(刘成纪《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面向》)
【小题1】下列对两汉至魏晋时期琴与隐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琴自娱”“琴书自娱”,是隐士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B.自汉魏至六朝,琴之所以受到道家的青睐,是因为它与自然之道有内在的相通性。
C.从两汉隐士单纯以琴自娱发展到魏晋时期以琴喻道,是琴艺观念发展的主要趋势。
D.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与琴这种艺术形式有内在一致性,故隐士常将琴作为生活伴侣。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于儒家对琴艺严苛的道德要求,汉代道家特别注重情感表现的真诚,将情感表现的真诚作为艺术的重要标准。
B.文中用“舜弹五弦之琴”的典故是为了说明舜有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精神,他实行的
是无为而治的自然政治。
C.隐士“弹琴自娱”和蔡邕制作“焦尾琴”,皆将高蹈的精神寄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
D.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诗句,反映了魏晋时期道家化、哲学化的琴艺观:琴通达自然,最终必然与道冥合。
【小题3】请简要概述两汉至魏晋道家对琴艺发展的贡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某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化名)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认为,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说法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理解这“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该值得众人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更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被社会诟病为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理性的,认为“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扳斧”,且效果显著。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含有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腾讯公司认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小题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面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照夜白

刘墉

15年前,她丈夫逝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斡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韩斡照夜白?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吭气,慢慢打开手卷,没看两尺,已经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孜孜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犹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仿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她没再说,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来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注)照夜白:唐玄宗坐骑,曾随其南征北战,立功无数。韩斡:唐代画家,尤工画马,《照夜白》为其代表画作。
【小题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逝   注音: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与栗良平的小说《________》的立意有异曲同工之处。
【小题3】文中画线部分,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描写富有层次。请分析画线句中对人物动作描写部分的表达效果。
【小题4】对本文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丈夫辞世朋友操心母子却无畏,为下文表现母子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作铺垫。
B.丈夫留下的“名画”虽是假的,但至少能表现他对收藏、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
C.男士与“我”的偶遇过于巧合,违背了生活真实,令人生疑,是本文的致命伤。
D.儿子之所以觉得自家的假画比真画还真,因为其间凝聚着他对父亲的追思怀念。
【小题5】综观全文,标题“照夜白”体现出作者精巧的构思,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